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格大使最後提到的銅礦問題,讓蒙特羅總統很心動,近期以來,智利的經濟危機下,礦產出口能否恢復是當前智利政府最關心的經濟問題。
“胡格大使,這件事我們政府要內部商討一下,請你給我們一些時間,很快就可以給予東非方面答覆。”
蒙特羅總統這樣說,至少證明他對東非的提議在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胡格大使補充說:“總統閣下,最後我要提醒一句,在東非有句俗語叫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智利並非我們唯一的選擇,東非的阿拉斯加距離遠一些,但不代表阿拉斯加沒有這個作用。”
東非可不希望智利政府得寸進尺,上趕着不是買賣,所以胡格必須表明東非的態度,這不是東非政府有求於智利。
……
1932年1月20日。
遠東帝國,申城,商務印書館。
在給予了遠東帝國第十九軍一些微不足道的軍事援助後,東非申城領事館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執行。
歷來,遠東帝國對東非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貿易,然後就是文化,東非收藏了大量遠東帝國的文物,古籍。
而申城是遠東帝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這裡也是東非收集遠東帝國古代文化素材的重要基地之一。
東非的企業,或者政府部門,還有個人,研究機構,不乏各種收購遠東古籍的活動,申城作爲遠東帝國這個時代的文化中心,就有不少東非人從事這種活動。
東非駐申城領事館副領事羅文,正在商務印書館總部和其董事長張元濟進行會談。
“張元濟先生,我此行來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勸說貴公司,把商務印書館還有你們在東方圖書館收錄的各種古籍和文物,暫時轉移到東非的領事館內進行安全保存。”
張元濟是商務印書館董事長,也是遠東帝國文化傳播的重要人物,他戴着一副玻璃眼鏡,穿着一身樸素的青灰色長衫,看起來就是一副傳統文人打扮。
對於東非人,張元濟並不陌生,因爲他和東非打交道的時間不短,還有過不少合作。張元濟年輕時曾經擔任過遠東帝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總理衙門就相當於當時的遠東帝國外交部。
因此,他年輕時就和不少國家外交人員打過交道,而東非人是其中比較頻繁的一類。
他任職總理衙門期間,也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彼時遠東帝國也流行過一段時間“東非熱”,因爲那時距離東非擊敗英國和葡萄牙不久,東非新晉爲世界強國,吸引了世界不少國家的目光,成爲部分落後國家試圖學習的對象,從而實現“富國強兵”。
在這段時間裡,東非和遠東帝國的文化交流也頗爲頻繁,所以張元濟和東非人接觸的機會也比較多。
進入20世紀後,隨着遠東帝國內部動盪,張元濟加入商務印書館工作,並迅速幫助商務印書館發展壯大,成爲如今遠東帝國最負盛名的出版業巨頭。
而沒了官身,從商的張元濟還是免不了和東非人打交道,在這些年來,有不少東非人員,公司和單位同商務印書館合作,引入遠東帝國的古籍,複印後出版到東非。
畢竟商務印書館是當下遠東帝國最大的出版業巨頭,所以,東非和他們展開一些合作,也完全不值得意外。
他們能更好的幫助東非蒐集東非感興趣的遠東帝國文化資料,同時,也能通過他們的渠道幫助東非在遠東帝國的文化傳播和介紹。
因此,張元濟對和東非人打交道,還是很熟稔的。不過,這次羅文的話刺激到了他。
“羅文領事,不知道你此話從何說起?我們商務印書館和東方圖書館的古籍,那都是古華夏文明的瑰寶,你的要求過於無理,如果不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不要怪我翻臉無情。”
對於張元濟的憤怒,羅文完全不介意,因爲他很清楚,那些古籍對張元濟的意義,甚至把那些古籍看的比他的命還重要。
羅文安撫道:“張元濟先生,你不要怪我說話如此直白,這次我前來,並非貪圖貴國文化瑰寶,恰恰相反,是爲了挽救你們手裡這些整體的文化資產。”
“我們領事館只是希望你們把這些古籍和文物,暫時存放在我們那裡,防止戰火對這批人類珍貴文化遺產的損毀。”
“如果你相信我們東非情報部門獲得一些消息的話,或許可以再做出決定。”
“根據我們東非情報部門的消息,日本近期可能會對申城發動戰爭,而你們商務印書館和東方圖書館,或許就是日本政府的打擊目標,日本人有可能對你們進行轟炸。”
羅文的這番話讓張元濟大驚失色,他說道:“你說的是真的?”
