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兵臨城下

第386章 兵臨城下

距離比勒陀利亞不到六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條河流,布爾人稱爲墨瑞泰勒河,東非陸軍111師,123師,514師在的墨瑞泰勒河北岸紮營休息。

連續十幾天的高強度行軍,東非將士們普遍有些疲憊不堪,就是騎着馬匹的恩斯特也有些受不了,加上之前在彼得斯堡還和布爾人的小股部隊進行了一場戰鬥,所以東非陸軍需要休整一番,順便等一等運送糧草的部隊。

彼得斯堡的戰鬥對於東非陸軍來說連開胃菜都算不上,布爾人軍隊加起來都沒有五百人,使用的武器也比東非陸軍落後,東非出動一個騎兵營就把這些布爾人沖垮了。

夜晚,清風徐來,給人帶來絲絲涼意,墨瑞泰勒河岸邊的軍營裡傳來一陣陣歌聲:

“萊茵村莊的小河旁,

金黃麥田上,

雛鷹自由的翱翔。

誰替我收拾這行囊,

誰爲我穿上這身軍裝,

永遠不忘故鄉溫柔姑娘。

萊茵河是我美麗的故鄉,

誰能忘記可愛的家鄉……”

東非士兵隨着着齊特拉琴(一種奧地利傳統樂器)的聲音打着節拍,圍坐在篝火邊合唱,難得悠閒時光每個人臉上都帶着笑容。這是東非士兵們自己組織的晚會,用來解悶。

恩斯特聽見東非將士們的歌聲,不經意間眉頭舒展,嘴角上揚,這種質樸的歌曲還真是好久沒有聽到了!

恩斯特在德意志除了黑興根很少去鄉村地區,高端音樂會聽了不少,畢竟這是貴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這種帶着德意志鄉村和軍隊風格的歌曲,恩斯特兩世爲人都沒有體驗過。

看到殿下對此感興趣,思維特在一旁解釋道:“東非軍人創造了不少軍樂,這一傳統從第一鎮殖民地剛剛建立時期就已經存在,再往前追溯可以到德意志諸邦國,第一批僱傭兵團隊大多數成員來自德意志各個邦國軍隊,而德意志各個邦國都有軍樂隊存在,所以我們東非也在所難免受此影響,同時在缺乏娛樂的軍營裡,德意志各地的歌曲很快流行開來,一些有些稍有音樂素養的的人,開始嘗試創作音樂,並且可以用簡單的詞彙寫出很多在軍中膾炙人口的歌曲。”

恩斯特說道:“這些都是東非王國寶貴的文化財富,等到戰爭結束就讓宮廷樂師把這些音樂收錄起來。”

隨着合唱結束,下一個節目很是讓人意外,至少是讓恩斯特非常意外。

“下個節目的表演者有請來自東方的藝術家給我們帶來東方歌劇——《三個國家的故事》。”

迎來一片掌聲,看來受衆挺廣泛,許多來自德意志的士兵好像也很期待,這就讓恩斯特有些好奇,德意志人能聽懂麼?

然後一陣讓恩斯特感覺頭皮發麻的熟悉音樂響起,那是用土琵琶(柳葉琴)演奏的曲子,明顯帶有東方戲曲的特點。

恩斯特對戲曲沒有什麼接觸,倒是聽過豫劇,黃梅戲和曲劇,這倒不是恩斯特喜歡,而是小時候自己奶奶喜歡聽戲,自己也就跟着聽,尤其是楊家將的故事聽的最多。

接下來事情發展更是出乎恩斯特預料,隨着前奏結束,那個拿着土琵琶的漢子開口唱了起來,但是他竟然是用德語唱的?

因爲是德語的原因,恩斯特也聽懂了,這是三國演義的故事,三英戰呂布,好傢伙!最誇張的是他還押上韻了!用德語押韻!以至於恩斯特直接驚呼:“人才!不,天才!”

