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庭杖

當一個人不高興的時候,看待任何事物都是不爽的。

尤其當你正在氣頭上,那麼在消氣之前的這個階段,你會做出正常情緒下做不出的事情。

等到稍微消氣了,理智重新佔領高地,就會有分寸很多。

在大唐,二十杖是個臨界點,也算是一種默認的潛規則,如果罰你超過二十杖,基本代表着,不是打死你,就是打殘廢。

王忠嗣挨的棍子,恰好是二十,也就是說,不想你死,也不願你殘廢。

但是當時基哥畢竟在盛怒之下,陳玄禮又不像高力士那樣下手有分寸會偷偷放水,所以王忠嗣這一次,真的老慘了。

到現在都下不了牀,拉屎全靠摳。

等到奴婢們給王忠嗣上完了藥,吳懷實揮了揮手,示意人都退下,這才坐在一旁,朝着趴在榻上的王忠嗣道:

「提醒過你幾次,你不聽啊,我在宮裡當值,瞭解的比你清楚,我勸你的時候,你最好還是當回事,這下好了,聖人現在還在生你的氣。」

王忠嗣在幾天前,就已經知道韋堅掛了,而且也知道,人家臨死之前,揭發他跟太子密謀造反。

好一個王八蛋,你特麼這麼玩啊?

「聖人懲戒的好,打死我都不冤,」王忠嗣嘆息道:

「我也沒想到,韋堅竟是如此奸可惡之人,是他找的我,求我幫忙對付隋王和李林甫,結果到了最後,成我造反了?」

吳懷實沒好氣道:

「能怪誰?你早點跟聖人解釋清楚,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私下來往頻繁,

多少人都在盯着你們,你就是憋着不說,能不讓人誤會嗎?」

「喉....各中苦衷,實不足爲外人道哉......」王忠嗣苦嘆道。

吳懷實笑了笑:「那你活該,我在十王宅攔過你兩次,你當時還衝我曬呢,你呀,有時候的想法太天真,像個稚童,身邊那麼多幕僚,你但凡聽一個,

也不至於這樣。」

「聖人還不肯召見我嗎?」王忠嗣問道,

吳懷實搖了搖頭:

「聖人至今還沒有提及過你,不過高將軍會找機會幫你說話的,你呀你,讓我說你什麼好,連累高將軍在掖庭局洗了三天碗,他老人家都什麼歲數了,跟着你遭這個罪,只因幫你說了一句話,你這次欠的人情可大了去了。」

「高將軍的恩情,我必有回報,對了,太子如何了?」王忠嗣問道。

吳懷實呵呵冷笑一聲,無奈道:

「沒法說,張不開嘴。」

「你倒是說呀,我吃了這麼大一個虧,今後肯定不敢胡來了,」王忠嗣非常自信,他知道聖人絕不會因爲韋堅的誣告,就會認爲他真的謀反,謀反這種事總是需要謀劃的,我壓根就沒有謀劃,哪來的證據?

聖人罰我,不過是當時震怒之下的懲戒罷了。

吳懷實冷笑道:

「太子不是與太子妃和離了嗎?我奉旨調查少陽院,幾個奴婢供述,隋王與太子妃私下確實有聯繫,而太子藉機一口咬定,隋王與太子妃有染,他這麼做,

是想彌補和離的過錯,殊不知,聖人一直都知道太子妃私下在盡力緩和他們兄弟的關係,一番好心,最後卻要遭受無端誹謗,韋家這一次,算是徹底跟少陽院翻臉了。」

王忠嗣聽的表情呆滯,一臉茫然。

做爲當事人,事到如今,他其實比吳懷實看的更清楚,韋堅爲什麼會突然背刺太子,還不是因爲妹妹吃了虧嗎?誣告謀反,其實就是報復之舉。

從絕對心腹,變成血海深仇,太子這步棋走的簡直不能再臭了,李泌呢?這小子不是挺能出主意嗎,這時候怎麼不攔看?