對於日本是否會入侵申城,目前遠東帝國民間根本不知情,也只有遠東帝國金陵政府高層有所瞭解,畢竟日本方面在申城的軍事調動,是瞞不了人的,但是金陵政府心裡明白,在具體行動上卻在裝死。
羅文肯定的答覆說:“我沒有必要在這件事上和你開玩笑,畢竟我本身是東非的外交人員,身後代表的是帝國政府。”
“當然,我也希望張元濟先生,你不要把我們東非獲得的這些‘情報’向外界透露出去,那會給帝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張元濟的臉色很不好看,這個時候,他根本沒有心情考慮東非的態度,而是擔心申城的安危。
他問道:“日本對申城發動侵略戰爭,你們沒有向金陵政府提示麼?”
羅文嘆氣說:“張元濟先生,你要清楚,我們東非沒有必要和金陵政府通報這件事,更何況是一場還沒有發生的戰爭,而且,東非和金陵政府的關係也沒有密切到這種程度。”“再說的難聽點,就以金陵政府近期的表現,他們本身也沒有對抗日本人的勇氣,甚至更陰謀的說,我們都懷疑金陵政府高層被日本政府收買了不少,否則也不可能做出把貴國東北直接拱手讓人的愚蠢操作。”
“還有最後一點,那就是貴國的金陵政府再怎麼講,也不可能對於日本在申城的活動一無所知,就比如現在基本世界上的主要大國,都知道日本在申城增加了兵力,還有武器裝備……”
張元濟狠狠的把手拍在桌子上,義憤填膺道:“這羣畜牲!”
很顯然,張元濟口中的畜牲,不僅包括日本人,還有金陵政府裡的絕大部分人。
羅文這個時候說道:“張元濟先生,這個時候,你一個小小的商人,也無法決定金陵政府的決策,現在,應該儘快想辦法,避免日本人在戰爭中針對你們公司,還有資產的刻意打擊。”
“留給你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日本隨時有可能對申城發動戰爭,悲觀點,說不定是今天晚上,樂觀點,也就在這個月內,畢竟如今日本因爲經濟危機,十分迫切發動戰爭來轉移國內的矛盾。”
此時,張元濟對羅文說的話,已經相信了一大半,他苦笑道:“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又能怎麼做?商務印書館家大業大,就算這個時候,搬遷也來不及了。”
作爲遠東帝國最大的出版業巨頭,商務印書館在申城的規模可不小,各種印刷設備,還有海量的印刷物,想在半個月內搬走完全不現實,更何況日本人也不可能給他們留這麼多時間。
對此,羅文說道:“對於這一點,張元濟先生,你們現在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把那些最重要的書籍,資料還有文物,暫時存放到我們領事館。”
“我們會利用車隊幫助你們完成搬遷工作,等到戰爭結束後,你們再做下步決定,我們東非絕對不會貪圖你們的資產,畢竟這事關帝國的國際聲譽。”
話是這麼說,但張元濟顯然還有疑慮,別看羅文長着一副東方面孔,但東非終究是外國。
羅文接着說道:“我們東非和貴公司也有過不少合作,所以張元濟先生,你應該相信我們的誠意,東非是非常重視遠東帝國文化古籍的,這些都是重要的財富。”
“我們也不希望這些古籍,因爲戰火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當然,這次之所以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確實也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複印一些我們東非需要的書籍,通過抄寫,拍攝等方式備份。至於原本,我們絕對不會動心思,也沒有必要。”
如果東非真的什麼都不圖,那張元濟反而要擔心,現在羅文這麼一說,讓他的戒心也少了一些。
