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提升

對於猶德利的苦衷,赫爾巴特很是理解,所以勸慰道:“這一點你不用擔心,上面已經將物資準備好,估計等兩三天就能到,所以你們三天後再來即可。”

這個時候從奧匈帝國購買武器肯定是來不及了,不過東非還是能籌措一批奧匈帝國的武器出來提供給奧蘭治人。

畢竟東非這麼大一個國家,肯定會採購少量的別國軍械,這一點在很多國家都是如此,而對於東非來說的“少量”,放在奧蘭治那就不一定了。

奧蘭治人現在也不需要太多步槍和彈藥,至少在東非看來是這樣,因爲奧蘭治人的軍隊數量並不多,在東非以前,非洲的戰爭常年控制在萬人規模以下,尤其是殖民者到來以後,千人規模的戰爭都算是大型戰爭。

而破壞地區平衡的就是東非和意大利人,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戰爭內捲到萬人規模以上,尤其是東非殖民地時代,更是全民皆兵,時常動輒十萬以上的武裝力量,來清剿非洲腹地的土著勢力。

反而是軍隊職業化以後,這樣的盛景不復存在,但是東非的動員能力反而進一步加強了,只不過更多的動員機制是用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算是軍改民,反過來也可以民改軍,當然,根本原因還是現在東非人口比較充足了,不再需要經常極限動員。

雖然赫爾巴特這麼說,但是猶德利並不放心,他說道:“這次事情重大,所以我可以在這裡待上幾日,消息我差人送回去即可,這樣也不至於各方手忙腳亂。”

赫爾巴特也是認同了猶德利的話,如果是自己的話肯定也不想白跑一趟,所以他說道:“可以,不過特尼森堡畢竟是軍事重地,所以你們是不能待在這裡的,好在城外建有商棧,伱就在那待幾天吧!”

特尼森堡平民很少,而且大多數都是軍屬,亦或者爲軍隊服務人員,所以是南邊疆省典型的軍事要塞,或者說“兵城”,所以猶德利這種外人自然不好常待在城內。

而商棧建在城外,是東非同奧蘭治自由邦開展貿易的場所,東非肯定不能在奧蘭治自由邦賣貨,畢竟英國和德蘭士瓦人禁止東非人入境。

但是架不住他們自己的商人越界到東非這邊來做生意,所以商棧就相當於東非在費特河邊建設的官方交易場所。

猶德利說道:“這是自然,我的任務是接收軍械,已經得到將軍你的肯定答覆,心裡就很滿意了。”

說罷,猶德利就帶着手下慢慢悠悠出了特尼森堡,和來時的匆忙形成了鮮明差異。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無非兩點,其一是現在得到了東非方面的準信,自己的任務應該是可以順利完成了,就怕東非拖沓,吊着奧蘭治人。

其二則是現在軍械還要幾天時間才能送達,自己現在也不急於回去,也就閒了下來。

而一閒下來,猶德利就開始觀察起特尼森堡來,之前進來倒是沒有太在意,畢竟當時火急火燎的沒用這個閒心,現在仔細留意了一下,讓猶德利對當初東非能擊敗原德蘭士瓦共和國有了心理認知。

這個所謂特尼森堡和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很相似,不過也有很大區別,不過一看就知道增加了許多應對現代戰爭的防禦措施。

城內人數應該不多,畢竟特尼森堡雖然很重要,卻也只是東非南邊疆省費特河防線上一個據點,所以分配的軍隊數量並不是很多。

而這個不是很多是對東非而言,相對於奧蘭治自由邦,那就是一個大數目了,特尼森堡應該有小几千人,其中大多數是軍人。

要知道在奧蘭治自由邦爆發內亂前,德蘭士瓦復國軍也才六千多人,現在應該增加了不少,恐怕也就接近萬人,但是這對於德蘭士瓦人來說就很多了。德蘭士瓦人經過滅國以後,這些年人口差不多在十幾萬左右,而一萬人就是十幾分之一的人口。

奧蘭治人好一點,人口也才二十萬上下,這還是吸收了部分德蘭士瓦人後的結果,不過奧蘭治自由邦之前沒有設置常備軍,所以讓德蘭士瓦人後來居上。

猶德利很是羨慕的對下屬說道:“東非軍事實力強勁,繼承德意志地區尚武風氣,紀律嚴明,難怪能在極短時間裡讓德蘭士瓦那羣白眼狼滅國!”

“猶德利先生,東非軍隊和歐洲應該在一個水平上,不像我們奧蘭治,之前並不太重視這方面,所以才比較落後。”下屬迴應道。

猶德利搖搖頭道:“我看未必,想建設強大軍隊,少不了國力支撐,你看德蘭士瓦人組織的軍隊,軍紀渙散,只會打順風仗,哪有東非軍人這種精氣神。”

當然,和德蘭士瓦人相比,奧蘭治人的武裝就更沒有軍紀了,甚至連組織性都沒有,不過猶德利不可能說自家的不是,所以只能逮着德蘭士瓦人一個勁的貶低嘲諷。

而東非軍隊現在良好的軍紀,實際是建立在多次整編,修整過後表現出來的。

至少在東非入侵德蘭士瓦共和國時期,那時的東非陸軍恐怕沒好到哪去,也就和歐洲維持在一個水平。

現在單說軍紀方面,恐怕只有德國軍隊能和東非相比較一下,這是東非國力提升後的結果。

東非政府現在不靠打劫和剝削土著過日子就能有比較豐厚的財政收入,所以也有底氣來糾正部隊的不良之風。

而東非國防軍這幾年移民人數規模更大,國民數量極速攀升,但是陸軍軍隊數量和殖民地時期相比其實沒有增加多少。

這其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對東非陸軍進行全方面的改造升級,替換掉軍隊裡濫竽充數的那批人。

東非海軍則沒有這方面要求,因爲海軍建立時間比較晚,所以相關制度更加完善,而且海軍門檻高,進入海軍有學歷要求,所以兵員素質從一開始就比陸軍要高一些。

當然,現在東非軍隊的待遇比從前相比,更是提升了一大截,因爲現在進入軍隊有了紀律和學習要求,又是約束性格,又是刻苦訓練,自然要在福利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面則是東非現在的國民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而軍隊對於民衆而言本來就是更危險的職業,所以東非政府也必須給東非軍隊提升待遇。

其他不說,衣食住行方面,東非軍隊就已經比平民強的多,像教育,醫療這些更是普及率高,甚至是未來的道路,轉業後的前途也更寬闊。

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381章 國禮第862章 後續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591章 歸途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210章 小丑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91章 “偷國”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05章 封賞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章 穿越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04章 坎帕拉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581章 “火車頭”第882章 出口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041章 新農業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66章 體驗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45章 空軍第1015章 市場第164章 肉類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117章 輿論第789章 態度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98章 和談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402章 妥協第1324章 預謀第463章 站隊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401章 駁回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555章 羞辱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98章 香蕉園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304章 調停第840章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64章 肉類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55章 安卡村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
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381章 國禮第862章 後續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591章 歸途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210章 小丑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91章 “偷國”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05章 封賞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章 穿越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04章 坎帕拉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581章 “火車頭”第882章 出口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041章 新農業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66章 體驗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45章 空軍第1015章 市場第164章 肉類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117章 輿論第789章 態度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98章 和談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402章 妥協第1324章 預謀第463章 站隊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401章 駁回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555章 羞辱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98章 香蕉園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304章 調停第840章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64章 肉類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55章 安卡村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