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

索加市在東非的大力支持下,這幾年發展的也算穩中有進,至於說飛速發展就不太可能,至今東非政府建設的房屋都沒分配完,只有三個街區被填滿,其中更多是維護城市運營的工人和服務人員。

不過這也很正常,東非在國際社會上聲名不顯,各國科研人員要麼選擇在本國就業,要麼在投靠五大流氓,英德法奧俄,或者其他歐洲國家都可以,要麼去美國這種創業者的樂土。

所以截止到1881年索加市吸引來的科研人員和專家才破千,只要在歐洲獲得大學學歷的人才,就能被東非引入。

至於東非海外留學生和他們差別還是很大的,東非留學生羣體有政府的分配名額,算是走了捷徑,能不能成才還難說。

不過按照東非當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出國留學生羣體很大概率未來能成爲東非的棟樑。

這一點從遠東帝國留學生就可以判斷出來,遠東帝國留學生額度比東非小許多,甚至只能算東非的零頭,不過也誕生了大批優秀人才,當然這是以恩斯特前世視角來看的。

相較於索加市不溫不火的人才引入計劃,倒是大學已經辦了四所,給索加市增添人氣。

其中東非國家電力大學最爲引人矚目,東非國家電力大學算是東非唯一一個在實力上能和其他歐洲大學相比較的大學。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東非國家電力大學的師資力量上,背靠黑興根電力公司,所以東非國家電力大學是不缺師資力量的。

因爲黑興根電力公司本身就是電力領域的世界巨頭之一,麾下雲集了一批這個時代的頂級電力學專家。

所以有黑興根電力公司的支持,東非國家電力大學可以很容易聘請到歐洲在電力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進行教學工作。

其中年輕學者尼古拉·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特斯拉現在在歐洲只是名不經傳的小人物。

但是在東非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當然,相對的也失去了自由,其家人都已經移居索加市,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算是和東非綁定了。

至於特斯拉是如何被東非收入囊中,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說道的地方。

特斯拉是奧匈帝國的克羅地亞人,而奧匈帝國最有實力的電力公司就是黑興根電力公司。

不像德國,德國還有一個西門子和黑興根電力公司分庭抗禮,而奧匈帝國就屬於黑興根電力公司一家獨大。

所以只要是奧匈帝國相關領域的學生和學者,就少不了和黑興根電力公司打交道。

所以年輕的特斯拉自然而然的和黑興根電力公司取得了聯繫,那還是1875年,他進入了奧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學,學習物理學、數學和機械學,並且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奧地利“軍事邊境當局”的助學金。

在講授理論和實驗物理學的波埃希爾教授的引導下,特斯拉被電學吸引,但是第二學年“軍事邊境當局”撤銷了助學金,特斯拉麪臨退學危機,畢竟特斯拉家庭也不算富裕,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如果不能解決學費問題,就只能去學費較爲低廉的布拉格大學就讀。

當然,這只是前世歷史,這個時空則發生了改變,作爲波埃希爾教授手下的優異學生,在瞭解了他的困境後。波埃希爾教授就把他推薦給了黑興根電力公司維也納分部,獲得了助學金。

不過條件自然是其未來被東非買定,這是東非用來吸引人才的一個常規措施。

所以成績優異的特斯拉畢業後直接進入了東非的人才引進名單,而每年人才引入名單,恩斯特都是會親自過目的。

因爲到東非發展的科研人員確實不多,花費不了恩斯特太多功夫,而恩斯特在名單中一眼就看到了特斯拉的,自然而然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畢業學生,成爲了東非政府重點照顧對象,直接進入東非國家電力大學擔任教授,並且配備了實驗室和助手,這對於特斯拉來說,肯定是受寵若驚的。

而恩斯特除了給特斯拉開綠燈以外,倒是沒有其他動作,畢竟現在路已經鋪好了,特斯拉能不能取得前世的成就,就完全看天意了。

特斯拉除了在東非教學外,更多的就是對交流電進行研究,他在格拉茨理工大學學習期間,就已經開始思考能代替直流電機的機器。

所以到東非後,申請“輕易”獲得東非政府批准後,就開始實現其當初的設想。

“早上好,特斯拉先生,你還在研究你的交流電?”

“是的凱爾教授,我認爲交流電未來一定會和直流電一樣大規模推廣,兩者各有優劣,但是多一條選擇對於東非來說也是好的。”

“直流電的電流方向或電流大小都是不變的,而交流電的電流會隨時間發生不同的變化。兩者在社會中的應用都是很普遍的,直流電的典型應用就是電池,有了電池很多電器這些才能參與運作。”

“交流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進行升壓或者降壓,有利用輸送,發電的效率更高,生產用的設備更簡單方便,相對直流電在這些方面就沒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它向直流電轉換也是很方便的,如果直流電轉交流電就麻煩得多了。”

“現在工廠使用直流電來發電,而直流電卻很容易在電線運送電力的過程中散掉,而且效率也很差,直流電系統要求每一平方英里內就要有一個發電站,並且因爲傳輸過程中的損耗過大,傳輸距離也十分受限。

而交流電系統用的導線更細,電壓更高,傳輸損耗小,傳輸距離遠,設施投資更低,電價也更便宜。很明顯,交流電更有優勢,東非國土面積廣闊,有長線輸電的需求,所以我的項目已經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還給我配了最好的實驗室和助手。”

凱爾教授作爲植物學家不瞭解這麼多,不過還是提出了疑問:“也就是說你在傳統的基礎上開闢了一條新道路,是這個意思?”

“那倒不至於,頂多是在大樹的主幹上長出新的枝丫,本質上還是在前輩們的肩膀上繼續前進。”特斯拉謙虛的說道。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伱一句,直流電畢竟已經使用了近百年時間,恐怕不是那麼容易被你的交流電所取代的,”

特斯拉說道:“自從1660年,德意志科學家奧拓·馮·格里剋制造第一臺靜電發電機,被喻爲“現代電力之父”,從此正式開啓了人類對電的研究,一直到現在電力學已經變成了可以推動社會進步的新興產業,其重要性不亞於蒸汽機的發明和改良,所以對電的研究是永無止境的。”

第1265章 新世界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64章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539章 鄰居論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250章 謠言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428章 談論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740章 古戰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04章 “流放”?“潤”!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688章 巡邏兵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220章第1422章 蘇聯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303章 撤資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570章 投降!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420章 客戶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224章 收網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86章 咖啡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79章 總部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680章 緩衝區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64章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92章 靜坐戰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1章 招人第711章 歸國第1248章 普吉島第1164章 爭議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784章 自己人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74章 人口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82章 麪粉廠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89章 心態失衡
第1265章 新世界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64章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539章 鄰居論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250章 謠言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428章 談論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740章 古戰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04章 “流放”?“潤”!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688章 巡邏兵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220章第1422章 蘇聯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303章 撤資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570章 投降!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420章 客戶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224章 收網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86章 咖啡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79章 總部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680章 緩衝區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64章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92章 靜坐戰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1章 招人第711章 歸國第1248章 普吉島第1164章 爭議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784章 自己人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74章 人口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82章 麪粉廠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89章 心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