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協商

東非政府有了想法,外交部很快就做出了動作,和智利,阿根廷兩國進行溝通,阿根廷軍政府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東非的提議。於是,東非把重心放在智利。

此時,智利的政局並不穩定,受到經濟危機影響,智利農礦產品出口大幅度降低,尤其是英國和美國資本的撤出,使得智利重要收入來源的硝石出口價格幾乎腰斬。

硝石出口幾乎佔據了智利外匯收入來源的四成,更是政府財政來源的一半以上,曾經智利經濟輝煌的時候,智利硝石甚至佔據全世界市場份額的八成。

1929年經濟大危機下,之前智利硝石的主要買家,英國和美國因爲經濟危機的原因,國內相關企業大量破產,或者縮減產量,這是智利硝石出口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東非和德國,因爲在合成硝酸鹽領域的突破,對外進口也大幅度減少,這也是智利硝石出口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硝石以外,智利排在第二的礦產資源就是銅礦,1931年,智利是世界第三大銅礦生產國,第一是東非,第二是美國。

而智利銅礦主要受美國資本操控,雖然近些年來,東非試圖和智利擴大相關領域合作,但是效果並不顯著。

原因也很簡單,一個就是英美兩國的阻撓,英美兩國和智利的歷史淵源可比東非早的多,就像智利的硝石礦,此前英國主導,而銅礦領域美國主導,而兩國共同排擠東非資本進入。

另一個原因則是,智利是太平洋沿岸國家,這就使得美國在區域競爭中,優勢比東非要大,雖然智利可以通過麥哲倫海峽和東非開展貿易,但麥哲倫海峽終究通航能力差,且途經區域,也並非智利經濟核心區域,連人口都十分稀少。

除此外,智利自身也很油滑,其外交相較於阿根廷更加靈活,基本不得罪英國,美國和東非三個大國但這也導致東非近些年和智利的貿易沒有想象中活躍。

關於這一點,從亞松森—利馬鐵路的建設就可以看出來,這條鐵路的終點選在了秘魯,而非礦產資源更豐富的智利就很能說明問題。

智利雖然和東非關係不錯,但是終究放不下戒心,尤其是鐵路這種牽扯到區域平衡和具有軍事戰略意義的基建。

此前,智利也確實有拒絕東非的資本,如果說在經濟危機前,阿根廷是南美第一富裕國家,那智利就是南美洲第二富裕國家。

第一富裕的阿根廷,鼻孔幾乎朝着天,不僅和英國,美國,東非關係比較緊張,還妄圖做地區的話事人。而第二富裕的智利,也屬於心高氣傲的存在,只不過沒有阿根廷那樣的野心。

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目前智利總統是蒙特羅,這位智利總統,去年年末纔剛剛上任,不過,他沒有趕上好時候,因爲1931年正是世界經濟危機進一步惡化的階段。

目前,智利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三十,甚至超過美國和德國這些強大工業國家,北部礦區更是頻繁暴動,抗議如今智利政府,以至於智利工黨聲勢浩大。

在總統府裡,面色憔悴的蒙特羅總統強撐着精神,帶着笑臉熱情接待了東非大使胡格。

“胡格大使,有些時日不見,你還是如此精神活力,不像我,被各種問題牽扯住,這陣日子讓你看了我們國家的笑話。”蒙特羅總統有些自嘲的說道。

東非駐智利大使館就在聖地亞哥,而這座智利的首都,近期以來,各種暴力事件頻發,工人罷工,城市衝突,整個聖地亞哥猶如混亂都市,所以蒙特羅纔會這樣調侃本國情況。

胡格大使等東非外交人員對聖地亞哥和智利全國的亂象自然也十分清楚。

他並沒有對現在智利的局勢進行批評,而是寬慰着蒙特羅總統說:“總統閣下,你也不需要過於自責,只能說你的這次當選,有些不合時宜。”

“經濟危機以來,即便是許多工業和經濟強國,他們所面臨的形勢也好不了多少,就比如美國,英國,德國,各種亂象還有暴力事件也屢禁不止。”

“因此,這是整體大環境導致的,而非你本人的責任,更何況你上臺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哪怕要調整本國經濟,也來不及。”

“現在智利經濟的崩壞,智利的前幾任總統要負主要責任。”

胡格的說法,雖然並不完全正確,但是蒙特羅總統心裡聽後卻十分受用。

他說道:“還是胡格大使你更瞭解我的苦衷,畢竟經濟危機是國際事件,而不是因爲智利本國經濟所導致的,美國纔是本輪世界經濟危機的主要推手,智利是受到了世界經濟的波及。”

