第368章 託付後事

吳懷實的膽子是非常大的,這是多年以來高高在上養成的一種霸氣和傲氣。

曹日升那邊雖然毛都沒有查出來,但是高力士和吳懷實很清楚,如果有人要殺安祿山,那麼對象是誰,很好猜,朝堂哪些人反對重用番將,那麼他們動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安祿山如今正在華清宮接受培訓,這是頂格封疆大更的專業性指導的培訓項目,那麼長安那邊肯定也收到消息,安祿山要接手范陽了。

番將變番帥,那麼反對的人自然更多。

「他們明面上不能反對,因爲那等於是衝着聖人來的,」吳懷實已經開始在右羽林軍點兵了,至於會帶走多少,他現在心裡還沒數。

小舅子呂行在大營內,陪伴在吳懷實身邊道:

「那麼他們若是行刺殺之事,不等於還是衝着聖人來嗎?」

一旁的嚴武笑道:

「不一樣的,這就是明暗之別,如果咱倆明着有矛盾,那便是老死不相往來,但是暗地裡有矛盾,面子上還是要過得去的,聖人也是顧及這些臣子的體面,而這些臣子也必然要尊奉不違,所以現在反對安祿山的聲音很小了,就是因爲他們明裡要尊奉聖人的意思,但是派人刺殺安祿山,也是提意見的另外一種方式。」

吳懷實聽到這裡,笑了笑道:

「事情遠比你們想像的更爲複雜,就拿范陽那邊來說,自高宗皇帝以來,契丹丶奚首領但有歸附,朝廷都有封賞,但反水者不勝枚舉,可知內外有別,前人之事,後人之師,我們正因爲吃了太多的虧,所以一直以來對外族打心底都是不信任的,李林甫雖重用番將,但並無多少信任可言,只是需要維持局面的無奈之舉罷了,財賦是國本,爲保財賦,其它事情上面都需適當讓路,固然有所損失,

但終究利大於弊,所以這件事沒有誰對誰錯,處理好即可。」

呂行道:「這就是爲什麼聖人和高將軍,都認爲姐夫去最合適,因爲有你坐鎮,他們便不敢動手了。」

「那可不一定,」吳懷實笑道:

「不要太看得起我,古往今來,宦官從未被人瞧得起過,無論他如何的風光得勢,但終究只是個奴婢,我得聖寵,一時風光,但此恩無從延續,不過無根浮萍罷了,他們真要鐵了心殺掉安祿山,我護送也未必能夠保全,聖人讓我去,只是因爲我可以處理好,並不是人家會怕我。」

嚴武臉色凝重道:「如此說來,恩師此番北上,恐怕要多帶點兵馬,從長安至洛陽,從洛陽至河北,排斥安祿山的人可不在少數。」

吳懷實沉吟片刻後,道:「一千精銳足矣。」

一千人,其實已經非常多了,尤其還是精銳,吳懷實之所以這麼膽大,還是因爲調兵制,十六衛就算出兵刺殺安祿山,不經過中書省的情況下,最多三百,

而且馬匹最多隻供應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兩百步軍,一百騎兵,這是一座衛府大將軍當下能夠調動的極限,平時可以再多點,五百至一千都可以,但現在不行。

因爲聖人在華清宮,皇帝身處行宮的時候,所有人的調兵能力都會下降一個檔次,至於防什麼,大家心知肚明。

而且就算半路遇襲,對方的目標也只會是安祿山,絕不會選擇與禁軍死磕。

「我帶三百人,爲恩師開路吧,我去過洛陽,」嚴武道。

吳懷實微笑擺手道:

「大可不必,你要留下來,侯莫陳超和李遵言會走馳道,你帶一千二百人,

跟着陳玄禮,隨駕走官道,這件事,我已經與高將軍打過招呼,凡事聽高將軍安排,我不在,除了聖人和高將軍,誰的話也別聽。」

嚴武頗爲惋惜的點了點頭:「弟子知道了。」

這次聖人返京,左羽林會走北邊的御道,吳懷實的右羽林,走南邊的馳道他不在,帶隊的就是兩個將軍,侯莫陳超和李遵言。

侯莫陳超跟嚴武之間有大仇,所以吳懷實擔心自己不在的時候,對方給嚴武穿小鞋,再加上高力士身邊也需要一隊能夠使喚的人,所以嚴武最合適,別看高力士地位超級高,但是大事上,也是使喚不動左右龍武的,那是方騎,皇帝的直屬部隊。

