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

東非的卡賓達距離黑角只有百公里路程,所以黑角的比利時人對卡賓達這座“國際大都市”並不陌生,只需要一張船票就能抵達卡賓達,當然,兩地也通公路。

對於黑角市民來說,卡賓達的繁華程度絲毫不遜色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很多黑角市的比利時權貴甚至直接常住卡賓達。

休斯叫了一輛出租車,隨後招呼哥哥一家到自己的居所。

赫爾曼有些驚訝的說道:“這是不是太破費了?”

對於赫爾曼來說,汽車可是稀罕物,整個歐洲的汽車工業不說和東非相比,就是比美國也差一大截,所以在歐洲汽車只有有錢人才能消費的起,而赫爾曼一家並不算富裕,平時也只能羨慕比利時街頭開汽車的有錢人和貴族。

休斯則無所謂的說道:“你注意一下黑角的汽車數量,應該可以看出來,這裡的汽車相當多,這幾年本土的發展,我不知道怎麼樣,但是當年我來到黑角市也嚇了一跳。”

“我們家鄉安特衛普在比利時也算是大城市,可是我離開安特衛普的時候,平時幾乎看不到幾輛汽車,可是我剛到黑角就發現這裡的汽車數量相當多。”

“尤其是近幾年,黑角市的汽車數量更是極速猛增,幾乎有點小錢的人,都會購買一輛,黑角市的有錢人還是多,我估計整個黑角汽車數量少說也有上萬輛。”

要知道黑角市總人口才十幾萬,所以黑角市的汽車普及率是相當高的,甚至與東非一些城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赫爾曼則感嘆道:“安特衛普倒是和你離開時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沒有到黑角前,我絕對想象不到這裡會是比利時的一塊殖民地。”

休斯說道:“主要還是黑角的位置比較好,這十幾年來東非發展的飛快,背靠東非這顆大樹,黑角也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大量礦產出口,讓黑角富得流油,要知道整個比屬剛果的面積是本土的六,七倍,人口卻只有本土的零頭,所以這裡的礦業開採相當發達,而且能創造巨大的社會收益,隨便漏出一點都夠很多人吃的滿嘴流油了。”

“這也是我聯繫你們到這裡來避難的主要原因,現在比屬剛果最缺的的就是人口,尤其是技術型人才,你在安特衛普累死累活也就是個小工,可到了這裡怎麼也能混一個管理的小頭目,工資也不比本土低。”

“而且這裡幾乎什麼都不缺,就算是醫療,消費,教育,也可以就近到東非的卡賓達,金沙薩兩座大城市解決。”

“我們老闆就住在卡賓達,那裡可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方,金沙薩也不錯,不過距離黑角市有些遠,要先到卡賓達轉車,再通過鐵路或者公共汽車抵達金沙薩。”

卡賓達和金沙薩是對比屬剛果最有影響和知名度的兩座東非城市,基本上比屬剛果的比利時人會根據就近原則去往兩座東非城市。

沿海的會選擇卡賓達,不管海路還是陸路都十分便利,至於內陸地區大多數會選擇金沙薩,一般都是通過比屬剛果薄弱的內陸交通抵達金沙薩。

畢竟東非境內的交通和比屬剛果就是兩個世界,除了其首府黑角市以外,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差,投入也不高。

當然,近幾年因爲礦產和農產品出口的原因,比利時政府加大了對比屬剛果的交通投入,所以比屬剛果的交通情況正在發生好轉。

“聽你這麼一說,貌似東非在比屬剛果的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赫爾曼好奇的對弟弟詢問道。

實際上赫爾曼早就對東非這個國家比較好奇了,在兩人過去的通信中,休斯經常會提到東非,只不過因爲通信費用比較高的原因,兩人聯繫的頻率算不上太高,一年下來可能就一兩次,而且以報平安爲主。

休斯回答道:“那是自然,可以說比屬剛果的一切都和東非息息相關,如今比屬剛果的很多產業就是東非人投資的,而且東非基本上是比屬剛果附近唯一的文明國家,所以除了和本土打交道以外,東非和我們關係最密切。”

