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

再過個十年,萊茵皇室的人口還能再翻至少一倍,因爲恩斯特的孫子輩也已經到了年齡,在恩斯特看來,越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萊茵皇室越是應該鼓勵多生多育。這樣既可以避免後代君主獨木難支,也可以分攤家族風險。

畢竟從19世紀以來,不知道有多少王室在歷史大潮中煙消雲散。

話說回阿列克謝一家,如今阿列克謝貴爲“沙皇”,也不得不爲一家生計忙碌奔波。

他對妻子說道:“前段時間,因爲經濟危機的影響,股市和金融行業暴雷,其他行業也過的很困難,現在經濟好轉,你說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新投資一些產業?”

阿列克謝來到東非時,並非毫無積蓄,尼古拉二世能把他送到東非來,自然也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就比如沙俄皇室在東非投資的產業,就由阿列克謝成年後繼承了。

這一點並不奇怪,在上個世紀末,南非戰爭之後,其他國家就不乏對東非這個新興國家的投資活動。

沙俄皇室在東非沿海佈置了不少產業,至於內陸,東非內陸開放是1910年後,此時距離世界大戰爆發都不遠了,所以,沙俄皇室對東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

而沙俄皇室在東非主要投資項目就是地產,其他方面,也僅限於部分工業和金融業,至於農業,東非的農業是不對外開放的,否則沙俄皇室必然會在東非購買大量農場。

因此,阿列克謝在東非還是有不小身家的,唯一可惜的地方,在於東非的經濟政策,並不利於地產經濟的發展。

所以,這些年來,阿列克謝的財富增值並不高,就以達累斯薩拉姆市爲例,在幾年前,達累斯薩拉姆市一直穩坐東非第一大城市的位置。

這個位置從上個世紀算起來,達累斯薩拉姆市待了差不多六十年。

此前,在其他國家投資者看來,投資東非的第一大城市,應該是一趟順風車,光是在這裡置辦產業,大概率就能像紐約,倫敦,柏林,巴黎那樣,財富不斷增值。

因爲按照其他國家第一大城市的發展路徑,它們第一大城市應該能成爲國家經濟的引擎。

可在東非天算不如人算,東非發展工業和城市的方針,從來都不是集中全力發展一座或者兩座重點城市,而是多面開花。

達累斯薩拉姆市作爲過去東非第一大城市,反而沒有吃到多少政策上的紅利,最近甚至連第一大城市的寶座,都退位讓賢給蒙巴薩市。

加上東非對房價的干預,這反而使得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地產增速,在國際大城市中,排名比較靠後。當然,總體而言,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房價還是穩定增長的。

阿列克謝的妻子對自家的投資還是很感興趣的,她對阿列克謝說:“我一直都勸說過你,蘇聯的政權已經穩定,復國不過是一場幻想泡沫,對於我們當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可惜,如果幾年前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也不至於浪費許多金錢,投入到復國這個無底洞中來。”

“那些錢,如果能投資到東非的實業中去,不說大賺,也不至於打水漂。”

“再者說,復國的資金本來就不應該我們出,我們的財富,相對於蘇聯這個國家而言,連一點浪花都激不起來,沒有東非政府的支持,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對於妻子的強勢,阿列克謝只能點頭稱是,表明這是自己的責任,沒錯,阿列克謝家裡,他妻子反而更有話語權,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阿列克謝從小的遭遇,讓他這個人性格就比較軟弱。

好在,沙皇的皇后,也就是阿列克謝的妻子整體上比較賢惠,所以兩人過日子反而比較融洽。

她的妻子接着說道:“現在醒悟對我們來說也不算晚,只要操作得當,不說大富大貴,保住現在的財富還是沒有問題的。”

“因此,我們在對投資的問題上,應該慎重,畢竟你和我,原本也不是商人家庭出身,就更應該謹慎,不能好高騖遠”

對於妻子的說法,阿列克謝也深表認同,這些年來,阿列克謝也是有所成長的。

畢竟堅持了將近十年的復國大業,最終卻一點效果也達不到,這本身對於阿列克謝就算一個珍貴的人生經歷。

這段人生經歷告訴他,做人就應該有自知之明,如果放在十年前,阿列克謝年紀小,心氣高的時候,他對復辟沙俄,還抱有一定幻想。

到了今天,阿列克謝已經徹底明白,那不過是一場夢罷了,他既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重新復辟自己的國家和王朝。

