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

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

“傳統騎兵必然要被淘汰,隨着軍事武器的進步,就比如機槍的使用,在南非戰爭中得到了檢驗,這種情況下,騎兵如何突破機槍火力覆蓋網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機槍足夠的情況下,步兵能很好的解決騎兵的威脅,所以我們的騎兵部隊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走上摩托化騎兵道路。”馬爾斯中將說道。

馬爾斯在南非戰爭之後,就完成了晉升,其在南非戰爭之前創建的221和222騎兵師,都取得了不錯戰績,尤其是221師,幾乎全程打完了莫桑比克地區的戰爭。

東非騎兵部隊不說歷史悠久,戰績也乏善可陳,畢竟最早的東非騎兵部隊完全是爲了鎮壓東非的土著勢力而誕生的,那完全是殺雞焉用牛刀。

而東非騎兵部隊的高光時刻,分別是布爾戰爭和南非戰爭,至於第一次東葡戰爭東非都不需要騎兵部隊出手,就順利讓葡萄牙國土淪喪,當初葡萄牙的兩塊殖民地距離東非核心領土太近,東非邊境部隊就足以解決葡萄牙人,甚至東非當時邊境部隊都沒有完全出動,反而用黑人和葡萄牙戰鬥。

隨着南非戰爭結束,東非陸軍這些年來自然也沒有閒着,首先就是對步槍,火炮等傳統武器的研究持續推進。

在南非戰爭之後,對機槍,鐵路,電報,塹壕戰等新武器,新技術和新戰術的重視進一步提升,新法蘭克福市保衛戰就是東非塹壕戰中的經典案例,東非國防軍以新法蘭克福市爲核心構建的塹壕體系極大消耗和拖延了英國和葡萄牙的軍事力量。

這是南非戰爭的影響,而拋開戰爭因素,無線電和汽車等新事物的發展,再一次推動了東非陸軍的在相關領域的研究。

而馬爾斯中將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對騎兵部隊的發展產生了悲觀情緒,隨着近衛師步兵機動部隊的成立,汽車在未來軍事中的重要性已經凸顯。

1895年,隨着東非汽車產業的發展,軍方也順勢提出了汽車在軍事上的應用,而作爲最財大氣粗的近衛師自然又走在了東非各個部隊的前列。

而馬爾斯如今就負責101騎兵師師,擔任101騎兵師的師長,101騎兵師也就是駐紮在姆貝亞市的騎兵部隊。

姆貝亞市是東非的汽車產業生產基地之一,所以馬爾斯也能最直觀的見識到東非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加上近衛師步兵機動部隊的成立,讓他意識到東非傳統騎兵的危機。

而爲了應對這種危機,自然要做出改變,所以在通過一個多月的冥思苦想之後,馬爾斯中將認爲騎兵部隊想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擁有比近衛師機動部隊更加性能強大的機械,而且必須攻防一體,兼具機動性優勢的強大機械。

而這種機械,顯然與汽車不同,他應該有一定的防禦功能,同時可以裝備機槍和火炮等打擊能力強的武器。

而言實現防禦功能,那自然要裝備“裝甲”,至於機槍和火炮,則是要實現對步兵的壓制,不過馬爾斯得知近衛師步兵機動部隊汽車上加裝了機槍位之後,他更堅定了在騎兵部隊使用機械上加裝威力更強火炮的的想法,當然機槍也不可少。

很快,馬爾斯就將他的構想書寫成具體設想預案,提交給總參謀部,隨後就被新總參謀長默爾克,叫到第一鎮市來做報告。

“說的很好,馬爾斯,至於你所提出的新式騎兵裝備,實際上在王儲殿下的推動下,相關研究已進展,不過具體內容我還不能透露,不過你能提前意識到這個問題,說明你的警覺性和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很好,這是我們東非軍人所需要的。”默爾克毫不吝嗇的誇讚道。

“至於你在文件中提到的新式騎兵裝備,我們早有計劃,名字叫做“坦克”,其裝備和你預想的差不多,不過也有一些區別,但總體功能上差不多。”

