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東非在國際社會上的“口碑”,除了英、法以外,近五十年以來,海外殖民地擴張最厲害的就是東非,如果把東非本土算上,英、法甚至都要甘拜下風。
畢竟東非本土也是通過殖民擴張得來的,只不過現在完成了徹底的同化和有效治理,成爲一個國家,並不簡單看做殖民地,這一點就類似美國。
張晉並不清楚巴多格里奧總督內心對東非的腹誹,至少明面上巴多格里奧總督的態度很讓人滿意。
“總督閣下,北非鐵路未來是一條對東非和意大利都很重要的交通線路,因此,維護鐵路沿線安全十分重要。”
“東非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場,而意大利背靠歐洲市場,北非鐵路的前途或許不如蘇伊士運河,還有直布羅陀海峽明朗,但總歸是一個新的選擇,尤其是對我們兩個國家而言。”
單以國家計量,實際上1933年的東非就是全球第一大市場,然後是美國,英國,德國……
東非本身國土,人口,農業,工業和經濟規模,都處於世界前列,美國相對於東非而言,差距有些大,但和其他國家對比也是獨一檔的存在。
然後是英國,家底雄厚,海外殖民地數量和規模世界第一,控制和主導着衆多海外市場的走向,比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間接影響的市場區域更是數不勝數。
德國主要影響力在歐洲,是當前歐陸第一強國,蘇聯經濟體量雖然更大,但是在質量上和德國差距明顯。
如果以地區衡量,歐洲依舊佔據優勢,英國掌握全球貿易的重要關鍵,比如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開普敦,直布羅陀等重要商路通道,德國在工業領域實力強悍,科技水平世界一流,法國坐擁廣闊海外殖民地,體量不容小覷,蘇聯本土工業和經濟體量僅次於東非和美國。
而歐洲還有奧匈帝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等國家,這些國家用各有所長形容也不爲過,比如奧匈帝國的軍工業,意大利的輕工業,比利時的鋼鐵,荷蘭的金融和轉口貿易,西班牙的影響力等。
如果有人能把歐洲的資源整合起來,那歐洲確實“不可戰勝”,但現實是歐洲四分五裂,目前就有三大政治利益集團。
這三大集團分別以英國,德國和蘇聯爲首,而在三大集團之外,歐洲各國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矛盾重重。
歐洲之外,就是北美和非洲兩大市場,二者之間誰的實力更強,還是有待論證的,在北美有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工業大國,墨西哥的實力也算中規中矩。
而非洲方面,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東非了,東非往下,埃及,南非和阿比西尼亞帝國處於一檔,然後是意大利紅海殖民地和南德意志王國。
因此,張晉說東非是世界重要的市場,參考的就是整個歐洲。
他說道:“歐洲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東非的經濟規模雖然無法和歐洲比較,卻也能排進前三。這兩處重要國際市場間的貿易,就代表着巨大的經濟利益。”
“歐洲和東非之間,每年的貿易總量在五百億萊茵盾左右,在經濟危機前,甚至維持在一千億萊茵盾以上規模。”
巴多格里奧總督對於東非的貨幣沒有直觀的概念,所以換算成本國的里拉,一千億萊茵盾差不多摺合三千億里拉。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因爲目前意大利全國的生產總值,也達不到九百億里拉。
也就是說經濟危機之前,東非每年和歐洲的貿易規模,相當於意大利三年創造價值的總量。
而這還僅僅是東非和歐洲的貿易,要知道遠東,印度洋沿岸,南美都是東非的重要市場,還有東非和北美各國的貿易規模也不小。
當然,在這些市場中,歐洲和美國的消費力更爲強勁,只不過美國在經濟危機爆發後,就玩起了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這使得兩國貿易規模迅速萎縮。
歐洲方面,情況也不太好,1932年東非和歐洲的貿易,相比較於經濟危機之前近乎腰斬,幾乎下降了百分之五十。
