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第九旅

東非國防軍在圖爾卡納河岸邊,多構建地堡,有些地堡直接建在河灘附近,設置機槍口,攔截河面,尤其是河流折彎處。

四月份南非尚未進入雨季,所以圖蓋拉河河水並不豐腴,但是也不至於乾涸,因爲西部受德拉肯斯山脈影響,地形雨比較豐富,旱季也不像東非其他區域那樣明顯,這使得圖蓋拉河水量十分可觀。

這也是前世萊索托成爲南非“水塔”的重要原因,前世南非共和國的調水工程就是從萊索托買水,然後補充北部工業地帶的用水需求。

總體而言英軍挑選的渡河時間不錯,正是圖蓋拉河枯水期,但是也有一定難度,不過對於東非而言,圖蓋拉河防禦工作並不好做。

圖蓋拉河受到地形影響,非常曲折,大型河灣非常多,這就拉長了河道,防線也必須設計的非常長。

而東非的第九旅總計人數是五千七百多人,這個數量放在以前比東非一些師還要多,這是東非擴軍後的結果。

但是第九旅的防區卻直接超過二百公里,不到六千人的兵力,卻要防禦這麼長的邊界,所以應對納塔爾殖民地的英國軍隊,東非第九旅必然無法長期堅守。

只要英國人持續不斷進攻,總能找到適合渡河的地點,現在英軍主要麻煩在於渡河船隻數量有限。

畢竟整個東非區域的開發都非常薄弱,到目前爲止東非作爲非洲唯一的基建強國,都還在全國修建各種基礎工程,但是道路,運河,橋樑等等,都距離亞歐大陸國家差距明顯,整體上也就強於南美。

但是南美大型工程不強,區域性的小規模基建應該是在東非之上的,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國家,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條件都不錯。

尤其是阿根廷,鐵路增速上並不比東非慢,有英國資本的加持,阿根廷發展飛速。

東非的基建水平尚且能在非洲排到第一位,那其他殖民地或者非洲國家的水平可想而知。

就以圖蓋拉河流域而言,之前這裡生活的是祖魯人,祖魯人那是“事實”上的野蠻人,對圖蓋拉河流域的開發基本爲零。

而東非和英國接手後的圖蓋拉河流域其實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東非在區域內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

英國則沒有這方面訴求,作爲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往往屬於進攻方,並不需要在防禦上下太大功夫。

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有膽量,敢主動和英國發生衝突,至於德國現在國力還沒有達到可以和英國抗衡的資本,而美國被歐洲排斥在世界中心之外,只能在美洲地區耀武揚威。

而圖蓋拉河又是英國和東非的交界地帶,商業往來爲零,雙方都不對圖蓋拉河流域進行開發,航運業自然發展不起來,船隻數量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

當然,圖蓋拉河本身也沒有發展航運業的潛力,光是圖蓋拉瀑布羣就足以截斷當地的航運條件。

當前東非面對的形勢是聯軍三個大方面同時進攻,小方向更是不計其數,同時還要提防北方地區的埃及英軍。

所以每處戰場的東非軍隊分佈比較平均,這樣兵力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唯一具有優勢兵力的就是東部軍區,東部軍區實際上分爲兩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近衛師和東部軍區,雖然近衛師屬於東部軍區序列,卻實際上是獨立的部隊。

總而言之,第九旅承受了它本不該承受的巨大壓力,能夠阻擋住英軍的三次渡河,就已經超出了其能力範圍。在這方面第九旅要感謝英軍指揮官的指揮,急於求成造成了當前的狀況。

這和英軍指揮官輕敵有重大幹系,畢竟這次英國軍隊主力來自於英國皇家印度軍隊,順風仗打多了,意味到了非洲還是南亞那樣的配置,但是當前東非的軍事實力已經超越了歐洲的中小國家,就算在歐洲也能排上號。

第九旅前線指揮部。

“旅長,我們觀察到敵人又要發動新一輪的攻勢了,他們的渡河部隊再次重新集結完畢!”

亞力多德旅長沒有立刻做出指示,而是問道:“現在是幾點鐘?”

“已經是下午五點二十三分,距離天黑大概等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亞力多德分析道:“現在英軍指揮官現在只知道蠻幹,白天他們已經組織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登陸作戰,都被我軍以優勢火力打退,但是我們的彈藥消耗量極大,尤其是機槍,對於打擊這種小型渡河船隻非常有效,甚至直接打爛船體,讓英軍整船的渡河突擊部隊直接報廢。”

“唉,可惜了,馬克沁機槍雖然好用,但是我們東非的產能卻很有限,短短一天不到時間就消耗了五分之一了的庫存量。”

“馬克沁機槍對於敵人的小型登陸船非常有用,河面上的英軍都成了活靶子,只需要一輪掃射,就讓對方戰爭耐心直接耗盡,對敵方士氣造成嚴重打擊。”

第九旅各個前線部隊對機槍的體驗反饋非常好,但是機槍對彈藥的消耗情況也是驚人的。

這讓亞力多德旅長對機槍的使用模式產生了思索,機槍威力巨大,如果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應對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最主要的還是機槍的使用效率沒有達到亞力多德的預期,這種大規模殺傷性需求應該應用在大規模陸地正面戰場。

使用在攔截英軍渡河上有些過度浪費,很多士兵打起來爽,但是容易忽視彈藥使用情況。

所以亞力多德說道:“如果以機槍作爲火力輸出點,可以有效攔截英軍的渡河部隊,但是如果我們把機槍組織起來,佈置爲一條射擊帶,那對敵人的殺傷力會造成什麼結果?”

畢竟英軍的作戰模式以排隊擊斃戰術爲主,如果東非能同時把機槍組織起來,對着敵人進行掃射,那畫面想一想恐怕就很有效率。

現在第九旅這種把機槍作爲防禦武器,針對敵人登陸作戰的效果反而不能把機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畢竟登陸作戰的英軍兵力是分散的。

亞力多德的想法引發了旅部內所有人的思考,這樣的做法,貌似非常可行,但是在沒有見識到實戰效果之前,大家並不能完全確定其可行性。

見沒有人提出有意義的建議,亞力多德只好先把這個想法放在心裡,現在最主要的是打退敵人的第四次渡河行動,爲整個新漢堡港市爭取更多的時間。

所以亞力多德下令道:“在天黑之前,打退敵人的第四次進攻,等到天黑了,英軍再想渡河就困難多了,現在前線支援的新漢堡港市志願者撤離,我們至少要阻擋英軍兩天時間,然後再向新漢堡港市撤離,這段時間裡我們必須要節省子彈,尤其是機槍彈藥,至少預存一半以上。”

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752章 軟柿子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545章 孤兒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539章 中東第1272章 犀牛園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36章 間諜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992章 入籍斐迪南大公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437章 徵兵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457章 爆金幣第39章 利薩海戰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381章 國禮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296章 接見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47章 登陸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792章 條件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33章 “故”人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676章 摩托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549章 潰兵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284章 連環計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02章 爭論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98章 太特市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6章 平衡第424章 奔逃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44章 貿易第78章 奧匈帝國第830章 蓄水池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83章 到達
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752章 軟柿子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545章 孤兒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539章 中東第1272章 犀牛園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36章 間諜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992章 入籍斐迪南大公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437章 徵兵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457章 爆金幣第39章 利薩海戰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381章 國禮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296章 接見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47章 登陸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792章 條件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33章 “故”人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676章 摩托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549章 潰兵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284章 連環計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02章 爭論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98章 太特市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章 利薩海戰第56章 平衡第424章 奔逃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44章 貿易第78章 奧匈帝國第830章 蓄水池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83章 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