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果然很高!
不過那也只是基於只建造一間暖屋的前提下,而現在,葉紅杏所搭建的暖屋又何止一座?
只是瞅瞅村西邊地裡那一間連一間的屋子就知道葉紅杏爲了興起這暖屋經濟下了多大的決心,投入了多大的成本!
是,暖屋是需要很高的人力和物力,可若是大規模地建造和生產的話,供暖的成本和人力的成本平攤下來,所生產出來的蔬菜也只會比平時的蔬菜貴上有限的一點點。總體來說,賺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只是……
像以前的玩具作坊和最近的紅薯作坊一樣,葉紅杏的暖屋再一次遭遇到了模仿!
依舊是由吳老財挑頭,吳家山的村東村北村南都陸續地建造起了暖屋,結構一模一樣,甚至就連裡面種植的東西都是完全的翻版!
還好,葉紅杏只在自己家院子後邊那間暖屋裡放了幾棵香椿,而這,或許將會是她的蔬菜鋪施展絕地反擊的利器!
香椿,是這一片地域人人都愛吃的一種植物性食,是在春天香椿樹剛剛發芽的時候採集嫩芽,經過簡單的鹽漬就可以食用,味道鮮美,風味獨特,又因爲香椿極易種植且產量極高,深受廣大人民喜愛。
按照季節來說,香椿得到四月份才能採集,可葉紅杏的暖屋香椿卻打破了這一常規,剛剛進入三月份,她的蔬菜鋪裡就有香椿上架了。
每一小把只賣三錢!
按照最基本的價錢單位來算,三錢也只相當於現代的幾塊錢的樣子。價錢不貴東西又新鮮,這可把平時喜歡吃香椿的老百姓們給饞壞了。
於是乎,新上架的香椿被一掃而光,並且周圍許多村的蔬菜鋪的老闆都在不住地詢問着還有沒有香椿。
現在,輪到葉紅杏苦惱了。她當初只圖一時新鮮,移植的香椿纔不過幾棵,而且還都是些半人高的小樹,頭茬的香椿芽產量又確實不太高,所以現在香椿芽一上架,貨立刻就賣空了,瞭解了這些情況後的葉紅杏頓時苦惱了起來。
苦惱歸苦惱,日子還得照過。葉紅杏一方面加快讓人們移種野生香椿樹進暖屋,一邊開始對冬天開辦的一些項目進行掃尾工作。
首先就是黃韭和金針菇。黃韭只有在冬天才適合培養,而現在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黃韭的保存就成了問題。而金針菇雖說一年四季都不太妨礙生長,可跟黃韭一樣,天氣暖和之後它的保存也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這個沒有冰箱沒有冷庫的古代,想要以冷藏的方式保存食物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即使沒有冷庫,古代的智慧人民卻想出了另一種方法,那就是做罐頭。
人們用燒製出來的陶罐當作容器,再把需要存儲的東西放進去,高溫殺菌後再存放到低溫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等到合適的時候再拿出來吃。
葉紅杏就是利用這個方法將金針菇們給儲存起來的。
除了黃韭和金針菇,葉紅杏的綠豆芽和黃豆芽倒是沒受什麼影響,這兩樣東西成本較低,營養又豐富,價錢還便宜,所以一直都很受老百姓們的歡迎。
將這一切都安排好之後,葉紅杏就又去上學去了。畢竟,她也不能總是請假。
這邊葉紅杏去上學,那邊吳老財的模仿又進行的如火如荼起來。搭建暖屋,請人燒火之類的,吳老財做的比葉紅杏還要輕車熟路,這些活他早些年就曾經幹過,爲的是能在寒冷的冬天吃到夏天才會有的茄子冬瓜苦瓜芹菜之類的爽口菜。
暖屋有了,接下來就是銷路的問題了。這自然也難不倒吳老財,他憑着自己以前的人脈關係,將產出來的暖屋菜直接銷到了葉家鎮甚至是更遠的石家莊。
吳老財這還是跟自己的孫子問來的策略,即使是堅決要做大,那就要時刻走在葉紅杏的前面,搶先一步把名頭打出去,打響名聲!至於吳家山這片小山村嘛,就暫時由着葉紅杏折騰,反正這麼一小塊地方他吳老財還不會看在眼裡。
只是……關於葉紅杏姥爺家佔地建屋這件事嘛,吳老財心裡就很是不舒服了。
倒不是葉紅杏建的暖屋佔了吳老財家的地,村西的這片空地原本就是姥爺家族的產業,姥爺在建屋之前就用銀子疏通好了族裡的族長和長老們,吳老財就算是再不願意,也管不着別人家的事。
可他管不着卻並不代表他不能動歪腦袋。
你不是建屋嗎?我也建,而且還要建的比你的多!吳老財咬咬牙,從腰包裡掏出銀子,也佔下了許多村外邊的野地,建起了暖屋。
他打算的很好,就是要從各個方面打擊葉紅杏,你不是建暖屋種菜嗎?我也種,而且還要比你種的多,多得讓你賣都賣不出去。
吳老財是這麼打算的,於是他建了幾十座暖屋,每天都會讓他的長工短工從山裡砍來許多的柴禾燒火,將暖屋燒的暖暖的,每天還會派懂得種反季節菜的師傅到暖屋裡巡迴查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就在葉紅杏的第二茬菜即將要上市的前夕,吳老財的菜上市了。
由於之前吳老財早就在葉家鎮以及更遠的地方鋪設了銷售渠道,所以吳老財的菜每天都會源源不斷地運往外地,至於本地嘛……愛財如命的吳老財自然也沒有放棄,他僱了自己的各路親戚,大家一齊動手,將一些質量不太好的蔬菜都堆到了小堆車上,然後走街串巷地去兜售。
因爲價錢比葉紅杏的賣的便宜一些,菜的質量又不是很差,吳老財這幾天數錢數的差點手都要抽筋了。
真是太幸福了!短短几天的時間就賺到了好幾十兩銀子!吳老財覺得自己就算是年輕幹勁最足的那段時間賺錢的速度也沒有現在這樣快!