“而我現在看起來風光,實際上只是一個背鍋人,上一任總統伊巴涅斯,他拍拍屁股走人了,爛攤子卻留給了我。”

伊巴涅斯是一個政治強人,軍人出身,1927年他發動政變上臺,在任職總統期間,試圖通過威權統治,推動智利的現代化和國家治理。建立警察機構,鎮壓反對派,控制國會,打壓媒體和工會。

當然,他也並非沒有成績和雄心,就比如他試圖推動智利礦產資源國有化,從而掌握硝石,銅礦的自主權,推動公路,港口建設。

同時,伊巴涅斯這個人,他對帝國主義並不感冒,平等的對待美國,英國和東非,這三個主要和智利打交道的帝國主義國家,同時,試圖減少三國在智利的影響力,保持中立地位。

總而言之,伊巴涅斯並非庸人,但是他通過政變上臺,統治天然遭到智利民衆的反感,而且運氣也不好,剛剛奪權不久,就碰上了世界經濟危機,以至於他的部分經濟政策,因爲財政危機無法成效。

此前已經說了,智利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於礦產,而經濟危機下,智利財政收入因爲出口減少,大幅度降低,而伊巴涅斯推動的基建項目,也因爲財政危機,不得不違約。

所以在1931年末,這位智利總統在國內反對壓力下,主動辭職,流亡阿根廷,之後蒙特羅成功當選。

和伊巴涅斯相比,蒙特羅的當選就正規許多,不過,正是因爲此前伊巴涅斯政變上臺還有後續執政經濟效果不佳的原因,他在選舉時做出了的承諾,基本上和伊巴涅斯反着來。

就比如伊巴涅斯是獨裁者,那蒙特羅就天然支持民主自由,伊巴涅斯通過強硬手段治理國家,蒙特羅就選擇自由放任,伊巴涅斯搞基礎交通建設,蒙特羅就把這些項目以勞民錢財爲由取消,並且縮減政府財政開支……蒙特羅總統的做法,不能說有錯,但也絕對不合時宜,畢竟他的這些做法如果有用的話,美國經濟也不至於像現在這個鬼樣子,因爲和智利相比,美國更加自由,民主,對企業和商人更加放任,更是堅定反對政府幹預。

前世,蒙特羅的統治就很短暫,大約再過幾個月時間,他這位“民選”總統,就會被趕下臺。

東非並不關心蒙特羅的命運,只想趕快促成進一步的談判,因此胡格只說好話。

他對蒙特羅總統說道:“就是如此,蒙特羅總統閣下,智利如今的經濟情況,本來就和你沒有太大關係,伊巴涅斯現在去了阿根廷,但是他也確實給你留下了不少爛攤子。”

“不過,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下,智利的經濟應該會得到好轉,不過這還需要時間,屆時你的政策纔會取得效果。”

當然,實際上胡格反而更看好前總統伊巴涅斯,就現在智利這個狀況,底層民衆幾乎到了爆發的邊緣,反而伊巴涅斯這種強人,才很有可能推行一些見效快的政策,並且暫時壓制住國內的政治動盪。

可惜,伊巴涅斯雖然是獨裁者,但他本人對權力,其實並不算過於熱衷,知道進退,否則的話也不可能主動辭職。同時,伊巴涅斯本人在經濟領域也不太擅長,畢竟他是軍人出身。

這一點從前世就可以看出來,前世伊巴涅斯當過兩屆智利總統,第一屆就和本時空裡一樣比較失敗,而前世,他在1952年又當上了智利總統,至於執政效果,在智利的評價兩極分化。

有人把他視爲民族英雄,改革者,底層民衆權益捍衛者,而有人說他獨裁,經濟管理失敗,依賴個人魅力而非制度。總而言之,伊巴涅斯的人生很具有戲劇性,能力也有,就是偏科。

至於蒙特羅,個人能力就相當平庸了,毫不客氣的說,他目前實施的經濟政策,基本上是個正常人坐在他的位置上都能辦到。就比如減少政府財政開支,增加對民衆的收稅。

還有他的社會救濟方案,也基本是鼓勵政府公務人員和商人,做些慈善活動,提供一些免費食物和物資,這種做法,可能有些效果,但是十分有限。

蒙特羅不敢搞結構性的改革措施,甚至還加大對底層民衆的剝削,也難怪他前世被智利工黨推翻。

不過,相對於不好打交道的伊巴涅斯,亦或者是頗有作爲的亞歷山德里,東非顯然就喜歡這種欺軟怕硬的外國政客。

兩人在交談了許久後,胡格才把話題引入正軌:“蒙特羅總統,這次我前來,實際上是代表東非政府和貴國商談軍事領域的合作。”

