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輿論

第1117章 輿論

在羅安達號巡洋艦完成救援任務之後,不多時,泰坦尼克號就徹底超出承載能力,整艘船迅速向大西洋下沉沒,在大西洋上掀起一片驚濤駭浪,一些沒有來的及遠離的救生艇也被波及。

在坦泰尼克號周邊,還是有一些救生艇存在的,羅安達號當時主要以泰坦尼克號爲主要救援對象,自然估計不過來已經四處飄散的救生艇艇,那會極大分散和消耗羅安達號的救援力量得不償失。

而一些救生艇,因爲操作不當,沒有及時離開泰坦尼克號沉沒時波及區域,也被這艘恐怖的遊輪帶進了大西洋水面下。

在確認了泰坦尼克號徹底沉沒之後,羅安達號巡洋艦纔開始重回現場,並且釋放了極大救援彈,引導泰坦尼克號沉沒前下方出去的救生艇,向着羅安達號靠攏。

救援活動一直持續到另外一艘英國商船到來爲止,這個時候,羅安達號只能先行撤離,畢竟傷員和補給都需要時間,羅安達號不可能一直在當地停留。

……

萊茵市。

《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沉沒……》

恩斯特拿着羅安達號傳回的消息有些沉默,因爲實在是有些巧合,因爲救援泰坦尼克號根本不在恩斯特的預料之中。

雖然恩斯特對於泰坦尼克號這艘前世大名鼎鼎的船隻比較瞭解,但是恩斯特從來沒有想過拯救這場悲劇。

最主要的是恩斯特根本就不知道泰坦尼克號會在今年沉沒,畢竟坐到恩斯特這個位置,每天接到信息都是一些國家層面的大事,誰會關心萬里之遙的一艘英國遊輪。

至於羅安達號巡洋艦的任務,那完全是海軍部門安排的,恩斯特根本就沒有插手過,所以這次羅安達號碰巧遇到泰坦尼克號完全不在恩斯特的算計之中。

當然,這對東非也不是什麼壞事,對於東非的國際形象還是能起到正面宣傳效果的,尤其是羅安達號巡洋艦作爲一艘東非軍艦,在大西洋救援了一艘英國的遊輪,還是世界上現在最著名的遊輪,這其中的戲劇性就太多了。

至於對羅安達號巡洋艦的安排,這方面自然是東非國家媒體宣揚東非的一次大好時機。

恩斯特對默爾克說道:“對羅安達號巡洋艦的全體官兵進行一次嘉獎,這是展示我軍良好形象的一次機會。”

默爾克點點頭道:“是,殿下。”

對於恩斯特來說,現在東非軍艦羅安達號對泰坦尼克號的救援已成定局,那接下來只能將利益最大化。

畢竟這次救了那麼多人,很有可能對歷史軌跡造成巨大影響,要知道泰坦尼克號上許多人非富即貴,誰知道這些人活下來後,會對未來的歷史長河中掀起怎樣的波瀾。

當然,歷史早就變了樣,所以事已成舟,恩斯特也不太在意泰坦尼克號事件對歷史的干擾,畢竟恩斯特本人就是歷史發展最大的干擾因素。

“宣傳部門,要藉助這次機會,讓我們在歐美國家的形象大大改觀,尤其是針對英國,相信有了這次泰坦尼克號事件的助攻,我們在英國的民間形象能夠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東非在英國輿論裡可從來不是什麼正面影響,即便如今東英和解,也沒有能夠立即轉變英國國民對東非的態度。

作爲世界霸主,英國同樣掌握着世界輿論的霸權,而從南非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憑藉這套輿論霸權,對東非進行了長達近二十年的摸黑。

即使是倫敦東區最貧窮的愛國者,一談及到東非這個國家,也會不由自主的往地上吐一口唾沫。

在英國輿論中,東非的形象可以說完全不遜色於他們對法國或者美國人的調侃,畢竟東非的誕生破壞了英國殖民非洲的大戰略,東非本土如今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前世英國人的殖民地。

