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

不過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開發力度確實是相當強的,這還是源自於豐富的外溢人口,歐洲很多國家想學也學不來。

如果意大利沒有因爲奧匈帝國而重新分裂,同時東非也不從遠東吸納人口,意大利在早個十幾年開發非洲殖民地,那和東非相比還真不好說誰會更強。

“好了,既然現在確定不了這件事的利弊,那就先實驗一下好了,剛好可以把德雷達瓦市作爲一個試點,如果成功的話,以後也可以給其他邊境地區提供參考和經驗,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大損失,畢竟德雷達瓦市只是一個邊境小城,對我們的整體戰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恩斯特最終還是結束了這場爭論。

“德雷達瓦市設立爲特別行政市,以邊境貿易爲主要開發內容,作爲東非的試點城市。”

這就讓德雷達瓦市提前重回了其發展軌道,只不過這次德雷達瓦市並不是依靠鐵路而生。

“德雷達瓦市在東非大裂谷帶的南側,德恰塔河從中間穿過,以前的凱菲拉城本來就是當地的農畜產品集散中心皮毛貿易盛行,所以還是有一定基礎存在的,不過德雷達瓦市的位置對於我們東非來說確實很不友好,尤其是交通聯通性很差,這一點就需要北方省和圖爾卡納省重新打通傳統貿易路線。”

從前東非把德雷達瓦市作爲軍事據點,自然不是隨便往地圖上畫個圈就解決的,而是當地本來就有土著定居點,也就是凱菲拉古城,是索馬里諸國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的一個貿易節點。

德雷達瓦市對於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來說,剛好處在交通要道上,對於東非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卻恰恰相反,因爲東非圖爾卡納省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聯繫很方便。

至於索馬里地區,東非的索馬里地區和傳統意義上的索馬里差別很大,更準確來說東非的索馬里應該是南索馬里地區,而北索馬里地區很多並不在東非手中。

就比如德雷達瓦市所處的阿法爾低地大平原,也就是達納基勒窪地,就在北索馬里地區,北方的法國吉布提殖民地,英屬索馬里蘭殖民地,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亞殖民地部分地區都在這裡。

東非佔領德雷達瓦其實對自身意義並不大,即便沒有德雷達瓦市,也威脅不到東非的安全,畢竟東非的核心區域在東非高原以及南部高原地區,而中間廣大的土地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經濟價值都不算太高。

德雷達瓦市的主要用途還是對外戰略威懾,向東可以挺近亞丁灣,向北可以威脅曼德海峽和紅海沿岸,向西可以通往阿比西尼亞帝國腹地,所以東非在這裡駐軍可以達到多面打擊的目的。

而反過來,其他國家和勢力進攻德雷達瓦市,東非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反而可以在此地消耗其有生力量。

前提是給當地駐軍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這也是北方省糧食優先供應德雷達瓦地區的主要原因。

說的在直白一點,亞丁灣,紅海,曼德海峽,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價值都要高於德雷達瓦市,德雷達瓦市折騰的起,他們折騰不起,畢竟德雷達瓦市沒了就沒了,即便是戰毀也可以重建,規模並不大,而以上地區要麼和世界貿易主航線有關,要麼是區域內的重要經濟體。“王儲殿下,特別行政市是什麼東西?”

“你可以理解成爲有重要地位和職能的重點城市,不過這種地位和職能更多是通過行政手段賦予的。”

前世德雷達瓦市就是埃塞俄比亞的特別行政市,這和埃塞俄比亞的國情有關。

因爲埃塞俄比亞是一個相當憋屈的內陸國,厄立特里亞和其分家以後,也就失去了全部海岸線,而且因爲殖民者挑撥和歷史原因,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

所以埃塞俄比亞的對外貿易極其依賴吉布提的港口,而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之間聯繫只能依靠鐵路來運行,而德雷達瓦市就是這個鐵路的節點,所以德雷達瓦市對埃塞俄比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其遭到破壞,勢必會對埃塞俄比亞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是停擺,所以埃塞俄比亞把德雷達瓦市設立爲特別行政市也就很容易理解。

把德雷達瓦市理解成爲原歷史奧匈帝國的的裡雅斯特即可,幾乎是全國唯一的海洋門戶,雖然德雷達瓦市並不靠海。

當然,東非的特別行政市就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了,德雷達瓦特別行政市只是恩斯特的一個惡趣味,爲了和前世埃塞俄比亞的德雷達瓦特別行政市撞名。

東非的進出口貿易,主要依靠的是東部沿海地區,就算東部沿海行不通,東非西部還有大西洋沿岸地區可以出海,陸上進出口貿易尼羅河行省,南邊疆省等地區的重要性也遠在德雷達瓦市之上,所以對德雷達瓦市的經濟,東非根本不會過於看中。

而德雷達瓦市想要逆襲,除非紅海沿岸經濟繁榮起來,不過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光是撒哈拉沙漠就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

當然,埃塞俄比亞高原發展起來也有可能,不說發展多好,達到一般國家水準,那肯定也能助推德雷達瓦市經濟發展,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體量足夠大。

前世埃塞俄比亞人口破億,在全世界都算人口大國,就這個時代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人口也在千萬左右,比許多國家體量都要大的多,畢竟像奧斯曼帝國人口也才兩千多萬左右。

東非目前人口雖然已經超越阿比西尼亞帝國,但是兩國人口密度,阿比西尼亞帝國遠勝東非。

所以這也證明了埃塞俄比亞高原確實是一塊好地方,東非和意大利就分別從上面咬下了一大口,而埃塞俄比亞的精華區域依然可以支撐其龐大人口。

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98章 和談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13章 不畏戰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360章 安排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3章 誘拐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695章 納塔爾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37章 補丁第56章 平衡第1041章 新農業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711章 歸國第149章 王位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30章 客人第299章 預判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61章 檢閱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315章 清倉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402章 契卡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555章 羞辱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224章 收網第609章 提升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88章 巡邏兵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418章 學徒第1189章 邀請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32章 雙輸第200章 分裂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389章 易手第1445章 凱末爾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65章 電燈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
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98章 和談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13章 不畏戰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360章 安排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3章 誘拐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695章 納塔爾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37章 補丁第56章 平衡第1041章 新農業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711章 歸國第149章 王位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30章 客人第299章 預判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61章 檢閱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315章 清倉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402章 契卡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555章 羞辱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224章 收網第609章 提升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88章 巡邏兵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418章 學徒第1189章 邀請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32章 雙輸第200章 分裂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389章 易手第1445章 凱末爾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65章 電燈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