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東非軍改

東非擴軍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應對世界的大變局,而今就處在世界大變局的關鍵時期,這也是東非政府之所以要將軍隊擴充到百萬以上的根本原因。

普里皮亞特說道:“不管我們最終是否加入戰爭,都需要提前做好軍事領域的準備,從而應對任何風險的發生。”

“歐洲各國雖然打的很激烈,但是這同時意味着他們手中已經掌握着龐大的軍事力量,並且經過戰場的洗禮,當這股力量在戰爭結束後,投入到歐洲之外的區域,在短期內根本沒有勢力可以同其競爭。”

“所以,海軍是關鍵問題,守衛好海疆,我軍才能保持戰略上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面要增強海軍規模,另一方面要隨時做好產能向戰時經濟轉變的準備。”

“陸軍方面同樣如此,要做好預備役和後勤系統的加強管理,隨時做到在戰爭爆發後,帝國可以拉起一支絲毫不遜色於歐洲各國規模的龐大軍隊基數。”

假設最終東非被捲入戰爭,那只有一種可能,即加入同盟國陣營,這是東非政府的共識,同時也是英國和法國極力拋出籌碼拉攏東非的根本原因。

東非不可能加入協約國陣營,這是由東非的民族,文化,利益關係等等綜合因素而決定的。

但是不加入協約國,不等於一定要加入同盟國,尤其是在當下,東非政府還要看美國加入協約國陣營後,歐洲戰局的表現,如果,美國的加入依舊無法改變歐洲局勢,那東非政府就大概率要政治轉向了。

所以,東非政府本輪關於擴軍話題的討論最終得到了恩斯特的認可,他將早就準備好的擴軍方案拿了出來。

恩斯特說道:“根據目前東非軍隊基數,以及軍隊構成等各方面因素,擬訂擴軍目標爲四十萬,兩年之內完成。”

“其中陸軍方面,擴大本土的裝甲部隊,機動部隊,信息部隊,生化部隊,陸軍航空兵等重要軍種。”

“海軍方面,加強航母編隊建設,到1920年底,新組建航母戰鬥編隊三支,在新增海軍航空兵對外作戰任務,重點部署印度洋,大西洋,紅海,波斯灣和南洋等地區的戰備機場建設。”

“大力發展空軍部隊,實現在1920年之前,空軍人數超過五萬規模,同時全力發展軍機研製工作,完善本土飛行員培訓體系等等。本輪擴軍完成後,國防軍總兵力將達到一百二十多萬。”

看似人數不少,但是這其中要考慮到目前東非大量存在的殖民地駐軍,這些殖民地駐軍,大部分裝備差以步兵爲主,也就是欺負當地的土著水平。

如果是和歐洲經過長期大規模戰爭考驗的各國軍隊相比,戰鬥力十分存疑。

所以恩斯特強調道:“從今年到明年,軍方和海外政府,要加快對殖民地的肅清活動,在1920年來臨之前,要基本解決目前殖民地的人口結構問題,在1920年後,實現海外領地的整體穩定。”

“在海外作戰的部隊,也要加快撤回國內,尤其是已經安定地區的部隊,預留足夠人員以後,回國進行休整和重編。”

“回國部隊,結合歐洲戰爭經驗,編製成爲新的作戰部隊,按照現代化軍隊標準,全面提升武器裝備水平,形成大兵團作戰經驗。”

爲什麼要這麼說,主要是過去東非的軍隊,其實完全可以看做兩種,一種是由裝甲部隊,機動部隊,信息部隊等等構成的新式軍隊,一種則是依舊按照上個世紀歐洲各國軍隊配置,未進行改造的舊式部隊。後者主要就是東非的傳統騎兵和輕步兵等。