好在東非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並且近期和南美,中東地區的貿易規模增速比較快,歐洲方面也和蘇聯的貿易也有增加。
只不過蘇聯這個買家並不屬於長期優質客戶,現在蘇聯的二五計劃已經正式拉開序幕,未來蘇聯大量進口國外工業產品的格局將發生重大轉折。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中的重要目標,就是實現工業領域的國產化,以本國工業商品替代進口工業品。
當然,這並不是說東非和蘇聯之間貿易就此終結,在非工業產品領域,尤其是農業和礦產兩國貿易並不會有太大變化。
糧食是剛需,而蘇聯在這個領域剛好屬於短板,即便蘇聯建立了自主的農藥,化肥生產體系,並且開始鋪開農業機械化,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就在1932年,蘇聯對東非糧食進口的激增,就證明了這一點。
東非對蘇聯的糧食出口,本身也迭加了各種有利因素,首先東非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其次,東非是距離蘇聯最近的主要糧食出口大國。
以1932年爲例,世界的主要糧食出口大國分別是東非,美國,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等。
這些國家中,大部分分佈在美洲,然後是大洋洲,也就是除了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就屬東非距離蘇聯的距離最近。
但是,美國和加拿大的糧食出口優先供應西歐地區,也就是英法德這些國家,而在中東歐市場,東非的競爭力就更強了,東非和蘇聯糧食的貿易,甚至可以溯源到沙俄時代。
依託蘇伊士運河和黑海航線,東非的商品可以直接輸送到蘇聯西南部黑海沿岸,並且再經過蘇聯的河流向內陸開拓市場。
其中第聶伯河和頓河最終匯入黑海,經過頓河又可以轉運伏爾加河直達裡海,連接烏拉爾河。
從這裡或許就可以看出爲什麼蘇聯和沙俄,一直都對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念念不忘了。
對於蘇聯最重要的三條河流,也就是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還有頓河,都連接黑海。
伏爾加河是其“母親河”,也是整個蘇聯最重要的內河航道,連接莫斯科,喀山,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等大城市,前世其內河貨運量佔到俄羅斯的一半以上。第聶伯河經過烏克蘭,並且深入白俄羅斯地區,這些區域對蘇聯經濟意義重大,1932年完工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更是大名鼎鼎,成爲蘇聯工業化過程中的重要標誌和象徵。
最後是頓河,未來伏爾加-頓河運河建成後,蘇聯歐洲部分五海,也就是白海、波羅的海、裡海、黑海、亞速海將全部貫通並且通航。
現階段頓河雖然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它距離伏爾加河並不遠,貨物轉運成本並不算高。
總而言之,因爲蘇聯的河流走向還有人口,經濟分佈問題,導致進口東非糧食,能夠惠及蘇聯更多的區域。
東非到黑海沿岸的距離,雖然比加拿大,美國到聖彼得堡的距離更遠,可聖彼得堡缺乏蘇聯西南部的河流系統來支撐貿易的擴大。
而這還只是糧食出口方面,東非真正的優勢,體現在經濟作物領域,因爲蘇聯緯度高,經濟作物種類少,和東非農業的互補性反而更高。
從茶葉,咖啡,到熱帶果蔬,然後是菸草,橡膠等等,東非農產品在蘇聯的市場份額是無出其右的。
而在農業上,蘇聯對東非進口的多,反過來東非對蘇聯的礦產需求就比較大了,這也是兩國“以物易物”貿易的重要基礎。
至少,現階段東非和蘇聯的貿易規模,還是處於上升趨勢,對蘇聯的貿易也是東非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
巴多格里奧總督對於東非的貿易情況並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東非是意大利重要的貿易國,尤其是在糧食,工業品領域,兩國的交易規模不小。
眼下,利比亞鐵路如果建成,那東非和意大利的貿易還會進一步擴大,畢竟利比亞鐵路經過的是意大利佔領區。
於是,巴多格里奧總督問出了一個問題:“張晉先生,你說利比亞鐵路能夠取代蘇伊士運河麼?”