至於李遵言,就是李光弼的哥,他被提拔成將軍,也是爲了穩住李光。

左羽林當下也有問題,王忠嗣卸任之後,暫時沒有老大,而是薛暢和孫老奴,也就是說,李隆基這次返京,左右羽林的扛把子都不在,分屬四個將軍統領。

這其實是比較混亂的,不出亂子還好,出了亂子,沒有做主的。

吳懷實要等到三月中旬,纔會率隊離開,長安那邊已經發文讓裴寬返京了,

而且明說了,讓對方走太原這條線,去晉陽見一見田仁琬,理由是交流一下北境防務。

事實上,河東的防務與朔方是重合的,與范陽沒什麼關係,但是呢,他們畢竟接壤嘛。

朝廷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怕裴寬和安祿山撞上,以裴寬的性子,以及他的親衛隊實力,一旦翻臉,安祿山掛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要是弄死安祿山,基哥都無話可說。

李瑁以前就打造過一副鎧甲,與其說是鎧甲,不如說就是一層鐵皮,但是有總好過沒有。

他迎駕的時候,是不能戴甲的,只能穿朝服,所以要打造一副可以藏在衣服裡,從外面看不出貓膩的薄甲。

因爲歷來政變宮變,主要的殺傷性武器,排在第一的是弩,這玩意穿甲都不保險,何況不穿。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他這次想要把握住機會,就必須將自己放在一個非常弱勢的位置,讓所有人都不會懷疑他,認爲他是受害者,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活下來之後,爭奪自己該爭奪的東西。

這一切的前提,是活下來。

那麼他身邊的護衛隊,就更慘了,薄甲都沒有,除了橫刀,就只有隱藏在袖中的擎張弩。

李瑁這段日子,每天都會抽出大量時間去練習騎術,雖然他的騎術很不錯,

但臨陣磨刀,不快也光。

騎術在逃命的時候,作用最大,因爲你可以靠着在馬背上的騰挪,使敵人失去準心,爲接下來的活命爭取機會。

但這件事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事發的時候,你身邊得有馬。

關於這點,李瑁只能是屆時隨機應變了,當下無論如何盤算,到時候都未必有用,反正自己的坐騎能不鬆手,就不鬆手。

「太沖派人傳來消息,他離京去了華清宮,」武慶從馬場外進來,跑至李瑁跟前抓出繮繩之後,小聲說道:

「他是以遞送公文的理由去的,會在那邊待至聖人返京。

1

李瑁翻身下馬,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看樣子韓混是去找韋陟去了,他現在是中書令史,韋陟做爲中書侍郎,眼下就在華清宮,這是省內公務往來,再正常不過了。

那份還嗣詔書,其本身並不重要,李瑁當時拿給韓混看,也是爲了讓對方明白,接下來該怎麼做。

那份詔書的用詞,哪怕韓混記不住都無所謂,只要記住核心要義是還嗣,就足夠了。

而詔書必出中書省,沒有中書省侍郎做背書,詔書就是無效的,韋陟半年以來一直侍駕華清宮,由他在關鍵時刻拿出來,最爲合適。

如何去說服韋陟,李瑁對韓混有信心,或者說,他對韋陟有信心,這個人很清楚,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

