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地理分界

在華爾茲和莫里談話間,大大小小的車輛從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進進出出,這個時候的車輛還多是些人力和畜力,一次拉的貨也不多。

好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火車站距離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並不遠,進貨出貨都容易,真正困難的還是原材料產地。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的銅和橡膠都來自內陸,主要集中在霍亨索倫行省,施瓦本行省,還有黑森省這三個省份,至於煤炭從市裡拿配額即可。

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行省都通了鐵路,但是黑森省就大爲不同,黑森省也在米通巴山脈西側,剛果盆地東部邊緣,地勢落差比較大,交通不是很便利。

所以作爲東非橡膠主產區的黑森省,橡膠收割後運輸很不方便,而黑森省同樣是東非的資源大省,分佈着大量礦產資源,比如銅,煤,鐵,鎢等,同時當地還是東非最重要的林業省份之一,背靠剛果雨林和米通巴山脈,林業資源相當豐富。

當前能穩壓黑森省的資源型省份也沒有幾個,分別是黑興根省(原德蘭士瓦共和國),馬塔貝萊省(津巴布韋),南邊疆省(德蘭士瓦共和國南部以及原祖魯王國,斯威士蘭王國),尼羅河行省(南蘇丹),新巴登省(博茨瓦納),霍亨索倫行省(贊比亞),施瓦本行省(剛果南部高原)。

這其中,黑興根省和馬塔貝萊省是獨一檔的存在,其礦產資源放在全世界,可以和絕大多數國家相媲美。

就比如黑興根行省,如果看做國家,放在前世其礦產價值就可以進入世界前十,前世南非大部分礦產都集中在這個區域,而南非是世界第五大礦產國。

馬塔貝萊省也不用多說,雖然津巴布韋貨幣很出名,但是津巴布韋的工業在非洲算是比較發達的,而津巴布韋還是一個內陸國家,所以爲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自然和津巴布韋豐富的礦產資源脫不開關係。

其實黑興根省前世也是這種情況,南非經濟最發達的約翰內斯堡就在黑興根省境內,只不過因爲恩斯特的不發展黑興根省的原因,所以東非沒有約翰內斯堡這座城市。

畢竟前世約翰內斯堡發家靠的是金礦,南非的金礦過於耀眼,東非也不想因此而惹上麻煩。

這幾個資源大省再加上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南薩爾茨堡省,新符騰堡省,洛林省等省份。

由此可見,東非礦產資源價值前十的省份基本分佈在東非的中南部,北方唯一進入的省份是尼羅河行省(南蘇丹),主要還是因爲石油的原因。

東非的北方,劃分界限主要靠的還是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以北都屬於北方,包括北方省,朱巴省,圖爾卡納省,尼羅河行省,新巴伐利亞省,東阿贊德省,自己剛果雨林大部分地區(前世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南部,南蘇丹,中非共和國,剛果大部分地區等)。

而贊比西河以北的兩大高原區域,東非高原和加丹加高原,在東非統稱爲中央大高原,是東非的中部地區,包括東部沿海平原(前世肯尼亞,坦桑尼亞,贊比亞,剛果南部等)。

贊比西河以南的各個省份則是東非的南方,這是東非地理的一種劃分方法。

其中高原是重要劃分標準,而贊比西河是劃分高原的重要地理標誌,因爲贊比西河兩岸實際上差別並不大,不是淮河那樣兩岸氣候特徵差異明顯的地理分界線。

當然,東非還有一種非常常用的地理劃分標準,主要是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和開發程度作爲參考依據。

按照這個標準,把東非重點劃成五個部分,東部,內陸,西部,南方和北方。

按照這個標準東部的區域分佈非常廣泛,尼羅河,坦噶尼喀湖以及馬拉維湖爲主的東非大裂谷以東都是東非的東部,泛指東非開發比較早,人口比較稠密,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按照這個標準,索馬里都算是東部,但是索馬里又同時是北方,不過也不用糾結這一點,索馬里當地人肯定是認同東部更多一些,因爲東部在東非代表着更發達。

內陸主要指正在開發的霍亨索倫行省,黑森省,施瓦本行省,馬塔貝萊省這四個省份,也就是東非地理中心的這片區域。

南方的範圍就縮小了許多,主要是前世的南非以及博茨瓦納。

北方界限模糊,但是一般指的還是那幾個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交匯地帶的省份,只不過剛果雨林並不算在內。

西部則是基本沒有開發的那幾個省份和區域,也是東非發展最落後,環境最不適合居住的區域,主要就是前世的納米比亞。

以上兩種地理劃分標準,不管是哪一種,黑森省都屬於中部地區,當然,像東部地區的人可以把西邊統稱爲西部,這就和遠東帝國東北人把山海關以南叫做南方,是一個道理。

黑森省是東非重要的資源大省,當前最爲重要的產業就是橡膠產業,而黑森省因爲種種原因,交通十分不便。

這就加大了東非電力行業和其他產業的生產成本,就比如自行車和馬車所需的輪胎等。

而想把黑森省的橡膠運出來,基本上只能依靠黑森省的所謂“公路”,東非其他地區的公路還好說。

黑森省地形比較崎嶇不說,還有大量降雨,所以其路況可以百分百確定是整個東非最差的地區之一。

當然,黑森省路況雖然差,但是也不至於和前世非洲一樣,非常糟糕,因爲東非政府的原因,其道路每年都會得到有效維護。

不過這也很費時費力,黑森省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道路進行維護,短則兩三天,最多不過一週就要對道路重新修整,因爲大雨一下,馬車從上面軋過就會留下深深的輪胎印,多走幾輛車,就會形成積水的深坑。

而未來解決黑森省道路的最省心的方式,還是對黑森省道路進行硬化處理,這一點還是比較好解決的,那就是使用水泥來重修黑森省的道路。

不過東非水泥缺口比較大,這幾年政府投資又在其他工程上,對水泥的消耗一直供不應求,所以黑森省的道路硬化計劃一直沒有實行。

但是隨着電力等工業的發展,對橡膠產業的需求量大增,黑森省糟糕的交通條件勢必要被改善。

前世大多數橡膠主產區國,其優勢就是靠近海洋,海運便利,而東非的橡膠主產區位於內陸,所以黑森省的內陸交通是一定要改善的,不然東非生產的橡膠恐怕無法和國際上其他橡膠主產區競爭,畢竟多了一道運輸成本。

恩斯特倒是不奢求東非橡膠比東南亞和巴西便宜,但是東非國內用絕對要比進口便宜,當然,橡膠產業一直是有利可圖的,對橡膠的需求也是每年都在上升,虧本的可能性很小。

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2章 “雄獅”版圖請假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6章 西北悲歌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695章 納塔爾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98章 太特市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305章 封賞第498章 和談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58章 巴拉圭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349章 犧牲第1316章 對話第949章 戰敗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96章 接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64章 肉類第803章 威脅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945章 空軍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17章 過剩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36章 第九旅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9章 岸防炮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802章 爭論第140章 新品第752章 軟柿子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59章 誣陷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766章 集結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925章 造船業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55章 羞辱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524章 幸福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45章 空軍
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2章 “雄獅”版圖請假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6章 西北悲歌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695章 納塔爾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98章 太特市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305章 封賞第498章 和談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58章 巴拉圭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349章 犧牲第1316章 對話第949章 戰敗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96章 接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64章 肉類第803章 威脅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945章 空軍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17章 過剩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36章 第九旅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9章 岸防炮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802章 爭論第140章 新品第752章 軟柿子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59章 誣陷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766章 集結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925章 造船業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55章 羞辱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524章 幸福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45章 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