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對於恩斯特的建議確實感到吃驚,蘇聯對於帝國主義國家而言就是一種“禁忌”,更別說學習了。
他小心翼翼的說道:“這樣一來,恐怕不需要工黨動手,國內的那些利益集團就把我們趕下臺了。”
對於魯道夫的擔憂,恩斯特說:“經濟危機一來,誰也跑不了,與其被動,顯然主動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哈布斯堡最重要的還是牢牢把持住軍權,同時,提振國民信心,穩定住多數人。”
“真等到經濟危機爆發,那就以如今奧匈帝國的體量和經濟形勢,那很有可能導致動輒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失業,這些人的基本生存如果得不到保障,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這也是你的機會,如果能利用的好,或許可以進一步打破原本奧匈帝國民族問題的桎梏。”
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實際上就是建立新的經濟秩序,從而適應新的生產力,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國家格局的重塑。
因此,恩斯特說道:“這也是奧匈帝國中央政府,把手伸入到帝國內部各個地區的契機,就像蘇聯這個國家,誰都不能否認,蘇聯的各個部門還有大型企業,他們的垂直管理,使得莫斯科對地方的控制發揮到了極致。”
“而這也是奧匈帝國所缺乏的,如今你們已經初步控制了匈牙利地區,匈牙利或許就能成爲試點之一,從而繞開匈牙利地方對維也納的干擾。”
這一點在東非其實也有體現,就比如東非許多政府部門,還有國有企業,他們深入東非各個區域,但卻由東非中央統一管理,地方對其影響很有限,比較典型的就是鐵路系統。
隨後,恩斯特繼續和魯道夫傳授了不少經驗,不過,就是不知道魯道夫現在開始準備,是否還來得及。
……
1929年5月2日。
東加里曼丹。
隨着全國統計工作的展開,東加里曼丹總督府也變得熱鬧起來。
“這是經過幾個月的彙總,還有核實,如今整個東加里曼丹的總人口是三百二十一萬五千零四十三人,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多出近幾十萬人口。”
密密麻麻的文件擺在東加里曼丹總督克萊森面前,秘書奧倫向他彙報說。
克萊因總督眉頭緊鎖的詢問道:“怎麼多出這麼多,我記得之前政府檔案記錄的人口可是隻有兩百三十多萬,現在這人口統計超出的部分都接近百萬之衆了!”
奧倫回覆道:“總督閣下,多出來的這些人口,大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東加里曼丹的人口出生率是遠高於本土的,尤其是遠東帝國移民,這導致了我們數據的失真。”
“我們上一次統計殖民地人口,大約是五年前,而且當初統計工作並不完整,畢竟殖民地官員和經費有限,加上過去道路,通信等問題,所以誤差較大很好理解。”
“另一個原因,則是偷渡人口,黑戶是東加里曼丹人口暴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文萊,砂拉越等南洋地區偷渡到我們這裡的人口並不少。”
“這一部分人大約也有二三十萬,而且關於這些非法移民,我們如何處理,我也正打算向你請示!”
如何處理非法移民,克萊因給出了答案:“還能怎麼處理?他們現在都已經跑到東加里曼丹了,我們也不可能把他們遣返,而且能過來也算他們的本事,對於這部分人,進行審覈,只要沒有太大問題,就默許他們存在,不過接下來,要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辦理入籍手續。”
大部分非法移民,進入東加里曼丹的途徑,克萊因總督簡單一想,也知道他們成功混進來的辦法,無非就是投靠在東加里曼丹的親朋好友,否則的話,他們想在這裡生活都不容易。
“對於這些非法移民,身份覈實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預防阿拉伯教分子,日本等各國間諜滲透。”
南洋地區也是阿拉伯教比較氾濫的區域,就比如加里曼島北部,也就是英國殖民地,就有不少阿拉伯教信徒。
至於其他國家的間諜,在東加里曼丹比較活躍的也就是英國,日本這兩個國家。
英國可以理解,他們的殖民地和東非接壤,而且文萊,沙撈越還是重要的石油產區,所以提防東非人很有必要,說東非對加裡曼丹島北部沒有興趣,恐怕東非自己人都不會信。
之前,東非就和英國因爲加裡曼丹島的領土問題,發生過爭議和衝突,只不過雙方都比較剋制罷了。
而日本,就純粹是野心和戰略考量了,日本對南洋的野心很大,所以不僅僅是東非殖民地,整個南洋地區,日本間諜的活動都比較頻繁,英,法,美,東非,荷蘭各國殖民地“雨露均沾”,倒不是針對東非一家。
克萊因總督說道:“異教徒和各國間諜,一經發現,就要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從東加里曼丹驅逐出去。”
“至於那些身份沒有問題的移民,也要把他們打散,重新安排管理,不能讓他們和當地的部分勢力,尤其是華人家族勢力抱團……”
南洋地區的華人是很容易形成以宗族爲核心的家族勢力,在其他國家殖民地,自然有這樣的必要,在東非殖民地搞這套,就是犯了大忌。
在交代完對非法移民的處理問題後,克萊因總督吩咐說:“把這份統計數據,發往本土吧!三百萬人口,我想這可能在帝國所有殖民地裡,也沒有比我們東加里曼丹增長更快的了。”
“估計,阿拉斯加領地的人口都沒有我們這裡多,很大概率,我們東加里曼丹已經成爲了帝國人口最多的核心殖民地。”
所謂的核心殖民,實際上也就是那些東非居民爲主的殖民地,而非東非居民爲主的殖民地,典型的則是阿比西尼亞帝國這種。
事實也正如克萊因所想,東加里曼丹殖民地已經超過阿拉斯加,成爲東非人口最多的殖民地。
東非首都萊茵市。
如今弗里德里希皇儲就接到了各個殖民地的人口彙總。國家統計局局長董宇:“東加里曼丹殖民地以三百二十多萬人口,佔據了榜首的位置,而帝國老牌殖民地,阿拉斯加以接近兩百萬,人口排在第二,至於第三則是棉蘭老島,人口超過一百三十萬。”
“除了這三個殖民地以外,其他殖民地人口數據就差了許多,只有多哥蘭人口超過三十萬規模。”
“整個1929年,帝國殖民地人口總數是六百九十四萬,接近七百萬,再過幾年,帝國核心殖民地人口應該能超過千萬規模。”
也就是說1929年,東非殖民地人口和澳大利亞人口相當,都是六百多萬,只不過東非比澳大利亞多幾十萬,明年應該能達到七百萬以上。
而東非核心殖民地面積,也就不到三百萬平方公里,所以說這個人口規模,是超過了東非政府心理預期的。
