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

“文明世界”,在20世紀初算不得好詞彙,歐洲,美國和東非三大集團都自詡“文明世界”也都不幹人事,當然,其他國家和地區勢力也未必品德高尚,如果他們有這個實力的話,說不定比三大集團還更加胡作非爲。

比較典型的就是印度,前世印度獨立後,就完美的傳承了英國的遺風,最喜歡在區域內以小欺大,不過,印度繼承了英國的傲氣,卻沒有繼承英國人的狡詐和理性,導致在國際社會上,經常醜態頻出。

……

1930年4月5日。

萊茵市,東非水利部。

最近幾個月,水利部的工作十分繁忙,因爲在“七五”期間,確定了要大建水利後,很多待定項目都被翻了出來,然後進行評估,最後選擇性的落實,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項目之一,就是贊比西河航運改造計劃。

甚至弗里德里希皇儲親自到水利部長進行督促,會見了部長巴赫等人。

在會議室內,一張巨大的贊比西河流域地圖被掛在牆壁上,詳細的勾勒出贊比西河及其支流分佈,區域地形,降水等情況。

弗里德里希皇儲坐在首位,對水利部的官員和專家們說道:“贊比西河是對帝國經濟格局最具影響力的一條河流,從其出海口欣代,到太特工業基地,再到波西米亞和中央工業區,沿岸幾乎是帝國人口,農業和工業最稠密的地方。”

“而且,贊比西河也是東非四條大河中,唯一一條全部位於帝國境內的河流,因此,贊比西河治理對帝國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點,剛果河都比不了。”

所謂的東非四條大河,一般指的就是贊比西河,剛果河,尼羅河還有奧蘭治河,這四條的長度都在兩千公里以上。

整個非洲大陸也僅有五條長度超過兩千公里的河流,分別是六千六百多公里的尼羅河,四千七百多公里的剛果河,四千一百多公里的尼日爾河,最後是兩千五百多公里的贊比西河和約兩千二百公里的奧蘭治河。

除了尼日爾河以外,其他四條河流都和東非有關,贊比西河完全屬於東非,剛果河絕大部分位於東非境內,僅有少量支流在比屬剛果殖民地境內,尼羅河大部分位於東非境內,而奧蘭治河則是東非和南非共有的界河。

因此,只有贊比西河和剛果河,基本在東非的掌控範圍之內,其中剛果河雖然有些許支流在比屬剛果殖民地,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加上比屬剛果殖民地本身也受東非政策的影響,所以把剛果河看成東非所有也沒太大問題。

而剛果河也是東非航運條件最好的一條河流,可惜它並不處於東非經濟和人口密集區域內,如果能把剛果河和贊比西河兌換位置,那恐怕上個世界,東非政府就對剛果河動手了。

哪怕剛果河下游的瀑布羣,東非也會想方設法將其避開,可惜,現實是剛果河流域在東非經濟中的權重佔比太小,根本不值得東非政府不計成本的投入。

而贊比西河雖然條件差一點,可因爲位置優越,所以哪怕建設成本更高,東非政府也捨得投入。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贊比西河長度在兩千五百公里以上,徑流量在帝國境內也能排到第三位,僅次於剛果河還有奧戈韋河。”

奧戈韋河是主要流經東非加蓬省的河流,沒有太大知名度,但是它的水量卻能排在非洲河流第三位,僅次於剛果河和尼日爾河。

這條河流的長度也超過了一千二百公里,但是因爲它流經的區域是熱帶雨林地區,因此水量十分巨大,年均徑流量高達四千七百立方米每秒,而非洲水量第四的贊比西河,年均徑流量只有三千五百立方米每秒。

當然,這並不耽誤東非政府對奧戈韋河的不重視,畢竟它基本和剛果河一樣,沿岸沒有太大經濟價值,不值得較高的投入。

弗里德里希繼續說:“贊比西的長度,水量都比較均衡,主要缺點則是季節性變化比較大,且河流流經區域地形條件複雜。”

“不過,這兩點都是可以克服的,通過大型的水利建設,比如卡布拉巴薩水庫,卡里巴水庫,卡富埃水庫等等大型水庫工程,來調節贊比西河流域的水量,從而讓整條河流的水量趨於穩定,從而保證航運,工業和生活用水,沿岸農業旱澇保收等等。”