“前段時間,東非還打算聯合非洲中部四個國家,對包括我們比利時境內的地區進行交通規劃,建設鐵路和公路等項目,可惜因爲戰爭的原因,暫時被打斷了。”

“如果不是因爲歐洲戰爭,德國和比利時變成了敵對國家,現在估計已經開工了。”

可以說比利時和德國的關係十分尷尬,畢竟當初大家在非洲合作還是比較融洽的,現在卻成了反目成仇的敵人。

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德國入侵比利時肯定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但是法國未必就是什麼好東西。

德國的施裡芬計劃之所以選擇比利時爲切入口,可以說和法國的缺德軍事部署有關。

而法國的軍事部署,還能和前世大名鼎鼎的馬奇諾防線扯上一些關係,其實在一戰前,法國就佈置了一個弱化版的馬奇諾防線雛形。

畢竟法國和德國的恩怨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從普法戰爭之後,法國的大部分軍事行動都可以和德國扯上關係。

所以法國政府就開始部署從兩國邊境一直到阿爾卑斯山脈之間的防禦工程,這些工程構成的防禦體系雖然不至於像馬奇諾防線那樣緊密和系統,但是也極大增加德國的壓力。

其實,一戰前法國政府成功預測了德國軍隊未來的部分計劃,所以法國政府根據這些預測制定出了所謂的第17號作戰計劃。

第17號作戰計劃是基於法軍總參謀部對德軍進攻計劃的假設之上,鑑於法軍已經在邊境地帶構築了嚴密的防禦體系,法軍正確的估計到德軍不會在正面直接發起進攻,而是經比利時和盧森堡繞過法軍的邊境要塞體系進攻法軍的側翼。

也就是說法國政府從一開始就預料到了德國可能會繞開法國的東方防線,從比利時或者盧森堡借道,進而進攻法國本土。

這正中法國人的下懷,法國人秉持着以鄰爲壑的思維,從一開始就打算將比利時作爲兩國的戰場。

和德軍一樣,“速戰速決思想”在法軍中同樣佔據了主導地位,而東方防線顯然會以防禦爲主,這樣比利時就同樣淪爲法國對德運動戰的主要突破口。

只要戰爭不在法國境內打,那法國政府絲毫不心疼,這也是吸取了普法戰爭的教訓。

所以說比利時被德國入侵,和法國脫不開關係,前世二戰時法國可能同樣是抱着類似的思維,纔沒有延長馬奇諾防線,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二戰德軍的戰法已經和他們不是一個次元了。

赫爾曼:“我們來的時候,德國人已經佔領了布魯塞爾,距離安特衛普已經很近了,這也是我下定決心帶着家人來投靠你的主要原因,現在兩國成了敵人,之前的合作協議自然成了一張廢紙,只希望東非不會學德國那樣趁火打劫。”

赫爾曼在內心裡對東非是有些忌憚的,畢竟東非和德國一樣都是德意志人的國家,這個時候比利時本土都被德國入侵遠在非洲的比屬剛果說不定就有可能被東非趁虛而入。

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383章 引入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7章 地圖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471章 戰鬥第566章 比較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673章 象牙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14章 輕工業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265章 新世界第199章 結款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555章 羞辱第698章 魚餌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581章 “火車頭”第1193章 “理想國”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67章 推銷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91章 青檸第1437章 徵兵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564章 貴人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98章 和談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200章 電氣化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600章 嘗試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549章 潰兵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2章 麪粉廠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303章 撤資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041章 新農業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10章 數據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51章 人口(續)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99章 岸防炮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30章 入侵
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383章 引入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7章 地圖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471章 戰鬥第566章 比較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673章 象牙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14章 輕工業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265章 新世界第199章 結款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555章 羞辱第698章 魚餌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581章 “火車頭”第1193章 “理想國”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67章 推銷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91章 青檸第1437章 徵兵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564章 貴人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98章 和談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200章 電氣化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600章 嘗試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549章 潰兵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2章 麪粉廠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303章 撤資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041章 新農業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10章 數據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51章 人口(續)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99章 岸防炮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30章 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