真是多託了葉紅杏的福啊!要不是她想出這暖屋種菜的點子來,自己現在說不定還在眼巴巴的瞅着這鬼精鬼精的小丫頭賣菜數錢呢!
這個時候吳老財的孫子吳旺財又給自己的爺爺提了另外一個建議:種花!
這裡的習俗是每年的清明節都要掃墓,除了要燒紙錢擺祭之外,許多人還會專門到野地裡去採一束開的正豔的花來擺放在墳頭,用以祭奠逝去的親人,寄託自己的哀思。
吳旺財說,若是提早在暖屋裡養上一些花,比如菊花之類的,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就可以拿到街上來賣,許多愛花的人也一定會買的。
吳老財一聽,在理!於是立刻又花了一筆銀子購進了一批花卉。完全按照吳旺財的點子,將養花的事交給了他特意花大價錢聘請過來的花匠師傅來管理。而他自己,則每天都會提着一壺好茶,悠哉悠哉地穿行於各處暖屋之間,看看綠油油的暖屋菜地,又瞅瞅含苞待放的花,吳老財時常就會覺得自己是在做夢,做一個隨時都有可能醒過來卻又始終醒不了的美夢。
有旺財這樣能幹的孫子真的是太好了!老天爺果然是眷顧我吳家的!吳老財經常這樣想,對於吳旺財的話更是言聽計從起來。
另一方面,葉紅杏的蔬菜市場因爲受到了吳老財的狙擊,許多蔬菜鋪的菜甚至都爛掉了還賣不出去,鋪老闆們就開始叫苦連天地抱怨起來。這些話自然也傳到了葉紅杏耳朵裡。
可是,葉紅杏卻似乎一點都不着急,而只是吩咐工人們買進了一些又醜又差的花卉進行培養。
這下有的工人們不幹了,他們直接找上了門來:“杏兒,咱們爲什麼不學吳老財那樣,養一些又大又好看的花?種這些又醜又不好看的花有人會要?”
葉紅杏正和自家的大黃在院子裡玩耍,回頭一看是自己暖屋幹活的工人,便笑着解釋說:“吳老財養花也不過是爲了在清明節那天賣,咱們養的花是小是不好看,可不是拿來今年賣的。”
“你的意思是……明年賣?”有的人聽懂了她話裡的意思。
“是啊,咱們的暖屋很快就要拆了,以後用不着大夥再燒柴禾暖屋子了,那些小花就讓它自然長着就行了。”葉紅杏點頭。
“什麼?暖屋要拆了?”有人一聽愣住了,拆了暖屋豈不是自己就要沒活幹沒錢賺了?
“是啊,天都這麼暖和了,咱們暖屋裡的菜也都賣的差不多了,地裡的菜們也都快接續上了,咱們要是再種暖屋菜就要虧本了。”葉紅杏伸個懶腰,淡淡一笑。
她說的完全沒錯!
暖屋裡的菜只是冬春交接時吃個新鮮,若是等春暖花開時各種菜蔬紛紛長成的時候再賣暖屋菜,那自然是賣不出去的了。所以之前吳有財雖然把暖屋蓋了一座又一座,把成堆成堆的菜賣了又賣,葉紅杏都沒什麼反應,原因就是她早就料到了暖屋菜並不能持久。
吳老財虧大發了!
他的暖屋蓋了很多間,又請了許多人來幫忙燒柴取暖,光這兩項就投入了許多銀兩。可惜他每一步都走的比葉紅杏慢,等到他的暖屋大棚菜上市的時候,人家葉紅杏的菜都賣了一多半了。後面吳老財的菜雖然迅速佔領了幾乎全部的市場,可這幾天天氣又迅速轉暖,地裡麥田間插種的青菜也在三五天之內迅速拔高長大了。自家地裡有綠葉菜可以吃,大家自然就不會再傻傻地花銀子去買菜了,於是吳老財的暖屋菜頓時就無人問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