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坎帕拉

東非在俄國的一切行動十分順利,這個時間段俄國工黨來不及對本國的資源進行整合,他們的首要目標還是對付國內反動勢力的反撲。

像諾貝爾家族這種看不清形勢的勢力,在俄國數不勝數,這也方便了東非在俄國資產的清退工作。

從俄國撤出的資產,加上變賣後獲得的利益,再加上東非從俄國“搶”來的不義之財,讓東非狠狠的賺了一大筆,不僅實現了工黨徹底掌權前全身而退,還讓東非的國庫以及萊茵皇室變得更加富裕。

……

坎帕拉。

自從東非開始將政策向大湖區傾斜以來,區域內坎帕拉和基蘇木兩市的發展尤爲迅猛。

除了他們處在大湖區以外,還得益於其處在東非北方城市帶上,東非北方廣義上的範圍不算小,但是要論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地區,自然是北方鐵路沿線。

畢竟北方鐵路是唯一能夠將北方大多數城市串聯在一起的鐵路交通幹線。

東非北方的大城市,蒙巴薩,內羅畢,基蘇木,坎帕拉都處在這條線路上,其他城市,諸如基桑市,班吉,利伯維爾雖然城市規模上相對落後一些,但也是各自的區域中心。

所以基蘇木和坎帕拉既是大湖區城市,又是北方鐵路上的樞紐城市,雙重因素下,想不發展起來都很難。

當然,坎帕拉相對於基蘇木還有一重優勢,那就是坎帕拉是北大湖省的省會,而基蘇木在省內,上面還有內羅畢市。

不過,這也代表着另外一種優勢,畢竟基蘇木所在的南普魯士省開發早,財政上比北大湖省相對要充裕一些,但是也僅此而已。

北大湖省雖然開發的相對晚一些,但是人口,資源和環境優勢,都比南普魯士省要強的多,早期如果東非全力開發大湖區的工業,那今天鹿死誰手就猶未可知了。

目前坎帕拉正在全力發展石油,化工,紡織,有色金屬四大產業。

北大湖省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坎帕拉市發展石油工業的基礎,不過坎帕拉市更側重於由石油衍生出來的化工業,除此外,坎帕拉市還有豐富的橡膠資源,省內農業也比較發達,對化肥,農藥等化學相關產品需求大,所以化工業發展是坎帕拉市的一個重點方向。

至於紡織業,前世烏干達就是英國推行棉花種植的殖民地之一,而在東非治下,北大湖省的棉花產量比前世要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其北方地區。

最後是有色金屬,這也契合大湖區的資源分佈特點,大湖區缺乏煤炭,鋼鐵等礦產,或者說儲量不如東非南方那樣豐富,所以揚長避短,發展當地優勢產業也就不可避免。

即便如此,坎帕拉市的經濟發展前景依舊十分樂觀,畢竟除了省內資源以外,這裡還是尼羅河盆地,圖爾卡納湖盆地周邊必要的物資集散地。

畢竟東非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貨物的海外出口,依賴北方鐵路,這就讓坎帕拉成爲了一個核心樞紐,重要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在此地交互。

“坎帕拉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尤其是近三年來的發展,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也不爲過。”耶夫爾操縱着自家的船隻耶夫爾號,看着新建成的坎帕拉港說道。

隨着經濟上的開放,曾經廣泛活躍在大湖上的東非國營運輸公司,許多都退出歷史舞臺,私人船隻在大湖上廣泛出現。

耶夫爾號就是一艘1907年由東非恩德培造船廠製造的一艘小型貨輪,曾經屬於一家小型運輸公司。

而1913年,這家公司就因爲財政困難退出歷史舞臺,其資產被東非政府變賣,耶夫爾號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這艘船之前顯然不叫耶夫爾號,而是在耶夫爾買下它後,才重新取得名字,爲此耶夫爾當時還借了不少錢。

