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未雨綢繆

受日俄戰爭影響,原本東非打算建造的第五艘戰列艦也暫時處在停工狀態,主要就是爲了吸取日俄海戰中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實現這艘戰列艦達到更完美的狀態。

現在就等日本聯合艦隊和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在遠東地區決一死戰了,按照現在俄海軍的進度,等他們到遠東海域最快也可能已經今年十月末了。

而今已經是1904年10月初,東非的計劃也已經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按照東非計委推算,在1905年內,東非應該可以提前完成計劃的各項目標。

而隨着計劃的推進,從1903年開始,東非工業數據再一次大幅度提高,包括鋼鐵,水泥,紡織品,電力,石油,化肥,藥品等重要基礎工業產品產量進一步大幅度提升。

同時在西部地區,出現大批新興工業城鎮,全國城鎮數量顯著增長,不過具體城鎮化率還無法推算,在東非工業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東非人口也在進一步增長,而城鎮化率最終還要看兩者綜合數據。

不過就以中部地區爲例,包括萊茵市在內很多城市正在加速擴張,這都是恩斯特能直觀看到的,因爲產業擴大,東非城市人口增長,相對應的城市建築自然也要增加,包括各類工廠和居民區。

過去幾年萊茵市新增人口就多達十一萬,這也使得萊茵市人口突破二十九萬,迅速向着大型城市方向發展。

作爲東非首都,萊茵市並不缺乏交通和土地資源優勢,限制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就是產業佈局,雖然是首都,但是東非政府也沒有讓萊茵市和其他東非城市搶奪過多的工業份額,很多輕重工業都部署在萊茵市周邊的城市,像新法蘭克福市,卡布韋市等等。

即便這樣,萊茵市的發展放在世界範圍也是比較驚人的了,要知道萊茵市本來就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首都。

接近三十萬的城市常住人口,放在世界其他國家,也算不小的規模,原來首都第一鎮市發展那麼多年也才十幾萬人口,所以可想而知東非在萊茵市的投入資源之多。

萊茵市只是東非城市的縮影,在計劃期間,西部城鎮建設是重頭戲,而其他地區城鎮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就比如蒙巴薩市,達累斯薩拉姆市等傳統經濟和工業強市,在計劃期間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同時,東非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量也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南美和俄國市場,在日俄戰爭期間,東非和俄國關係進一步加深,東非工業品也更容易進入俄國市場。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東非對俄國貿易持續增長,勢頭強勁,這就是站隊俄國的好處,這顯然是日本無法給予東非的。

雖然日本也是重要的新興市場,但是日本市場幾乎被英,美兩國佔據大部分份額,就比如東非比較具有優勢的電力產業,對日產品和相關設備出口就不如美國。

而且日本也拿不出什麼讓東非心動的產品來促成兩國貿易量大幅度增加,日本農產品種類有限,資源比較匱乏,而俄國就不一樣,俄國的很多礦產都是東非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同時東非還能向俄國輸送工業品以及棉花等原材料。

並且東非和俄國貿易顯然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尤其是在明年,隨着東非在本輪戰爭中對俄國的支持態度,未來幾年裡東俄關係都將處在一個新時期。

……

“工業產量增加,從而對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國內大市場來消化本國工業增量,但是這種手段也很容易引發一些矛盾。”

“現在國際市場呈現復甦狀態,加上日俄戰爭創造了不小的需求,我們也能或多或少的從中收益。”

“同時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這次日俄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是國家間競爭的進一步升級,很多國家都重視在遠東市場的開拓,寄希望於該區域成爲第二個印度。”

“毫無疑問,遠東地區利益糾紛是比較複雜的,作爲世界各國眼中的盤中餐,這也使得當地各方勢力競爭日益激烈。”

世界上絕大部分殖民地已經被瓜分殆盡,所以各國只能將目光投入到一些弱國,或者相對獨立的落後地區。

而遠東帝國就是這樣一個“弱國”,不管是誰單獨控制了遠東市場,毫無疑問,憑藉遠東帝國的龐大市場和豐富資源,都將製造出一個比日不落帝國更加強大的巨無霸出來。

英國僅僅憑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印度地區,就足以支撐其世界霸權,而遠東帝國在列強眼中毫無疑問是比印度更誘人的肥肉。

這也是20世紀初,列強進一步加強對遠東帝國滲透的原因,從而導致遠東帝國產生大量帶有各國資本性質的軍閥勢力。

恩斯特雖然無意對自己前世的祖國痛下狠手,但是也不能放任東非利益被其他列強國家擠佔。

所以本輪東非政府就如何維持淮海經濟區和珠海經濟區的東非利益做了一些討論。

“我們在遠東帝國也有一些長期合作的利益夥伴,包括過去的晉商和徽商和一些政府層面人士等等,現在遠東帝國國內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在英,美爲主國家的鼓動下,任何政治危機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以我們應該扶持一批合作伙伴,來應對未來遠東帝國內部可能隨時引爆的危機,來保證我國在遠東地區的合法利益。”

東非和德國一樣,在工業領域並不害怕公平競爭,就害怕對手藉助政治,陰謀等手段搞不公平競爭。

最典型的就是英,法這些殖民大國,其他國家想要進入英法殖民地市場的不是說不可能,而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價。

東非明面上雖然是殖民大國,但是東非的殖民地都不富庶,人口少,環境惡劣,而且距離東非本土有些遙遠。

倒不是擔心英,法這些國家,主要擔心美國和日本,就比如阿拉斯加地區,如果呈現出較高的價值,毫無疑問東非是鞭長莫及。

遠東市場同樣如此,東非實力再強也不具備距離優勢,所以要保證遠東市場的安全性,東非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同樣的,恩斯特不擔心英,法兩國,還是警惕美,日兩國,就算英,法現在能在遠東佔據優勢,但是等到歐洲戰爭爆發,英,法兩國基本不可能拿出多餘精力顧忌其他地區。

而東非有這個精力,但是遠東帝國距離東非太遠,這就和東非其他海外殖民地一樣,反而距離美國和日本太近,所以東非優先警惕的對象應該是美國和日本的競爭。

同樣的還有南美市場也是如此,現在南美市場主要被英國把控,前世英國因爲一戰原因難以兼顧,從而被美國人撿了便宜,東非顯然也要做好相關準備,要不然等到時候,恐怕連湯都喝不上。

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87章 初交手第104章 飲食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349章 犧牲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053章 波斯灣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255章 五五開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89章 易手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00章 電氣化第50章 教育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453章 借款第369章 送別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964章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87章 勸說第1549章 潰兵第898章 太特市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577章 收尾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774章 搬遷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600章 嘗試第194章 迎接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87章 初交手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55章 到東非去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16章 行蹤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73章 籌備第1193章 “理想國”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70章 法德相爭
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87章 初交手第104章 飲食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349章 犧牲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053章 波斯灣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255章 五五開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89章 易手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00章 電氣化第50章 教育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453章 借款第369章 送別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964章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87章 勸說第1549章 潰兵第898章 太特市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577章 收尾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774章 搬遷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600章 嘗試第194章 迎接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87章 初交手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55章 到東非去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16章 行蹤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73章 籌備第1193章 “理想國”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70章 法德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