到了這個時候,他纔算是反應過來,李泌每一次建議,其實都是忠言逆耳,

本來是可以化解這次危機的,偏偏沒人聽。

吳懷實此番來跟王忠嗣聊天,其實就是奉旨來套話的,因爲王忠嗣是個實誠人,這個時候不會再說假話了,而李隆基不想親自問詢,所以讓吳懷實過來打聽清楚。

所以從最開始回京,直到韋堅偷偷潛入少陽院,這中間的過程,王忠嗣全說了。

吳懷實自然是相信的,他跟王忠嗣是老交情,心知對方不擅說謊。

「李泌?呵呵......辭別太子修道去了,」吳懷實道:

「就在太子妃被和離之後,我覺得,他也許是認爲太子太荒唐了吧,也是啊,聖人當時都震驚了,儲君和離,竟然沒有奏請聖人?」

王忠嗣傻眼了......太子這是被衆人給拋棄了嗎?韋堅反水,李泌出走,韋家割裂,這儲君當的,犯了衆怒了啊?

到了如今這種地步,連他這種聖人心腹,都不敢再篤定聖人是否會易儲了,

你這樣幹,是將儲君之位拱手讓人啊?

還是那句話,傳承無序是最大的病根,韋堅完蛋並不要緊,基本盤還是穩的,但你休了正妻,嫡子沒了,兒個兒子裡面到底誰是嗣子,說不清楚了。

王忠嗣的觀念是非常傳統的,他一直都不看好庶長子李,因爲李傲的生母地位太低了,是當年聖人賞賜給太子的一個宮女,宮女生的兒子你當成寶,儲妃你去和離了?

「傻眼了吧?聽我一句勸,聖人的家事不要摻和,義子跟親子,還是有區別的,」吳懷實笑道:

「你呀,就是仗着聖人寵愛,太將自己當回事了,認不清自己是誰了。」

王忠嗣點了點頭:「栽了這麼大一個跟頭,我肯定不敢再摻和了。」

「你明白就好,」吳懷實起身道:

「高將軍讓我給你提個醒,主動辭去左羽林軍大將軍和朔方節度使,留京吧,等你想好了,讓人告訴我,我幫你奏請聖人。」

這叫什麼?這叫勸退。

如果讓李隆基主動提出來,有些不近人情,難免會讓人覺得,他苛待王忠嗣,而且會讓不知情的人想入非非,在底下猜測王忠嗣是不是犯了什麼大罪,聖人才會懲治。

但是由王忠嗣主動提出交付兵權,情況會好很多,畢竟韋堅的奏疏,知道的人並不多,基哥不敢讓人知道,因爲知道的人多了,假造反也成真造反了。

王忠嗣愣了愣神,心知聖人對他已經不如往日的信任了,茫然片刻後,點了點頭:

「不用想了,高將軍是爲我好,我答應。

吳懷實欣慰的笑了笑,上前拍了拍王忠嗣肩膀: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眼下暫且避避風頭,等事情過去了,一切都會好的,聖人對你的感情,還是深的,只是有時候會責怪你處事不當。」

王忠嗣嘆息一聲,沒有再說話了。

他確實不敢再摻和了,這次的二十棍子,就是一個嚴重警告,今後再敢亂來,就是三十棍子,三十,等於就是要他命了。

陳玄禮你個王八蛋,同僚這麼多年,你特麼真下的了手啊?

高力士的建議,是非常中肯的。

聖人對王忠嗣,眼下已經是半信半疑,半信半疑,有可能發展爲全信或者全疑,全信就不說了,這是好事,全疑可就徹底完子了。

所以高力士要避免這個可能性,一來算是幫助了王忠嗣,再者,這也是順應聖意。

王忠嗣必須交權。

那麼朔方節度使,由李林甫遙領最佳,方便聖人掌控,地方軍務,郭子儀爲知留後最佳,可保藩鎮不亂。

朔方嘛,只有郭和王,能鎮撫地方。

尚書左右僕射,從李治夫婦開始,失去了大部分職權,在他們之前,是最大的官。

三省的排名,是中書丶門下丶尚書。

但是三省主官的排名,以前是尚書令丶中書令丶門下侍中。

尚書令因爲李世民千過,所以後來不再設此職位,尚書左右僕射就成了實際宰相,但是因爲這兩個位置常年在關隴集團當中輪換,所以武則天改革,以中書令爲首相,門下侍中爲次相,架空了左右僕射。