只要是韋陟親筆,中書蓋印,詔書便具備法律效力。

「將臧希和蓋明書叫來,我有事囑咐,」李瑁道。

武慶點頭離開。

眼下是三月初三,左衛上番的是翊二府,中郎將是臧希,那麼四月份上番的,是親事府,主官王仲升。

王仲升不是李瑁的人,所以李猖早就將對方架空了,如今親事府管事的,是蓋明書。

左衛的衛士,全部來自於關中,輪番的時候,是要提前入京的,一般是提前四五天開始從家裡出發,然後於長安郊外的衛所大營簡單集合一下,便可以入京。

李瑁要將親事府入京的時間提前,需要找個藉口,藉口很好找,給你們更換春衣。

這屬於府內雜務,全憑主官說了算,有些衛府好幾年不給衛士換新衣,李瑁去年冬天的時候,給大家換過冬衣,如今入春,再換春衣,完全合情合理。

而以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證左衛在關鍵時刻,擁有兩個府的兵力,其實也不多,兩千四百人,但已經是足夠了。

李瑁需要將後續的一些事情都安排妥當,確保太子和基哥都掛了之後,他有足夠的力量穩定局面,方便他控制皇城,

至於沒有成衛之職的領軍衛,留京的衛士大概也在兩千之間,只要與蓋擎內外呼應,以武力鎮壓局面,還是行得通的。

眼下左右驍衛,已經被派去了官道安排肅清工作,有些損壞的路段,還需做臨時的補修,畢竟不能讓聖人顛簸。

都說後世的路動不動就修,其實這都算好的了,在大唐,皇帝不走,一般不修。

或者你自己修。

所以大唐沒有道路養護費,因爲壓根就不養護。

楊知慶,是一個活着命不好,死了命很好的人。

他死後,被武則天追贈爲太尉丶鄭國公,四個閨女的婚事全部由武則天親自張羅,歷史上,李亨繼位之後,追封爲鄭王,因爲這是他親姥爺。

楊知慶四女顯貴,卻沒有親兒子,而是過繼了弟弟的兒子,名叫楊令修,曾經擔任過左武衛大將軍,可惜死的也早。

楊令修三個兒子,一個在地方當官,另外兩個在長安,老大楊沐左千牛衛將軍,老二楊清秘書省。

那麼李亨能指望的,其實就是楊沐了,千牛衛,掌執御刀宿衛侍從,屬於皇帝貼身近衛,人數不多,左右加起來,也就一千多人。

他們是十六衛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兩座衛府,因爲啥?因爲他們是最容易對皇帝造成威脅的人,後來職能被龍武軍所代替,基本成了每日常朝負責值守大殿內外的侍衛。

但是常朝這不是沒有了嗎?所以他們的地位更加尷尬,一部分去守了武庫,

另外的,基本就成了皇城街溜子,工作輕鬆,賺的又多。

但是......注意還有但是,皇帝返京,他們是儀仗隊。

離京的時候不需要他們,因爲古人重歸而不重行,回來的時候,他們是要全副武裝給皇帝開路的,因爲十六衛當中,左右千牛衛的鎧甲,是最帥氣的。

他們的鎧甲看上去不像是兵,更像是將,非常氣派好看。

要知道他們以前可是叫奉宸衛,意指伺候帝王。

楊沐已經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他會帶領左千牛衛的六百人,負責在關鍵時刻誅殺李。

他是李亨的表哥,李亨完蛋他必死無疑,雖然他率領的千牛衛,可謂是繡花枕頭當中的繡花枕頭,但是殺個李瑁,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飛龍禁軍當中,也被李亨安插了許多少陽院的心腹,從校尉到都尉,都是他的人,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就可觀了,畢竟特訓過,首領雖然是程元振,但是李亨幹這種事情,是不會指望一個官宦的,於是他將擔子交給了雖然也無鳥,但是忠心和統兵能力極爲被李嗣業看重的楊思危。

左千牛衛,飛龍軍,再加上少陽院本來的侍衛隨從,完成一場刺殺行動還是可以的,但到時候如何控制大局,靠這些,很顯然遠遠不夠。

於是他私下準備了四份太子教令,分別交給他的屬官高仲舒丶潘肅丶呂向丶

王丘,由他們屆時拿着教令,調動右衛丶左驍衛丶右武衛和右威衛。

因爲殺掉李瑁之後,他還要幹掉李林甫等人,控制四王和十王宅。

李亨覺得自己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外有皇甫,內有四衛,打李瑁一個措手不及,事必成。

