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庫區移民

東非的傑濟拉市在東非的的地位有些類似遠東帝國的伊犁河谷地區,是東非北部沙漠中少有的宜居地區。

發展模式和埃及,蘇丹大同小異,畢竟大家都是靠着尼羅河吃飯,尼羅河是這三地的唯一水源補給。

當然,以前蘇丹還佔領達爾富爾的時候,達爾富爾多少有些降水,但是現在達爾富爾已經落入東非手中,而蘇丹其他區域的降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前世蘇丹氣候相對適宜的南部區域,早在幾十年前就徹底變成東非的形狀了。

東非採取拖字決來解決達爾富爾問題,自然是現階段最好的辦法,這樣既可以不和英國矛盾升級,又能事實佔領達爾富爾區域。

至於以後,英國也沒有機會挑撥達爾富爾地區和東非的關係,畢竟那個時候,達爾富爾原住民都沒了。

……

北大湖省。

津加市,雅布倫村。

整個大湖區東北區域,最近都在忙着一件大事,那就是庫區移民安置。

可以看到不少村落整體搬遷,而雅布倫村也是整體搬遷村落中的一員,政府安排的車輛正在幫助本地村民搬遷家當。

“塔羅林連長,村民已經全部到齊,車隊是不是該出發了!”津加市威爾鎮的鎮長馬金向一名東非軍官問道。

塔羅林說道:“民衆的物品都帶齊了麼?這次可是整體搬遷,如果有遺落的物資,我們可不會再回來搬運。”

馬金鎮長說道:“放心吧!村民的家當不多,大的家當除了房子以外不可能落下,就算轉椅板凳這些不值錢的東西都已經全部裝上車了。”

塔羅林說道:“還是讓他們仔細想一想爲好,最好再檢查一遍,我們也不是急着出發。”

馬金鎮長:“好嘞,我這就去和村長說一下,保證讓這裡連一根針都不落下。”

這次移民工程,東非國防軍也有參與,畢竟東非國防軍的任務挺多,尤其是東非從軍國主義國家轉變爲正常國家以後,軍事發展重點轉移,軍隊形象塑造也越來越趨向於正面。

很快馬金鎮長就來到村民們面前,他叫過來雅布倫村村長,和他吩咐了幾句,隨後雅布倫村的村民再三確認之後,塔羅林才下達出發的命令。

一支浩浩蕩蕩的車隊正式出發,從雅布倫村開到東非的國道上。

而坐在後車廂的村民們看着慢慢消失的故土,也開始了交流起來。

劉漢德:“這次離開,恐怕就再也見不到我們的村子了,聽說到時候整個大湖的水都將淹沒這裡,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村長赫拉格說道:“別瞎說,根據水利專家所說,這次除了一些比較低窪的地方可能完全被湖水淹沒以外,絕大部分最多漲水個一兩米,我們村的海拔,也就是淹沒半個身子左右。”

“反倒是湖邊的農田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畢竟大湖太大了,即便漲水個一兩米,那淹沒的區域也是相當龐大的,原來有不少挨着湖岸的農田,甚至公路都有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大湖也就是前世的維多利亞湖,這種幾萬平方公里的大湖,比一些國家都要大的多,所以大湖庫區水位上漲,波及的區域也很大,整個大湖區東南沿湖區域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劉漢德:“村長,建設這個水庫怎麼看也不划算吧!這麼多耕地,也就換一個水電站,我們東非又不是很缺電。”

赫拉格說道:“你能想到的問題,政府肯定也能想到,你認爲帝國缺這麼一點土地麼?”