正如羅文所說,張元濟和許多東非人打過交道,包括羅文等東非在申城領事館的人,至少這麼多年接觸下來,東非這個國家在遠東帝國的信譽還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在羅文的勸說下,張元濟最終同意了雙方的合作,將部分商務印書館還有東方圖書館的典藏,暫時寄放到東非駐申城領事館。
之所以是部分,這自然表明張元濟對東非依然抱有戒心,所以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商務印書館決定把其他古籍,還有重要資產,向各國租界轉移。
東非領事館也開始針對這批古籍,進行拍攝,複製和妥善儲存。
其中絕大部分典籍來自於東方圖書館,東方圖書館是目前遠東帝國最大的私人圖書館,館長正是張元濟本人,這家圖書館的藏書超過四十多萬冊,還有不少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孤本。
當然,這家圖書館還有衆多的西方文獻,使得東方圖書館成爲遠東帝國介紹西洋文化,科技的重要場所。對於這些東非就完全不重視了,畢竟按照遠東帝國的標準,東非就屬於西洋國家。
1931年1月28日,深夜。
日本海軍第一外遣艦隊向吳淞炮臺開炮轟擊,同時日本海軍陸戰隊向閘北十九路軍駐地進攻,閘北佈防的十九路軍七十八師所屬部隊進行抵抗,史稱“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第一次淞滬會戰正式打響。
首日申城內的憲兵部隊頑強頂住了日軍的攻勢,緊隨其後,第十九軍迅速投入戰場,和日軍發生激烈交火。
1月29日上午,日軍首次轟炸,日軍海軍陸戰隊和航空隊對閘北進行無差別轟炸,上午十點,日軍飛機專門瞄準商務印書館總廠投下燃燒彈,印刷廠、編譯所、倉庫等均被炸起火。後來,張元濟在日記中記載到“飛機擲彈,焚我商務印書館總廠,火焰沖天,紙灰飛揚,十里可見。”
緊鄰總廠的東方圖書館因建築堅固,雖受震但未完全焚燬,但是從29日到31日,由於圖書館藏書多爲紙質,火勢迅速蔓延。儘管部分員工和市民試圖搶救,但因戰火封鎖,救火隊無法進入,只能眼睜睜看着藏書被焚。
據倖存者回憶,日軍在周邊設置警戒線,阻止消防隊進入滅火,2月1日,日本浪人闖入圖書館,潑灑汽油並點火,確保徹底焚燬。
東方圖書館的毀滅被稱爲“遠東帝國近代最嚴重的文化災難之一”,損失遠超普通戰火破壞。
東非領事館也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場“文化大屠殺”,後東非領事克魯斯回憶說:“東方圖書館和商務印書局的大火,散發的濃煙和灰燼,甚至飄到了租界區,數百萬頗具價值的文獻資料,被有目的性的毀滅,這是一場性質十分惡劣的文化滅絕事件。”
對於這一點,日本也無法否認,因爲日本海軍司令鹽澤幸一曾公開宣稱:“炸燬閘北的商務印書館,足以讓華國人三十年不敢反抗。”
……
第一次淞滬會戰,猶如前世一樣,後續結果足以讓人“血壓飆升”,金陵政府希望依靠國際干涉來停止戰爭,拖延對第十九軍的援助,主張作有限度的抵抗,後續纔不得不在國內各界人士壓力下,支援戰場。
3月,雙方宣佈停戰,後續簽署的停戰協定中,限制了遠東帝國在申城周圍地區駐軍的權利,卻給予了日本駐軍權,同時遠東帝國軍事調查、監督之權亦轉交至日本及英、美、法各國。
堅持抵抗的第十九軍,也在戰後遭到金陵政府清算。
對於遠東帝國申城的戰爭結局,恩斯特早有預料,金陵政府的表現,完全符合他的判斷,這也是東非近些年來,一直和金陵政府沒有深度合作的主要原因,畢竟“豎子不足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