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

由此可見,歐洲目前的局面就是太“卷”,而且因爲過於分裂,很多國家還不得不在軍事上投入大手筆。

當然,這也未必是壞事,畢竟沒有這種分裂的狀態,估計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也很難在歐洲誕生。

而且這進一步促進了歐洲各國,跑到海外開疆拓土,比如曾經的葡萄牙帝國,爲什麼葡萄牙人能成爲大航海時代的急先鋒,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在歐洲實在沒有什麼可操作的空間。

別的不說,恩斯特跑到非洲發展也是這個道理,就當初黑興根親王國那個小地方,恩斯特就算拼了命,最終結局恐怕也就是混個普魯士高層軍官或者文職噹噹。

畢竟前世康斯坦丁親王就是在普魯士軍隊裡當將軍,最後孤苦伶仃的死在前世波蘭,如今普魯士的綠山城。

“羅林根船長,等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停靠到碼頭。”這個時候,東非查爾德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卡里詢問道。

查爾德貿易公司只是東非蒙巴薩市的一家小貿易公司,這次羅林根號的貨物就是這家小貿易公司負責的。

羅林根對於卡里可不敢怠慢,畢竟卡里代表着這船貨物背後的老闆。

他對卡里說道:“卡里先生,你不要着急,如今敖德薩的貨船數量太多,所以等待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們還要等待之前六個小時,我們已經算比較靠前的位置了。”

這個時代海運貿易最大的難點就在於貨物的裝卸,畢竟一艘船上的貨物,想要全部裝卸要耗費不少時間,尤其是在集裝箱沒有普及之前,很多散貨的裝卸幾乎能讓人崩潰,光是分類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這也使得這個時代的碼頭工人是一個十分緊缺的職業,這並不是說乾的人少,而是即便招再多的人,彷彿都不足以應對貨物的龐大規模,事實上碼頭工人羣體相當龐大,就拿遠東帝國最大的上海港來說,光是碼頭工人就有將近三萬人。

而這也是東非大力推廣集裝箱和改造港口,鐵路系統的重要原因,就是爲了儘量節省掉中間裝卸環節。

當然,目前東非集裝箱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國內,尤其是東非東西海岸之間的貨物往來。

這主要是東非兩岸的港口更新速度最快,塔吊,鉤機,傳送設備等基礎裝備最爲完善。

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因爲缺乏大型裝卸設備,就是想要提高效率也提升不起來。

就拿東非對德國貿易來說,除了藥品,橡膠,化學品或者是前線急需的物資等重要戰略物資以外,基本上很少用到集裝箱來完成。

而德國已經是對集裝箱這種新產物接受度比較高的國家了,畢竟德國的基礎交通,尤其是鐵路和水運,港口都十分發達。

而像俄國這種國家,那基本上貨物運輸沒有太多改變,就比如這次羅根號帶的物品,主要是咖啡,菸草,茶葉等散貨,基本上是一箱箱存放的。

而用來裝這些商品的箱子可不是集裝箱,因爲俄國人可沒有閒錢學習德國直接把東非的集裝箱留在本國,東非很多商船到了德國,幾乎是直接把集裝箱帶商品丟給德國。

這招在俄國就不行,畢竟集裝箱製造本身就要考慮技術和材料等問題,這使得集裝箱價格還是比較貴的。

東非的商人毫不懷疑,如果用集裝箱裝貨,俄國人會拿去砸了賣廢鐵,畢竟俄國的鋼鐵產量才幾百萬噸,戰後對鋼鐵的需求,更是使得俄國鋼鐵價格飆升。

卡里抱怨道:“這可真是要人命,六個小時,我們只能待在這艘船上,而港口的碼頭就在眼前。”

羅林根安撫道:“目前歐洲貨運的行情就是如此,幾乎每個港口都會遇到這種問題,更何況是敖德薩這種大型港口。”

“說實話,現在整個歐洲比敖德薩繁忙的港口估計都沒有幾個,上個月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對摩爾多瓦發動攻勢以來,俄國丟失了大量土地,這間接對敖德薩和基輔產生了威脅。”

