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

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任何國家都是一個路子,潤到東非的移民,頂多是換個地方被統治。

在德意志和遠東,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土地的,土地爲容克和地主階層所有,就像這個時代潤到美國的人一樣,如果不是貴族和有錢人,去了也要先當個幾年苦力。

東非的不同點在於民衆之下,還有奴隸,我可能過得不算好,要是有人比我還慘,那我就過的很好。

恩斯特最初是想過給移民分地的,但是現在看來完全沒必要,因爲移民沒有這方面訴求,給貴族和地主當佃農當習慣了,突然遇到東非這種管衣食住行,甚至解決婚姻問題的反而滿足了,畢竟他們想象不到更好的生活。

當初恩斯特還想搞軍功授田,但是土著戰鬥力完全不值這個價格,土地也就一直爛在黑興根王室手裡。

加之東非屬於家國一體,黑興根王室擁有整個東非,導致東非的政治成爲了縫合怪。

農業現狀怎麼看都像是蘇式的集體農莊,區別在於集體農莊法律上屬於集體經濟,即村民共同所有,而東非是私有制,可東非幾乎所有產業都是黑興根王室的私產。

和美國的大農場主不同,農場主要考慮效率和是否賺錢,而東非完全是計劃,也不太考慮效率,導致人均生產力反而得不到充分發揮,按照東非兩年五熟的農業條件,和土地規模應該能把意大利超越過去,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東非移民也被恩斯特養的有些憊懶,而沒有造成這這一體系崩塌的原因還是在於奴隸經濟的存在。

至於糧食賣出去會不會虧本的問題,完全是多慮了,這個世界永遠都有缺糧食的地方,就比如日本,人地矛盾極其突出,失地農民相當多,已經成爲了東非水稻的主要進口國,也不是東非有什麼絕招,就是因爲這個時代的日本太窮,只能買東非的廉價大米。而東非通過糧食貿易從日本進口“女性”和文物,古籍,兩全其美。

相同遭遇的還有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工廠生產的東非麪粉品質是出了名的差,進口最多的就是意大利。而東非藉此機會從南意大利地區輸入家庭移民。

現在也就愛爾蘭這個移民大國,沒有被恩斯特盯上了,倒不是瞧不上愛爾蘭,而是英國人太不當人,他們甚至不允許德意志人進入愛爾蘭境內,理由也是現成的,愛爾蘭現在局勢不太好,英國人怕域外國家搞事,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法國人的奸細。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愛爾蘭的移民潮都過去好些年了,那還是1850年左右,大約有180萬人離開愛爾蘭,加上之前大饑荒導致四分之一人口死亡,現在愛爾蘭只是窮了點,對英國不滿了一點,完全沒理由遠走他鄉。

移民撈不到那就不撈了,恩斯特現在反而對當前移民規模有些放心了,因爲今年上半年前五個月東非出生人口就達到了驚人的38萬,如果不出意外,整個1870年,東非光靠出生人口就會新增60多萬,加上移民人口,輕而易舉的突破百萬規模。

而新移民過段時間又會加入生育大軍,保守按照三年一輪迴,十年後東非人口就可以突破千萬規模。

現在移民穩定在每年四十萬,十年就是四百萬,而移民不可能一直這麼穩定,因爲還有一場數年之久世界經濟危機。那時移民到東非的人口肯定會短時間內爆炸增長。

人口問題,恩斯特已經穩坐釣魚臺了,所以要注重於東非的其他事業上來。

土地所有制就是恩斯特頭疼的一個問題,恩斯特很清楚,黑興根王室不可能永遠和這羣刁民達成一致,隨着時間的發展,土地遲早是要拋出去的。

只不過在什麼時間段拋,用什麼方式拋,都要考慮清楚,可不能搞得雞飛狗跳。

現在,一些礦山倒是可以拿出來讓奧地利人前來投資,這是東非王國建立之前就設計好的。

通過東非的礦產資源助力奧地利工業發展,東非就能完成和奧地利在經濟上的綁定,倒時候東非和英法發生衝突,奧地利政府肯定最先急眼。

蘇伊士運河雖然掌握在英法手裡,但是最大獲利者恐怕還是奧地利,一個四百萬平方公里的東非,同時能解決奧地利的糧食和工業原材料問題,唯一瑕疵就是東非的市場不對奧地利開放,同時熱帶糧食品質差,和匈牙利避開直接競爭,甚至恩斯特的維也納工廠的原材料都來自匈牙利地區,主打就是中高水準的食品市場。

東非的市場可以忽略不計,民衆的消費能力幾乎等於沒有,甚至拿的工資都屬於黑興根銀行發行的債券,這玩意出了東非就沒人認了。

奧地利唯一能從東非手裡撈上一筆的,還是政府採購的武器裝備,比如大口徑岸防火炮,炮艇等。

光靠王室投資,發展還是太慢,同時也可以分流一部分移民出來,讓他們進入工業領域。

還有軍隊問題,現在東非軍隊又不夠用了,四百萬平方公里土地,軍隊至少也要突破十萬,鎮壓奴隸也需要數量龐大的軍隊。

隨着農業奴隸經濟發展,農業倒是不再用那麼多人了,後續錢攢夠了,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的拖拉機差不多也造出來了,所以奴隸還可以接着用,他們註定留不下來。

同奧地利合作,是東非的國策,後面東非的教育,科研,軍工等產業都需要奧地利扶持。

現在這些東非都不可能實現,就拿教育來說,指望東非教育事業發展起來,至少要在等兩年,第一批入學的東非學生才上二年級,甚至留學生都是半大孩子,他們出國了還要接着上小學,中學,最後才能接受高等教育。

而高等教育事業暫時發展不起來,科研和軍工業自然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就連稍微有些技術含量工業的人手都不足。

不過恩斯特並不擔心這一點,東非才發展三年時間,所以還是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

而且東非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基礎義務教育體系,這個體系遲早會隨着東非二代們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只是時間問題,現在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連義務教育都沒有,所以教育事業東非起步時間不算晚。

最近沒啥靈感,寫不出內容。

(本章完)

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027章 合金鋼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539章 鄰居論第499章 建交熱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936章 軍售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861章 分贓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631章 準備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426章 鋁都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08章 分析第1203章 車展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73章 籌備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27章 地圖第27章 地圖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33章 抓捕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304章 調停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837章 颱風第840章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230章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3章 土豆種植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96章 西北悲歌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78章 無線電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28章 留學生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973章 籌備第696章 油井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128章 開端第163章 年底第128章 打探第183章 到達第833章 拖拉機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
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027章 合金鋼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539章 鄰居論第499章 建交熱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936章 軍售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861章 分贓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631章 準備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426章 鋁都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08章 分析第1203章 車展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73章 籌備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27章 地圖第27章 地圖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33章 抓捕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304章 調停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837章 颱風第840章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230章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3章 土豆種植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96章 西北悲歌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78章 無線電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28章 留學生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973章 籌備第696章 油井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128章 開端第163章 年底第128章 打探第183章 到達第833章 拖拉機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