具體區別自然就是將“汽車”的輪轂,換成“拖拉機”所使用的履帶,當然,輪式裝甲車自然也有研究,但是履帶顯然更容易適合戰場環境,這也導致東非參與裝甲車研究的拖拉機廠比汽車廠要多。

而且“坦克”和輪式裝甲車還是有一些定義上區別的,裝甲車顯然更強調“車”的含義,而坦克則強調攻防一體。

當然,這不妨礙坦克也是裝甲車輛的一種,只不過更強調自身的攻擊性。

“未來我國有意將第一支裝甲部隊部署在中部地區,當然,現在說這些還早,畢竟坦克研究還在進行,所以要等上不少時間,不過你可以先參與相關軍事戰術的編訂,如何發揮這種攻防一體,機動部隊的戰場優勢。同時,該如何剋制這種裝甲戰車的的措施,也應該進行相關研究。”

默爾克的話基本上確定了馬爾斯未來參與東非裝甲部隊組建事務,畢竟在成品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坦克長什麼樣,現在就只能靠猜測和想象。

而馬爾斯能在東非一干將領中,率先認識到傳統騎兵部隊的不足,甚至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默爾克看來就十分值得培養。

“當然,還要注意保密性,這件事現在只有少數人知道,因爲王儲殿下對裝甲部隊寄予厚望,甚至認爲是未來戰場上的主力,所以裝甲部隊也是我們東非未來的殺手鐗,你回去之後不要和別人透露這個情況。”

對於這一點,馬爾斯自然點頭答應,保密性一直是東非軍隊的傳統,哪怕不太重要的情報都守口如瓶,何況默爾克總參謀如此鄭重的向自己交代。

“總參謀,我有一個問題,不知道那個所謂坦克,什麼時候能出成品,畢竟我也不可能光靠猜想,就完成未來裝甲部隊的戰術設計。”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馬爾斯也不可能憑着“虛擬”的坦克來制定其對應的戰術,需要具體的細節和數據支撐,這樣才能一點點摸索未來裝甲部隊的發展方向。

默爾克說道:“不好說,不過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連我都不清楚具體細節,這件事恐怕只有王儲殿下知道,因爲在我上任之前,項目就已經確定了,思維特總理都不知曉這個項目是什麼時候開展的。”

思維特作爲恩斯特的心腹,已經成了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的領導人,也就是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總理。

在東非沒有首相的情況下,這個總理就相當於“準”首相,當然,更類似明代內閣首輔,只不過計劃經濟委員會主管東非經濟事務,權力範圍更小,但是其又不是明代內閣那種非“法定”機構。

總而言之,東非政府機關在恩斯特的改造下,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全世界都找不出一個和東非政府一樣的組織,參雜着各種國家政治制度的特點。

第1280章 達沃市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749章 南下第1092章 菜市場第1316章 對話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871章 “萊茵”市第809章 事後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47章 畜牧業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64章 肉類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51章 在法國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441章 回國第1506章 焦夫鎮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847章 畜牧業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861章 分贓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942章 宣戰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25章 造船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39章 鄰居論第1463章 代理人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942章 宣戰第446章 災情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19章 繳獲第153章 送酒第431章 居所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03章 威脅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20章 萊茵人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74章 “整肅”運動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354章 電報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555章 羞辱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570章 投降!第523章 旱情第206章 “收破爛”第822章 卡賓達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03章 威脅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33章 拖拉機第1272章 犀牛園第1158章 歷史淵源
第1280章 達沃市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749章 南下第1092章 菜市場第1316章 對話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871章 “萊茵”市第809章 事後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47章 畜牧業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64章 肉類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51章 在法國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441章 回國第1506章 焦夫鎮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847章 畜牧業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861章 分贓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942章 宣戰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25章 造船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39章 鄰居論第1463章 代理人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942章 宣戰第446章 災情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19章 繳獲第153章 送酒第431章 居所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03章 威脅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20章 萊茵人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74章 “整肅”運動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354章 電報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555章 羞辱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570章 投降!第523章 旱情第206章 “收破爛”第822章 卡賓達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03章 威脅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33章 拖拉機第1272章 犀牛園第1158章 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