“所以爲了抵抗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聯軍的攻勢,俄國必須保證前線的物資供應,聽說在至少得戰役裡,有不少戰略儲備和陣地一起被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聯軍佔據了。”

卡里有些不屑的說道:“不知道真是被敵人搶走了,還是俄國人自己用來平賬的藉口,畢竟這種事俄國軍隊內部可沒少幹。”

這就是俄國軍隊給世界很多國家留下的印象,那就是軍隊貪腐嚴重,所以卡里纔會這麼說道。

當然,這種問題,其他國家肯定也會存在,或者說只要是有軍隊的國家,幾乎都不可能避免,東非亦是如此,只不過俄國比較突出罷了。

羅林根船長對於卡里的猜測不僅不質疑,反而笑呵呵的說道:“卡里先生,不瞞你說,其實我們也是這麼認爲的。”

“也只有我們這些跑黑海航線的人才知道,這兩年俄國進口了多少商品,但是從報紙上傳出的消息來看,很多軍用物資恐怕都沒有到前線俄軍手裡。”

“我記得在君士但丁堡的報紙上看到的消息,俄國前線很多士兵連步槍都湊不齊,這簡直難以讓人相信,畢竟俄國可不是塞爾維亞或者保加利亞那種沒有工業的小國。”

卡里反而比較淡定的說道:“這很正常,我們東非的報紙上也說了,目前俄軍的步槍缺口大約三百萬支,而俄國一年的軍工產能才八十多萬支,這也就意味着俄軍至少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士兵,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

“戰爭爆發前,俄國軍隊只有一百多萬規模,現在卻高達六百多萬,而且在戰前俄國還希望大量採購國外的軍事裝備,這使得其本國軍工規模一直髮展不起來。”

截止到現在,俄國動員人數都超過了千萬,這也可以反映俄國在戰爭中的慘烈狀態。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如今俄國面臨着比前世更大的軍事壓力。

羅林根:“誰說不是呢!連士兵的基本武器都不能保證,俄國目前的軍事局面惡化成這樣也就情有可原,不過灰色牲口也不值錢,俄國能同時頂住三國進攻也是厲害。”

卡里說道:“如果俄國的局勢進一步惡化,接下來恐怕就不是三國了,畢竟奧斯曼帝國和俄國可是世仇,如果俄國這個時間段表現虛弱的話,奧斯曼帝國恐怕不會再等待下去。”

奧斯曼帝國雖然加入了同盟國,但是一直都沒有動作,而是在積蓄實力,在德國陷入戰爭之後,德國對奧斯曼的軍事援助也陷入停滯。

但是奧斯曼帝國卻比前世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東非,東非的武器和德國,奧匈帝國還是有一些相同之處的。

這使得奧斯曼帝國可以更加耐心的武裝部隊,奧斯曼帝國十分清楚改革前其軍隊的虛弱,如果還是巴爾幹戰爭時的那個狀態,不要說和俄國碰一碰,就是希臘這種小國恐怕都能和其原來的軍隊打的有來有回。

所以奧斯曼帝國軍隊目前依舊在積蓄實力,包括擴編軍隊,聘請東非教官,購買武器等等,而當機會出現,奧斯曼帝國肯定不會無動於衷。

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438章 倒計時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193章 “理想國”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52章 過往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782章 近衛師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531章 協商第1224章 收網第130章 入侵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52章 黑幫第1399章 加入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52章 夏威夷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96章 交戰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50章 移民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12章 美食節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484章 訓練第844章 魯道夫第304章 調停第789章 態度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53章 借款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章 穿越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552章 過往第75章 大逃亡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215章 交涉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316章 對話第862章 後續第498章 和談第847章 畜牧業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732章 雙輸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231章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276章 “老朋友”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
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438章 倒計時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193章 “理想國”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52章 過往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782章 近衛師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531章 協商第1224章 收網第130章 入侵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52章 黑幫第1399章 加入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52章 夏威夷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96章 交戰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50章 移民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12章 美食節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484章 訓練第844章 魯道夫第304章 調停第789章 態度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53章 借款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章 穿越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552章 過往第75章 大逃亡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215章 交涉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316章 對話第862章 後續第498章 和談第847章 畜牧業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732章 雙輸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231章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276章 “老朋友”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