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國士之器

“咳咳.”

梅堯臣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輕咳。

而旁邊的晏幾道是典型的貴族子弟心態,他並不關心這些哲學命題,但涉及到廟堂之事,他就頗感興趣了。

因此晏幾道此時嘴角勾起一絲笑意,端起茶盞卻並未啜飲,只是看着盞中漂浮的茶沫,等待着陸北顧的回答。

陸北顧很清楚,這個問題不僅關乎他個人在青松社的地位,在歐陽修等人眼中的分量,更關乎他能否將自己帶來的思想火花,真正楔入這個時代最迫切、最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中。

“子固兄問得好!此問,正是‘矛盾’之說由虛入實、由玄思入世用的關鍵!”

陸北顧的聲音很沉穩,沒有絲毫慌亂:“歐陽公當面學生本不該妄言,然學生以爲,慶曆新政之夭折,其根本癥結,恰恰在於未能清晰辨識、妥善處理當時國勢中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轉化之勢!”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座衆人,將聲音提高了幾分,字句清晰。

“何爲當下大宋之積弊?表象是‘三冗’,是民疲國弱。然究其根源,此‘三冗’、此‘民疲國弱’,並非並列之弊,而是層層遞進、互爲因果之矛盾鏈!”

“其根本矛盾。”陸北顧斬釘截鐵地說道,“在於承平日久、制度僵化所導致的國家事體與日益困窘的賦稅基礎之間日益尖銳的衝突!”

“此一根本矛盾,衍生出兩大關鍵矛盾。”

“其一,爲維持龐大國家事體運轉而產生的沉重賦役需求與百姓承受能力極限的矛盾,此矛盾激化,便是‘民疲’,民怨沸騰,則根基動搖。”

“其二,爲文武臣僚爲固化自身所得,擴大蔭補、寄祿官等特權的需求,與國庫收入日益不足的矛盾,此矛盾激化,便是‘冗官’,耗蠹國庫、效率低下,同時貪墨滋生。”

“至於‘冗費’,實乃前兩者矛盾激化之必然結果。至於北虜西賊之患,則是此兩大關鍵矛盾激化後,內部矛盾由外部環境所引發的次生矛盾,根本原因還在於自身力量不足。”

陸北顧的剖析,如同鋒利的解剖刀,將大宋沉痾層層剝開,將其內在的肌理與病竈赤裸裸地展現在衆人面前!

他不再空談陰陽矛盾,而是直指國家事體、賦稅基礎、士大夫特權這些現實問題。

曾鞏的神情開始變得鄭重了起來,此前在來開封的路上,他只知道陸北顧這人確實有才華,也有範公所謂的“古仁人之心”,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建功立業,而不懂民生疾苦的熱血書生。

但對於廟堂之事,陸北顧其實在船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聽曾鞏和呂惠卿談論,並不怎麼發言。

這一次,曾鞏方纔真正見識到陸北顧對於政事的見解。

“至於範公新政,其志可昭日月!”

陸北顧繼續道:“然其敗,學生淺見,在於未能精準把握此矛盾的主次。”

歐陽修挺直了身子,沉聲道:“細細說來。”

作爲慶曆新政的當事人,在被貶謫的十餘年裡,歐陽修無數次地反思過當年爲何而失敗。

歐陽修當然懊悔於自己那篇另類意義上的“千古名篇”《朋黨論》給呂夷簡遞了刀子,但那不是根本原因,只是結果罷了。可慶曆新政究竟爲何而失敗,其實歐陽修一直不能徹底想透徹,他想了很多,可都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覺.這就如同一個心結一樣,始終讓他覺得非常彆扭。

而今天的青松社聚會,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竟然能從另一種獨特的角度來分析慶曆新政的成敗,這就不得不讓歐陽修認真起來了。

“慶曆新政諸策,如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可謂面面俱到,直指諸多積弊。”

“然其推行,一則求全求速,試圖同時解決多個矛盾,力量分散,反使反對者易於集結;二則未能有效區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未能集中力量於最根本、最緊迫的‘國與民’負擔過重之上。”

“試想,若當時能清晰辨明,‘國與民’負擔過重是主要矛盾,則新政當首先集中力量於燃眉之急,穩固根本。待此主要矛盾有所緩解,國家根基稍固,再徐圖更深層次的新政舉措,此即‘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突破,帶動次要矛盾轉化’之理!”

陸北顧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彷彿帶着千鈞之力,砸在衆人心坎上。

他不僅指出了問題,更給出了一個基於“矛盾論”的,極具操作性的戰略推演,這可不是空談,而是指向具體施政方略的深刻洞見。

實際上,歷朝歷代新政,絕大多數原因,都是舊的體制維持不下去了。

而舊的體制維持不下去,根源就在於財政壓力。

“至於王霸之辨。”陸北顧看向曾鞏,目光坦蕩,“王道、霸道,非截然對立,實爲手段之別、緩急之策!王道仁政,乃調和矛盾、長治久安之根本大道;霸道峻法,乃於矛盾激化、生死存亡之際,不得不行之猛藥!二者皆需審時度勢,明辨矛盾主次緩急而擇一用之。”

“當今日之大宋,根本矛盾已至爆發臨界,如江河將潰堤,此時若一味拘泥於王道之‘徐徐圖之’,恐錯失時機,釀成滔天大禍。”

“範公‘先憂後樂’之精神,正在於敢爲天下先,行非常之事,然‘行非常之事’,更需‘用非常之智’,此智,即洞察矛盾,把握關鍵之智!”

“唯有以王道爲體,以必要的、雷霆的霸道手段爲用,集中力量,破除阻礙解決主要矛盾的關鍵障礙,方能真正緩解‘國與民’之重負,爲大宋贏得喘息之機,爲後續更深入的王道仁政鋪平道路。”

陸北顧最後對着歐陽修說道。

“故而學生以爲‘矛盾’之說,非爲玄談,其用正在於洞察世事紛繁表象下之根本脈絡,辨明主次,把握轉化之機,從而爲經世濟民、治國安邦,提供一條清晰可循、行之有效的路徑此即學生淺見,或許於國計民生有微末裨益。”

話音落下,松濤閣陷入了一片沉寂。

沒有人說話,點燃着的燈火,將每個人的影子拉長、扭曲,投在牆壁上。

歐陽修的手,不知何時已緊緊攥住了身下坐墊的邊緣,指節微微發白。

他的目光牢牢地盯着陸北顧,眼眸裡翻涌着難以言喻的震驚。

眼前這個俊朗少年,竟能將玄奧的哲理如此精準地切入大宋最沉痛的痼疾,其剖析之深刻、邏輯之嚴密、見解之犀利,遠超其年齡!

這已非尋常才子,而是國士之器!

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36章 童謠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10章 甜水巷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276章 姐夫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89章 白沙先生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43章 鑊氣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51章 官家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32章 驛站見聞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30章 江川號子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35章 “鐵面御史”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83章 春秋筆法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58章 州試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61章 包青天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
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36章 童謠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10章 甜水巷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276章 姐夫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89章 白沙先生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43章 鑊氣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51章 官家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32章 驛站見聞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30章 江川號子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35章 “鐵面御史”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83章 春秋筆法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58章 州試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61章 包青天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