而延伸到做生意和投資方面,阿列克謝就更明白,自己在這方面經驗還有能力的水平。

反倒是他的妻子,常年打理家業,所以對這方面更得心應手,所以他也願意聽取妻子的建議。

妻子侃侃而談道:“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說,並不能確定未來是否有惡化的風險,不過,這次東非政府的動作還是很大的,至少在建築業,鋼鐵,水泥等部分投資,短期之內不會有太大問題。”

“新聞上說,東非的七五期間,開工的大項目可是不少,所以,我們也應該跟着東非政府的步子走。”

“現在,我們有兩方面的選擇,一是跟着這一次東非的大基建,混一口湯喝,二則是投資一些東非政府看中的新興產業,不過,我更看好第二點,因爲第一點盯着的人太多。”

阿列克謝有些擔憂的說道:“投資新興產業,如果能押對寶的話,確實更有前途,但是,這些企業可就說不定了,風險還是很大的。”

誰都知道新興產業終究會隨着時間的發展,日益壯大,可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種賽道上,不知道有多少同類型企業會折戟沉沙,倒在半路上,還有一些比較缺德,乾脆就是打着新興產業的名頭,騙補助或者炒股價。

對於阿列克謝的憂慮,她的妻子卻並不認同,她分析說:“如果是平時,你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可是,現在對於我們而言確實有一個難得的機會,那就是經濟危機的爆發,淘汰了大批濫竽充數的李鬼。”

“現在能存活下來的企業,本身就經歷過了一輪篩選和淘汰,要麼是真的有技術,要麼是管理不錯,再差也有背景。”“加上現在股價處於低位,所以這反而是一個入場的好機會,等到其他國家投資者,反應過來,我們就趕不上這次順風車了。”

阿列克謝聽完妻子的分析後,大手一拍道:“確實是這樣,這樣一說,經濟危機確實是我們的一個機遇。”

妻子笑呵呵的說:“不僅僅如此,現在全世界都處於經濟危機的水深火熱之中,這種大背景下,東非此前的損失頂多也就是一些皮毛,相對於其他國家,除了蘇聯以外,可以說是經濟危機中的世外桃源了。”

“但是,蘇聯這個國家,又不對外開放市場,國內也沒有投資途徑,所以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國際遊資必然大量涌入東非,即便我們真買到一些差股,股價也可能會在這種情況下不降反增,這幾乎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1931年世界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還是要屬蘇聯,因爲此時蘇聯的一五計劃已經執行時間過半,大量企業和工廠落地,國家面貌爲之一新。

東非的話,1931年開局還算不錯,但是東非的七五纔剛剛開始實施,效果展現出來,肯定會比蘇聯晚一兩年時間。

至於1931年前,一直到1929年,也就是經濟危機發生的這段時間裡,東非經濟的情況,雖然比其他國家好一些,但也損失了不少。

所以,1930年東非經濟不僅沒有增長,還有一定的下滑,但是,這個過程也可以看成東非割除市場腐肉的過程,短期內會受到一定傷害,可有利於東非經濟未來長期的健康。

“當然,我更傾向於一些東非的大企業和國資企業,雖然這種企業收益率不高,卻勝在穩定。”

“在東非生活了這麼多年,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這種官方背景的企業,在東非的經濟制度下,反而更加具有優勢。”

“而且相對於一般的商人,我們的身份地位,具有很大優勢。”

作爲沙皇,阿列克謝雖然有名無實,但是他的身份畢竟是得到東非政府承認的,能和官方取得聯繫,結識不少東非的達官顯貴。這本身就是阿列克謝最大的優勢,畢竟,許多人連結交上層社會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只要操作得當,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最大,阿列克謝一樣能混的不錯,就比如在企業投資方面,“沙皇”的身份,就可以避免許多官僚的刁難。

這一點,在東非生活很長時間的阿列克謝深有體會,因爲東非是“官本位”國家,權利和地位,甚至大於資本。

他的妻子接着說道:“當然,即便確定投資的方向,細節上我們也不能忽視,就比如具體投資哪些產業。”

“我認爲家電產業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這個產業是東非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而且前景也很不錯。”

