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0”號文件

在和商業部和一些直屬國企的高層商討了一些具體細節之後,恩斯特將移民署署長沙倫叫了過來。

東非移民署在東非國家機關中的地位一直比較突出,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強如國防安全局這種強力機關也只能叫局,而署就具有一些特殊含義了。

曾經移民署可以說爲東非國家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畢竟東非是白手起家,短短几十年裡就發展成爲人口過億的頂級人口大國,移民署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進入本世紀以後,東非本土大規模引入移民活動雖然結束,但是東非移民署的權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其工作開始轉向精細化,複雜化,一方面本土需要引入大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東非還有衆多殖民地需要大量人口開發,最後,移民署同時進行着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滲透活動。

這就要說到世界最重要的三個德意志國家,也就是東非,德國和奧匈帝國,三個德意志國家可以說都是奇葩,並且和二元制槓上了。

其中最典型的奧匈帝國自然不需要多說,光是名字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結合體。

而德國怎麼和二元制牽扯上關係呢!那就是德國的頂層設計,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德國有兩個權力核心,也就是德意志皇帝以及議會。

至於東非則是典型的血統二元制帝國,雖然東非以德意志自居,但是東非實際上是德意志人和華人的結合體,至於其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東非這種德意志國家,實際上和德國,奧匈帝國有了很大不同,尤其是民族認同上缺乏共識,雖然德國和奧匈帝國也收入了大量非德意志民族人口,比如匈牙利人,斯拉夫人,法蘭西人等等,但他們終歸都是白人,和東非這種“黃白之物”差異還是十分明顯的。

所以爲了穩固未來東非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東非秘密策劃了所謂的“混血德意志計劃”。

該計劃想要達成的目的,在東非本土和部分殖民地已經實現,也就是由德意志人和華人相互結合,從而演變出混血德意志人。

而奧匈帝國波斯尼亞州的內雷特瓦地區則是東非在本國以外的一個重點實驗地區,到目前爲止也算基本成型,缺點則是正統德意志人不夠,不過用原克羅地亞人客串德意志白人勉強也能湊合,畢竟克羅地亞人除了語言以外,大部分已經德意志化,而在內雷特瓦地區連語言這個最重要的問題也被東非解決。

除了此地以外,萊茵皇室祖地的霍亨索倫親王國內也達成了這個目的,當年恩斯特離開時,霍亨索倫親王國境內可是遺留下了大量華人人口,很多都已經和當地居民結合,算是德意志地區裡比較特殊的存在。

當然,和華人結合並不意味着德意志化實現,還要讓這些華人及其混血後代,接受東非式的教育,使得混血德意志具有統一共識。

這實際上就是在世界上創造一個新的民族,而東非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摻沙子的手法,將東非變成全世界混血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母國。

這樣的好處也十分明顯,就比如前世著名的“五眼聯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和美國,就是美國藉助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認同和共同利益拉攏起來的組織。

而東非這種混血國家,同時可以和德國,奧匈帝國,遠東帝國等國家扯上關係,但是並不牢靠,理想狀態自然是東非兩頭通吃,而非理想狀態那自然是東非被雙方同時唾棄。

所以對於東非來說,還是混血裔比較可靠,而如果僅侷限於東非國內,自然無法發揮東非想要的效果。

而在這個計劃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向世界其他地區播撒混血德意志的種植,從而形成一批混血德意志國或者地區,從而將東非的影響力擴散到世界各個地區。

而這幾年來,東非移民署對推動該計劃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果打開世界地圖,就能驚訝的發現,東非的“混血德意志計劃”已經開始展現巨大威力。

