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

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

遠東是一處龐大市場,同時期的日本則是一處新興市場,同樣是東非王國在遠東的重要移民來源地和糧食貿易市場。

爲了表達對日本的重視,東非王國在同清政府建交的第二天,就同日本政府建交。

駐日本的黑興根銀行分行總經理,塞巴斯蒂安擔任駐日本公使,同時東非在日本各地設置了一批領事館。

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開始大辦工業,但是辦工業需要大量資金,日本政府籌得資金的手段無非兩樣,一個是向西方和本國大商人借款,一個是對內極限剝削。

而日本女性和農民是其中的重災區,日本明治政府鼓勵女性從事紡織等工作。同時期日本女性就業量第二產業則是“特殊服務業”。

有這條件,東非當然不能錯過,在派了外交使節後,更加明目張膽的從日本引入女性移民。

明治政府首先對絲綢和棉花等輕工業進行了投資,同時僱傭外國人來進行工業生產指導,但是工業現代化項目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特別是紡織工業更是需要大量女性勞動力。但是在招工時遇到了困難。在鄉村的招工工作並不順利,農民家的女兒並不願離開他們的村莊。因此,全國性的政府宣傳旨在說服婦女在工廠工作。有的地方官員爲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先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工廠去工作。當政府的示範作用顯現後,許多人才將工廠視爲一個安全的場所。

這就爲東非引入移民提供了便利,東非引入日本女性移民的方法很簡單,在日本投資建立紡織工廠,專門招收女性工人,然後以公司內部調動的名義安排她們前往“歐洲”工作。

隨後就是一波騷操作,去往“歐洲”的船隻往往會在海上遇到風浪,海盜等問題“失事”,一次也不多,就損失個千八百人。

隨後工廠主出面,對“海難”的發生表示同情,會發放一筆象徵性的撫卹金,交給日本官方處理,至於能不能發到其家人手裡,東非也就不管了。

“海難”是不可抗力,所以日本政府也沒辦法說三道四,加上現在日本國際地位低下,自然不會追究,我都給撫卹金了,你還想怎麼樣?

這樣做壞處也不是沒有,東非開辦的皮包公司經常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下次則是另一幫人來繼續這場騙局,藉口都是現成的,前任工廠主因爲海難事件,損失巨大導致破產,資不抵債工廠就被收購了。

至於背鍋,自然不能東非王國來背,那都是德意志乃至歐洲各國的投資商人,一問來自哪裡?什麼波蘭、烏克蘭地區,沙俄,意大利,甚至是神羅時代存在,現在已經消失的國家。

第二是直接從日本農民手中購買,沒有錯,就是購買,這個時代日本女性地位極低,完全沒有人權,在許多日本人飯都吃不上的時候,只能選擇把女兒賣掉,畢竟男孩還要留下來傳宗接代。

這也是日本的現狀,東非王國以稍高於日本市場的價格,就能買走一大批,而且直接以糧食支付,這樣也算雙贏,明治維新之後,僅次於紡織業的第二大女性僱主是“特殊服務業”。明治政府將墮胎和殺嬰定性爲刑事犯罪,因此當饑荒和農作物歉收到來時,農村中許多家庭就會將女童賣給“特殊服務業”。

因此在明治時期,“特殊服務業”不僅在數量上和增長速度上都超過了德川幕府時期。

東非政府以糧食換取日本過剩的人口,其家人拿到糧食也能餬口,這些女性還不用從事“特殊服務業”,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雖然東非這麼幹,比較缺德,但是能讓日本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然有自己的辦法。

紡織工廠雖然是個老演員,但是也有一批固定女性一直從事工作,其能從中賺取一筆錢匯入家中,同時工資比同時期日本紡織業稍高,而且從不拖欠,也算一筆固定收入,有穩定員工自然也有產出,這部分稅收也就便宜日本明治政府了。

至於海難事故導致的失蹤,只能表示遺憾,在這些穩定員工的配合下,下一次還是會有“單純”的人進入東非投資的工廠打工。

而穩定員工也不是想當就當的,日本紡織業工資極低,而且直到1880年日本才設置了最低工資標準,即便如此,也有許多人拿不到工資。

東非投資的工廠,待遇放在日本如此優異,穩定員工自然身份也不小,其大多與當地日本官員有關係。

這就和前面呼應上了,日本官員爲了忽悠女性進廠打工,把自家女眷送入工廠工作作爲示範。

……

“塞巴斯蒂安先生,真是麻煩您了!十分感謝您的幫助!”東京的一羣日本官員一個標準九十度鞠躬。

“哈哈哈,這是我作爲一個外交人員應該做的。”塞巴斯蒂安說道。

就在剛剛,具有“正義”精神的東非王國公使,塞巴斯蒂安替當地政府從蠻橫的“沙俄”商人手中,討要到了一筆撫卹金。

沙俄政府:我不知道啊!哪國商人?

經過培訓的東非斯拉夫移民,冒充沙俄商人那是相當好使,就算是沙俄外交人員來了也無法識破,畢竟不像是演的,一口流利的俄語加上對沙俄的詳細瞭解和不俗的談吐,怎麼看都像真貨。

尤其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更是補上了最後的漏洞,“沙俄”商人開辦的工廠,日本員工在海外“遇難”,當地政府當然要過問一下。

結果,將海難緣由說出來後,可問題還沒解決,作爲當世大國,“沙俄”商人自然不慣着,這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不可抗力!……

隨後揚言要將這羣胡攪蠻纏的日本刁民打出去,“恰好”,此時外出“買”早餐的東非王國公使塞巴斯蒂安路過,於是“正義感”爆棚的塞巴斯蒂安狠狠地訓斥了“沙俄”商人的做法。

最後在塞巴斯蒂安的斡旋下,雙方握手言和,同時“沙俄”商人賠償一筆撫卹金,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塞桑大大滴好人,是一名真正的gentleman。”

“呦西,如果東京的外國人都像塞桑這樣通情達理就好了。”

“塞桑敢直面俄國人,甚至當面訓斥,以後大和民族也要像這樣挺起胸膛……”

“天皇陛下板載!我們一定會實……”

(本章完)

第517章 過剩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89章 易手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03章 縱火案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89章 佔領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54章 發“貨”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53章 新家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44章 貿易第261章 威脅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220章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199章 討論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769章 籌碼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09章 聖誕節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472章 備戰第395章 耍無賴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606章 後悔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865章 高原省第230章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46章 許可第304章 調停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92章 靜坐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521章 申請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38章 開墾第471章 漏洞第1189章 邀請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90章 勸離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87章 西逃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
第517章 過剩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89章 易手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03章 縱火案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89章 佔領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54章 發“貨”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53章 新家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44章 貿易第261章 威脅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220章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199章 討論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769章 籌碼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09章 聖誕節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472章 備戰第395章 耍無賴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606章 後悔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865章 高原省第230章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46章 許可第304章 調停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92章 靜坐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521章 申請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38章 開墾第471章 漏洞第1189章 邀請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90章 勸離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87章 西逃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