“同時,可以借鑑巴拿馬運河經驗,建造大型的船閘,從而大幅度提高整個流域的通航能力,讓贊比西河徹底變成東非經濟的主動脈,成爲一條對帝國經濟大有裨益的黃金水道。”

巴拿馬運河船閘能夠通行萬噸巨輪,而這也是東非對贊比西河航運的期待,因此,弗里德里希皇儲纔會重點提及到這一點。

他說道:“我們對贊比西河的中期目標是,能夠實現國王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以下,近一千二百公里贊比西河的全線貫通,並且能夠實現萬噸巨輪從欣代一直抵達霍亨索倫行省(今贊比西西南地區)。”

“從而形成一條,串聯欣代市,太特市,盧薩卡等工業城市的核心經濟帶,並且最終通過支流,連接萊茵市,姆貝亞,哈拉雷等重要城市和工業區,大幅度降低中部內陸地區的工業和航運物流成本。”

有中期目標,自然也有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就是建設卡布拉巴薩水庫,實現下游地區接近六百公里河道的全面通航,而長期目標則是針對整個贊比西河流域,包括馬拉維湖流域,從而帶動區域內城市,交通和經濟的發展。

短期目標很好實現,而興建卡布拉巴薩水庫早在幾十年前,東非政府就已經開始着手規劃,幾年前,就已經推進到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清單,只等着恩斯特最終同意,就能正式開工。

所以,毫無疑問,在“七五”規劃期間,卡布拉巴薩水庫建設將成爲東非國家的代表性工程之一,這座水庫一旦建成,將直接成爲世界第二大人工水庫,僅次於東非已經取巧建設的復興水庫(維多利亞湖),並且卡布拉巴薩水庫水電站,也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之一,還有至少能夠通行萬噸巨輪的大型船閘。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巴赫部長,接下來,你彙報一下水利部對贊比西河改造的具體實施步驟和細節。”

巴赫站起身來向弗里德里希點頭示意了一下後,拿着一根纖細的黑色木棍,來到地圖前。

巨型贊比西河流域地圖,在背後燈光的照射下,十分明亮清晰,所有人都能清楚的看到上面的細節。

巴赫將小木棍指着太特市往西一點的位置說道:“這裡就是卡布拉巴薩峽谷,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個紅色的標記,就是它的具體位置。”

“而從欣代市一直到太特市的贊比西河,是全線貫通的,從本世紀以來,我們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對贊比西河流域的治理,尤其是下游河段,經過大規模改造,包括河道疏浚,裁彎取直等等,如今已經完全可以通航萬噸級輪船,這大大加強了下游地區城鎮的發展,尤其是處於內陸的太特市,成爲帝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並且運價大幅度降低。”

“但是,卡布拉巴薩峽谷這道天塹,將贊比西河下游和中游分割開來,使得贊比西河中上游地區船隻,無法接觸和往來。”

“而這也使得帝國中心地帶,還有波西米亞工業區,只能通過鐵路等陸地交通參與世界貿易,雖然在本世紀初,我們建設成了中央運河,但其通航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大宗貨物的運輸。”

“很多人工河道受制於二十多年前的技術水平,僅能通行數百噸的小船,這使得中央運河的競爭力大大減弱,無法和鐵路,公路進行競爭。”

“而贊比西河這條天然大河,如果能夠利用起來,那從東非沿海到內陸,我們就能建設成一條類似多瑙河或者萊茵河那樣的優良水道。”

“再配合上贊比西河口治理工程,欣代市港口改造工程,未來東非萬噸貨輪,能夠直接實現通江達海,連通印度洋,帶動內陸地區的發展。”

“因此,我們水利部,制訂了的贊比西河中長期規劃裡,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實現國王瀑布以下,整個贊比西河干流航運的貫通。”

至於國王瀑布以上,東非基本就沒有太多航運需求了,因爲贊比西河上游,基本沒有多少東非人口,城鎮和工業分佈,所以,上游河段,東非未來主要計劃,是建設一批大型水庫,從而加強對上游水電開發,以及對整個贊比西河流域水量進行調節。

巴赫部長說:“而想要打通贊比西河中下游航道,水利部各地專家和技術人員,目標是通過建設卡布拉巴薩水庫等三個大型工程,從而將中下游地區徹底連接起來。”