“如果說19世紀是蒸汽的時代,現在是內燃機的時代,那未來就是電氣化的時代。”

“雖然現在東非的電氣化程度,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我認爲在電氣化的潛力上,還遠遠沒有見底。”

“除此外,我認爲在奢飾品這個行業,我們應該加大投入力度,相較於家電,奢侈品纔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東非這個國家,歷史短暫,文化底蘊淺薄,就算最顯赫的萊茵皇室,在上個世紀,也不過是歐洲的一家小貴族。”

萊茵皇室的前身,黑興根王室可絕對不像她說的那樣是小貴族,在地位上,黑興根王室是歐洲最顯赫的霍亨索倫家族的分支,而且是和普魯士一樣的枝幹。

黑興根親王國雖然面積小了點,卻也是實打實的國家,而擁有封地的貴族,本身地位就更高一些。

還有就是黑興根親王的身份和地位,很容易成爲德國和奧地利帝國政府高層,這也證明了黑興根王室絕不只是什麼“小貴族”。

當然,阿列克謝妻子這麼說也不是沒有底氣,阿列克謝本身不說了,就是她的妻子,如果不是沙俄滅亡的話,也能成爲帝國赫赫有名的大貴族,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前沙俄的公爵。

如果追溯歷史,確實阿列克謝和她的妻子的家族,在19世紀中期以前,比黑興根王室更爲顯赫。

19世紀中葉以前,黑興根王室級別雖然很高,掌控着一個國家,也就是黑興根親王國,可這改變不了黑興根親王國太小的事實。

放在遠東帝國,所謂的黑興根親王國也就一個鎮子大小,黑興根親王也就相當於鎮長,雖然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畢竟黑興根親王可以世襲,社會地位尊崇,並且能夠參與帝國(神羅)最高決策層,這些都不是小小鎮長可以相提並論的。

這就類似前世瑙魯屁大點地方,人口更是隻有一萬多人,卻也是一個國家,這就註定了它能以國家的身份,和那些大國展開外交,並且參加國際事務一樣。

總而言之,阿列克謝的妻子認爲,他們一家的身份和地位,放在東非,也就比萊茵皇室差一些,畢竟現在沙俄滅亡了,羅曼諾夫皇室名聲再大,也只能屈居人下。

但她想利用的正是這個沒落的羅曼諾夫皇室身份和地位。

“許多商品只要打上皇室專用,就能打開知名度,並且提高價格和格調,所以我們在投資奢侈品領域具備很大的優勢。”

“就比如香水,手工藝品,甚至是藥品,我們既可以自己投資建廠,也可以選擇和其他企業合作,獲得源源不斷的穩定收益。”

“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投資,奢飾品無疑成本更低,風險更小,利潤更大,而在東非,除了萊茵皇室,還有斐迪南大公一家以外,誰能比末代沙皇在身份和地位上顯赫呢?”

“我們的身份和地位,不僅適用於東非,同時也在歐洲和美洲等地區有很大影響力。”

“所以,建設以沙俄皇室爲品牌的奢飾品巨頭,在我看來,是我們最好的投資方向,並且這種投資還可以穩定的傳承下去,只要不出太大差錯,可以成爲我們以及後輩安身立命的本錢。”

第1333章 1919年第35章 牛馬第1265章 新世界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79章 閒談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67章 觀察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18章 學徒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4章 水井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64章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10章 海岸線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98章 太特市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89章 教學第525章 血清第821章 裁軍第867章 推銷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3章 誘拐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68章 分歧第222章 體面第128章 打探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62章 打魚第99章 岸防炮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011章 借錢第1262章 慫恿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696章 油井第704章 底氣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58章 夜襲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519章 會議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964章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14章 抉擇第594章 矛盾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26章 機耕路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37章 領土交易
第1333章 1919年第35章 牛馬第1265章 新世界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79章 閒談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67章 觀察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18章 學徒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4章 水井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64章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10章 海岸線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98章 太特市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89章 教學第525章 血清第821章 裁軍第867章 推銷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3章 誘拐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68章 分歧第222章 體面第128章 打探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62章 打魚第99章 岸防炮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011章 借錢第1262章 慫恿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696章 油井第704章 底氣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58章 夜襲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519章 會議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964章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14章 抉擇第594章 矛盾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26章 機耕路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37章 領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