“我們東非希望能夠在智利南部的寒溫帶區域,也就是火地島,或者周邊區域,租借一塊土地,從而幫助東非軍隊,模擬高緯度作戰環境。”

雖然之前和胡格大使相談甚歡,但是一牽扯到如此敏感的話題,蒙特羅總統還是變了臉色。

他有些小心翼翼的詢問道:“貴國爲什麼要執着於高緯度作戰呢?畢竟東非可是一個熱帶國家,應該沒有高緯度作戰需求吧!”

胡格大使說道:“總統閣下,你的話就有些偏見了,正是因爲東非是熱帶國家,所以我們東非反而對軍隊的高緯度訓練更加重視。”

“因爲,東非和一般的熱帶國家不同,想必蒙特羅總統閣下,你也清楚,東非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一的熱帶區域強國。”

“也是低緯度地區唯一的世界性大國,而所謂的世界性大國,顯然不能侷限於區域之間,而是世界絕大部分區域。”

“東非的對手,是那些中高緯度的強國,他們都更適應更低溫度下的作戰環境,而我們東非,自然也要展開針對性訓練,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帝國在全球的利益。”

“如果我們本土有高緯度領土的話,那我們這次也不會如此冒昧的和貴國商量這件事。”

胡格給出的理由很合理,但是蒙特羅也不敢輕易答應,他說道:“貴國也說了,這種事十分冒昧,如果是其他國家說這種話,那我可能早就趕人了。”

“但東非是智利的朋友,因此,我才能心平氣和的和你們商量,但你們也應該理解我的難處,畢竟這件事牽扯到智利的國家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世界上任何主權國家,應該都不會允許別國軍隊進入本國領土,尤其是你們要求的規模不小。”

對於這一點,胡格大使說道:“蒙特羅總統閣下,你要相信我們東非的誠意,我們對智利並沒有任何野心,如果你是擔心國家安全問題,我們也有解決方案,可以讓你們放心。”

聽到胡格如此胸有成竹的語氣,蒙特羅來了興趣,他問道:“貴國有什麼辦法?”

胡格說道:“我們只是想讓國防軍適應高緯度的環境,因此,兩國可以以軍事合作交流的名義,在南部建設訓練場。”

“同時,東非前來訓練部隊和人員,可以不攜帶彈藥,貴國可以派人監督,這樣你們也不用擔心,我們會對貴國安全造成威脅。”

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只要智利在麥哲倫海峽入口處,設置檢查站,就可以防止東非把彈藥運送過來,杜絕東非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但是,這依舊有一定風險,所以蒙特羅總統依舊不敢貿然答應。

爲此,胡格只能繼續誘導,他說道:“這對於貴國也是好事,就比如我們在貴國進行訓練,人員的部分消費,可以帶動地區經濟的增長,緩解如今貴國經濟上的困境。”

“除此外,我們也可以在經濟方面,給予貴國一些幫助,就比如銅礦出口問題,我們可以適當給予貴國優惠,如今,也只有東非能在經濟上給予貴國支持,而是否能把握這個機遇,就全看你們自己的選擇了,如果你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我們也不會強迫。”

第532章 圖謀琉球斐迪南大公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98章 太特市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380章 夜談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81章 國禮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492章 靜坐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833章 拖拉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6章 咖啡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114章 抉擇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349章 犧牲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782章 近衛師第1303章 撤資第967章 奧拓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395章 耍無賴第93章 姆特瓦拉第475章 出手第865章 高原省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471章 戰鬥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464章 勸說第1045章 教育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399章 加入第698章 魚餌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82章 渡河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60章 衝突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852章 夏威夷第945章 空軍
第532章 圖謀琉球斐迪南大公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98章 太特市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380章 夜談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81章 國禮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492章 靜坐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833章 拖拉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6章 咖啡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114章 抉擇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349章 犧牲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782章 近衛師第1303章 撤資第967章 奧拓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395章 耍無賴第93章 姆特瓦拉第475章 出手第865章 高原省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471章 戰鬥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464章 勸說第1045章 教育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399章 加入第698章 魚餌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82章 渡河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60章 衝突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852章 夏威夷第945章 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