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專家建議

第956章 專家建議

萊茵市作爲一座新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功能設計,產業結構等諸多領域都要遠強於第一鎮市。

而隨着東非遷都工作的進行,未來在萊茵市周邊將形成以萊茵市爲核心的中部城市羣,目前在萊茵市周邊就有新法蘭克福市,卡布韋,盧薩卡以及銅礦帶諸多城鎮。

這也算萊茵市的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補齊東非未來三大主要經濟地帶之間的空缺位。

東非東部沿海和西部沿海地區自然不用說,而南部的波西米亞省(津巴布韋)也是東非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區,而萊茵市就坐落在這三者之間。

雖然沒有萊茵市存在,當地的經濟基礎也不算差,但和上述三者對比終究有一些差距。

所以萊茵市的存在補齊了東非發展核心的關鍵,是聯通兩大洋,南北地區的中心。

北方雖然經濟實力較弱,但是北方的地域大,石油資源豐富,而且北方多和其他國家地區接壤,對東非能源和國防安全有重要意義,同樣不容小覷。

……

坎帕拉市。

坎帕拉市是北大湖省省會,由東非政府在1871年開始投資建設,目前已經成爲大湖沿岸有名的高原水鄉之一,這也就意味着當地的農業比較發達。

同時坎帕拉是北方鐵路沿線上的重要城市,藉助大湖可以直接和基蘇木市等大湖沿岸城鎮實現物資和人員上的互通有無,是北方鐵路上的第四大城市。

當然,因爲東非對整個大湖區的定位,這裡的工業和南方城市相比差了很多,而在整個大湖區,工業又大多集中分佈在基蘇木市和姆萬紮市。

因爲兩者的地理位置優勢,在早期更容易接受東部地區的產業和技術轉移。

當然,作爲大湖區的第四大城市,坎帕拉正在加速發展,縮小和其他城市之間工業的差距。

而坎帕拉工業發展的機遇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區域內和相關地區經濟發展爲坎帕拉提供了市場和原材料,一個是中部地區對北方地區的落後產業轉移。

雖然說是中部的落後產業,但是放在全國緯度來看,這些轉移到當地的產業依舊比較先進。

至少和基蘇木,姆萬紮,布瓊布拉三地相比,沒有明顯差別,因爲東非工業起步晚,即便是中部地區淘汰的落後產業,頂多也就二三十年曆史。

而基蘇木,姆萬紮等城市的工業設施差不多也是這個水平,畢竟東非對它們的工業投資相對較早,而新一輪技術和產業升級又無法立刻展開,這就使得現在坎帕拉的工業設備和這幾個城市其實是相同的。

畢竟這一輪的技術和產業升級主要是在原本的工業和科研相對發達或者沿海地區展開,基蘇木和姆萬紮這種內陸城市暫時還沒有這個待遇。

當然,東非對大湖區的定位就是東非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對當地工業和東非其他區域相比本來就並不算重視。

所以作爲北大湖省省會,坎帕拉的產業結構中,農業以及相關產業依舊佔據優勢。

而此時,坎帕拉市農業和林業部門就在針對優化本地區農業建設進行相關討論。

在坎帕拉市東北部下屬的凱文斯鎮,農業氣象專家摩爾斯經過十多年的考察和監測,對於坎帕拉市農業生產安全問題和坎帕拉市政府的官員們進行了一場頗有深度的報告。

摩爾斯:“一般情況下森林和植被的增加,會減少河流的年徑流量,當然森林等植被對氣候的影響是比較複雜的,在特定因素制約下,可能會呈現相反的效果,不過可以肯定,保證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的森林和植被,對氣候整體利大於弊。”

“所以我的意見是最好能保證地區維持其在原始狀態下的森林,植被情況,這樣纔不容易出現問題,通俗而言也就是儘量維持當地的生態平衡,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當地的農業。”

坎帕拉市農業局局長赫爾維因問道:“摩爾斯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們對當地的農業建設是不利的麼?”