「事成之後,信安王丶蕭嵩丶裴耀卿丶杜希望等人必然會出面,幫着孤維持局面,」李亨拍着李靜忠的肩膀道:

「記着,你要帶人盯死李琮他們,若有異動,亂軍之中,以箭殺之。」

李靜忠點了點頭:「奴婢明白,也已派人通知皇甫,他們不會進京,會繞過驛站,於鳴犢泉一帶駐紮。」

李亨道:「今後不要再與他聯絡了,他比誰都清楚該怎麼做,行軍打仗的,

如何隱藏行蹤,把握時機,他更在行。」

說罷,李亨眼神凌厲的看向屋外,咬牙道:

「別人施捨的皇位,又怎比得自己親手拿來的更讓人大快人心呢?別人做得,孤亦做得。」

最近這段時間,李總覺得日子好像過的特別的快,他真希望今天走的能更慢一些,明天來的更遲一些。

這是一種畏懼,也是膽怯,說明他對自己並沒有信心。

是的,做一件事如果沒有阻礙,一切順利,那帶來的回報必然也不值一提。

高回報自然是高風險,豐碩的成果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

他得給自己留後路啊..::

「你帶着大郎,去一趟靈武吧,悄悄的走,我會各方打點,確保你們能安全離開,」李瑁先是在蘭方院,囑咐妻子郭淑。

他雖然是一個穿越者,但是這一世畢竟有了兒子,那是他的骨肉,他可不願意事敗之後,妻子和兩個幼子成了粘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他清楚,這件事無論成敗,李亨都不會有未來了,那麼郭淑投靠郭子儀,無疑是可以保命的,將來無論誰是漁翁,又或者基哥死不了,礙於郭子儀大權在握,都應該不會追究他的兒子,畢竟才一歲。

而郭淑還不知道丈夫要幹什麼,但是她聽的出,丈夫這是要讓她避險。

因爲王妃無詔不可離京,尤其是還帶着皇孫,她們在沒有基哥的准許下,離京是犯法的。

「不能跟我說嗎?」郭淑低着頭,神情落寞道。

李瑁道:「我以前就跟你說過,能告訴的你,我自會告訴你,不能說的,你也不要多問。」

在這種大事上面,郭淑不會纏着追問,只是在短暫的沉默過後,便點了點頭「夫君放心,我會照顧好孩子。」

「明晚就走,我已經派人飛報朔方,屆時郭子儀會派人在半路接你們,一路小心爲上,不可大意,」李瑁沉聲道。

郭淑長長嘆息一聲,道:「那麼三娘和仲郎呢?」

「她們也會走,不過不是去朔方,」李瑁道。

郭淑立即會意:「是去河西?」

李瑁點了點頭。

實際上,韋妮兒去河西,可謂是危險重重,因爲皇甫眼下應該就在半道,如果遇上,雖然對方下手的概率不大,但並非沒有概率。

以皇甫的聰明,看到李瑁如此的保本之舉,必然猜到李瑁會有所動作,就算沒有對韋妮兒母子動手,但也會改變策略,導致棋盤變化。

所以李瑁打算讓韋妮兒從朔方繞道,避開皇甫的行軍路線,但又不能讓郭淑知道,以免郭子儀背地裡使壞。

而負責接引韋妮兒母子的,是蓋威,信,李瑁已經提前送出去了。

「好,我明日簡單收拾一下,便儘快離京,夫君定要珍重,」郭淑緩緩道。

一聽這話,李瑁就知道郭淑在敷衍自己,對方離京之後,必然會在兒子李佶安全的情況下,然後獨自返回長安,陪在李瑁身邊。

不過李已經提前做好準備的,由不得郭淑回來。

等到安頓好這裡,李瑁又去了棲子院。

韋妮兒此刻正在逗弄看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知道局勢已經危急到何等地步。

你過來,將衣服都脫掉,」李瑁指着與韋妮兒身形相仿的一名貼身女婢道。

韋妮兒聽到這句話,也只是擡了擡頭,微微一笑,在她看來,自己剛出月子,不宜與丈夫同房,肥水不流外人田,丈夫寵幸自己的侍女,這是很好的事情,她並不介意,甚至還提倡。

那名侍女也乖乖聽話,將身上的衣服全部脫掉。

隨後李瑁朝韋妮兒道:「你換上。」

韋妮兒一愣,掩袖噗一笑,將孩子交給一旁的乳孃,一句話都沒有多問,

便過來將地上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撿起來,慢吞吞的穿在身上,隨後還轉了一圈:

