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

不過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開發力度確實是相當強的,這還是源自於豐富的外溢人口,歐洲很多國家想學也學不來。

如果意大利沒有因爲奧匈帝國而重新分裂,同時東非也不從遠東吸納人口,意大利在早個十幾年開發非洲殖民地,那和東非相比還真不好說誰會更強。

“好了,既然現在確定不了這件事的利弊,那就先實驗一下好了,剛好可以把德雷達瓦市作爲一個試點,如果成功的話,以後也可以給其他邊境地區提供參考和經驗,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大損失,畢竟德雷達瓦市只是一個邊境小城,對我們的整體戰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恩斯特最終還是結束了這場爭論。

“德雷達瓦市設立爲特別行政市,以邊境貿易爲主要開發內容,作爲東非的試點城市。”

這就讓德雷達瓦市提前重回了其發展軌道,只不過這次德雷達瓦市並不是依靠鐵路而生。

“德雷達瓦市在東非大裂谷帶的南側,德恰塔河從中間穿過,以前的凱菲拉城本來就是當地的農畜產品集散中心皮毛貿易盛行,所以還是有一定基礎存在的,不過德雷達瓦市的位置對於我們東非來說確實很不友好,尤其是交通聯通性很差,這一點就需要北方省和圖爾卡納省重新打通傳統貿易路線。”

從前東非把德雷達瓦市作爲軍事據點,自然不是隨便往地圖上畫個圈就解決的,而是當地本來就有土著定居點,也就是凱菲拉古城,是索馬里諸國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的一個貿易節點。

德雷達瓦市對於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來說,剛好處在交通要道上,對於東非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卻恰恰相反,因爲東非圖爾卡納省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聯繫很方便。

至於索馬里地區,東非的索馬里地區和傳統意義上的索馬里差別很大,更準確來說東非的索馬里應該是南索馬里地區,而北索馬里地區很多並不在東非手中。

就比如德雷達瓦市所處的阿法爾低地大平原,也就是達納基勒窪地,就在北索馬里地區,北方的法國吉布提殖民地,英屬索馬里蘭殖民地,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亞殖民地部分地區都在這裡。

東非佔領德雷達瓦其實對自身意義並不大,即便沒有德雷達瓦市,也威脅不到東非的安全,畢竟東非的核心區域在東非高原以及南部高原地區,而中間廣大的土地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經濟價值都不算太高。

德雷達瓦市的主要用途還是對外戰略威懾,向東可以挺近亞丁灣,向北可以威脅曼德海峽和紅海沿岸,向西可以通往阿比西尼亞帝國腹地,所以東非在這裡駐軍可以達到多面打擊的目的。

而反過來,其他國家和勢力進攻德雷達瓦市,東非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反而可以在此地消耗其有生力量。

前提是給當地駐軍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這也是北方省糧食優先供應德雷達瓦地區的主要原因。

說的在直白一點,亞丁灣,紅海,曼德海峽,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價值都要高於德雷達瓦市,德雷達瓦市折騰的起,他們折騰不起,畢竟德雷達瓦市沒了就沒了,即便是戰毀也可以重建,規模並不大,而以上地區要麼和世界貿易主航線有關,要麼是區域內的重要經濟體。“王儲殿下,特別行政市是什麼東西?”

“你可以理解成爲有重要地位和職能的重點城市,不過這種地位和職能更多是通過行政手段賦予的。”

前世德雷達瓦市就是埃塞俄比亞的特別行政市,這和埃塞俄比亞的國情有關。

因爲埃塞俄比亞是一個相當憋屈的內陸國,厄立特里亞和其分家以後,也就失去了全部海岸線,而且因爲殖民者挑撥和歷史原因,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

所以埃塞俄比亞的對外貿易極其依賴吉布提的港口,而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之間聯繫只能依靠鐵路來運行,而德雷達瓦市就是這個鐵路的節點,所以德雷達瓦市對埃塞俄比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其遭到破壞,勢必會對埃塞俄比亞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是停擺,所以埃塞俄比亞把德雷達瓦市設立爲特別行政市也就很容易理解。

把德雷達瓦市理解成爲原歷史奧匈帝國的的裡雅斯特即可,幾乎是全國唯一的海洋門戶,雖然德雷達瓦市並不靠海。

當然,東非的特別行政市就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了,德雷達瓦特別行政市只是恩斯特的一個惡趣味,爲了和前世埃塞俄比亞的德雷達瓦特別行政市撞名。

東非的進出口貿易,主要依靠的是東部沿海地區,就算東部沿海行不通,東非西部還有大西洋沿岸地區可以出海,陸上進出口貿易尼羅河行省,南邊疆省等地區的重要性也遠在德雷達瓦市之上,所以對德雷達瓦市的經濟,東非根本不會過於看中。

而德雷達瓦市想要逆襲,除非紅海沿岸經濟繁榮起來,不過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光是撒哈拉沙漠就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

當然,埃塞俄比亞高原發展起來也有可能,不說發展多好,達到一般國家水準,那肯定也能助推德雷達瓦市經濟發展,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體量足夠大。

前世埃塞俄比亞人口破億,在全世界都算人口大國,就這個時代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人口也在千萬左右,比許多國家體量都要大的多,畢竟像奧斯曼帝國人口也才兩千多萬左右。

東非目前人口雖然已經超越阿比西尼亞帝國,但是兩國人口密度,阿比西尼亞帝國遠勝東非。

所以這也證明了埃塞俄比亞高原確實是一塊好地方,東非和意大利就分別從上面咬下了一大口,而埃塞俄比亞的精華區域依然可以支撐其龐大人口。

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37章 颱風第8章 普奧聯動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97章 建議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70章 蒙巴薩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672章 危與機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99章 鋼鐵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539章 中東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981章 捷徑第1254章 錫礦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184章 通吃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04章 飲食第1296章 接見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40章 古戰法第351章 過往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04章 暴富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249章 熱度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90章 勸離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426章 回歐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821章 裁軍第367章 鐵甲艦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926章 機耕路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53章 借款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156章 軟刀子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925章 造船業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254章 錫礦第766章 集結第37章 戰爭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68章 塵埃落定
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37章 颱風第8章 普奧聯動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97章 建議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70章 蒙巴薩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672章 危與機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99章 鋼鐵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539章 中東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981章 捷徑第1254章 錫礦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184章 通吃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04章 飲食第1296章 接見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40章 古戰法第351章 過往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04章 暴富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249章 熱度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90章 勸離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426章 回歐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821章 裁軍第367章 鐵甲艦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926章 機耕路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53章 借款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156章 軟刀子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925章 造船業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254章 錫礦第766章 集結第37章 戰爭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68章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