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

新漢堡港的建設難度比當初東非建設姆特瓦拉港還要困難,不僅距離東非遠,缺乏相關人口和產業支持,同時工程量也比姆特瓦拉港要大的多,所以新漢堡港要優先滿足軍港建設。

在東非籌建新漢堡港的同時,斐迪南大公也到達了奧地利,輕車熟路的在的裡雅斯特港上岸。

在皇家造船廠裡,斐迪南饒有興趣的問道:“那艘巨型鐵甲艦是奧地利的新型主力戰艦麼?它的噸位大概是多少?比之利薩號鐵甲艦如何?”

工程師有些氣餒的說道:“如果真是奧地利海軍的戰艦就好了,不過據海軍方面所說,他們沒有新的造艦計劃,這艘船是由國外訂製的,具體是哪個國家,就不知道了,這艘船排水量比利薩號還要多二百多噸,技術上也比利薩號更先進。”

斐迪南大公:“奧地利不是奪回威尼斯了麼?如今亞得里亞海的控制權又回到了奧地利手裡,這次海軍戰果可不比上次利薩海戰差,爲什麼沒有新軍艦建造計劃?”

工程師說道:“唉,就是因爲打的比上次漂亮,所以海軍擒獲了不少前意大利亞得里亞海艦隊的船隻,除了分給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外,剩下的全部編入帝國海軍序列,這就導致匈牙利議會認爲海軍不再需要新的艦艇,所以拒絕了撥款,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求減少海軍經費,幸好特格特霍夫將軍據理力爭,才避免悲劇發生。”

斐迪南大公有些嘆息道:“現在帝國海軍日子這麼差勁麼!甚至比不上我當海軍司令的時候?”

工程師笑呵呵的說道:“實際上,自從上次我們同普魯士的戰爭結束之後,帝國權利就被一分爲二,任何一筆支出都需要奧地利和匈牙利共同協商,對於經濟上倒是沒有什麼影響,不過像軍事工業這種需要財政支持的工業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實際上不僅僅是海軍,陸軍的日子也不好過,要知道我們的國家陸地上的國防壓力可不小,他們連陸軍的軍費都有異議,海軍自然不必說。”

斐迪南大公這時說道:“嗯,看來帝國的內部矛盾更加尖銳了,弗朗茨可真不容易。”

工程師說道:“大公閣下,我也認爲這種矛盾一直延續,對奧地利沒有任何好處,帝國的決策效率本來就比其他國家要低,自從實行二元制後,就更是如此,這一代人還好說,大家都清楚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道理,下一代恐怕就會徹底按壓不住了。”

斐迪南大公:“那你認爲帝國當前該怎麼做?”

工程師:“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是坐以待斃,什麼都不用幹,等待矛盾徹底爆發,第二是直接戳破矛盾,提前進行改革,不過這兩個辦法都不是什麼好主意,辦法一是慢性死亡,辦法二則很有可能使帝國提前暴斃。”

斐迪南大公則不這麼認爲,在東非待久了,東非政府的作風也深刻影響了斐迪南大公。

“實際上,要我來說,辦法二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有時候打一架可以解決許多問題,至於失控問題,除非是外國干涉,不過當前歐洲大陸的環境,這種事發生的機率可以忽略不計。”

工程師:“呵呵呵,這種話也就是大公閣下您纔有底氣說,我們可不敢這麼想。”

在工程師看來斐迪南大公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匈牙利對帝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了匈牙利,帝國什麼都不是。

如果斐迪南大公知道工程師的想法,估計也會不服氣,如果真爆發內戰,奧地利也不會是吃虧的一方。

目前奧地利軍隊,陸軍在阿爾布雷希特領導下,武德還是比較充沛的,加上奧地利天然壓制匈牙利的地形,匈牙利貴族要真鬧事,絕對討不到好。如果斐迪南大公當這個家,那寧可打這一仗,反正匈牙利面積很大,到時候可以直接把匈牙利拆分掉,甚至是把匈牙利踢出去。

不過斐迪南大公也就是想一想,真要是處在弗朗茨的位置恐怕也不會好上多少。不過這就比之前的變化大多了,以前在奧地利和墨西哥,斐迪南大公都是以和事佬和妥協者的形象處事。