“這個幾個大型水利工程,都將配套對應的巨型船閘,保證從欣代市一直到盧薩卡的航運能力,提升到萬噸級別,從巴託卡峽谷到盧薩卡段滿足兩千噸以上規模船隻通行。”

東非所看中的贊比西河干流航運,實際上就是盧薩卡到欣代這中間較近一千公里的贊比西河干流河道。

並且通過卡富埃河等支流,最終將包括萊茵市,哈拉雷,姆貝亞等重要城市和這條幹流航道銜接在一起。

巴赫說:“在實現贊比西河中下游通航這一基礎宏偉目標後,我們將重點建設包括卡富埃河,胡尼亞尼河,希雷河等河流的航運,從而覆蓋中部絕大部分地區。”

卡富埃河沿岸的中心城市是盧薩卡,但是它通過東非人工運河,同時連接着新法蘭克福,基特韋,萊茵市等東非重要城市,因此對東非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能夠進一步提升東非政府所在地萊茵市的航運能力。

胡尼亞尼河則是贊比西河南側重要支流,這條河流主要流經東非波西米亞工業區(津巴布韋),而波西米亞是東非中部最重要的工業區,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後是希雷河,希雷河是馬拉維湖和贊比西河之間的河流,也是馬拉維湖的出水通道,如果能打通這條航道,那馬拉維湖流域城市,未來能夠順理成章藉助贊比西河航運出海。

贊比西河,卡富埃河,胡尼亞尼河,希雷河,這四條河流也就構成了“一干三支”的航運格局,將徹底解決東非中部內陸地區的出海問題。

由此可見,這次東非政府的野心有多大,而這幾個工程中,最簡單的就是贊比西河干流通航,最難的則是希雷河改造。

並且,將會耗費巨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過,在東非政府看來,這並不是一筆虧本買賣,只要能夠實現“一干三支”航線的貫通,那東非過去飽受詬病的航運能力不足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東非也將擁有一條對東非經濟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航運水道,而且,眼下正值世界經濟危機期間,正是實施這種龐大工程的最佳時機。

當然,東非也並非貪功冒進,畢竟關於贊比西河改造治理問題,從上個世紀就已經得到了東非政府的重視,並且,東非政府爲了實現這一目標,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鋪墊和努力,詳細的摸查了整個贊比西河流域的水文和地質條件,並且反覆調研論證。

加上現在東非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強悍基建能力,還有世界最多的水利專家和工程師羣體,還有數量衆多的工人,以及豐富的水利建設經驗。

這都註定了贊比西河改造工程,東非已經完全有能力實現,並且不會像蘇聯的那些工程一樣,出現太大的紕漏。

東非全國對改造贊比西河長期以來的理想,就像遠東帝國對改造黃河那樣,成爲了一種執念,因此,贊比西河改造工程,不僅僅是一個舉國之力的大型水利系統工程,更是已經上升到了東非國家和民族精神層面。

只要能夠完成這一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奇蹟”工程,那對於重塑東非國家和民族精神,將具有重要意義,成爲類似遠東帝國“大禹治水”那樣的集體記憶,並且一直延續下去,一代又一代的鼓勵後世的東非國民。

第315章 清倉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276章 “老朋友”第1141章 學習第949章 戰敗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2章 激戰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809章 事後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330章 跑路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861章 分贓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395章 耍無賴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82章 出口第200章 分裂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840章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437章 徵兵第428章 談論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38章 三把“刀”第688章 巡邏兵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55章 五五開第496章 交戰第222章 體面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47章 趣談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390章 自治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48章 訂婚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30章 跑路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78章 無線電第189章 佔領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46章 船隊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487章 太特城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15章 清倉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00章 掠奪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14章 伊林加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
第315章 清倉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276章 “老朋友”第1141章 學習第949章 戰敗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2章 激戰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809章 事後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330章 跑路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861章 分贓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395章 耍無賴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82章 出口第200章 分裂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840章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437章 徵兵第428章 談論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38章 三把“刀”第688章 巡邏兵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55章 五五開第496章 交戰第222章 體面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47章 趣談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390章 自治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48章 訂婚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30章 跑路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78章 無線電第189章 佔領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46章 船隊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487章 太特城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15章 清倉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00章 掠奪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14章 伊林加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