不過,這幾年下來,不僅徹底還清了貸款和欠債,耶夫爾本人也賺了不少,這都要歸功於歐洲戰爭對東非本國出口的刺激。

耶夫爾的妻子在一旁說道:“是啊,這幾年坎帕拉可以說一年一個樣,都快和恩德培連成一體了。”

坎帕拉和恩德培,加上津加市這個新秀城市,在大湖沿岸,就能形成北大湖省內的經濟核心。

其中坎帕拉和恩德培本來就距離不遠,而隨着這三年的發展,兩座城市更是幾乎要合攏在一起。

耶夫爾對妻子說道:“這是好事,雖然說之前興國大壩的建設,導致有一段時間,我們的業務受到影響,但是如今我們可是更忙了。”

當初,爲了建設興國大壩,整個大湖水域面積擡升,所以爲了針對這一變化,東非政府對沿岸的港口進行了統一的擴建和改造。

在這一過程中,顯然很多大湖區港口不得不臨時停止運作,不過這一過程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隨後,大湖區的城市進入擴張階段,而城市建設,自然會帶動水泥,鋼材,器械等方面的需求,這也刺激了大湖區的航運。

而且,新改造後的港口,運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設備也更加先進,讓東非運輸更加便利。

耶夫爾一家的業務主要就是糧食運輸,過去這種散貨在坎帕拉港裝卸,都需要碼頭工人和船工一點點完成,現在,坎帕拉港直接配備了履帶運輸設備,大大節省了其中的時間。

當然,這也對大湖區的船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舊船隻因此被淘汰,當然,耶夫爾號顯然不在其中,畢竟他的生產是東非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這艘船的出廠時間還是比較晚的。

耶夫爾的妻子說道:“等再過一兩年,攢夠了錢,我們就可以再從銀行貸款,購買一艘新的貨船,現在大湖的航運前景十分寬闊。”

“尤其是周邊城市之間的貨物運輸量明顯提升,到時候讓艾爾瓦用新船展開業務,我們繼續用舊船頂幾年。”

艾爾瓦是耶夫爾夫妻的大兒子,他們兩個一共有三個孩子,其中兩男一女,大兒子和女兒都已經成年,小兒子則還沒有畢業。

提到這裡,耶夫爾嘴角一笑說道:“艾爾瓦早就和我說過,也想當船長,那等到明年年底,我們就滿足他的心願,他估計這幾年也攢了不少錢,到時候,聚一起肯定足夠買一艘新船了。”

大湖的航運市場還是比較廣闊的,而且的水域這裡相對於海洋和普通河流來說更加安全平穩,賺的多,時間多,安全這三個屬性就足以讓大湖上的船員工作比較搶手。

這幾年,大湖區的市場繁榮帶動了航運業的繁榮,所以收入穩定,基本上不胡亂折騰都能掙到錢,而相對於遠洋航運,大湖航運時間短,這就讓大湖航運經常可以靠岸,不至於長期在海面上漂泊。

安全就更不需要多說了。雖然大湖的面積高達七萬多平方公里,但是畢竟只是一處湖泊,沒有大風大浪,並且航線上船隻也多,就算真發生突發情況,也能及時等到救援。

第844章 魯道夫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239章 兵變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694章 訛詐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487章 太特城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40章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4章 “流放”?“潤”!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357章 索加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6章 平衡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011章 借錢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793章 籠中鳥第566章 比較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326章 野望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616章 行蹤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81章 金沙薩第484章 訓練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420章 客戶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606章 後悔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52章 夏威夷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03章 萊茵宮第46章 船隊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02章 妥協第581章 “火車頭”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300章 掠奪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
第844章 魯道夫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239章 兵變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694章 訛詐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487章 太特城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40章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4章 “流放”?“潤”!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357章 索加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6章 平衡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011章 借錢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793章 籠中鳥第566章 比較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326章 野望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616章 行蹤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81章 金沙薩第484章 訓練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420章 客戶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606章 後悔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52章 夏威夷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03章 萊茵宮第46章 船隊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02章 妥協第581章 “火車頭”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300章 掠奪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