當然,最讓英國人痛恨的還是南非戰爭的慘敗,雖然對外宣傳中南非戰爭是平局,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對於英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言,平局只不過是一張遮羞布。

而不能在武力上擊敗東非的英國,自然要在其他方面找補回來,但是英國的經濟制裁也不顯著,只有輿論上實現了對東非的復仇。

總而言之,東非的國家形象因爲英國人的小肚雞腸,以及英國政府的有意引導,絕對談不上正面。

如果是其他時候,東非對此自然不會太在意,但是此時東非需要英國人的好感,進而從英國獲得更多投資和貸款。

所以恩斯特說道:“如今我們再向國外借款的時候,英國總因爲刻板印象和傲慢,對東非不屑一顧,這對於我們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畢竟,如今英國是世界上資本最雄厚的國家,我們想要獲得發展資金就不能忽視英國,而英國長期對我國的負面宣傳,讓我們在對英國的貿易中處在不利地位。”

雖然因爲東非,英國丟失前世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黑非洲土地,但是英國依舊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國家,並且維持着世界金融業中心地位。

這樣一來,即便不算英國的工業,英鎊也能維持堅挺的幣值,畢竟英鎊能在全世界絕大部分流通,代表着如今世界最強的購買力。

所以任何國家在對外貿易中,都不可能繞開英鎊,東非自然也是如此,就比如東非和印度的貿易,那必然要以英鎊爲主要媒介來完成。

東非獲得足夠多的英鎊就能夠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購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機械設備和原材料。

不過同樣值得慶幸的是,英鎊還遠不如前世美元霸權那樣穩固,要不然東非根本不可能繞開英國實現工業化。

但是獲得大量英鎊,對東非本國工業發展是絕對有利的,而英國對東非的負面輿論,影響了東非通過借款以及招商引資或者貿易形式獲得更多英鎊來加速本國工業發展。

這也是恩斯特爲什麼想拿泰坦尼克號作爲突破口,改變英國民間對東非的負面印象。

恩斯特:“英國民間輿情對我們越有利,那我們就能獲得更多工業發展資金,從而打開英國的殖民地市場,換取我們想要的資源和能源,英國本身控制着四億多人口的市場,而泰坦尼克號事件,同樣能讓我們在這四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中打開銷路。”

在英國殖民地市場中,很多英國殖民地原本對東非這個國家的印象也會因爲宗主國態度而比較惡劣,這是無法避免的,就比如前世遠東帝國,英國殖民過的某個區域,即便英國離開後,流毒依舊難以消除,一直維持到21世紀。

英國直接控制着近四億人口的輿論,只要寫點小文章,就能對東非進行抹黑,而如今東非對泰坦尼克號的救援是一場根本無法被掩蓋的正面事件,如果能夠利用好,不僅可以讓英國人對東非態度大爲改觀,也能讓英國控制的四億人口大市場對東非態度大爲改善。

而情緒本身就是可以影響到貿易的,畢竟歷史上的貿易抵制屢見不鮮,同理英國輿論界對東非改善,也能大大刺激東非的對外貿易。

第7章 擴大生產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505章 提速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63章 熱心腸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457章 爆金幣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830章 蓄水池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942章 宣戰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302章 巴庫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36章 第九旅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509章 起步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694章 訛詐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98章 貝拉市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38章 開墾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82章 中間商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594章 矛盾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08章 歷史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13章 拉攏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249章 熱度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52章 夏威夷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712章 鐵路所見
第7章 擴大生產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505章 提速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63章 熱心腸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457章 爆金幣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830章 蓄水池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942章 宣戰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302章 巴庫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36章 第九旅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509章 起步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694章 訛詐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98章 貝拉市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38章 開墾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82章 中間商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594章 矛盾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08章 歷史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13章 拉攏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249章 熱度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52章 夏威夷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712章 鐵路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