“帝國的面積放在全世界可是排在世界第二,僅在沙俄後面,大量沒有開發的區域,根本就不缺大湖區周邊這一點。”

劉漢德反駁道:“帝國土地面積大,可我們這裡的土地質量可是全國最好的,就這麼浪費掉我反正挺心疼。”

赫拉格:“活該你種一輩子地,等到庫區建設好了,帝國才能建設更多的農田,我們國家不缺土地,但是缺水啊!只要將水資源利用的更加合理,現在損失的不過是千金散去還復來。”

“我們這裡降雨充沛,可全國來看,水資源是比較緊張的,尤其是南部和北部,有的地方吃水都成問題,只有解決了用水問題,那才能更好的建設全國經濟。”

劉漢德:“可是這和我們這裡建設水庫有什麼關係,而且大湖本來就是一個天然大水庫,現在這不是多此一舉麼。”

赫拉格:“一看你就是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用心學學地理,難道不知道大湖是尼羅河的主要水源麼?”

“可以說大湖的水大部分最終還是流入尼羅河,我們要是不攔截,這些水也是白白便宜埃及人,所以這個水庫的主要作用就是將水留在東非,然後滿足我們的農業和工業用水。”

“然後建設的水電站,剛好給周邊城市和村鎮送電,如今用電量不斷上升,缺口越來越大,所以多建設水電站和水庫總沒錯。”

“至於你說的多此一舉,那也很片面,水域大了才能調節氣候,增加降水量,我們這裡雖然平時風調雨順,但是並不意味着高枕無憂,我記得1886年,我們這裡就遇到過大旱。”

“那個時候,大湖區水是不少,但是抽水機,泵站可不多,而且我們大湖東部本來就是降水比較偏少的地方。”

“尤其是東非大裂谷西部,和我們就隔着山的地方,那裡就是全國相當乾旱的地方,多多馬你應該知道,降水量只有我們這裡的一半。”

一番大道理講下來,村長赫拉格成功說服了劉漢德,不過顯然他所瞭解的也不是很全面。

東非在大湖區的這一連串動作,其實和東非政府的沿湖經濟帶發展戰略有關,同時涉及到東非國家水資源戰略安全。

沿湖經濟帶發展戰略一但開啓,就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東非爲了未來啓動沿湖經濟帶發展戰略,勢必要先行解決當地的一些自然障礙。

包括大湖區生態,水資源利用,沿湖港灣建設開發,沿湖城市和村落,公路,鐵路,農業等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而興國水庫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的,如果東非這個時候不啓動這個項目,以後再開展就來不及了。

這就好比前世遠東帝國的一些大型水庫建設,如果當地不是經濟落後區域,反而有一些大型城市在當地,那光是人口遷移就不可能順利開展。

即便這樣,前世遠東帝國建設三峽水庫,依舊淹沒了城市兩座,縣城十一座,鄉鎮一百一十多個。

現在大湖區作爲東非農業生產基地,城市發展比較滯後,這個時候建設興國水庫的損失也就越小,要真等當地經濟發展起來,那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太大了。

當然,如果當地經濟發展起來,東非估計會直接放棄興國水庫的建設,畢竟興國水庫的下游,不是三峽水庫下游可比的。

三峽水庫建設的一些重要目的是爲了保證長江下游城市和農業區的安全,反觀大湖區下游,也就是尼羅河沿岸,除了傑濟拉市和朱巴市以外,沒有多少大城市。

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830章 蓄水池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24章 收網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789章 態度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315章 交接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930章 漢薩省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02章 備戰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81章 捷徑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224章 收網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21章 裁軍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30章第330章 跑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165章 抵押物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536章 間諜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973章 籌備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563章 熱心腸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61章 檢閱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99章 結款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801章 恭賀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964章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40章 工地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88章 情報戰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658章 方針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024章 監視第1473章 警示第79章 閒談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03章 威脅第1302章 巴庫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56章 軟刀子第74章 “整肅”運動
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830章 蓄水池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24章 收網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789章 態度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315章 交接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930章 漢薩省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02章 備戰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81章 捷徑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224章 收網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21章 裁軍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30章第330章 跑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165章 抵押物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536章 間諜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973章 籌備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563章 熱心腸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61章 檢閱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99章 結款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801章 恭賀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964章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640章 工地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88章 情報戰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658章 方針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024章 監視第1473章 警示第79章 閒談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03章 威脅第1302章 巴庫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56章 軟刀子第74章 “整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