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

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

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任何國家都是一個路子,潤到東非的移民,頂多是換個地方被統治。

在德意志和遠東,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土地的,土地爲容克和地主階層所有,就像這個時代潤到美國的人一樣,如果不是貴族和有錢人,去了也要先當個幾年苦力。

東非的不同點在於民衆之下,還有奴隸,我可能過得不算好,要是有人比我還慘,那我就過的很好。

恩斯特最初是想過給移民分地的,但是現在看來完全沒必要,因爲移民沒有這方面訴求,給貴族和地主當佃農當習慣了,突然遇到東非這種管衣食住行,甚至解決婚姻問題的反而滿足了,畢竟他們想象不到更好的生活。

當初恩斯特還想搞軍功授田,但是土著戰鬥力完全不值這個價格,土地也就一直爛在黑興根王室手裡。

加之東非屬於家國一體,黑興根王室擁有整個東非,導致東非的政治成爲了縫合怪。

農業現狀怎麼看都像是蘇式的集體農莊,區別在於集體農莊法律上屬於集體經濟,即村民共同所有,而東非是私有制,可東非幾乎所有產業都是黑興根王室的私產。

和美國的大農場主不同,農場主要考慮效率和是否賺錢,而東非完全是計劃,也不太考慮效率,導致人均生產力反而得不到充分發揮,按照東非兩年五熟的農業條件,和土地規模應該能把意大利超越過去,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東非移民也被恩斯特養的有些憊懶,而沒有造成這這一體系崩塌的原因還是在於奴隸經濟的存在。

至於糧食賣出去會不會虧本的問題,完全是多慮了,這個世界永遠都有缺糧食的地方,就比如日本,人地矛盾極其突出,失地農民相當多,已經成爲了東非水稻的主要進口國,也不是東非有什麼絕招,就是因爲這個時代的日本太窮,只能買東非的廉價大米。而東非通過糧食貿易從日本進口“女性”和文物,古籍,兩全其美。

相同遭遇的還有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工廠生產的東非麪粉品質是出了名的差,進口最多的就是意大利。而東非藉此機會從南意大利地區輸入家庭移民。

現在也就愛爾蘭這個移民大國,沒有被恩斯特盯上了,倒不是瞧不上愛爾蘭,而是英國人太不當人,他們甚至不允許德意志人進入愛爾蘭境內,理由也是現成的,愛爾蘭現在局勢不太好,英國人怕域外國家搞事,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法國人的奸細。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愛爾蘭的移民潮都過去好些年了,那還是1850年左右,大約有180萬人離開愛爾蘭,加上之前大饑荒導致四分之一人口死亡,現在愛爾蘭只是窮了點,對英國不滿了一點,完全沒理由遠走他鄉。

移民撈不到那就不撈了,恩斯特現在反而對當前移民規模有些放心了,因爲今年上半年前五個月東非出生人口就達到了驚人的38萬,如果不出意外,整個1870年,東非光靠出生人口就會新增60多萬,加上移民人口,輕而易舉的突破百萬規模。

而新移民過段時間又會加入生育大軍,保守按照三年一輪迴,十年後東非人口就可以突破千萬規模。

現在移民穩定在每年四十萬,十年就是四百萬,而移民不可能一直這麼穩定,因爲還有一場數年之久世界經濟危機。那時移民到東非的人口肯定會短時間內爆炸增長。

人口問題,恩斯特已經穩坐釣魚臺了,所以要注重於東非的其他事業上來。

土地所有制就是恩斯特頭疼的一個問題,恩斯特很清楚,黑興根王室不可能永遠和這羣刁民達成一致,隨着時間的發展,土地遲早是要拋出去的。

只不過在什麼時間段拋,用什麼方式拋,都要考慮清楚,可不能搞得雞飛狗跳。

現在,一些礦山倒是可以拿出來讓奧地利人前來投資,這是東非王國建立之前就設計好的。

通過東非的礦產資源助力奧地利工業發展,東非就能完成和奧地利在經濟上的綁定,倒時候東非和英法發生衝突,奧地利政府肯定最先急眼。

蘇伊士運河雖然掌握在英法手裡,但是最大獲利者恐怕還是奧地利,一個四百萬平方公里的東非,同時能解決奧地利的糧食和工業原材料問題,唯一瑕疵就是東非的市場不對奧地利開放,同時熱帶糧食品質差,和匈牙利避開直接競爭,甚至恩斯特的維也納工廠的原材料都來自匈牙利地區,主打就是中高水準的食品市場。

東非的市場可以忽略不計,民衆的消費能力幾乎等於沒有,甚至拿的工資都屬於黑興根銀行發行的債券,這玩意出了東非就沒人認了。

奧地利唯一能從東非手裡撈上一筆的,還是政府採購的武器裝備,比如大口徑岸防火炮,炮艇等。

光靠王室投資,發展還是太慢,同時也可以分流一部分移民出來,讓他們進入工業領域。

還有軍隊問題,現在東非軍隊又不夠用了,四百萬平方公里土地,軍隊至少也要突破十萬,鎮壓奴隸也需要數量龐大的軍隊。

隨着農業奴隸經濟發展,農業倒是不再用那麼多人了,後續錢攢夠了,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的拖拉機差不多也造出來了,所以奴隸還可以接着用,他們註定留不下來。

同奧地利合作,是東非的國策,後面東非的教育,科研,軍工等產業都需要奧地利扶持。

現在這些東非都不可能實現,就拿教育來說,指望東非教育事業發展起來,至少要在等兩年,第一批入學的東非學生才上二年級,甚至留學生都是半大孩子,他們出國了還要接着上小學,中學,最後才能接受高等教育。

而高等教育事業暫時發展不起來,科研和軍工業自然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就連稍微有些技術含量工業的人手都不足。

不過恩斯特並不擔心這一點,東非才發展三年時間,所以還是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

而且東非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基礎義務教育體系,這個體系遲早會隨着東非二代們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只是時間問題,現在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連義務教育都沒有,所以教育事業東非起步時間不算晚。

最近沒啥靈感,寫不出內容。

(本章完)

第471章 漏洞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39章 鄰居論第343章 屯田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492章 靜坐戰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300章 掠奪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215章 交涉第844章 魯道夫第187章 勸說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556章 氣吐血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26章 機耕路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2章 激戰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418章 學徒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21章 裁軍第735章 廓爾喀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8章 開墾第255章 五五開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463章 站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446章 災情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90章 自治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13章 野望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6章 西北悲歌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740章 古戰法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695章 納塔爾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189章 邀請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504章 借人第395章 耍無賴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
第471章 漏洞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39章 鄰居論第343章 屯田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492章 靜坐戰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300章 掠奪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215章 交涉第844章 魯道夫第187章 勸說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556章 氣吐血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26章 機耕路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2章 激戰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418章 學徒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21章 裁軍第735章 廓爾喀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8章 開墾第255章 五五開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463章 站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446章 災情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90章 自治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13章 野望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6章 西北悲歌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740章 古戰法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695章 納塔爾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189章 邀請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504章 借人第395章 耍無賴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