在巴多格里奧看來,如果利比亞鐵路建成後,蘇伊士運河如果被堵住了該有多好,這樣利比亞鐵路的作用就能最大化。
對於他的想法,張晉給予了否定:“總督閣下,還是不要想那麼多,北非鐵路未來能夠收回成本都很難說,至於超過或者取代蘇伊士運河,完全是無稽之談,除非整個紅海都消失,中間都變成陸地還差不多。”
從亞丁灣到紅海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是兩千多公里,而北非鐵路從東非邊境到地中海沿岸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北非鐵路輸就輸在不是水運。
假設,亞丁灣一直到紅海都變成陸地,那走北非鐵路確實更加划算,但這是不可能的,想堵塞蘇伊士運河,都比把亞丁灣,紅海填平更加現實。
張晉說道:“當然,你也不用泄氣,北非鐵路的前途,我認爲還是很不錯的,畢竟從歐洲到東非,目前總共也就兩條海上線路,而北非鐵路就是第三條。”
“撒哈拉沙漠的環境過於惡劣,這反而也成爲了北非鐵路的一個重要競爭點,因爲除了北非鐵路以外,整個撒哈拉地區,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北非鐵路即便放在前世,也是唯一一條橫穿撒哈拉沙漠的鐵路線。
前世最有可能貫穿撒哈拉沙漠的鐵路是埃及和蘇丹之間的鐵路項目,但也長期處於計劃狀態。
這也就是說,未來能否出現第二條貫穿撒哈拉沙漠的鐵路,完全看東非的想法。
張晉說道:“北非鐵路一旦建成,它將直接成爲東非北方內陸和歐洲貿易的大動脈,涉及我國的東阿贊德省,西阿贊德省,尼羅河行省,巴伐利亞省,北大湖省,以及黑森省。”
北非鐵路直接關聯的東非省份就有六個,但勢力範圍其實更大,像南德意志王國,達爾富爾殖民地,同樣也會因此受益。
雖然,張晉說到的幾個省份,在東非全國範圍來看,都不怎麼起眼,甚至用“東非經濟窪地”來形容都不爲過。
可是,那也要看和誰比,這六個省份在東非經濟上確實屬於“差生”,但放在世界範圍,每一個挑出來都是比較能打的存在。這就類似於優等班的差生,放在普通班級,其成績可能排在中上游一樣。
就以尼羅河行省爲例,它的經濟和工業,甚至不比隔壁的埃及差多少,而埃及可是一個國家,東非北部的這六個內陸省份,它的下限被東非拔高了。
不過,東非對於北方地區經濟的發展還是比較在意的,而北非鐵路也是事關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項目之一。
東非北方的最大劣勢,實際上就是缺乏出海口問題,北方地區的西部和東部雖然沿海,可質量和數量都很差,就比如東部,直接就是索馬里沙漠,中間還被東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隔開,陸地交通發展並不順利,以至於過去北方貨物大量經過南邊的蒙巴薩,北方鐵路也通過東非高原再延伸到到北方內陸。
西部沿海也就是喀麥隆和加蓬,這兩地港口條件雖然不錯,但是和北方內陸省份同樣隔着雨林和山地。
而這時候,北非鐵路的出現,對於北方內陸省份,就是一個新的機遇,北非鐵路建成後,東非北方內陸省份可以直接開展和北非,歐洲的貿易活動。
並且打通東非鐵路網和北非的聯絡,東非鐵路網雖然龐大,但是主要服務於印度洋和大西洋貿易,至於地中海,那不是東非鐵路部門不想,而是難度太大。
有了北非鐵路以後,東非鐵路就實現了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聯絡,進一步提升東非在世界貿易中地位。
當然,張晉肯定不能只說對東非的好處,畢竟北非鐵路是經過意大利控制區的。
他給巴多格里奧總督畫餅道:“鐵路開通後,班加西港所獲得的利益就是十分巨大的,即便是東非和歐洲貿易,隨便流出一點,也足以讓貴國吃的滿嘴流油。”
“並且這條鐵路,能夠直接加強貴國對利比亞內陸地區的控制,沿線經濟的發展。”
“意大利也將成爲未來,東非和歐洲貿易之間的中轉站之一,所以維護這條鐵路的建設,需要兩國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