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

準確來說,目前世界格局是有排名前七的國家所主導的,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德國,奧匈帝國,俄國和東非,至於日本和西班牙雖然也在列強行列,但是日本也就對朝鮮有較大影響力,在日俄戰爭結束前,還不能說完全控制朝鮮。

西班牙在美西戰爭後,基本也沒有什麼存在感,雖然美洲很多國家是原本西班牙殖民地,現在也基本和英,美,法三國混了。

在這種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下,東非的朝鮮模式自然可以玩的轉,而且東非和前世朝鮮有本質性區別,那就是東非體量大,就算不參與國際合作,也差不到哪去,更何況東非同樣是世界貿易中的重要一環。

……

1905年10月6日,長達一年之久的日俄戰爭終於宣告結束,而世界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

通過本次戰爭,俄國成爲最大輸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範圍大幅度萎縮,俄海軍和戰前相比幾乎賠進去一大半家當,波羅的海艦隊和遠東艦隊基本上全軍覆沒,也就意味着彼時俄海軍只剩下黑海艦隊,至於重建俄海軍對於當下俄國而言是十分困難的,同時俄國也成了世界其他國家嘲笑對象,日俄比克里米亞戰爭給俄國造成羞辱更加強烈,俄國社會內部矛盾再次加劇……

總而言之,日俄戰爭對俄國的影響太大,可以說動搖了沙皇政府的統治根基。

反觀日本,雖然獲取了戰爭勝利,但也不輕鬆,尤其是軍費開支過於龐大,而且沙俄政府拒絕賠款給日本政府,這將對未來幾年日本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當然,好處是日本憑藉此戰,正式明確了其列強地位,躋身爲世界秩序的主導者之一,尤其是在遠東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攀升。

而日俄戰爭對東非的震撼也是比較大的,因爲在戰爭之前,東非國內大多數人都是比較看好俄國的。

“日俄戰爭結束,從而引發了遠東地區秩序的重建,日本獲得政治收益是十分巨大的,不過俄國會取得這種結果,也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這就是輕視情報工作,態度傲慢的下場,我們也要引以爲戒,不能因爲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和工業飛速發展就小看其他國家。”國防軍總參謀默爾克說道。

東非高層受恩斯特的影響,對日俄戰爭發展分析是比較客觀的,加上對日俄戰爭的全程監控,所以俄國人的慘敗對東非高層政府而言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恩斯特也適時說道:“一五計劃期間,我們取得的成績遠遠不足以讓我們過於自負,雖然我們的實力在列強中肯定屬於中上游水平,但是想真正對世界秩序實現重塑,那我國工業化程度至少要達到西歐國家的平均水平。”

“日俄戰爭中,俄國的失敗其實也可以看做日本工業的成功,雖然日本工業增長速度比不上我國,但是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可以說無出其右,俄國就是輕視了日本的發展速度,戰前準備不足,所以纔會摔跟頭。”

“不過日本的發展也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在發展,不是隻有歐美和東非在進步,像南美的一些國家,阿根廷,智利,巴西,中東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很多國家,都在加快發展。”

“所以在二五計劃期間,爲了應對更加複雜的國際形勢,國防工業將是我國重點發展方向,同時我國工業結構問題也很嚴重,輕工業發展嚴重失衡,所以在二五計劃期間,國防工業和輕工業將是我國發展的重點。”

隨着日俄戰爭結束,東非一五計劃也接近尾聲,目前東非一五計劃所制定的工業發展計劃,已經全部完成。

在一五計劃期間,截止到日俄戰爭結束,東非鋼鐵產量在五百萬噸以上,接近六百萬噸,超額完成任務。

鐵路里程達到十五萬零三百公里,全國鐵路基本覆蓋了主要區域,圓滿完成了預期任務。

1904年,汽車年產量達到驚人的一百多萬輛,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同時拖拉機,卡車等生產規模都處在世界第一位,並且斷崖式領先其他國家。

而同時期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美國在1905年的汽車年產量才一萬多輛,歐洲更是連美國都比不上。

東非之所以汽車產量如此恐怖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先發優勢和流水線生產,當然,爲了不擾亂國際汽車行業的正常發展,東非絕大多數汽車全部由軍隊和本國消化,只有沿海汽車工廠和歐美同行競爭。

實際上光從汽車產量上來說,東非和國外已經不是一個世界,這也是東非之所以要藏着掖着的主要原因,等到美國汽車產業發展起來後,就是東非對全世界汽車市場進行全面血洗的時候。

一五計劃期間,東非鞏固了世界第一大電力國的地位,電力裝備出口繼續穩居世界第一,這也是目前東非在國際市場最賺錢的工業,爲東非政府創造了大量的稅收。

同樣的,石油工業因爲汽車產業發展,東非在該領域自然也攀升到世界第一位,在九十年代初,東非還處在美國之下,但九十年代中後期,東非就對美國實現了反超,等到一五計劃完成,東非算是徹底坐穩了世界第一的寶座,光是進口石油量就遠超其他國家總和。

除了這些重點工業以外,東非重工業領域在一五計劃期間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各個重工業部門不說世界第一,也處在前列,或者不至於落後其他國家。

當然,東非在新興工業部門,除了化工業以外,基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所以只要隨着時間推移,未來東非工業優勢會越來越大,等到很多傳統工業徹底被新興工業所取代,即便沒有五年計劃,未來四五十年裡東非有信心成爲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與之相比,東非輕工業生產就沒有太大成績了,甚至可以說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除了棉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以外,大部分輕工業產品人均佔有率遠遠低於列強國家的平均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東非二五計劃必然要優先發展輕工業,實現大部分輕工業產品的工業化生產。

發展輕工業對於東非政府而言難度並不大,畢竟輕工業領域不像重工業領域那樣技術門檻高,在東非重工業體系成熟以後,發展輕工業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同時,東非重工業之所以對輕工業形成巨大優勢,並不是一五計劃所導致的,在一五計劃之前的三十多年裡,東非走的就是德國的發展路徑,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來帶動本國工業發展。

而在重工業成型之後,東非又盯上了電力,內燃機,石油等新興工業,這就使得東非的工業投資始終沒有向輕工業傾斜。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非輕工業發展可以說比重工業晚了將近三十年,這也是東非輕工業遲遲沒有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

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467章 觀察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47章 趣談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52章 夏威夷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38章 開墾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598章 新年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451章 人口(續)第924章 海洋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32章 稻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9章 岸防炮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395章 耍無賴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44章 魯道夫第1014章 輕工業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566章 比較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8章 遊歷第57章 探險隊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239章 兵變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69章 鯨灣港第293章 入關!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49章 王位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67章 推銷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67章 推銷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68章 餐具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33章 拖拉機第938章 換血第108章 歷史課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
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467章 觀察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47章 趣談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52章 夏威夷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38章 開墾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598章 新年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451章 人口(續)第924章 海洋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32章 稻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9章 岸防炮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395章 耍無賴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44章 魯道夫第1014章 輕工業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566章 比較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8章 遊歷第57章 探險隊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239章 兵變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69章 鯨灣港第293章 入關!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49章 王位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67章 推銷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67章 推銷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68章 餐具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33章 拖拉機第938章 換血第108章 歷史課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