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劍指南洋

演習的目的是爲了防範未然,對於東非來說,實際國防壓力不至於像其他國家那麼大,但是其他國家想噁心一把東非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在演習中露了面的恩斯特,很快就搭乘列車回去了,自己前來視察是爲了表現對軍隊的重視,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1875年7月。

巴加莫約港。

“這次我們的艦隊,任務是從東非出發,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加裡曼丹島,最後抵達遠東,對遠東各國進行國事訪問。”斐迪南大公對着海軍軍官們說道。

這讓奧地利籍年輕軍官們很是興奮,畢竟這次任務可是相當難得,就算以前在奧地利也未必能碰到這種機會。

東非海軍的奧地利籍軍官很多,這也好理解,畢竟東非海軍的架構就是由他們和斐迪南大公搭起來的。

東非海軍已經不是當初的菜鳥,在奧地利海軍的幫扶下,發展的也算有聲有色,尤其是在上個月兩艘新式鐵甲艦入役後,東非鐵甲艦數量直接達到三艘。

至於爲什麼第一次海軍遠航選擇遠東地區,那是爲了裝……不對是爲了宣揚國威。

這次在遠東借了那麼一大筆錢,用來支持遠東帝國對沙俄戰爭,雖然利息不低,可恩斯特也害怕遠東帝國看人下菜,玩賴賬這一套。

這種事情的發生率實際接近零,遠東帝國一向最重面子,一千多萬兩雖然多,不至於還不上,實際上歷史上遠東帝國第二年就償還了匯豐銀行八百萬兩,利息三百多萬兩,一年時間就回本了。

所以催債只是個藉口,東非海軍的真正目的是去東方探路。

恩斯特對東方眼饞不是一兩天了,當然這個東方主要指的是印度洋,加上南洋地區,對於東非來說大陸以東都是東方。

印度洋雖然重要,可大洋中心只有廖廖幾座海島,還掌握在英法手中,而且西印度洋這一片,隨着東非海軍鐵甲艦入役,還有島嶼的控制,實際上已經是東非的後花園,所以在恩斯特眼裡真正重要的還是南洋地區。

光是一個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就無可替代,當然這不是現在東非能覬覦的,但是南洋島嶼多啊!

在南洋諸多島嶼中,東印度羣島(這裡指印尼),加裡曼丹島(婆羅洲),菲律賓羣島,蘇門答臘島都是不能忽視的存在(實際上以上島嶼都屬於東印度羣島),還有一堆位置比較重要的小島嶼。

在這些島嶼中,影響力最大的是荷蘭,其次是英國,然後是西班牙,最後是葡萄牙(東帝汶),加裡曼丹島已經是恩斯特看上的區域,加裡曼丹島上主要國家有荷蘭,砂拉越王國,蘭芳等七個共和國。

荷蘭人的在加裡曼丹島上有三塊地盤,分別在加裡曼丹的西北和南部,在荷蘭人殖民地中間的是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亦可稱爲蘭芳公司,或者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一個華人國家,早在1777年就已經成立,主要由宋元明清四代南下的華人組成。

蘭芳共和國的統治階層實際上十分奇葩,號稱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實際上由當地的華人家族聯合統治,組織形式更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團體。

這些對恩斯特來說都不重要,單純就是看上了加裡曼丹島的地理條件,南洋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而加裡曼丹島就是南洋的“十字路口”。

恩斯特對岳父說道:“這次航行,我們要把蘭芳共和國作爲一個重點地區,這裡很有可能是我們未來在東印度洋的第一塊殖民地,所以這次海軍可以適當的向蘭芳共和國提出條件要求,爲我們下一步擴大對蘭芳共和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打下基礎。”柿子要挑軟的捏,蘭芳共和國就是恩斯特眼裡的軟柿子,而且是比較熟悉的軟柿子。

有這次海軍託底,蘭芳共和國不敢不給東非面子,畢竟蘭芳共和國這些年在南洋地區也不好混,這也是南洋諸國所面臨的困境。

斐迪南大公問道:“你這麼重視這個蘭芳共和國,是因爲他是個華人國家?”

