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燎原之火

阿列克謝四人在萊茵市閒逛的時候,恩斯特正在關注着俄國國內的一舉一動。

國防安全局局長莫林彙報道:“如今俄國國內的局勢正在加速惡化,對沙皇的反對浪潮越來越大,包括資本家,民衆,甚至部分貴族,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開始質疑尼古拉二世的能力。”

“在開戰前,俄國國內矛盾就已經激化到一定程度,而一戰爆發,這種矛盾不僅沒有轉移,反而愈演愈烈。去年年末,俄國前線軍事的失敗,更是刺激了俄國政權內部的不穩定性。”

恩斯特問道:“對目前俄國工黨的監視如何了?”

莫林說道:“年初,他們在聖彼得堡等俄國城市組織了多次罷工,不過都被尼古拉二世政府鎮壓下去,但是通過我們分析,他們的活動會越來越頻繁。”

“現在俄國人就是一堆乾柴,隨便一個火星都能引燃,而這些工黨份子就是縱火的人,他們的行動極大程度上打擊了尼古拉二世的威望,尤其是最近一次聖彼得堡罷工運動。”

試想一下,如今歐洲戰爭的情況發展,可以說事關到俄國未來的國運,按照常理來說,這個時候俄國上下應該團結一致,度過這個危險期。

但滑稽的是,俄國人的想法和尼古拉二世不一樣,當然,他們的態度肯定有些不同。

比如資本家並不認爲尼古拉二世發動戰爭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尼古拉二世和俄國貴族太菜,軍事能力不行,所以他們的想法是放條狗上去都不會導致前線戰局變成今天這個程度。

那誰能扛起目前俄國的大旗呢!那自然是他們,只有他們上位,取代那些酒囊飯袋的貴族,才能讓俄國在戰場上取勝。

至於,基層民衆的想法和資本家,貴族又不一樣,他們反對尼古拉二世的目的,是爲了停止戰爭,畢竟真正上戰場當炮灰的就是他們這些人。

截止到目前爲止,俄國在前線的傷亡已經高達一千多萬,同時將近五十萬平方公里國土淪喪,烏克蘭和波蘭大部分區域,摩爾多瓦全境,波羅的海地區的部分區域,已經被同盟國攻陷。

莫林說道:“現在俄國政權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俄國面臨着選擇,但是不管怎麼樣,尼古拉二世都面臨着困境。”

“如果停戰,那勢必要淪喪國土,這個責任尼古拉二世無法承受,但繼續作戰,俄國的厭戰情緒已經使得俄國的底層民衆不想在繼續支撐戰爭的開展。”

“同時,俄國的物資情況,也十分危急,目前俄國政府的口袋比臉都乾淨。”

東非雖然和俄國有着較大的貿易往來,但是目前東非和俄國的貿易,已經變成了真金白銀的形勢。

除非俄國拿出自己最後的黃金儲備,現在東非只認黃金,或者其他有價值的變現物,甚至是人才,技術等。

畢竟根據恩斯特的預測,俄國政府大概率是活不下去了,所以俄國政府在東非自然是沒有什麼信用存在的。

不說東非,就是俄國欠法國人的債務,想要還完都不知道要多少年,而這還是在俄國現在政府未來繼續存在的這個基礎條件上。

而恩斯特的判斷自然是俄國政府大概率活不下去,除非俄國的資本主義政府上臺,但是恩斯特同樣不看好俄國的資本主義階層。

這主要得益於如今俄國工黨已經真形成了氣候,不僅有嚴密的組織,同時領導層的能力也十分優秀。

這可並非俄國一家之事,而是整個歐洲的事,現在工黨可不像後世各自爲戰,以國家利益爲核心,而是一個遍佈整個歐洲的國際組織。

他們的成員不僅能力強,同時還不怕死,而俄國就是目前工黨的新中心,加上俄國糟糕的生存環境,工黨在俄國簡直如魚得水。

當然,想要扼殺工黨也不是不能做到,但前提是俄國以外的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和俄國本土上層統治階級聯合起來,將這個在俄國如野火般膨脹,蔓延的組織消滅。