古代歷來是以左爲尊,但是在大唐中期,中書令這個右相,是要高於門下省的左相,因爲中書省負責制定政策,門下省是審覈的,制定的肯定比審覈的權力大。

裴耀卿退出中樞,但是右僕射的職位還在,因爲他這個級別,到死之前,都會保留一個榮譽職位,算是對功勳之臣的一種特殊待遇。

那麼最適合王忠嗣的,就是尚書左僕射了。

左僕射管禮部丶吏部丶兵部,右僕射管戶部丶工部丶刑部,雖然眼下榮譽多於實權,但至少名義上,他可以去尚書省溜達,查知政事,符合他卸任的節度使身份。

高力士這邊是真幫忙,王忠嗣前腳剛答應,他後腳就給李隆基提了。

「是他自己的主意?」李隆基皺眉看向吳懷實。

吳懷實這次學聰明瞭,學會撒謊了:

「確實是大將軍自己的想法,他深覺辜負聖恩,不敢再踐任一方,至於尚書左僕射,是高將軍的意思。」

高力士跟着點頭道:

「卸任藩鎮,留京任職,總是需要給他一個合適的職位,否則就太傷他了。

「呵呵......」李隆基冷笑道:

「他幹那些蠢事的時候,就沒有想到會傷害朕?你們兩個這麼保他,他那樣的缺心眼,也未必能反應的過來,蠢到這個地步,虧得朕時時教導。」

一聽到這話,高力士就知道事情妥了,因爲聖人的口氣,已經不是前段時間那樣犀利了。

看樣子冷靜下來之後,也琢磨出味來了,知道王忠嗣別的都敢幹,但絕對不敢造反。

但是呢,兵權必須交,短期內,王忠嗣是別想任職軍方了。

九月十一,太子瀝血上奏,自陳能力不及,威望缺失,屢屢犯錯,請求交付儲君之位,移出青宮。

青宮就是東宮,東方屬青龍,太子又叫淺龍。

而且他指名道姓,認爲榮王琬更適合儲君之位。

然後,李隆基派遣吳懷實去了少陽院,給了太子三鞭子,這是一個巴掌,緊接着還有一個甜棗,那就是高力士。

高力士親自去少陽院安撫太子,意思是你不要亂想,聖人之所以生那麼大氣,是因爲在乎你,你非聖賢敦能無過,有錯就改,善莫大焉。

這就叫高手過招。

李亨這一次確實是嚇壞了,他擔心他爹真的動了廢儲的心思,畢竟他爹以前千過這種事,所以整日憂思,白頭髮都多了不少。

後來呢,他也想通了,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主動試探,以退爲進,只要他爹否定他交出儲君的念頭,那麼短期內,他爹就不會動他。

李隆基自然看清楚了兒子的這層意思,所以纔有那頓鞭子,你竟然敢試探朕?

至於高力士的安撫,則是因爲李隆基確實不想更換儲君,又或者說,他不敢輕易動,所以要穩住太子。

畢竟他當年幹過這種事,非常擔心他的兒子會在患得患失之下,兵行險着。

基哥雖然不認爲李亨有造反的能力,但是他害怕李亨振臂一呼,會招來一些膽肥的,他當年誅殺韋后,不就是這樣嗎?

