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

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

對於東非而言,實際上東非的人口並不算少,在國際社會,東非也是少有人口超過五千萬的人口大國。

而造成目前各地人口短缺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口遷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尤其是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每一個地方的人口不是缺十幾萬,幾十萬,而是上百萬的缺口。

而這僅僅是最低需求,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的條件,就是容納上千萬人口都是合理的,前世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是人口過三千萬的國家,加起來比現在東非人口都多,所以在當前階段,東非各地政府,沒有人會嫌人口多,反而是多多益善。

牽一髮而動全身,幾百萬的人口遷移對東非來說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如果不計成本當然也可以強制完成,但是不太划算,這樣會對人口遷出地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就比如新巴登省雖然僅僅支援了奧蘭治幾千人口,卻已經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如果不是中央政府的強制要求,新巴登省政府一個人都不想出。

щщщ¸ тт kān¸ co

……

第一鎮市。

“王儲殿下,現在東非各地都在要人,這是前天奧蘭治地區政府給我們發的電報,他們現在急需至少三萬黑人,同時如果能給予部分專業工人更好,因爲金伯利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不差,有很多英國人留下的基礎設施。”

“現在奧蘭治連黑人都要麼?”恩斯特問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目前整個奧蘭治地區最多的就是軍隊,除開軍隊整個奧蘭治人口不足萬人,所以現在他們只能從黑人想想辦法,而且奧蘭治黑人也不多,南非地區的黑人本來就少,奧蘭治地區更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地方。”

馮德萊恩的話讓恩斯特想起來東非東部,在東部黑人已經徹底成爲歷史,當然,這不是說東部沒有黑人,而是東部的黑人定居點都已經被東非拆除,東部黑人全部被編入“勞工籍”。

東部可以說是唯一完成去黑人化的區域,像中西部還有大量黑人定居點存在,這也反映了東非人口分佈情況。

東非超過七成人口集中分佈在東非高原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僅東非高原就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但是東非高原的面積僅相當於全國的十分之一,這就是人口分佈不均衡的體現,如果不是對中部省份的開發,比例只會更誇張。

中部總共四個省(包括黑森省)的人口是一千多萬,勉強達到標準,而且中東部經濟上聯繫比較密切,目前東部人口資源也在向中部傾斜。

除開中東部,東非其他地區人口加起來也就五百萬左右,而且分佈在十幾個省份,集中在北部和南部。

這其中還不包括剛剛併入東非國土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所以就連早就併入東非國土的地區都在排着隊,東非想顧得上所有地區,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然,奧蘭治地區裡,金伯利肯定不能拖,恩斯特認爲金伯利的條件比東非很多地區都好,甚至只要恢復英國統治時期城市規模,就能在南部地區成爲僅次於新漢堡港市的第二大城市。

恩斯特說道:“金伯利可以作爲奧蘭治地區優先開發區域,畢竟金伯利的金剛石產業很出名,這是一個短期內能盈利的點,所以讓東部,尤其是各個鑽石礦產區擠一擠,組織一批經驗豐富的工人到金伯利恢復當地的金剛石生產。”

在之前,金伯利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東非,金剛石在東非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分佈,從最北端的尼羅河盆地到最南邊的南非高原,從西部到東部,東非全域都有可觀的金剛石儲量,而東非開發的只有東部金剛石礦區,中部等地區金剛石開發一般都是作爲其他礦產開發的副產物被開採。

不限制不行,畢竟金剛石在工業和珠寶領域的價值都比較高,價格低了對於東非並不是很有利。

即便如此,東非的開發依舊拉低了世界金剛石價格,這估計也是英國放棄金伯利利益的主要原因,當然,更深層次則是東非將奧蘭治人口拉低,以至於金伯利不能繼續維持正常生產,而僱傭東非工人價格不便宜,還要遵循東非法律,這對英國人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實際上東非雖然有勞動法,但是執行並不嚴格,但是如果是國外僱傭那自然另當別論。

“王儲殿下,眼下看來,我們還是應該從海外移民上多想想辦法,海外移民同國內民衆遷徙來說成本更低,而且不會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馮德萊恩提議道。

“可是爲了國民均衡性,我們現在從哪裡引入德意志人呢?現在歐洲德意志地區可不同十幾年前,自從德國統一,奧匈帝國也進去經濟飛速發展以後,幾乎人口不再外流。”恩斯特說道。

“王儲殿下,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我們東非的主體民族已經構築完成,也可以學習美國等移民國家,適當放開移民限制,這並不會改變我們東非的文化和人口結構。”馮德萊恩說道。

馮德萊恩的話點醒了恩斯特,現在確實不同以往,以前東非要塑造文化認同,但是現在東非的主流文化配置已經相當完善,這個時候再引入非德意志人也就不成問題。

馮德萊恩接着說道:“尤其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經濟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國內經濟發展並不均衡,除了威尼斯,奧地利和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經濟狀況實際上並不算太好,而且生育率也比較高,像匈牙利就是我們吸納人口的優質對象,畢竟在哈布斯堡統治下,匈牙利等奧匈帝國民族在生活習慣上已經和德意志人沒有區別。”

恩斯特點點頭道:“說的很好,我確實忽視了這個問題,既然如此就讓移民署制定計劃,還有各個部門配合,我們從奧匈帝國引入人口,那就要有充分的崗位供應,這樣可以頂替很大一部分本土居民,然後讓他們前往西部和南部。”

從國外引入移民,自然不能直接補充到安哥拉等地,畢竟在那裡東非人都是少數,要是直接把海外移民補充到這些地區,恐怕有被鳩佔鵲巢的風險。

到時候成了奧匈帝國的翻版就真成爲樂子了,所以對後併入地區的人口遷移還是“本土公民優先”,至於他們留下的空缺,正好由海外移民補充。

而且如果補充移民以奧匈帝國落後地區居民爲主的話,他們也能更快融入東非環境,畢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早已經習慣了德意志人的生活方式。

東非這算是逮着奧匈帝國的羊毛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像德國,東非就不會考慮,因爲德國各地發展比較均衡,經濟水平相差不多,這樣想從德國忽悠到人口,難度就變得更高,當然,情況放在十幾年前則恰好相反。

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385章 煽動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91章 青檸第701章 城市化第676章 摩托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80章 追蹤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75章 紹奎第41章 衣錦還鄉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395章 耍無賴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357章 索加第51章 坦噶港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9章 岸防炮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577章 收尾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784章 自己人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2章 卡賓達第57章 探險隊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1章 煤礦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96章 鐵路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28章 談論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99章 結款第617章 行動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35章 牛馬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22章 蘇聯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47章 登陸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54章 發“貨”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228章 留學生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17章 行動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3章 尋找“光明”第460章 衝突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58章 巴拉圭
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385章 煽動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91章 青檸第701章 城市化第676章 摩托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780章 追蹤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75章 紹奎第41章 衣錦還鄉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395章 耍無賴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357章 索加第51章 坦噶港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9章 岸防炮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577章 收尾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784章 自己人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2章 卡賓達第57章 探險隊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1章 煤礦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96章 鐵路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28章 談論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99章 結款第617章 行動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35章 牛馬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22章 蘇聯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47章 登陸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54章 發“貨”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228章 留學生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17章 行動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3章 尋找“光明”第460章 衝突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58章 巴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