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

之所以拿俄國比較,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爲東非能夠拿到最好的參照物就是戰前的俄國軍隊。

戰前在軍隊規模上超過如今東非的也只有俄國和遠東帝國,但是遠東帝國軍隊規模雖然龐大,但是他們裝備水平實在太差,戰鬥力堪憂,而且還分爲多個力量。

而戰前俄國軍隊如果拋開後勤等因素,戰鬥力水平還是不錯的,而且戰前俄國的人口,領土面積等也數據也和東非相差不多,雖然美國的面積,人口等等也不差,甚至工業和東非體量也比較相近,但是戰前美國太過於輕視軍隊發展,尤其是美國陸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

在東非準備進行大規模擴軍和軍改的時候,歐洲戰場上也再次發生了一點變化。

1918年8月13日。

在歐洲一直“中立”的羅馬尼亞正式宣佈加入“同盟國”,剛剛獲得美國支持不久的協約國陣營,喜悅瞬間被衝散了不少。這給本就不明朗的歐洲局勢進一步加上了一層濃霧。

羅馬尼亞一直都是同盟國和協約國拉攏的對象,如果得到羅馬尼亞的支持,那就意味着己方多出近六十萬的兵力。而且羅馬尼亞的位置也相當重要,處在同盟國的腹地,同時還是重要的石油產地。

前世,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就對同盟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使得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陷入被動之中。

威廉二世更是氣憤的將羅馬尼亞君主錫格馬林根的斐迪南一世踢出了霍亨索倫家族的族譜。

但是,這次歷史發生了改變,羅馬尼亞選擇了同盟國陣營,而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也很簡單。面對三百萬士氣正盛的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聯軍,旁邊還有虎視眈眈的德國和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除了加入同盟國之外,沒有其他選擇。

羅馬尼亞首都。

布加勒斯特王宮內。

斐迪南一世正在和奧匈帝國皇儲魯道夫進行交談,可見奧匈帝國對羅馬尼亞的重視。

奧匈帝國皇儲魯道夫對着斐迪南一世說道:“恭喜羅馬尼亞國王陛下,你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有了貴國的加入,我們同盟國的實力將進一步加強,整個歐洲再也沒有能夠阻止我們的力量存在。”

如今魯道夫實際上已經是奧匈帝國真正的掌舵人,弗朗茨皇帝因爲身體原因,基本上無法處理政務。

不過這也很正常,弗朗茨皇帝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按照前世的發展,弗朗茨本應該在1916年就去面見上帝,但是可能因爲這一世沒有喪子之痛,且奧匈帝國沒有如前世那樣衰落的原因,所以弗朗茨皇帝一直活到現在,但是其身體也無法抵禦歲月的摧殘。

相比較之下,弗朗茨皇帝的弟弟,東非的斐迪南大公,可能比弗朗茨皇帝更加長壽,畢竟到現在,斐迪南大公的身體狀態都是生龍活虎的樣子。

斐迪南一世面帶着毫無破綻的笑意的說道:“是啊!如今整個東歐,基本上都是同盟國的天下,俄國現在因爲內戰自顧不暇,只有巴爾幹半島西南邊的幾個小國垂死掙扎,我們羅馬尼亞也有義務爲同盟多出一份力。”

口頭上這麼說,實際上斐迪南一世的內心卻是有些苦悶的。

在加入同盟國之前,斐迪南一世其實根本不想加入戰爭,或者說這麼早加入戰爭。

但是,同盟國已經結束了對俄國的戰爭,單單就奧匈帝國,就有將近百萬大軍,從東線迴歸支援其他戰場。

而在同盟國兵力從東線調往其他的戰場的時候,德奧幾個國家顯然沒有忘記羅馬尼亞這個中立國。

和前世不一樣,這次德奧兩國對羅馬尼亞的態度格外強硬,如果羅馬尼亞不加入同盟國,那同盟國將直接將羅馬尼亞從地圖上抹去。

面對同盟國的威脅,羅馬尼亞沒有前世拒絕的底氣,而前世羅馬尼亞之所以敢拒絕同盟國,並且最終加入協約國的底氣就是奧匈帝國在戰場上的拉胯表現。

而本時空裡,奧匈帝國除了開戰之初,在塞爾維亞的不利戰局以外,很快在魯道夫的領導下撥亂反正,並且在東非和德國的武裝下,一步步恢復軍隊的戰鬥力,如今,軍隊規模更是高達四百萬。

