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戰略安全

第392章 戰略安全

費特河是南非奧蘭治河北部支流法爾河右岸的一條支流,下游同法爾河匯合處是前世南非的布魯霍夫水庫,上游則是德蘭士瓦重要城市——溫堡市,同時是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的界河。

溫堡處在費特河(費特河上游是Y字型)中間的平原上,是曾經老比勒陀利烏斯建立的一個布爾人共和國之一,在1852年同萊登堡共和國等布爾人殖民地一起併入德蘭士瓦共和國,是德蘭士瓦共和國最南邊的城市。

東非513師在幾天前佔領了這裡,失去比勒陀利亞後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實際上指揮系統完全失控,這就讓東非佔領德蘭士瓦共和國十分順暢。

“拿下溫堡後,費特河以北就完全掌握在我們東非手中,費特河以南是奧蘭治自由邦,根據王儲的命令,我部佔領溫堡後以溫堡爲中心控制費特河北岸一線,除非奧蘭治自由邦主動挑釁,東非軍隊不再再越過費特河作戰。”513師師長克里·羅德斯指着地圖對着部下們說道。

在佔領溫堡後,東非對德蘭士瓦共和國作戰任務基本完成,或者說恩斯特的戰略意圖初步完成,進攻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最初目的就是讓法爾河干流兩岸的金礦爛在土裡,東非控制費特河後,九成九的金礦分佈區域就落入東非手裡,只要東非禁止開發費特河以北,比勒陀利亞以南之間的土地,這些金礦就不會被發現,包括前世的約翰內斯堡也就不可能出現。

禁止開發這片區域的理由也是現成的,因爲這裡深居南非高原內部,加上萊索托阻攔了印度洋水汽,使得這裡十分乾旱,土地貧瘠,生態環境脆弱。

東非完全可以以保護生態爲藉口,禁止任何個人和勢力開發此地,恩斯特打算在這裡建立一個類似蓋倫塞蒂大草原一樣的自然生態保護區。

對於河對面的奧蘭治自由邦,東非沒有太大興趣,一方面東非王國是以德蘭士瓦共和國支持恩的德貝萊人叛亂爲藉口宣戰的,但是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是兩個國家,所以對奧蘭治自由邦沒有開戰藉口。

雖然奧蘭治自由邦同德蘭士瓦共和國猶如兄弟,但是雙方利益並不是完全重合,之前小比勒陀利烏斯試圖推動兩國合併,就慘遭奧蘭治自由邦拒絕。

對奧蘭治自由邦恩斯特認爲可以試圖拉攏,恩斯特對布爾人國家本來就沒有什麼敵意,只是利益和國家安全上同德蘭士瓦共和國有衝突。

另一方面,東非王國需要奧蘭治自由邦充當東非和英國開普敦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地帶。因爲金伯利鑽石礦已經發現並被開發的原因,英國人在奧蘭治自由邦是有切實利益存在的,英國不可能放任東非吞併奧蘭治自由邦。

與之相反,德蘭士瓦共和國恩斯特絕不不允許繼續存在,這個國家存在,未來就是個巨大禍患,前世就是因爲蘭徳金礦等一衆金礦的發現,造成英國人對南非開拓積極性空前。

而英國在南非加註軍事存在和殖民力度,使得前世的南非殖民地成型,南非直接成爲撒哈拉以南白人最多的殖民地,光是布爾人就可能達到六七十萬規模,算上英國人,愛爾蘭,印度……那南非白人數量可以輕鬆突破百萬,這就會對東非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而東非佔領德蘭士瓦共和國後,南非除了開普敦的戰略地位,就只有奧蘭治的鑽石礦利益,但是鑽石這種東西東非本土並不缺,甚至儲量世界第一。

只依靠鑽石礦,那奧蘭治自由邦這個內陸國家就不能完成工業化,更何況奧蘭治自由邦還缺水,以後發展潛力也被鎖死,甚至不如前世的蒙古國。 同時隨着東非王國政策的推進,大量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布爾人主動向奧蘭治自由邦遷徙,可以極大加強奧蘭治自由邦境內的布爾人力量。

按照前世兩個布爾共和國人口增長速度,到時候奧蘭治自由邦人口肯定可以輕鬆突破四十萬,讓奧蘭治自由邦得到充分開發,至少可以成爲一個不錯的農業國,不像前世一樣,兩個布爾人共和國都是水貨。

這樣奧蘭治自由邦的體量就可以和歐洲的一些小國家差不多,不至於輕易被英國人吞併。

雖然因爲東非入侵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原因,可以確定當下奧蘭治自由邦不會對東非有好感,甚至可能直接投靠英國。

但是恩斯特更希望布爾人像前世一樣和英國人面和心不和,最後發生衝突,這是避免不了的,畢竟奧蘭治唯一具有價值的鑽石礦在英國人手裡,除非英國人像東非驅趕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布爾人一樣把布爾人趕出奧蘭治自由邦,但是英國人不可能辦到這件事。

最後,東非吞併德蘭士瓦共和國,也就可以保證自己的戰略安全,因爲金礦區域落入東非手中,英國就不可能像前世一樣推行2C計劃,除了沒有利益上的吸引力外,從實力上說即便是吞併奧蘭治自由邦後的南非殖民地也無力和東非王國競爭,前世南非的經濟主體在東北部,現在則是東非國土。

不僅是2C計劃,就連法國人的2S計劃也徹底不可能存在,列強瓜分非洲要打倒的第一座大山就是已經徹底在非洲站穩腳跟的東非王國。

而對付東非王國這種中央集權的新興國家,光憑藉英法勢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他們敢把對付歐洲大陸上其他國家的精力用在東非王國身上。

東非王國也不是死的,同樣可以拉攏德意志二哥(德奧)平衡英法兩國,無非是黑興根王室多讓渡一些利益罷了。

再說,以英法兩國的關係,除非是世界大戰,否則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甚至兩國在非洲關係可能會很糟糕。

東非王國的存在使得東非和南非已經沒有多少藍海可以開發,目前非洲唯一存在大片無主之地,且條件優渥的區域是西非。

只要東非王國發展穩定,足夠堅挺,那1880年以後,各國就只能在西非大打出手,西非的競爭壓力將會空前強烈,而剛好英法現在在西非都有殖民地存在,攻略西非也算順理成章,同時可以預見未來其他區域,南美,東南亞,中東等地也會面臨更加猛烈的殖民風暴。

(本章完)

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67章 推銷第727章 艦隊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681章 金沙薩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50章 教育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81章 捷徑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42章 宣戰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89章 邀請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00章 嘗試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780章 追蹤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811章 送行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968章 分歧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96章 推測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06章 後悔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08章 歷史課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94章 迎接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238章 教唆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12章 美食節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850章 移民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44章 貿易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581章 “火車頭”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830章 蓄水池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099章 鋼鐵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26章 回歐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523章 旱情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04章 卡賓達第1402章 契卡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020章 反向移民
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67章 推銷第727章 艦隊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681章 金沙薩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50章 教育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81章 捷徑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42章 宣戰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89章 邀請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00章 嘗試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780章 追蹤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811章 送行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968章 分歧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96章 推測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06章 後悔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08章 歷史課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94章 迎接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238章 教唆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12章 美食節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850章 移民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44章 貿易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581章 “火車頭”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830章 蓄水池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099章 鋼鐵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26章 回歐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523章 旱情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04章 卡賓達第1402章 契卡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020章 反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