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

同盟國和協約國在南線戰場上的動作,對東非在印度洋的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波斯灣地區。

這使得東非在北部灣領地(阿聯酋)的撤軍行動受到了阻礙,爲了預防被殃及池魚,東非不僅不能撤回北部灣領地的四個師,後續還有可能增加當地的兵力。

東非在北部灣領地的兵力在五萬人以上,要知道目前東非本土兵力也才二十多萬,而之所以在當地部署如此多的兵力,除了之前爲了鎮壓和驅逐當地的阿拉伯人以外,東非這些年在波斯灣的一切行動基本圍繞北部灣領地展開,所以一直強大的軍隊必不可少。

而成果也十分顯著,在東非佔領北部灣領地之後的一段時間,東非又陸續和阿曼,奧斯曼帝國,阿拉伯沙漠部落進行了談判。

這使得東非的北部灣領地,截止到1918年,面積達到了14.8萬平方公里。

而當初東非獲得北部灣領地大約是十萬平方公里左右,這兩年時間裡,東非通過戰爭,威脅,欺騙,敲詐勒索等帝國主義手段,不斷將北部灣領地向北,西,南三個方向擴張。

而要知道前世阿聯酋的面積也纔不過八萬平方公里多一點,東非的北部灣領地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侵蝕着周邊地區。

而導致東非北部灣領地擴大十分順利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東非在北部灣領地的強大的軍事實力。

雖然,東非在北部灣領地的兵力只有五萬多人,但是這些部隊基本來自東非的西北,東部和南方三個戰區。

雖然不是東非最精銳的部隊,但是按照歐洲標準,東非的北部灣領地其裝備水平,人員配置都和歐洲一線作戰部隊,尤其是德法這樣的軍事強國軍隊沒有區別。

加上北部灣領地周邊,基本上是不太受重視的沙漠地帶,東非獲得這些土地,也就沒有耗費太大的力量。

而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按照原本恩斯特和東非國防部的方案,在北部灣領地只要保留一個旅的兵力,大約五六千人就足夠了。

畢竟,東非在北部灣領地的軍事配置,幾乎是對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降維打擊,沒有必要一直維持如此龐大的兵力,更何況還有東非海軍配合維護當地的安全。

但是,1918年以後,形勢徹底發生變化,隨着英國人對波斯灣沿岸的增兵,波斯灣地區的英軍人數,迅速突破百萬,雖然大部分是印度人,但是這也打破了波斯灣沿岸的軍事平衡。

這就使得東非不得不推遲北部灣領地的撤軍計劃,並且爲了保證東非北部灣領地的安全,還要加速富查伊拉港還有豪爾費坎港的建設。

這兩座港口就是東非和阿曼政府談判後取得的成果,當然,並不是說這兩處港口之前屬於阿曼。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東非沒有入侵北部灣領地之前,這裡就被前世組成阿聯酋的部落富查伊拉從阿曼獨立出去。

富查伊拉也就是前世阿聯酋中的富查伊拉酋長國,從政治角度上來說,它和阿布扎比,迪拜屬於同一級別,是前世阿聯酋的原始股東。

而富查伊拉部落部落和阿曼一直有領土糾紛問題,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東非接管北部灣領地,自然要順手解決這個問題。

而阿曼顯然面對東非時沒有面對富查伊拉部落那樣硬氣,在1917年,兩國簽署的條約中,就將兩國邊界正式確立下來。

而北部灣領地之所以能成爲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核心,就離不開富查伊拉地區。

衆所周知,前世阿聯酋主體位於波斯灣之內,霍爾木茲海峽的北側,但是阿聯酋實際上是一個跨越了霍爾木茲海峽的國家。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地理概念,關於中東,波斯灣很出名,畢竟這裡是前世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產地,而這就使得霍爾木茲海峽的地位直線上升。

但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大門,可是通過了霍爾木茲海峽並不意味直接進入印度洋或者阿拉伯海,而是要先經過阿曼灣。

