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林業資源

“而整合當地錫礦資源,也包括建設冶煉廠,馬口鐵生產廠,電廠等配套設施。”

爲了節約成本,東非將會着重對克拉地峽的錫礦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最後爲東非本土工業提供精料和半成品,減少中間環節和運輸成本。

芬格爾接着說道:“在對當地的經濟作物培育方面,我們將重點發展當地的橡膠種植業,從而替換掉我國本土的一部分橡膠種植面積。”

“其他方面,則以其他熱帶林業資源開發爲主,如瓜果,木材等等適合熱帶雨林區域的經濟作物。”

可以看出來,東非對克拉地峽的發展規劃帶有典型的殖民地特徵,不管是礦產資源開發,還是種植園經濟建設。其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將當地變成東非的原材料供應地。

至於殖民地市場,這也是東非最匱乏的東西之一了,東非的殖民地市場規模都不大,畢竟東非衆多殖民地的特點就是人口少,而人口少需求量自然也不高。

而克拉地峽領地東非還要清空一大半的不可“融合”者,等到東非完成對當地的切割“手術”,市場規模就更小了,不過有得就有失,東非政府也不缺克拉地峽那麼點市場,而等到移民到達後,要不了多少年,當地就能復甦過來。

芬格爾說道:“除此外,我們計劃在當地建設一條輸油管道,兩座石油煉化廠,除了經濟方面考慮以外,還有能源和國防戰略因素考慮。”

克拉地峽可以說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地方,其西面靠近北部灣領地,而東部則距離東加里曼丹不遠,這兩地都是東非重要的石油產區。

所以在當地建設石油煉化廠,更大的意義在於防止馬六甲海峽被切斷後,兩地石油資源照樣可以順利流通。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波斯灣的石油尚未開發,所以東非建設的石油廠將會集中在宋卡。

除了方便東非將東加里曼丹的石油運回國以外,也方便戰爭形勢下保證太平洋艦隊的油料供給。

當然,這個前提是東加里曼丹的石油產區被別國佔領後,東非失去太平洋地區的石油產地,而不得不從印度洋方向對太平洋艦隊進行物資供給。

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克拉地峽領地對石油產業的佈局,其實還有東非未來對石油能源的考慮,尤其是波斯灣地區石油對遠東區域的出口工作。

這裡的遠東地區不僅僅侷限於遠東帝國,畢竟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是缺乏石油資源的。

而手握北部灣領地等衆多石油產區殖民地的東非,事實上在石油資源不再短缺,那對外出口石油必然成爲東非重要的經濟發展方式之一。

而事實上目前東非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國和原油進口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非從俄國,委內瑞拉等地進口石油,然後加工成汽油或者柴油,煤油等成品油,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如今歐洲兩大陣營就是東非成品油的大買家。

說完了石油產業以後,芬格爾繼續說道:“我們將大力開發克拉地峽領地的林業資源,從而減少我國東部地區的木材生產規模,積極利用克拉地峽領地的氣候,將當地打造成重要的林場,來滿足我國氣候和生態相對脆弱地區的木材缺口。”

除了錫礦以外,目前克拉地峽領地最寶貴的也就是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了,而東非的木材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雖然東非有世界第二大的熱帶雨林——剛果雨林。並且東非的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按道理來說東非是不缺乏木材的。

但是東非的森林資源分配並不均勻,集中在東非國土的中西部地區,而東部,除了原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地區以外,大部分還是相對乾旱的。

所以爲了重點保護當地的草原,或者森林資源,從南洋地區進口木材就比較划算。

尤其是克拉地峽領地,它距離東非東海岸非常近,氣候也適合林木生產,而且面積也不小。

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東非這個龐然大物面前確實不值一提,可這個面積放在很多國家那就很大了。

而這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絕大部分都適合發展林業資源,哪怕東非將一半建設成林場,那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當地的林業資源將重點供應給東非的索馬里,肯尼亞地區,索馬里不需要多說,雖然他旁邊的圖爾卡納省就是林業產出大省。

