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卡賓達

第822章 卡賓達

卡賓達。

作爲葡萄牙在安哥拉設立的重要港口,卡賓達建立時間太晚,無法和羅安達或者本格拉兩座城市對比。

目前卡賓達其實就是葡萄牙人遺留下來的一座大西洋沿岸的小村落,或者說小型軍事要塞,面積狹小不說,各項基礎設都不完善。

像羅安達和本格拉開發歷史都超過上百年,而卡賓達是葡萄牙人在八十年代纔開始着手建造的北部沿海要塞城市,如果不是柏林會議召開,以及比利時殖民地建立,對於這片沿海雨林地帶,葡萄牙人根本提不起興趣。

當然,卡賓達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遏制剛果河的出海口,在之前東非和葡萄牙處於敵對關係,所以葡萄牙人開發卡賓達也有封鎖東非從剛果河出海的目的。

如今東非決定對着這座僅有漁村規模大小的西海岸軍事重鎮展開擴張和重建。

“葡萄牙人在卡賓達的據點東西長不到三百米,大概面積是五千多平方米,在這個區域內僅有建築不到三百多座,之前生活着大約一千多人左右。”

東非城市設計師笛爾卡對卡賓達的軍事長官巴爾科說道:“所以對卡賓達的拆除工作並不算困難,難點在於周邊有龐大的雨林,這不利於城市建設,所以要先需要大量人手對熱帶雨林進行砍伐和銷燬,然後才能騰出空間建設卡賓達港。”

目前卡賓達是331師下屬的二旅四團駐地,巴爾科是該團團長,在南非戰爭期間,331師攻陷此地,但是卡賓達規模實在太小,只能容納少量部隊,所以四團就留在了這裡。

實際上一個團的兵力在這裡駐守都有點勉強,因爲這裡物資實在不好運輸。

之前331師攻克卡賓達是通過陸地,可以說是硬生生趟出一條小道,現在這條小道已經完全被植被覆蓋,恢復了雨林的原貌。

現在四團的的主要物資實際上主要通過海路運輸爲主,從新漢堡港繞開普敦然後輸送到卡賓達。

實際上這條運輸線路上還包括西南非洲的港口和據點,主要是海運更加便利,而且貨運量大。

羅安達更加方便,但是羅安達在葡萄牙撤離前銷燬了所有船隻,而走陸地運輸又不方便,尤其是剛果河,每一次渡過剛果河其實都是一次冒險。

剛果河下游水流過於湍急,並不適合小型渡船通過,當然,根本原因還是剛果河下游完全沒有得到開發,東非想直接渡河只能就地取材,搭建簡易的木筏,而這種木筏臨時用沒有問題,畢竟戰爭時期時間緊迫,當然,當然331師渡河是在金沙薩就已經完成,從金沙薩到布拉柴維爾其實沒有什麼難度。

當然,金沙薩也是可以運輸物資的,但是金沙薩本身能力有限,其上游的班吉和基桑市都屬於東非偏遠地帶,而東非想要營造卡賓達,依託這幾座城市根本無法實現。

所以開發卡賓達最後還是要靠羅安達,然後依託羅安達和卡賓達之間的海運來完成。

但是現在卡賓達和羅安達之間的陸路走不通,海運條件也達不到,所以東非只能繞一個大圈。

和平時期東非就完全沒有必要再冒着風險,讓士兵乘着木筏渡河,在戰爭期間就有不少南下士兵連木筏帶人被剛果河衝入大西洋。

而且現在羅安達雖然能通過陸地直接聯繫東非內陸,但是沒有鐵路的情況下,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完全不如海運方便。

“卡賓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裡是西部海岸線的開端,我國同比利時人的邊境地帶,從卡賓達抵達比屬剛果的首府黑角,走海路直線距離僅僅有九十公里路程,距離法屬加蓬的謙蒂爾港也只有六百公里路程。”巴爾科從戰略角度說道。