在赫爾維因聽來,剛纔摩爾斯的話就好像在批判東非農業開發中對當地生態的破壞,畢竟農田和水利開發過程中確實有大量森林和草原被消滅,取而代之的則是大面積農田。

摩爾斯擺擺手道:“我可沒有這麼說,我的意思是當前人類面對自然是弱小的存在,所以我們農業的發展,必須要慎重考慮,而不是說當地農業是不利的。”

看着赫爾維因等東非官員一臉不解的表情,摩爾斯只能解釋道:“我也就不繞彎子了,我的農業發展打針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一是要恢復必要的森林或者植被,至於什麼是必要的,這就需要因地制宜了,就比如有一些降水量偏少的地區,就不適合大規模開發耕地。二是多建設水庫或者保護當地的水域,通過我在當地長達數年的研究,水庫越多,對區域內的農業發展越有益,當然,我們本來就在大湖沿岸,所以沒必要大費周章,做好相關水利設施建設即可。”

“而我提到這兩點,都是爲了保證當地氣候不會因爲過度農業開發而發生改變,如果因爲過度農業開發,而導致水土流失,降水量減少,土地荒漠化等問題,對於當地已經建成的農業生態是毀滅性的打擊。”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要適度對當地資源進行開發,這樣才能細水長流,而不是竭澤而漁。”

在恩斯特影響下,東非成了全世界環境生態類學者最富集的區域,他們的知識和理論水平也隨之東非全國的發展以及時間推移而不斷進步。

“適度!”這是赫爾維因抓住的關鍵詞。

摩爾斯:“不錯,重點就是適度,這一點在亞洲地區體現的最爲明顯,我就拿中東的兩河流域舉例,在古代,兩河流域催生了古巴比倫等比較成熟的文明,而隨着人口增加,兩河流域居民對當地的過度開發,使得流域氣候變得越發乾燥,森林退化,荒漠吞併農田,很多區域逐漸不再適合農業生產。”

說到這裡,就算赫爾維因學識不多,也基本能聽懂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赫爾維因已經過了最佳學習年齡,他又是通過軍功進入東非政府工作的,所以在區域治理上極其依賴這些專業人士。

這也是目前東非國家的現狀,東非雖然已經建立較爲完善的教育體系,並且培養出大量基礎人才,但是這個體系也不過近幾年剛剛成熟。

而在此前,東非政府的官員主要以赫爾維因這種低學歷人員爲主流,而等到具有更高學歷和知識水平的人才對東非政府進行替換還要等差不多十到二十年時間。

當前東非工農業發展模式還是比較粗獷的,所以赫爾維因這類人勉強也夠用,等到東非工農業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更專業的人員來進行管理了。

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73章 警示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20章 雙標第82章 麪粉廠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469章 鯨灣港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752章 軟柿子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380章 夜談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471章 漏洞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324章 預謀第360章 安排第238章 三把“刀”第577章 收尾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395章 下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90章 自治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8章 遊歷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711章 歸國第572章 停火線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938章 換血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87章 勸說第371章 生意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78章 無線電第615章 交流電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239章 兵變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942章 宣戰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83章 新民族第361章 k001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44章 魯道夫第1211章 集中營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498章 移民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92章 挖牆角第564章 貴人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
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73章 警示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20章 雙標第82章 麪粉廠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469章 鯨灣港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752章 軟柿子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380章 夜談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471章 漏洞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324章 預謀第360章 安排第238章 三把“刀”第577章 收尾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395章 下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90章 自治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8章 遊歷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711章 歸國第572章 停火線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938章 換血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87章 勸說第371章 生意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78章 無線電第615章 交流電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239章 兵變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942章 宣戰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83章 新民族第361章 k001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44章 魯道夫第1211章 集中營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498章 移民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92章 挖牆角第564章 貴人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