但是從圖爾卡納到索馬里的陸地交通並不方便,而且圖爾卡納省的林業產出主要來自於埃塞爾比亞高原南部的山地,木材加工和運輸並不方便。

雖然克拉地峽領地也存在一些山地和丘陵,但是這些山地海拔普遍不高,而克拉地峽領地的平原面積也不小。

再結合海運的成本優勢的話,可以有效爲東非東海岸區域提供廉價的木材供給。

而木材出口雖然是一個非常低端的產業,但是這並不代表它不重要,反而是非常重要。

諸如建築,傢俱,模具,工業生產等等都是木材消耗大戶,在煤炭大規模應用以前木材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別的不說,光是傢俱這一個產業對木材的需求量就大的驚人。

畢竟桌椅板凳等等,基本上是家家戶戶必不可缺的基本生活用品,而且這些還是消耗品,雖然這個時代大家還比較樸素,懂得節約,那也改變不了傢俱產品必然會隨着時間推移而破敗。

東非一億多人口,每年對木材的需求是相當驚人的,就是筷子一種簡單產品,每年都要砍伐不少森林,雖然說東非的竹製品也在增加,但是非洲原本竹子種植規模不大,所以想取代木材還爲時尚早。

而恩斯特這個時候也說道:“東非雖然不缺乏森林資源,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過去東非幾十年的迅猛發展,已經對一些生態薄弱地區造成了惡劣影響。”

“尤其是我國中,東部的東方省,波西米亞省,洛林省等幾個地區處在草原,荒漠的交匯地帶。”

“過去對這些地區的破壞性開發,已經造成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重要問題。”

“根據檢測數據,過去十幾年裡,卡拉哈里沙漠和索馬里沙漠都產生了擴張的趨勢,從而對我國部分宜居地區造成了威脅。”

“而其中,過度砍伐樹木,放牧等等是主要因素,所以爲了帝國的生態和環境問題,我們也要提前做好打算,比如制定生態紅線,尤其是針對生態脆弱地區儘可能的少開發。”

“而從殖民地進口木材,礦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我們本土的生態安全。”

當然,恩斯特只是提一句,目前東非的主流還是發展爲主,至於保護環境,等什麼時候東非環境真到了出大問題的時候,再改變政策也不遲。

而事實則是目前東非的生態和工業發展的矛盾還在可控範圍之內,畢竟東非歷史也才幾十年,雖然東非人口增長到一個多億,這個人口規模不算少,但是在人口破億之前的很長時間內,東非人口都維持在幾千萬規模。

這個人口規模還是算上土著得出來的,畢竟在東非殖民非洲以前,這裡就生活着數千萬黑人,目前東非公民也是慢慢積累到一億多的。

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347章 開飯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85章 煽動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68章 分歧第367章 鐵甲艦第810章 海岸線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904章 卡賓達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58章 方針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511章 聲吶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287章 西逃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71章 漏洞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013章 站隊第713章 不畏戰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90章 勸離第258章 夜襲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04章 底氣第904章 卡賓達第6章 戰爭臨近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87章 勸說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64章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949章 戰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511章 輸血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013章 站隊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594章 矛盾第1387章 影視基地還在審覈……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47章 畜牧業第615章 交流電第1519章 會議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450章 摻沙子第981章 捷徑第810章 海岸線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42章 宣戰第434章 遙遙領先
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347章 開飯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85章 煽動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68章 分歧第367章 鐵甲艦第810章 海岸線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904章 卡賓達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58章 方針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511章 聲吶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287章 西逃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71章 漏洞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013章 站隊第713章 不畏戰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90章 勸離第258章 夜襲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04章 底氣第904章 卡賓達第6章 戰爭臨近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87章 勸說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64章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949章 戰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511章 輸血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013章 站隊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594章 矛盾第1387章 影視基地還在審覈……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47章 畜牧業第615章 交流電第1519章 會議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450章 摻沙子第981章 捷徑第810章 海岸線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42章 宣戰第434章 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