法屬加蓬的首府是利泊維爾,同時是加蓬的第一大港口城市,而謙蒂爾港則是加蓬沿海中部的重要港口,目前法屬加蓬僅有的兩處港口,同時是前世加蓬最重要的兩處港口。

作爲老牌殖民帝國,法國挑選殖民區位的眼光是無可挑剔的,不管是利泊維爾還是謙蒂爾港的地理條件都遠超比屬剛果和東非西海岸的港口條件。

利泊維爾在科莫河出海口位置,同時有天然港灣作爲依託,是典型的海灣港和河口港雙屬性港口,既可以承接海運,也可以銜接加蓬的內陸航運。

像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等東非大多數港口都屬於海灣港,依託海灣建設港口,和利泊維爾相似的則是巴加莫約。

但是利泊維爾和巴加莫約根本就一個級別的,科莫河也不是小萊茵河(魯伏河)可以對比的小河溝。

當然比較經濟屬性,目前巴加莫約遠遠比利泊維爾更有價值,法屬加蓬殖民地內部大片的熱帶雨林區域,即便有優良港口和內河航運價值也難以開發。

而巴加莫約的經濟價值是建立在東非內陸已經得到有效開發的前提下,而西海岸地區的卡賓達顯然無法和利泊維爾,或者謙蒂爾港做對比,在各個方面都是如此。

之前葡萄牙人沒有遇到這個問題是因爲葡萄牙本身就是一個海權國家,而且內陸大多數區域已經被東非佔領,只開發沿海就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東非顯然不滿足於此,東非的目的是將卡賓達和東非內陸連接起來,將卡賓達建設成未來東非同大西洋國家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未來這裡是東非和比利時殖民地之間的交流中心,而想打通這個節點,就必須對現在的卡賓達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尤其是交通方面。”

“現在卡賓達最容易實現的就是恢復海運,至於陸地交通,那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尤其是剛果河,這是一道天塹橫在卡賓達和羅安達中間,不過金沙薩可以暫時作爲臨時選項,金沙薩和卡賓達之間差的不過就是一條公路。”

目前金沙薩對岸的布拉柴維爾就是一座小型軍事據點,只有一個排部署在那裡,歸金沙薩管轄,所以巴爾科說的公路就是從前世布拉柴維爾修建到卡賓達,這是目前陸地交通能考慮的唯一條件。

等條件成熟後可以修建羅安達到卡賓達之間的公路,甚至是鐵路,至於剛果河可以通過輪渡暫時解決。

而這就需要東非先在剛果河下游修建造船廠等設施,或者直接引入小型輪船,建立渡口。

這對於一窮二白的安哥拉地區來說,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在葡萄牙幾百年的統治下,安哥拉除了發展一小部分種植業以外,完全沒有得到開發,尤其是交通問題,是最讓東非頭疼的。

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打仗的時候,東非軍隊最頭疼的就是兩地的交通,幸好這兩個區域有不少地方是草原,緩解了這個問題。

但是卡賓達周圍可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這纔是東非開發卡賓達的最大難題。

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26章 野望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02章 妥協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6章 道路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24章 要人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72章 備戰第1155章 震怖第1422章 蘇聯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290章 長絨棉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11章 送行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42章 宣戰第75章 大逃亡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417章 炊事車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809章 事後第9章 接觸戰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938章 換血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372章 平原省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99章 預判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13章 抉擇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61章 危與機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15章 狗咬狗第793章 籠中鳥第711章 歸國第925章 造船業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30章 客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998章 貝拉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50章 教育第113章 野望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51章 在法國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
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26章 野望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02章 妥協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6章 道路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24章 要人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72章 備戰第1155章 震怖第1422章 蘇聯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290章 長絨棉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11章 送行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42章 宣戰第75章 大逃亡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417章 炊事車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809章 事後第9章 接觸戰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938章 換血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372章 平原省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99章 預判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13章 抉擇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61章 危與機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15章 狗咬狗第793章 籠中鳥第711章 歸國第925章 造船業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30章 客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998章 貝拉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50章 教育第113章 野望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51章 在法國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