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封賞

這也是耶夫爾夫妻,爲什麼有意讓艾爾瓦繼承兩人事業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去當海員,那就要好好掂量了。

這個時代當海員,那纔是真正的九死一生,危險極大,畢竟大海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天災人禍等等。

說話間,船上的貨物已經徹底卸完,在將船隻停靠在固定地點後,耶夫爾夫婦開始上岸尋找吃飯的地方。

隨着東非放開自由市場,東非的餐飲行業迎來了真正的大爆發,這一點在坎帕拉市體現的淋漓盡致。

各種類型的餐館在坎帕拉比比皆是,尤其是東方餐飲在東非變得更加多樣起來。

過去東非的餐飲行業受到計劃經濟的干擾,所以即便東非有許多遠東移民,但是菜品只能佔到很小的一部分。

而現在,只要有一點廚藝基礎的人,都有能力開一家小餐館,這極大促進了東非菜系的發展。

畢竟東非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其中東帝國,德意志,意大利,斯拉夫等地區的烹飪方式在東非都能找到。

其中,尤其以遠東帝國和德意志餐飲分佈最爲廣泛,加上東非獨特的物產條件,讓這些菜系在東非得到了進一步融合發展的基礎。

而大湖區比較有特色的餐飲自然是“魚”,大湖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各種口感鮮美的淡水魚種,搭配上先進的烹飪技巧,讓東非人在吃魚上格外講究。

在東非,魚肉主要來源於兩種,一個是淡水魚,一個是海魚,很顯然東非人吃淡水魚的比例要遠高於歐洲。

這和東非海洋捕魚業發展時間較短,以及東非湖泊多關,其中,大湖,索倫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的淡水魚都比較出名。

爲此東非政府還專門頒佈了法令,預防物種入侵,從而破壞原本的魚羣生長環境。

而這自然是針對前世尼羅河鱸魚氾濫的負面影響,前世維多利亞湖就因爲引入尼羅河鱸魚從而導致大量本土魚種滅絕。

不過耶夫爾夫妻顯然對吃魚並不感冒,畢竟兩人幾乎生活在大湖上,魚肉可以說是船上最常見的食物,他們到陸地上自然是爲了換個口味。

從坎帕拉港上岸後,往碼頭西北方向走大約一公里左右,就是一條以餐飲爲主的街道,名爲森海爾街道。

這條街道顯然和坎帕拉市的很多地方有些巨大區別,顯得比較雜亂,因爲這裡主要生活的就是碼頭工人。

坎帕拉港是大湖區的一座大型內陸港口,所以碼頭工人數量不少,森海爾街道的生意基本上就是靠着他們支撐起來的。

而碼頭工人收入並不算高,加上這裡物資運輸方便,所以這裡的物價也比較低。

耶夫爾夫妻來到森海爾街道一家名爲餐館,招牌上寫李氏農家菜。

耶夫爾很是熟稔的向着餐館老闆說道:“老闆娘,來一份爆炒香腸,一份洋蔥牛肉,一份辣椒豆腐皮。”

“一份爆炒香腸……”老闆娘向廚房的方向喊道。

很顯然,東非的餐飲業,尤其是低端餐飲業基本上已經被遠東移民帶歪了,幾乎壟斷了市場,這也導致如今東非餐飲服務幾乎和前世遠東帝國沒有差別。

連歐洲普遍存在的小費,在東非都不存在,這其實也好理解,畢竟東非從一開始接收移民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挑選的各國最貧困的人羣。

而小費文化則起源於歐洲上流社會,可東非上層大部分也都來自於底層民衆,軍隊或者軍校,而不是美國移民那種富人和沒落貴族直接空降美國。

兩者的差異使得,東非上層社會也沒有“給小費”的習慣,東非底層百姓自然也無法“上行下效”,即便如今民衆生活更加富裕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這也和東非餐飲從業人員大部分繼承於遠東帝國有關。