這是斐迪南大公心底的疑問,所以借這次機會問了出來,畢竟恩斯特的種種行爲都說明他對華人的重視程度僅次於德意志人。

“有這方面因素,因爲我對華人歷史相當有研究,比較瞭解華人,不過這不是主要因素,根本原因還是蘭芳共和國是一個獨立國家,這一點對於我們東非來說很重要,我們現在犯不上和其他歐洲國家發生衝突,而不和其他國家發生衝突,還想在東印度地區有一席之地,就只能挑那些無主之地或者獨立國家下手,岳父,你覺得是一個有開發基礎的殖民地有價值,還是一個無主之地有價值?”

“那當然是有開發基礎的殖民地。”

“這就對了,華人在我們工業革命以前,一直掌握着東方最先進的文明,塞里斯在古羅馬時代就是世界四大強國之一,而在羅馬還不存在的時候,華人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文明,遠比希臘和埃及要強大的多,蘭芳共和國作爲一個華人主導的國家,其居民實際上也是南洋地區先進生產力的代名詞,當然,我說的是工業革命之前。”

“華人確實很有紀律性,而且勤勞勇敢。”斐迪南大公以海軍裡的華人水兵爲參照說道。

“這就對了,實際上東亞地區受華夏文明影響的區域都差不多,而南洋地區剛好不在此列,他們接受開化的時間恐怕就是歐洲殖民者殖民的時間,而且比非洲土著的效率高不了多少。”

工業化和殖民統治講究效率,南洋諸島土壤貧瘠(除了爪哇島等火山灰覆蓋的島嶼),文明發展的也不理想,所以想把土著拉入工業文明,那和非洲是一個難度。

所以蘭芳共和國這種華人主導的國家反而是一種殖民的理想區域,實際上以後世大馬華人的發展狀態來看,也是如此,他們絕對是優質的被統治對象。

而且蘭芳共和國現在也算獨立國家,東非先通過經濟滲透幾年,到時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納入東非的勢力範圍,不用和其他殖民者起衝突,起衝突也不怕,有能力威脅蘭芳共和國的是荷蘭人,試問恩斯特會害怕荷蘭人麼?

而且恩斯特把蘭芳共和國作爲重點歸化區域,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可以整合當地華人勢力用來抵抗其他殖民者同行。

東非海外輻射能力畢竟不強,在南洋沒有荷蘭等國家有優勢,就這樣說,南洋的無主之地很多,但是佔領這些無主之地對於現在的東非來說沒有價值,即便東非在一些無主之地插旗,荷蘭等國可以直接無視掉。

所以東非需要一個支點,用來插手南洋地區事務,而這個支點的最好對象就是蘭芳共和國,大家也算半個自己人,合作起來也比方便。

雖然不知道蘭芳共和國心理上認不認同,但是在東非海軍的威脅下,恩斯特認爲他們是會認同的。

再者說東非王國的要求也不過分,就是要求通商和投資的權力,還算比較容易接受。

至於再過幾年,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要求駐軍,反正荷蘭人這個威脅在側,蘭芳共和國說不定會主動向東非請求駐軍,有了駐軍剩下的事就更好辦,全面在蘭芳共和國推行德語教育和德意志文明,把蘭芳共和國徹底變成東非在南洋地區的戰略支點。

這種事在恩斯特想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畢竟前世新加坡都能把英語作爲官方語言,所以在蘭芳共和國推行德語也是可行的。

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540章 鐵路橋第1473章 警示第591章 歸途第177章 放牧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964章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43章 70式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713章 不畏戰第694章 訛詐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92章 入籍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559章 誣陷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775章 紹奎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464章 勸說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58章 331師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98章 遊歷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265章 新世界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03章 威脅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248章 普吉島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53章 新家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47章 開飯第1474章 人口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61章 危與機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09章 事後第404章 暴富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555章 羞辱第1262章 慫恿第878章 無線電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166章 體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5章 牛馬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1章 中亞馬匪
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540章 鐵路橋第1473章 警示第591章 歸途第177章 放牧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964章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43章 70式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713章 不畏戰第694章 訛詐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92章 入籍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559章 誣陷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775章 紹奎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464章 勸說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58章 331師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98章 遊歷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265章 新世界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03章 威脅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248章 普吉島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53章 新家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47章 開飯第1474章 人口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61章 危與機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09章 事後第404章 暴富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555章 羞辱第1262章 慫恿第878章 無線電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166章 體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5章 牛馬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1章 中亞馬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