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

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

萊茵市地鐵雖然早就建設完成,但是距離正常運營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爲當前萊茵市非常空曠,根本用不着地鐵這種交通工具來疏浚。

這導致萊茵市地鐵建成時間比匈牙利地鐵早,但是正式使用時間要晚的多,實際上萊茵市地鐵早在1896年就已經完工,至於恩斯特說的萊茵宮下地鐵完工時間,其實是萊茵市地鐵的二號線。

畢竟涉及到王宮,所以二號線在設計上更加複雜,標準也更高,並且二號線的政府和萊茵宮段還有配套的避難所,臨時指揮部等場所,工程量也就更大。

而這也就意味着萊茵市當前僅有的兩條地鐵線路都處在停運狀態,一號線是完全的民用線路,橫穿市中心和西南產業和居民區,而二號線則分爲兩部分,一段是民用線路,而一段供東非政府和王室使用,而王室專用線路和東非政府線路又有一定的區別。

而萊茵市兩條地鐵線路也就是東非目前地鐵的建設情況,像達累斯薩拉姆市這座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都沒有建設。

畢竟達累斯薩拉姆市也就七十萬左右,而倫敦在1863年修建地鐵的時候就已經有二百多萬,現在更是突破四百多萬,所以恩斯特認爲地鐵修建標準應該以城區二百萬人口爲起點,東非沒有一座城市能達到這個標準。

至於匈牙利地鐵,那是匈牙利爲了慶祝建國一千周年的政治性工程,而且布達佩斯人口在1896年就已經達到二百萬,在經濟和人口需求上都達到了建設地鐵的標準。

至於布達佩斯爲什麼人口那麼多,主要還是基礎好,其原本是兩座城市,分別是布達和佩斯,在1873年後合併爲布達佩斯,並且成爲匈牙利首都,在當時布達佩斯人口就有百萬之多。

而隨着近些年奧匈帝國工業發展,匈牙利又是平原地區,所以工業和人口更容易向布達佩斯集中。

與之相比,萊茵市地鐵就完全是政治產物了,依照現在萊茵市人口規模,地鐵開通運營完全就是浪費資源。

當然,恩斯特認爲萊茵地鐵建設是完全合理的,畢竟東非的飛機都已經起飛了,未來城市應對戰爭狀態下的轟炸,地鐵是天然的避難場所,而作爲東非政治中心的萊茵市更要早作準備。

當然,國外勢力想要對萊茵市進行空襲,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萊茵市位於東非的內陸中心位置,就是從沿海飛到這裡都要花不少時間。

……

晚上,等到恩斯特和康斯坦丁回到萊茵宮後,恩斯特帶着家人開始熟悉萊茵宮的構造。

當然,恩斯特也是初來乍到,所以由湯姆斯管家向他們介紹。

“這裡就是萊茵宮地鐵的入口,建設在萊茵宮中心的房間裡,轉動書櫃後的機關,然後會出現通道,通過通道口的樓梯下去,這裡有一個閘門,將他拉上去,電力系統就開始給燈供電。”

隨着湯姆斯將閘門閉合,瞬間通道里的燈都亮了起來,隨後大家順着樓梯往下走。

“其實在萊茵宮裡還有其他通道,甚至裝備了電梯,不過電梯畢竟不太牢靠,所以在逃生時最好選擇這種傳統的樓梯。”湯姆斯煞有其事的說道。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不置可否,樓梯的可靠性肯定比電梯要高,但是也不至於像湯姆斯所說的那樣,好像很容易發生事故。

畢竟萊茵宮的電梯維護做的很好,定期檢修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遇到故障,當然,凡事不能說的太絕對。

在第一鎮的斯維特宮就裝配了電梯,而萊茵宮更甚,所以萊茵宮的電梯維護工作量就比斯維特宮大許多。

走了一會,來到一處平地,不過往下還是樓梯。

“萊茵宮地鐵在地下一百七十多米深的位置,所以樓梯分階段往下延伸。”湯姆斯說道。

而終於快到底了,一座鐵門又出現在大家面前。

“這座金屬門是用來隔絕萊茵宮地鐵和萊茵宮之間的第一道障礙,總共有兩座,光是這座金屬門建設就費了很大功夫,需要使用機械進行進行開關。”