區別在於,誅殺韋后,那是誅殺禍國殃民的妖后,李亨如果敢對付他,那是弒君,弒君者人人得而誅之,也同時喪失了合法繼承權。

「拿給他看,」花萼相輝樓,李隆基令高力士將太子的奏疏,交給李瑁。

李瑁查拉着腦袋坐在下面,雙手接過,閱過之後,趕忙跪下,額頭點地道:

「都是兒臣的錯。」

高力士與吳懷實對視了一眼,同時看向李隆基。

只見李隆基冷笑一聲:

「鬧吧,繼續鬧吧,逼死了他,你看朕會不會饒了你。」

李瑁一臉惶恐道:

「都是兒臣的錯,確實鬧的太兇了,請父皇治罪。」

李隆基皺眉道:

「你就是這麼回話的?一上來就是錯了錯了,錯在哪?怎麼錯?都不打算說是吧?你跟李林甫一氣,咄咄逼人,張牙舞爪,京師放不下了你了?已經出嗣了,還不肯老實?」

李瑁嚥了一口唾沫,緊張道:

「兒臣不該與兄長有義氣之爭,更不該與右相交往,頻頻與兄長做對,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請父皇萬勿准許兄長,移出東宮,兒臣願負荊請罪,今後老老實實居家不出,自囚於宅。」

黎敬仁聽到這裡,看向李隆基,笑呵呵的幫腔道:

「隋王認錯的態度還是端正的。」

高力士與吳懷實同時皺眉。

李隆基呵呵一笑:「犯了錯,如果認了就可以一了百了,那我大唐律法豈不是成了擺設?」

說着,李隆基看向李瑁道:

「說說看,你覺得朕應該如何懲治你?」

「兒臣願卸任左衛大將軍,不問政事,置辦田園,寄情于山水之間,」李瑁道。

他知道,他爹是在試探他,這種時候,千萬不能激進,必須讓步,進宮之前,吳懷實已經透露給他,太子挨鞭子了。

這是非常義氣的舉動,也是絕對的核心機密,人家告訴他這個,就是在點醒他。

李瑁已經猜到,李亨的位置還是穩固的,那麼既然基哥不打算動了,那麼勢必要敲打他。

如果他敢落井下石,繼續針對太子,那可就不是敲打了,而是敲死,安全第一,保命爲上,他不得不選擇讓步。

「就這麼簡單?不痛不癢,卸了擔子,就能過去了?」李隆基皺眉道:

「再想想。」

李瑁表情惶恐的沉吟片刻後,道:

「兒臣願自領庭杖。」

李隆基呵呵一笑,看向陳玄禮道:

「就照隋王的意思辦,事後將他送去少陽院,看太子怎麼說。」

李瑁下意識的嚥了口唾沫,完犢子了,一頓毒打啊.::::

接着,兩名宦官搬進來一張胡凳,李瑁顫顫巍巍的趴了上去。

吳懷實從禁衛手中接過庭杖,交到了陳玄禮手中,交出的一瞬間,他在陳玄禮的手掌上摁了幾下,意思是高擡貴手。

王忠嗣被打成什麼樣,吳懷實是很清楚的,他擔心陳玄禮這個SB照着那個力道來,李瑁怕是受不住,畢竟李瑁的身體素質,比王忠嗣差遠了。

陳玄禮面無表情的走了過來,狠狠一棍子敲了下去。

「啊~~~」李瑁慘叫一聲,感覺菊花都要裂了,只覺一股巨大的疼痛感,從屁股蔓延開來,瞬間傳遍全身。

他的臉龐頃刻間充血,漲的通紅。

以前不是沒有捱過杖刑,但那都是走過場,放的水比黃河還多,這一次,這個狗東西實打實的幹我啊。

當李瑁還沒有從第一下的劇痛中反應過來的時候,第二棒已經來了。

「噗~~」一大口口水從李瑁的口腔中噴出,他不知道自己這些口水從哪來的,反正噴出來不少。

三棒丶四棒,到了第五棒的時候,他甚至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整個下半身已經沒了知覺。

正當陳玄禮準備揮出第六棒的時候,高力士衝過來一把搶過庭杖,怒斥道:

「打死他,你能活?你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陳玄禮轉頭看向李隆基,李隆基輕輕擺了擺手,看了一眼已經被打昏的兒子,道:

