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

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

當然,要說西非找不到種棉花的土著那肯定是不準確,東非每年都會向西非地區輸送大量黑人土著,這些土著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經過東非“教育”過數年時間的,不過東非流向西非的土著的結局如何,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

第一鎮市。

“王儲殿下,關於這一輪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已經初步確定,未來東非農業新開發用地主要集中在中部,莫桑比克和安哥拉三地,其中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是新的糧食作物種植區。”農業部大臣歌爾韋斯坦向恩斯特報告道。

這一輪東非將繼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其中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將成爲新的糧食種植業基地,順帶東部地區很多區域由糧食種植業改爲經濟作物種植業。

恩斯特說道:“未來東非種植業應該形成五大區域,包括東部,中部,西部和南部,保障全國糧食安全,不過目前我國更要重視商品農業發展,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業,推動機械化和化肥工業普及,提升東非農業經濟的競爭力。”

截止到目前爲止,東非國家主要收入的大頭依舊是農業,佔到全國稅收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依舊是東非經濟的主體,所以由不得東非政府不重視這個基本盤。

而且農業在稅收中的佔比下降,並不意味着數量下降,反而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隨着東非對經濟作物種植的大規模推廣,以及農業結構的調整,東非農業實際上利潤率提高了。

形成了以橡膠,棉麻,茶葉,菸草,香料,瓜果蔬菜等等東非優勢作物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在熱帶經濟作物種植領域已經超過世界其他地區成爲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國。

當然,當前東非主要農業結構調整集中在東部,因爲東部農業成型早,規模大等原因,其農業生產機構已經不符合東非農業發展大趨勢。

反而以索馬里地區的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成爲當前東非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標杆,這是實際上就是在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後,東非政府把精力更多投入到東非農業收入上來。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東非不重視糧食作物的種植,反而是更加重視,在農業結構調整的新週期,東非糧食作物種植政策主要體現在擴容二字。

首先要明確一點,東非對糧食作物種植業的需求是不斷攀升的,因爲東非人口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人口增長速度和東非基本農田開發成正比。

所以在原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東非將全力開發南部土地,即以南莫桑比克平原爲首的新開發土地,形成新的穀物農業種植基地,形成一個新的統千萬公頃以上的優質穀物農業產區。

在此前,東非已經成型的四大谷物農業種植區分別是沿海平原區,東非高原區,大湖區,中部高原區。

其中東非高原區和大湖區是一體的,只不過按照降水量被分成水稻和小麥兩大種植區。

而中部高原區的潛力依舊十分巨大,中部高原區目前主要開發僅馬塔貝萊省一地,像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行省的土地閒置率依舊偏高。

霍亨索倫行省也就是前世贊比亞西部,可耕地佔比達到國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但東非開發只達到百分之八左右,如果不是一批城市興起,開發率更是低的可憐,施瓦本行省也是這個情況。

這兩個區域實際上工業產值超過了農業,要知道東非工業規模最大的馬塔貝萊省工農業比值都沒有這兩個省份差距大,所以中部開發依舊是漫長的過程,想達到東部地區水平還需要時間來填補。

“去年索馬里的農業經濟產值在東非各個區域中最爲突出,大部分農產品實現了出口,佔據索馬里區域農業總產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成爲供應歐洲市場的重要農業生產基地,帶來大量經濟收益。”

“目前,我們打算在東非東部沿海地區,復刻索馬里和北方工業帶地區發展的先進經驗,尤其是在北莫桑比克地區新符騰堡省這兩個具有天然區位優勢的地區,藉助港口和鐵路,公路,實現對中東歐農產品和原材料出口的新突破。”

說到底,索馬里和東非西北部,在沒有工業基礎和國家工業大規模投入的情況下,只能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業,結果情況反而不錯。

藉助距離亞歐海路主航道近的優勢,對亞歐大陸出口年年創新高,推動了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

“索馬里區域優勢顯著,而北方工業區域也有蒙巴薩這個龍頭帶動,不過相對於北方工業,索馬里地區當前因爲沒有鐵路的原因,實際上被限制了發展,所以索馬里地區的三個省份就鐵路建設問題向我們反映,應該修建兩條橫向鐵路,來疏解朱巴河和謝貝利河農產品東出的壓力。”

索馬里地區實際上涉及到四個省份,分別是北方省,朱巴省,這兩個省份完全屬於索馬里地區,而圖爾卡納省和東方省有部分土地在索馬里地區。

不過東方省省會是蒙巴薩,蒙巴薩對當地帶動能力非常強,加上東方省其實是團塊狀分佈,通過以蒙巴薩爲核心的輻射狀公路,當地對鐵路的的需求並不旺盛。

而圖爾卡納省,朱巴省,北方省,是東非國內三個面積大省,朱巴省和北方省又分別沿着朱巴河和謝貝利河狹長分佈,而兩條河流的通航能力差,運輸需求又大,所以對鐵路重視程度高。

而圖爾卡納省其實有南北向鐵路,但位於該省西部,東部索馬里區域反而位於索馬里內陸,在沒有鐵路帶動的情況下反而發展不便。

所以三省在鐵路需求上具有共同利益,對於圖爾卡納省而言,不管是北方省還是朱巴省鐵路的開通,都有利於其東部區域發展。

對於這個要求,恩斯特回覆道:“讓他們和鐵路部門溝通,之前鐵道部倒是有在索馬里鐵路的計劃,不過屬於東部沿海鐵路的一部分,屬於南北走向,對於兩省經濟作用其實並不算大。”

現在北方省和朱巴省都是以出口型農業爲支柱性產業,所以同國內南部地區的鐵路聯絡,實際上並沒有省內沿河鐵路修建迫切。

在恩斯特看來這兩條東西向的沿河鐵路對於兩省而言確實更加重要,所以在原則上是支持兩地鐵路建設的,不過這要看東非鐵路系統是否有資源投入。

這些都是小問題,雖然鐵路部門已經有系統方案,但是一些鐵路線路可以暫時擱置,就比如鯨灣港鐵路,完全可以放在索馬里鐵路之後,畢竟鯨灣港的經濟產出連索馬里地區的零頭都比不上。

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51章 人口(續)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445章 凱末爾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343章 屯田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211章 集中營第164章 肉類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57章 探險隊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304章 坎帕拉第822章 卡賓達第1372章 平原省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36章 軍售第293章 入關!第345章 援助團第833章 拖拉機第1361章 影響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9章 聖誕節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925章 造船業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154章 斷案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504章 脫鉤第867章 推銷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40章 古戰法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91章 青檸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262章 慫恿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30章 漢薩省第194章 迎接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688章 巡邏兵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505章 提速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344章 輿論戰第775章 紹奎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52章 軟柿子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35章 雙總部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027章 合金鋼第713章 不畏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898章 太特市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
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51章 人口(續)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445章 凱末爾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343章 屯田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211章 集中營第164章 肉類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57章 探險隊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304章 坎帕拉第822章 卡賓達第1372章 平原省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36章 軍售第293章 入關!第345章 援助團第833章 拖拉機第1361章 影響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9章 聖誕節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925章 造船業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154章 斷案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504章 脫鉤第867章 推銷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40章 古戰法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91章 青檸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262章 慫恿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30章 漢薩省第194章 迎接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688章 巡邏兵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505章 提速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344章 輿論戰第775章 紹奎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52章 軟柿子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35章 雙總部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027章 合金鋼第713章 不畏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898章 太特市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