所以,霍爾木茲海峽實際連接着兩個海灣,一個是波斯灣,一個是阿曼灣,霍爾木茲海峽就像槓鈴中間的鐵桿一樣。

而富查伊拉地區就是北部灣領地連接阿曼灣的地區,這就使得東非可以通過陸地,分別對接波斯灣和阿曼灣。

同時,東非海軍也是依託富查伊拉地區,才能避免被英國封鎖,如果東非在阿曼灣沒有軍事基地存在,那之前東非肯定不能維持“柏林—巴格達—巴士拉”貿易線路的暢通。

畢竟,英國控制着霍爾木茲海峽,如果東非僅在波斯灣內有軍事存在,那英國人很容易就可以將東非堵死在波斯灣裡。

而有了富查伊拉地區,形勢就發生了變化,變成了霍爾木茲海峽被東非海軍夾在中間,所謂的封鎖也就不能實現。

而富查伊拉地區最重要的兩個港口就是富查伊拉港以及豪爾費坎港,這兩個港口規模不大,卻是東非海軍在中東最重要兩處軍事基地。

現在,眼見波斯灣要徹底鬧起來,東非自然要加強對富查伊拉地區的軍事武裝,保證東非的利益不會受到英國人的干擾。

……

富查伊拉。

坐鎮富查伊拉海軍基地的是東非印度洋艦隊下的第三艦隊,包括整個波斯灣,阿曼灣以及阿拉伯海沿岸的東非海軍第三艦隊覆蓋範圍的指揮中心都設立在這裡。

第三艦隊司令洛馬奇正在和下屬們商量着關於中東地區,海軍力量的部署問題。

洛馬奇叼着一根香菸說道:“如今,英國的船隻,每天都在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給前線的英軍輸送物資,整個波斯灣地區的英軍恐怕已經超過百萬。”

“而且,最近一年時間裡,英國海軍在波斯灣的活動越發頻繁,這說明英國部署在印度的海軍肯定參與了進來,我們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爲了保障中東地區的和平,以及第三艦隊的安全,你們有什麼好的意見都提出來。”

東非第三艦隊因爲轄區分佈的原因,所以能很清晰的監控到霍爾木茲的英軍活動。

指揮中心所在的富查伊拉港,本身就距離霍爾木茲海峽不遠,每天霍爾木茲海峽通過多少英國運輸船和英國軍艦,第三艦隊都有詳細的數據。

但正是因爲這些數據,所以引發了第三艦隊司令洛馬奇的擔憂,在中東地區,英國海軍透露出了強大的實力。

雖然說,目前英國皇家海軍主力分佈在大西洋包括地中海區域,但是印度洋的英國海軍,其總噸位也能達接近百萬噸水平。

當然,如果是和整個東非印度洋艦隊相比,英國肯定處於劣勢,但是如今英國在印度洋的海軍,基本集中在從印度到紅海一線,這給處於中間的東非第三艦隊造成了巨大壓力。

東非的印度洋艦隊雖然規模遠超英國印度洋海軍,但是如今東非在印度洋的兵力是比較分散的,尤其是在第四艦隊遷往普吉島,負責東印度海域之後。

以前第四艦隊主要負責東非北部海域,也就是從蒙巴薩往北,一直到阿拉伯半島中間的海域,可以和第三艦隊互爲犄角,相互照應,可是如今第四艦隊遷走,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67章 奧拓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402章 契卡第871章 “萊茵”市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545章 孤兒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330章 跑路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51章 坦噶港第803章 威脅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84章 消息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925章 造船業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249章 熱度第1011章 借錢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82章 出口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207章 換牌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53章 新家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811章 送行第867章 推銷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9章 閒談第1199章 討論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769章 籌碼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189章 邀請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49章 野心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95章 拜訪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03章 萊茵宮第640章 工地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
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67章 奧拓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402章 契卡第871章 “萊茵”市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545章 孤兒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330章 跑路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51章 坦噶港第803章 威脅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84章 消息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925章 造船業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249章 熱度第1011章 借錢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82章 出口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207章 換牌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53章 新家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811章 送行第867章 推銷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9章 閒談第1199章 討論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769章 籌碼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189章 邀請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49章 野心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95章 拜訪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03章 萊茵宮第640章 工地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