說着,湯姆斯還示範了一下,其實就是通過搖桿,帶動複雜的機械結構,進行開關合。

而湯姆斯只是簡單演示了一下,讓這座大門動了十幾釐米,畢竟還要往下,不可能先把門關上。

過了一會,終於抵達了萊茵宮地鐵所在的位置,萊茵宮下的地鐵站是一座宮殿式的建築,建設的富麗堂皇。

實際上依照恩斯特的看法,這座地鐵站和前世莫斯科的蘇聯時期建設地鐵站很像,所以他對眼前的景象,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

而康斯坦丁,卡琳娜還有黑興根王室的王子,公主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大爲震撼,這就相當於在萊茵宮下方修建了一座地宮。

“這座地鐵站和少部分地鐵站是不會出現在萊茵市地鐵示意圖上的,萊茵地鐵還有很多暗線,避難所,這些區域一般是不對外開放的,就比如萊茵宮地鐵站,除非王室遇到重大威脅,一般情況下不會啓用,不過地鐵站也會處在隨時待命狀態,應對任何有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這種情況,估計再過一百年,都不會出現,畢竟有恩斯特的佈置,未來幾乎沒有外敵能進入萊茵宮區域,當然,核戰爭除外,不過恩斯特有信心東非成爲本時空全世界第一個擁核國家,所以除非真正想和東非魚死網破,同歸於盡的瘋子,萊茵市的安全屬性拉滿。

“話說,我活了一把年紀還從來沒有坐過地鐵,能不能讓我試試。”康斯坦丁倒是在一邊說道。

“爸爸,我們也要!”幾個小傢伙也和爺爺一樣,對地鐵充滿興趣。

畢竟除了東非之外,現在世界上建設地鐵的國家只有英國和匈牙利,美國這三個國家。

美國的第一條地鐵比匈牙利和東非晚一年建成,也就是1897年建成並開通的波士頓地鐵。

對於父親和兒女們的要求,恩斯特自然滿口答應,畢竟他也想見識和體驗一下19世紀的地鐵。

隨後,在恩斯特的吩咐下,工作人員啓動了萊茵地鐵,從萊茵宮站一直到中央政府大樓的站臺,也就十幾公里路程。

至於體驗感,並不能說多好,這玩意其實和列車的差別不大,更像有軌電車,畢竟也是用的電力驅動,只不過他的電力又軌道供應,電車則是靠頭頂的天線接觸電網,速度也不算快,而且工作人員也不敢高速行駛。

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25章 造船業第862章 後續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369章 送別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26章 回歐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03章 萊茵宮第1361章 影響第552章 過往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81章 捷徑第924章 海洋第945章 空軍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94章 假情報第801章 恭賀第1285章 挖坑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280章 達沃市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38章 倒計時第258章 夜襲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65章 抵押物第385章 煽動第711章 歸國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156章 軟刀子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157章 “0”號文件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61章 危與機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49章 熱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92章 挖牆角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61章 分贓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22章 卡賓達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89章 定居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78章 無線電第531章 兵城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203章 車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404章 暴富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968章 分歧第168章 餐具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97章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484章 訓練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612章 美食節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
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25章 造船業第862章 後續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369章 送別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26章 回歐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03章 萊茵宮第1361章 影響第552章 過往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81章 捷徑第924章 海洋第945章 空軍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94章 假情報第801章 恭賀第1285章 挖坑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280章 達沃市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38章 倒計時第258章 夜襲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65章 抵押物第385章 煽動第711章 歸國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156章 軟刀子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157章 “0”號文件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61章 危與機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49章 熱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92章 挖牆角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61章 分贓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22章 卡賓達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89章 定居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78章 無線電第531章 兵城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203章 車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404章 暴富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968章 分歧第168章 餐具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97章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484章 訓練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612章 美食節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