恩斯特從來沒想過有人用“外”語唱戲,還聽起來不錯,相較於恩斯特過度反應,倒是圍坐在篝火邊的士兵們聽的津津有味,不知道是因爲三國這種遠東帶有異國風情的故事引人入勝,還是東方獨特的唱腔更吸引人。 恩斯特:“思維特,等到晚會結束,把那個會東方戲曲的人資料給我調查清楚。”

“是,校長。”思維特迴應道。

思維特已經猜測到校長剛纔爲什麼如此驚訝,說實話自己第一次見德語演唱的東方戲曲也是這樣,很怪異,但是當時自己沒有多想,因爲東非移民的多元性,所以出現一些古怪事物並不稀奇,這種在東非不是個例,而是海量例子堆砌在一起,雖然東非可以在硬件上使得整個東非和德意志地區別無二致,但是文化這種東西就不是東非政府可以掌控的,最多也就是起個引導作用,比如推廣德語就很成功。

……

休整過後的東非軍隊繼續前進,兩天後,比勒陀利亞出現在恩斯特面前。

恩斯特騎在馬上,拿出別在腰上的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比勒陀利亞的城市建設,心中盤算着。

恩斯特:“比勒陀利亞作爲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在規模上基本上和我們的第一鎮市持平,放在非洲也算一個發展不錯的城市。”

思維特:“校長,德蘭士瓦共和國總共也沒有多少人,甚至比不上我們中央省的人口,這還是在我們沒有全力發展中央省的情況下。”

現在德蘭士瓦共和國人口估計也就在十幾萬水平,畢竟沒有東非那樣的人口統計數據,不太好評估,但是,歷史上第二次布爾戰爭,德蘭士瓦共和國加上奧蘭治自由邦人口才四十四萬左右,那還是1899年,所以現在德蘭士瓦共和國人口肯定不會超過二十萬,十幾萬出頭應該比較可能。

如果布爾人人口現在就超過二十萬,那按照他們全民皆兵的水準,也不至於被小小的祖魯王國欺負成那個樣子。

而比勒陀利亞的規模從遠處看和第一鎮差不多,那應該不會超過三萬人。恩斯特手下現有的三個師,總人數就達到兩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拿下比勒陀利亞還是很輕鬆的。

於是恩斯特說道:“開始準備作戰,就先由514師對比勒陀利亞展開試探性進攻!”

514師屬於東非的二線部隊,不過目前也屬於常備軍,比民兵武裝要高一級,123師則是騎兵機動部隊,主要負責機動野戰,攻城並非強項,主要是應對布爾人的騎兵,之前彼得斯堡出動的就是123師的下級部隊。

至於111師,和123師一樣屬於東非精銳部隊,但111師是一個全能型選手,是東非序列第二的步兵師,第一則是101師,也就是皇家近衛師,雖然皇家近衛師稱爲師,實際上應該成爲軍才更準確,其總兵力達到了三萬人,負責整個中央省的防務工作,其中巴加莫約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這兩個第一鎮市的門戶是其防禦重點。

對付比勒陀利亞,恩斯特准備先用514師試試水,514師是南路軍的老底子之一,也是南路軍中戰鬥力最差的,至於南路軍其他部隊則要負責其他方向戰略。

就比如511師和513師兩支部隊,是從林波波河西岸的博茨瓦納向德蘭士瓦進攻,而恩斯特親自率領的三支部隊,則是從林波波河北岸的津巴布韋向德蘭士瓦進攻。

林波波河中上游呈現一個近似馬蹄狀的大折彎,將德蘭士瓦共和國的西、北兩邊國土包圍在中間,這也是這次東非進攻德蘭士瓦部隊的態勢,實際上還有東面的菲利克斯率領的兩個師,雖然菲利克斯所部也經過德蘭士瓦共和國,但是菲利克斯的部隊主要是朝着斯威士蘭王國去的,斯威士蘭王國建在德拉肯斯山脈的東坡上,有山地作戰需求,所以東非唯一一個山地師331師也在菲利克斯手裡。

(本章完)

第938章 換血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24章 監視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325章 卡塔爾第210章 小丑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499章 建交熱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81章 捷徑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182章 中間商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96章 推測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976章 開始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96章 推測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91章 “偷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517章 過剩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333章 1919年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224章 收網第504章 借人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315章 交接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88章 換師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07章 換牌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79章 總部第942章 宣戰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58章 夜襲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784章 自己人第57章 探險隊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
第938章 換血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24章 監視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325章 卡塔爾第210章 小丑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499章 建交熱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81章 捷徑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182章 中間商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96章 推測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976章 開始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96章 推測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91章 “偷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517章 過剩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333章 1919年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224章 收網第504章 借人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315章 交接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88章 換師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07章 換牌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79章 總部第942章 宣戰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58章 夜襲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784章 自己人第57章 探險隊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