而羅馬尼亞的另一個鄰國,同樣是同盟國一員的保加利亞,在戰場上同樣有着不俗的表現,但是其震撼人心的動員能力,就足以讓羅馬尼亞驚爲天人,更何況在東非和同盟國武裝之下,保加利亞軍隊戰鬥力更加強悍。

雖然,保加利亞體量不大,但是如今保加利亞的軍事力量放在戰前也是十足的軍事強國。

隨着東線戰場結束以後,羅馬尼亞就徹底陷入了同盟國的包圍之中,兩個鄰居不好惹也不能惹,所以在同盟國下最後通牒後,羅馬尼亞除了加入以外別無選擇,否則昔日的塞爾維亞就是羅馬尼亞的下場。

雖然塞爾維亞流亡政府依舊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和同盟國進行鬥爭,但是斐迪南一世可沒有從布加勒斯特出走的想法。

先別說斐迪南一世不想過流亡生活,就是他霍亨索倫家族的身份也讓他不可能這個時候和同盟國作對。

前世,德國爲什麼能容忍羅馬尼亞前期的中立,原因之一就是羅馬尼亞王室本身就是德國扶持上來的,所以羅馬尼亞理論上來說,應該倒向同盟國,但是前世羅馬尼亞卻恰好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纔會讓威廉二世惱羞成怒。

至於說,帶着羅馬尼亞和同盟國死扛到底,斐迪南一世也沒有那麼傻,他不認爲羅馬尼亞是如今軍威正盛的同盟國軍隊的對手。

光是,之前保加利亞和奧匈帝國的分佈在羅馬尼亞邊境的百萬大軍,就讓他睡不好覺。

所以,斐迪南一世其實是被迫加入同盟國的,所以他內心有不滿也很正常,不過面對魯道夫時並不敢表露出來,甚至還要笑臉相迎。

這個時候,斐迪南一世已經沒有其他選項,只能帶領羅馬尼亞和同盟國一條路走到黑,所以在魯道夫面前斐迪南一世只能表忠心。

看到斐迪南一世的表態,這讓魯道夫很開心,他對斐迪南一世說道:“有了貴國加入,我們的勝算就更大了,如今歐洲大陸上,法國和英國只能死撐。”

“我們要趕在美國人登陸歐洲之前,徹底擊敗法國,這樣就算英國和美國,他們也只能隔着海水望洋興嘆,所以我們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本來德軍就和英法聯軍旗鼓相當,有了我們其他幾個國家的加入,西線戰場的情況將很快發生改變,所以你們要做好準備。”

“羅馬尼亞本來加入的時間就短,所以你們如果想瓜分戰利品,就必須全力以赴,保加利亞就已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你們不努力,那未來巴爾幹半島上,只能保加利亞一家獨大了。”

魯道夫用保加利亞樹立榜樣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斐迪南一世馬上一臉嚴肅的說道:“魯道夫殿下你放心,我們羅馬尼亞也不會被保加利亞甩在後面,王國軍隊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準備支援戰場。”

木已成舟,羅馬尼亞的選擇只能是儘快加入到戰爭之中,或許還有希望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保加利亞已經通過戰爭獲取塞爾維亞等地區的領土情況下。

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981章 捷徑第523章 旱情第566章 比較第189章 佔領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53章 新家第563章 熱心腸第1281章 酒館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473章 警示第361章 k001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30章 入侵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015章 市場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74章 服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30章 漢薩省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87章 太特城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82章 近衛師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865章 高原省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65章 高原省第1259章 同意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222章 會面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014章 輕工業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015章 市場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736章 第九旅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736章 第九旅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99章 預判第615章 交流電第742章 大捷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53章 新家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67章 推銷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02章 帝國大廈
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981章 捷徑第523章 旱情第566章 比較第189章 佔領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53章 新家第563章 熱心腸第1281章 酒館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473章 警示第361章 k001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30章 入侵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015章 市場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74章 服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30章 漢薩省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87章 太特城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82章 近衛師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865章 高原省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65章 高原省第1259章 同意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222章 會面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014章 輕工業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015章 市場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736章 第九旅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736章 第九旅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99章 預判第615章 交流電第742章 大捷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53章 新家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67章 推銷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02章 帝國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