弗里德里希說道:“如果算上殖民地人口,那帝國人口超過了兩億,本土的人口大約是一億九千七百萬,下一個週期內,本土人口肯定能超過兩億。”
這裡所謂的東非本土,還包括蘭芳海外省等行政管理納入東非中央政府管轄的區域,他們在東非的定位裡,和殖民地還是有差別的。
1929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了東非如今依舊比較誇張的人口增長,十年前,東非人口只有一億六千多萬,十年後,東非新增加了三千多萬人口。
而同期,美國增加了大約兩千萬人口,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二十年代,是美國人口增速較快的一個時期。
因爲整個二十年代,美國經濟表現出了高度繁榮,這個時期,前世被美國稱爲“咆哮的二十年代”,所以這個階段,美國不管是民衆生育慾望,還是移民數量,都處在一個爆發期。
甚至爲了應付移民潮,美國加大了對東歐和南歐,亞洲等地區的移民限制。
東非倒是對這些區域的移民比較歡迎,但也是殖民地比較歡迎,東非本土倒是和美國採取了類似做法。
但是美國和東非本土,還有阿根廷等地,依舊是二十年代最受移民青睞的地區。
統計局局長董宇繼續說道:“帝國本土人口和我們之前預估的差不多,殖民地倒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尤其是東加里曼丹和棉蘭老島這兩個地方。”
“其他殖民地增長也比較快,但是基數太小,再過十年,可能會有比較亮眼的表現,但是現階段,對帝國的作用不大。”
“在1929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大概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這個成績倒是十分突出,一戰結束時,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還不到百分之四十,這說明了近十年帝國工業和城市的飛速發展。”
“同時這意味着,我們和歐美工業強國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而再考慮到帝國的人口規模,帝國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一工業國地位。”
“按照如今世界各國城市化的情況來說,城市化率至少超過百分之二十,才能算工業國,超過百分之五十,則是工業強國,但是帝國因爲龐大的人口規模,所以並不完全對應這個邏輯。”
按照如今世界的發展情況,城市化水平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國家,經濟和工業基本不會太差,典型的就是日本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都超過百分之二十,甚至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再往上,則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城市化水平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而蘇聯的城市化率則接近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現在的蘇聯介於工業國和農業國之間。
至於城市化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國家,分別是英國,德國,美國和法國,以及一些歐洲小國。
英國的城市化水平超過百分之八十,而德國也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英國和德國毫無疑問是如今歐洲最強的兩個國家。
美國的城市化水平大約在百分之五十多,法國在這幾個國家中,城市化水平最低,剛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因此,從世界主要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看出,東非的城市化在列強中依舊排在中游水平,但是和前幾名的差距已經進一步縮小。
當然,城市化水平和工業發展程度並不直接掛鉤,就比如東非的城市化雖然排不到第一,但工業規模和體量,毫無疑問排在首位,就算論質量也能進入第一梯隊。
除此外,南美國家則是更加典型的案例,就比如阿根廷,他的城市化水平甚至超過了百分之六十,但工業和列強一比,完全不值一提。
典型的還有巴西,巴西的城市化水平也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這個時代,巴西工業連阿根廷都不如。
蘇聯也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他的城市化水平不到百分之二十,依舊是農業國水平,但其工業能力不容小覷,至少比南美那些虛高的國家強太多,同時比日本,西班牙這些列強也要強大很多。
所以,蘇聯的工業大約和奧匈帝國處於同一水平,前者體量更大,後者質量更優。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百分之四十五的城市化水平,這說明過去十年裡,帝國的經濟和工業發展速度,放在全世界,依舊能排在前列。”
“只要能維持這個速度,再過二三十年,毫無疑問,帝國將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帝國的城市化率只要超過百分之六十,不管在體量還是質量上,就都能達到頂尖強國標準,那時,唯一能和東非對抗的可能也就只有美國一個國家了。”
至於蘇聯,就算未來二三十年裡飛速發展,它和東非,美國這種超級強國之間的差距,依舊是十分巨大的,不過蘇聯的潛力確實不容忽視,就算其工業只達到東非或者美國一半規模,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也將形成碾壓優勢。
而遠東帝國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他的潛力更加突出,四億人口,城市化水平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復興難度幾乎難如登天,至少本世紀基本沒有太大可能,除非整個二十世紀,其都不會犯太大的錯,並且經濟維持在較高發展水平。
但是,現在遠東帝國連穩定的內外發展環境都沒有,所以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