而之所以過去東非保留大量舊式部隊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省錢。

自從南非戰爭以後,東非基本就陷入了長期和平發展狀態,就算近些年來戰爭重新變得頻繁起來,也全都是海外殖民地的治安戰。

而應對殖民地的治安戰,舊式軍服的性價比更高,畢竟出動裝甲部隊或者空軍等新兵種和新武器對付土著實在是划不來。

但是,如今東非的海外治安戰其實已經進入尾聲,除了克拉地峽領地以外,大部分殖民地的肅清活動基本上完成。

所以這個時間段上,如多哥蘭,東加里曼丹,棉蘭老島的東非部隊,很多就可以歸國,而東非海外殖民地,大約預留二十萬不到的兵力,基本可以保證高枕無憂。

這樣東非本土加上歸國軍隊,以及擴軍後新編軍隊三部分,基本上就能夠維持在五十萬以上。

而恩斯特就是打算將這至少五十萬軍隊,全部整編成爲新式陸軍,淘汰傳統騎兵,步兵等舊式軍隊。

也就是說,未來東非除了少部分海外殖民地駐軍以外,全國軍隊都將提高武器裝備水平,並且組成新的戰鬥單元。

比如輕步兵,改編爲機動部隊,全面配備大量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輛,炮兵也將全面實現汽車,鐵路等動力拖引,改變人拉馬拽的模式……這就是東非的一次大型軍改。

所以恩斯特說道:“擴軍和軍改同步進行,全面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風險,加入軍隊機械化,信息化發展。”

“這次軍改要全面吸收歐洲戰場上的經驗,尤其是對歐洲大陸上,已經出現的坦克,車輛,飛機等各種新式武器裝備的應用。”

“研究歐洲各國對大兵團作戰的應用模式,以保證我國新式步兵改革完成之後,迅速形成戰鬥力,應對各種戰爭形勢和突發情況。”

“最後,就是加強海陸空三軍之間的配合,比如空軍如何配合陸軍,在地面戰場壓制地方火力,支援,幫助陸軍掃清前方敵對目標,亦或者空軍協助海軍,從而實現在空中,對海峽,海灣等地方的封鎖等等。”

隨着歐洲戰場上各種稀奇古怪武器的登場,東非國防軍也不需要再像過去一樣遮遮掩掩,而是應該研究如何將作戰體系和戰法進一步完善,從而實現東非軍隊對其他國家軍隊的降維打擊。

目前來說,東非軍隊在武器裝備層面已經實現了世界第一的水平,但也正是因爲如此,東非國防軍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只能自行摸索,世界上沒有參考的對照。

哪怕如今歐洲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是這些武器和從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摸索的東非國防軍相比,其中差距十分巨大。

通過這輪擴軍,東非的軍隊規模如果放在戰前,那也是可以排進世界前二的。

彼時只有俄國的常備軍維持在百萬以上,具體數字大約在一百四十二萬左右,這也就意味着東非擴軍之後,軍隊數量僅比戰前俄軍少了二十萬左右。

參照兩國人口規模,雖然東非軍隊人數在人數上依舊不多,但是東非的經濟和工業水平卻是要超過俄國的,而且東非海軍實力通過這些年的發展,也要超過日俄戰爭之前的俄國。

所以,擴軍後東非軍隊數量依舊不及戰前俄國,但是軍費開支卻可能是俄軍的數倍,也就是如今東非經濟和工業發展起來了,要不然還真不可能實現本輪軍改。

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14章 輕工業第383章 引入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96章 鐵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92章 入籍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73章 籌備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560章 記者會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79章 閒談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52章 軟柿子第1262章 慫恿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092章 菜市場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06章 “收破爛”第837章 颱風第290章 長絨棉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199章 討論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2章 菸草種植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79章 總部第509章 起步第463章 站隊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377章 賄賂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435章 雙總部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844章 魯道夫第58章 密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30章 入侵
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14章 輕工業第383章 引入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96章 鐵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92章 入籍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73章 籌備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560章 記者會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79章 閒談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52章 軟柿子第1262章 慫恿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092章 菜市場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06章 “收破爛”第837章 颱風第290章 長絨棉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199章 討論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2章 菸草種植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79章 總部第509章 起步第463章 站隊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377章 賄賂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435章 雙總部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844章 魯道夫第58章 密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30章 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