「給太子送過去,告訴他,朕幫他出氣了。」

高力士狠狠的瞪了陳玄禮一眼,趕忙將一件毯子蓋在李瑁身上,叫來太醫,

讓吳懷實親自護送李瑁往十王宅。

「聖人何必如此?這是您的親兒子啊,」高力士苦着臉唉聲嘆氣道。

李隆基冷哼一聲:

「子不教父之過,自打出嗣之後,你瞧瞧他那股子囂張勁兒,正因朕平日裡太過縱容,他才蹬鼻子上臉,越發放肆,兄弟倆鬧到如今這個地步,朕再不管教,他們是不是要拆了朕的花萼樓?」

「那也不能打成這樣啊,」高力士苦嘆一聲,擡頭正好看到陳玄禮,直接過去給了對方一腳:

「聖人的兒子,你敢下死手?我是奴婢,別忘了你也是家臣。」

陳玄禮珊珊一笑,不敢聲。

李隆基對此不以爲意,因爲他了解高力士,知道對方全身心都在爲他着想,

也在爲他的家着想,李瑁今天真要是被打死在這裡,後果不堪設想,打殘廢都不行。

這個陳玄禮也確實是個SB,你當他是王忠嗣啊?下手那麼重?

「好了好了,」李隆基擺了擺手:

「都是他自找的,怪不到別人頭上,此番就當是讓他長個記性,朕還在呢,

他們就敢鬧到這個地步,眼裡還有沒有朕這個父皇?」

高力士連番嘆息..:::.其實他清楚,懲戒李瑁就是做給太子看的,說到底還是平衡二字,太子如今損失巨大,那麼李瑁就肯定別想好過。

出了興慶宮之後,其實李瑁很快就醒了,巨大的疼痛,讓他忍不住牙咧嘴,痛苦哀豪,慘叫的聲音,沿路的行人都能聽到。

好在他在車廂裡,所以外面的人不知道是誰在裡面豪叫。

這種疼痛感非常要命,李瑁完全承受不了,雙手不停的在車廂內敲打着,身體上的汗像是洗過澡一樣,浸溼一地,

太醫就在車廂內,不停的給李瑁屁股上抹藥,這種藥可以消腫止痛,本來會有清涼之感,但是李瑁眼下完全感受不到。

吳懷實也沒辦法,暗示也暗示了,但是陳玄禮沒當回事。

他奉旨給了太子三鞭子,純屬放水,就三條紅印,只怕睡一晚就沒了,而李瑁遭受的懲罰,明顯高出太子數倍。

「用點猛藥吧?隋王扛不住,」吳懷實苦惱的看向太醫。

而太醫同樣苦惱道:

「已經夠猛了,吳將軍又不是不知道,庭杖的傷,只能硬扛,扛過去就沒事了。」

吳懷實當然知道,因爲他經常給人用刑,但是這種傷勢,硬抗怎麼也得三五天,看着李瑁那副悽慘樣,他也是於心不忍。

畢竟他是奴婢,是李家的奴婢,別人哪怕被敲出腦漿,他也不當回事,但是主子家裡的人,他還是在意的。

而且他以前也沒見過皇子被打成這樣的,陳玄禮啊陳玄禮,你真是個棒槌。

進入十王宅,曹日升第一時間趕到,在前引路,隨後登上少陽院的臺階,令侍衛開門。

「不進去了,讓太子出來吧,」吳懷實面無表情道。

曹日升點了點頭,飛奔進少陽院。

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57章 離開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59章 獻誠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07章 買房子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73章 瀚海侯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27章 服務業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78章 豹鬥犬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42章 天塌了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228章 讖書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147章 豪蕩第378章 房貸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95章 粟特人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02章 忠王友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39章 真爭氣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93章 我同意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344章 庭杖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50章 秘書省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90章 美輪美奐
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57章 離開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59章 獻誠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07章 買房子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73章 瀚海侯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27章 服務業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78章 豹鬥犬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42章 天塌了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228章 讖書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147章 豪蕩第378章 房貸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95章 粟特人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02章 忠王友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39章 真爭氣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93章 我同意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344章 庭杖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50章 秘書省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90章 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