後來證明,仁慈只會被當做軟弱,而野心家可不會管你是不是真善良,你做到那個位置上就註定是敵人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斐迪南大公在東非見識到了恩斯特對待土著的那一套手段,也就發覺,這個世界沒有誰是不可拋棄的,就比如非洲土著,恩斯特做的就是留地不留人,同樣如此,匈牙利人可能對奧地利的作用也沒有那麼重要。

“好了,不講這些了,我想知道最近船廠還有空位留出來麼?”斐迪南大公開始談論正事。工程師:“說到空位的話還真沒有,雖然海軍沒有訂單,但是民用商船的訂單可不少!”

斐迪南大公:“一個空位都沒有!怎麼最近民船生意很火爆?”

工程師:“是這樣的,主要是現在經濟太好了,海上運輸發展很快,尤其是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地中海沿岸的那些老船隊又活過來了,所以現在都在抓緊造新船。”

斐迪南大公問道:“那伱們多久可以空出位置?”

工程師愜意的回答道:“我們廠的情況下,應該要兩年之後吧。”

“兩年之後!”

“是的,最近有一批奧地利商人,也採購了好幾艘,聽說他們想參與遠東貿易中去,不過我並不看好他們這個決定,畢竟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纔是真正的財大氣粗,聽說這幾年整個遠東到德意志地區的生意大部分都被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的商船壟斷了。”

斐迪南有些頭疼:“其他船廠的情況和你們也一樣?”

“差不多,自從意大利被擊敗後,生意大部分就被我們和法國船廠壟斷了,如果對技術要求不高的話,也可以去意大利,畢竟意大利雖然國家不太行,造船業還是不錯的。”

因爲兩次在的裡雅斯特海失敗的原因,意大利造船業確實受到了一定質疑,當然最主要的是因爲戰爭原因,意大利王國經濟遭受巨大損失,那不勒斯王國復辟也分掉了不少產業。

“也就是說去意大利也是可行的?”

“不好說,聽說他們人才流失嚴重,不少技術人員去了國外,我們船廠就有幾個從意大利來的技術人員,那邊不少船廠都破產了。”

這件事斐迪南大公也知道,巴加莫約造船廠當時就招了不少意大利人。

這樣看來斐迪南大公一時還真想不到去哪解決軍艦採購問題,自己之所以來奧地利皇家造船廠,主要還是爲了多白嫖一點,降低一下成本,能給海軍多省點開支,可也要有機會才行。

不得已斐迪南大公只好通過恩斯特在的裡雅斯特住處安裝的電話專線來聯繫遠在東非的恩斯特說明情況。

恩斯特:“這件事,不用急,可以等他們那艘巨型鐵甲艦完工後,再訂購,大概明年三月份就差不多了。”

斐迪南大公:“恩斯特,你怎麼知道的裡雅斯特皇家造船廠有一艘鐵甲艦?”

恩斯特趕緊解釋道:“呃,我的公司畢竟和皇家造船廠有不少業務往來,所以瞭解也是很正常的,這可是我來東非之前就知道。”

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711章 歸國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766章 集結第961章 危與機第949章 戰敗第183章 到達第336章 東非菜?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76章 開始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67章 奧拓第34章 動員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492章 靜坐戰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18章 朱壩鎮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79章 總部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9章 接觸戰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24章 水井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67章 推銷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559章 誣陷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243章 70式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21章 申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73章 籌備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381章 國禮第135章 休整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6章 咖啡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230章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792章 條件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448章 竊聽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141章 學習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斐迪南大公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018章 磋商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165章 抵押物第291章 “偷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
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711章 歸國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766章 集結第961章 危與機第949章 戰敗第183章 到達第336章 東非菜?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76章 開始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67章 奧拓第34章 動員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492章 靜坐戰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18章 朱壩鎮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79章 總部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9章 接觸戰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24章 水井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67章 推銷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559章 誣陷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243章 70式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21章 申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73章 籌備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381章 國禮第135章 休整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6章 咖啡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230章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792章 條件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448章 竊聽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141章 學習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斐迪南大公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018章 磋商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165章 抵押物第291章 “偷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