「如何?像不像婢女?」

李瑁搖了搖頭:「還不像,將髮髻改了,上面的飾物都扔掉。」

韋妮兒皺了皺眉,還是沒有多問,在女婢的服侍下,拆掉了髮髻,改成了普通的奴髻,頭髮上的金釵也一樣不剩,只是以一支樸素的木釵固定着。

「你喜歡這樣?」韋妮兒不解道。

李瑁笑了笑,令所有的侍女都出去,隨後上前抓起韋妮兒手臂,小聲道:

「明晚你就以這樣的裝束離京,蓋擎會派人送你走,帶上仲郎,記住,一路上都要小心謹慎,不可惹人注目,到平涼等着,蓋威會過來接應你們。」

韋妮兒渾身一顫,臉色瞬間蒼白,不由自主的後退一步道:

「怎麼了?到底怎麼了?」

李瑁臉色凝重道:

「近來恐有大事發生,也許不會發生,總之,你們走了,我纔沒有後顧之憂,你也不要擔心,我不會有事的,但以防萬一,你和二郎必須走。」

「我不走!」韋妮兒斷然道:

「這裡是長安,是我們的家,誰能在這裡奈何我們?到底怎麼了,你告訴我,我去求族內,他們會想辦法的,你一個人擔子太重了,需要別人爲你分擔。」

「不必,」李瑁擺了擺手,沉聲道:

「我不是在跟你商量,我剛從四娘那邊過來,她已經在做準備了,你們都要走,不要多問。」

韋妮兒從未見過李瑁如此嚴肅的表情,見狀一臉呆滯,她知道事情肯定不小,不然丈夫不會讓妻女離京避難。

是太子?還是聖人?

沉默半響後,韋妮兒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反駁丈夫都是無用的,於是嘆息道:

「你剛纔說我們,除了四娘,還有誰?」

李瑁道:「自然是蓋擎的妻女,你們走朔方,在平涼與蓋威匯合之後,轉道河西,四娘是去靈武,記住了,除了蓋威,任何人都不要信,包括朔方。」

聽到這裡,韋妮兒徹底明白了丈夫的一片苦心,聞言跪在李瑁面前失聲痛哭。

她害怕,害怕與丈夫今日一別,再無相見之期。

這裡可是長安啊,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大事,值得丈夫託付後事呢?

韋妮兒還是決定,要給自己的爹提個醒,務必務必,千萬千萬,保護好隋王。

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90章 賜名第386章 契丹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投票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87章 讓皇帝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83章 互毆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61章第349章 烏龜投票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56章 膽子小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81章 錢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310章 沒的選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90章 有喜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78章 別問了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89章 金花箋第228章 讖書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80章 姚 宋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85章 月俸第7章 我排在第3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48章 太原尹第91章 國寶郎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78章 房貸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86章 契丹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79章 回去吧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236章 刺激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10章 打穿了第359章 獻誠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307章 買房子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54章 偃月堂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
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90章 賜名第386章 契丹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投票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87章 讓皇帝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83章 互毆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61章第349章 烏龜投票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56章 膽子小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81章 錢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310章 沒的選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90章 有喜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78章 別問了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89章 金花箋第228章 讖書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80章 姚 宋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85章 月俸第7章 我排在第3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48章 太原尹第91章 國寶郎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78章 房貸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86章 契丹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79章 回去吧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236章 刺激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10章 打穿了第359章 獻誠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307章 買房子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54章 偃月堂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