毫無疑問,遠東帝國移民掌握的烹飪技術,是遠比其他移民羣體要強的,而之所以德意志的一些美食和食物,還能在東非頗有影響力,也是和之前東非的文化融合政策有關。

如果當初放開政策,讓二者自由競爭,恐怕其他菜系根本就不是遠東帝國菜系的對手。

……

1918年2月24日。

萊茵市。

恩斯特正在對國防安全局進行表彰活動,隨着時間的推進,喀山國庫黃金也順利的被國防安全局帶回了東非。

一路上可以說有驚無險,其中最危險的就是通過波斯境內的線路,畢竟波斯受英國影響比較深,甚至在其境內有英國駐軍。

如果消息泄露的話,喀山國庫的黃金沒有人會無動於衷,既要防範英國人,又要防範波斯人。

最終,在國防安全局將這批財富帶到波斯灣的軍艦上纔算徹底安全。

“布呂爾先生,鑑於你爲帝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我特封你爲帝國子爵,並且獎勵一百萬萊茵盾。”恩斯特將一枚鐵十字胸章別在布呂爾的胸口說道。

東非的鐵十字胸章,代表着極高的榮譽,目前爲止只頒發給過十三個爲東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而如果,仔細看布呂爾的面容,就會發現,他正是從俄國消失的喀山軍首領。“別列佐夫卡”將軍。

在獎勵這方面,東非還是比較小家子氣的,畢竟按照“別列佐夫卡”的貢獻,一個子爵顯然不夠,但是目前東非政府卻不能給他的爵位提的太高。

畢竟布呂爾在俄國乾的事可不光彩,其組建的喀山軍更是成了俄國境內一股新的軍閥勢力,所以目前只給布呂爾一個子爵其實也是對他的保護。

而實物獎勵就比較現實了,一百萬萊茵盾不是小數目,雖然萊茵盾遠不如英鎊值錢,但也是直接和黃金掛鉤的貨幣。

而一百萬萊茵盾足以讓布呂爾成爲東非新晉的富人階層,這也和東非的國家制度以及政策有關。

要知道東非開放也就才八年時間,所以東非的有錢人遠不如英法等傳統列強國家,畢竟人家幾百年的積累,不是東非普通人想通過幾年時間就能達到的。

而且,布呂爾雖然在搶劫俄國喀山國庫的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參與喀山國庫劫案的國防安全局人員可是足足有兩千之多,這麼多人,自然也分攤了這次“功勞”。

而布呂爾作爲其中的佼佼者,其獲得的收益顯然是比較合理的,當然,東非政府以及皇室更賺,兩百多噸黃金,就是給布呂爾封一個公爵都不爲過。

當然,東非的公爵,侯爵以及伯爵都是有數的,他們天然性的比較顯眼,如果給布呂爾提到伯爵,那顯然會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雖然概率很小。

布呂爾在喀山軍的時候,大多數喀山軍成員可是見過他的真實面貌,尤其是那一萬多被他親自指揮過的喀山軍成員。

恩斯特自然不希望東非竊取俄國財富的事情暴露,所以還是儘可能的掩飾布呂爾的身份。

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38章 三把“刀”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89章 邀請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25章 造船業第882章 出口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233章 抓捕第758章 331師第904章 卡賓達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371章 生意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54章 發“貨”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008章 分析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811章 送行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303章 撤資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02章 爭論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609章 提升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87章 初交手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6章 咖啡第511章 輸血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95章 拜訪第847章 畜牧業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25章 造船業第714章 伊林加第640章 工地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882章 出口第1374章 波斯第293章 入關!第177章 放牧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63章 年底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735章 廓爾喀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037章 電氣化第33章 尋找“光明”
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38章 三把“刀”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89章 邀請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25章 造船業第882章 出口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233章 抓捕第758章 331師第904章 卡賓達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371章 生意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54章 發“貨”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008章 分析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811章 送行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303章 撤資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02章 爭論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609章 提升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87章 初交手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6章 咖啡第511章 輸血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95章 拜訪第847章 畜牧業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25章 造船業第714章 伊林加第640章 工地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882章 出口第1374章 波斯第293章 入關!第177章 放牧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63章 年底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735章 廓爾喀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037章 電氣化第33章 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