但是,這恰恰是不可能完成的,別的不說,如今英法和德奧兩國就不可能和解,他們不停止戰爭,那“國際社會”自然達不成統一意見。

其中,德奧兩國反而會樂於工黨在俄國的活動,畢竟工黨想上臺,就不能丟掉“停戰”這個主要底牌。

這並不是說德奧兩國不仇視工黨,而是他們必須在確保歐洲已經形成以兩國主導的新秩序之後,再指揮各國覆滅俄國的這個可怕組織。

總而言之,歐洲各國現階段肯定達不成統一意見,而東非和美國雖然強大,但是遠離歐洲大陸,無法干預俄國的事態發展。

這種情況下,蘇俄政權如前世一樣誕生的可能性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所以恩斯特也就不能寄希望於歐洲各國覆滅這個隨時可能破殼而出的俄國新政權。

恩斯特問道:“奧斯曼帝國目前有什麼動向,他們還不動麼?現在俄國可是已經徹底呈現頹勢,他們還能坐的住?”

莫林說道:“陛下,目前奧斯曼帝國已經在做最後的戰爭動員,如果我們的情報預測不會出錯的話,不出三個月時間,奧斯曼帝國必然步兵俄國。”

恩斯特敲着桌子說道:“這也就意味着不出三個月時間,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隨時可能被奧斯曼帝國切斷,我們和俄國的貿易,也基本就宣告結束了!”

黑海海峽,也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從戰爭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沒有被中斷,主要的原因就是奧斯曼帝國還沒有參戰。

而東非又是同盟國背後的主要供應商,所以東非船隻一直都在做俄國的生意,英國和奧斯曼帝國都默許了東非和俄國的貿易。

但是,奧斯曼帝國一但加入對俄國的“正義”圍毆,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恩斯特判斷道:“我們和俄國的貿易即將結束,這種情況下,要儘可能的在接下來兩三個月內,從俄國人的口袋裡掏出更多的真金白銀。”

“你們也要積極活動,儘可能將俄國以及俄國淪陷區的技術,人才掠奪到我們東非來,如今歐洲大亂,正是我們渾水摸魚的大好機會。”

因爲俄國戰爭前線,去年失敗的突然,所以諸如波蘭,烏克蘭等俄國經濟條件不錯的地方,很多產業,人員都沒有撤回後方,這些物資,人員也就落入了同盟國手中。

而東非剛好有和同盟國交易的籌碼,這也就意味着東非能輕而易舉的將一些俄國工業設備,技術人員,通過和同盟國交易,換到自己手中。

雖然這種強擄到東非的技術人員,科研人員並不容易歸心,但恩斯特相信,等到俄國新政權建立之後,他們會漸漸把東非當做自己的新家園。

不過恩斯特還是說道:“儘可能將注意放到烏克蘭地區,或者波蘭境內的俄裔,至於波蘭,那就看他們意願了。”

波蘭人復國的心理還是很強的,畢竟在沒有國家的情況下,海外的波蘭人甚至要更加團結,即便真招到一些波蘭人才,恩斯特也相信,如果波蘭復國的話,他們也更願意回國發展。

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71章 生意第1081章 消耗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850章 移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64章 燃燒第51章 坦噶港第976章 開始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51章 坦噶港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73章 籌備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52章 軟柿子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261章 威脅第300章 掠奪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63章 年底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647章 準備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8章 衝突升級第844章 魯道夫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380章 夜談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40章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56章 氣吐血第992章 入籍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475章 鋼鐵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80章 夜談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91章 抵達第784章 自己人第50章 教育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15章 交流電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09章 提升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3章 “大殺器”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820章 購艦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20章 購艦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87章 勸說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784章 自己人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676章 摩托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96章 推測
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71章 生意第1081章 消耗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850章 移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64章 燃燒第51章 坦噶港第976章 開始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51章 坦噶港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73章 籌備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52章 軟柿子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261章 威脅第300章 掠奪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63章 年底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647章 準備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8章 衝突升級第844章 魯道夫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380章 夜談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40章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56章 氣吐血第992章 入籍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475章 鋼鐵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80章 夜談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91章 抵達第784章 自己人第50章 教育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15章 交流電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09章 提升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3章 “大殺器”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820章 購艦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20章 購艦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87章 勸說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784章 自己人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676章 摩托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96章 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