東非本土自然不用多說,一億多人口占據着一千三百萬的國土,是世界最大的混血德意志國家。

非洲:除了東非以外,南德意志地區人口百萬,比利時的剛果殖民地有部分人口,加蓬和喀麥隆,多哥蘭未來肯定會和東非本土實行類似政策。

美洲:阿拉斯加有七十多萬,北夏威夷王國。

亞洲:東非的蘭芳海外省,北部灣領地(阿聯酋),棉蘭老島殖民地,未來的新幾內亞,以及一連串島嶼。

歐洲:內雷特瓦地區,霍亨索倫親王國,以及德國和奧匈帝國等德意志國家境內的部分人口。

沒有錯,東非同樣在通過各種隱秘的手段向德國和奧地利,盧森堡等德意志國家輸入人口,比如通過留學,勞務等等途徑,解決華人前期在德意志地區的生活和語言問題,最後讓他們融入德國,奧地利這些血統比較純正的德意志國家。

“混血德意志計劃”牽扯到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純種德意志國家都已經被東非滲透成了篩子。

而現在,恩斯特將移民署的人叫過來,顯然是要給他們加一加擔子。

恩斯特對着移民署署長沙倫問道:“最近加蓬和喀麥隆的移民計劃進行的如何?”

沙倫:“陛下,一切順利,除了運力不足以外,我們的工作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不過出乎意料的地方在於,我們獲得歐洲移民比之想的容易。”

“因爲歐洲戰爭的原因,有很多人淪爲難民,而我們從歐洲返航的船剛好有許多空船,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騰出許多運力將歐洲的這些難民遷移到我們設計的地方。”

東非的貨船現在去歐洲將貨物一卸,基本上就要急急忙忙的返回東非,所以很多返航船隻都是空船,這反而便宜了東非移民署,並且因爲戰爭擴大化,持續化,歐洲戰爭難民的數量也在極速增長。

可以說一戰爲東非招收歐洲移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窗口,不過除了加蓬以外,東非本土基本上對歐洲移民的需求比較小。

聽到這裡,恩斯特對沙倫說道:“我現在交給你們移民署一個任務,那就是策劃一個新的德意志人混居地點,這個地方是委內瑞拉的的馬拉開波湖地區,和‘0’號文件同理,你們要拿出具體方案,複製我們在內雷特瓦地區的成功經驗。”

沒錯,恩斯特打算將委內瑞拉西北地區也變成內雷特瓦地區類似的混血德意志居住地區。

畢竟想獨佔馬拉開波湖的汽油資源還是安排“自己人”比較放心,這樣一來,東非就能通過族羣認同,在當地一呼百應,既可以防止美國摘桃子,又可以讓未來委內瑞拉政府投鼠忌器。

當然,這種做法顯然爲地區穩定埋下地雷,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發區域動盪,不過只要不是東非本土,東非政府可不會管別人的死活,而且動盪也有利於東非在海外汲取利益,前提是東非在當地有足夠的優勢。

而在恩斯特看來,只要有足夠的的德意志人口,未來馬拉開波湖就能成爲東非控制的區域,如果複製內雷特瓦地區的成果,那東非在當地的石油開採權就能進一步穩固。

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265章 新世界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045章 教育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618章 良知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6章 船隊第658章 方針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441章 回國第206章 “收破爛”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504章 脫鉤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291章 “偷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437章 徵兵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35章 廓爾喀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449章 野心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793章 籠中鳥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968章 分歧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383章 引入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9章 艱苦行軍第780章 追蹤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503章 縱火案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559章 誣陷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700章 龍騎兵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457章 爆金幣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426章 鋁都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08章 分析第7章 擴大生產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80章 緩衝區第275章 南部界限
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265章 新世界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045章 教育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618章 良知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6章 船隊第658章 方針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441章 回國第206章 “收破爛”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504章 脫鉤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291章 “偷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437章 徵兵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35章 廓爾喀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449章 野心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793章 籠中鳥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968章 分歧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383章 引入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9章 艱苦行軍第780章 追蹤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503章 縱火案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559章 誣陷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700章 龍騎兵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457章 爆金幣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426章 鋁都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08章 分析第7章 擴大生產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80章 緩衝區第275章 南部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