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巡邏兵

安哥拉同東非邊境。

安哥拉殖民軍邊境巡邏隊的士兵布倫齊諾,從本土被調集到安哥拉已經有三個月時間。

布倫齊諾是一個比較熱血的青年,義無反顧的加入了“保家衛國”的隊伍,尤其是王國僅存的兩塊大面積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面臨迅速崛起的野蠻國家——東非的威脅。

而布倫齊諾隨着部隊,被分到了安哥拉殖民地同東非萊塔尼亞省的接壤地帶。

對於東非這個國家,葡萄牙人還是比較瞭解的,布倫齊諾也不例外,因爲前幾年葡萄牙報紙上描述最多的國家就是東非,這個葡萄牙目前最大的威脅。

在葡萄牙人的報紙宣傳上,東非自然是野蠻國家,是一個由“暴君”康斯坦丁統治的邪惡勢力,擁有着無盡的貪婪。

作爲東非君主的康斯坦丁日常躺槍,不過東非的建設成績也會落到康斯坦丁這位名義上國家統治者的頭上,尤其是各國商人對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兩座城市的描述。

作爲東非發展經濟的窗口,這幾座城市,是東非最耀眼的“明珠”,被譽爲印度洋雙子星,和印度大都市孟買齊名。

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唯一能拿出手和東非城市對比的也就只有開普敦,至於其他白人人口少的地方不在這個範圍之內。

所以葡萄牙人早上出門都要“慰問”一下東非人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感謝”。

如果之前葡萄牙真能重視非洲,那還真有能力建設一個類似東非一樣,雄霸整個非洲大陸南部的龐大殖民地,因爲在五六十年,奎寧早就已經出現,對非洲的殖民正處在一個空窗期。

葡萄牙人的臆想,還是不夠大膽,現在東非體量就是巴西的兩倍,不管從人口還是面積上來說。

本來在此之前,葡萄牙是整個南非地區(按照目前東非國土分佈,東非被稱爲南非更爲合適,但是繼承東非擴張史的原因,國際大多數國家習慣性稱爲東非,而實際上東非王國的官方稱呼是“黑興根王國”)最有實力的實力,坐擁面積達到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勢力範圍。

在葡萄牙人看來,東非的潑天富貴,完全是通過對葡萄牙莫桑比克殖民地還有安哥拉殖民地的掠奪來實現的。

他們不再像自己的海盜前輩們那樣,敢於冒險和征服,這也是葡萄牙在非洲殖民地擴張緩慢的重要原因。

如果時間在早個二十多年,葡萄牙自己對南非地區實行擴張,那就沒有東非王國什麼事了!到時候葡萄牙又可以建立一個堪比巴西一樣的大殖民地。

而當時,葡萄牙整體處於衰落時期,其實近百年來,葡萄牙一直在衰落,只不過巴西的脫離對葡萄牙的衝擊力過大,整個葡萄牙失去了大國的精氣神。

不過葡萄牙人處在國運持續下行之下,來不及考慮這些問題,而葡萄牙政府這麼多年又沒有什麼太大長進,所以一切問題都很難解決,更何況是開拓殖民地。

在非洲開拓殖民地,實際上難度並不大,尤其是對之前的葡萄牙而言,因爲當初葡萄牙的兩塊殖民地就差不多相連在一起,中間有商隊穿行,只不過這一進程被東非的擴張打斷。

在恩斯特沒有殖民非洲以前,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唯一具有競爭力的地區也就是幾內亞灣沿海。而像中南非地區,基本上無人問津,除了葡萄牙人就只有最南邊的交通要地開普敦。

所以只要當時葡萄牙政府捨得出錢,就可以在非洲獲得面積巨大的殖民地,且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至於非洲土著,未必就比印第安人強到哪裡,所以威脅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有屬於阿拉伯文明的桑給巴爾,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桑給巴爾蘇丹國剛好也處在衰落時期,尤其是和阿曼帝國分家之後,實力早就已經崩塌的不成樣子。

而葡萄牙人沒有把握這一點,在他們同東非沿岸的阿拉伯文明上百年的競爭中,他們沒有佔據優勢,所以導致在六十年代錯失良機,被東非捷足先登,隨後就是東非爆打了桑給巴爾這個原東非沿海區域霸主。

不管怎麼說,只要東非發展的越好,對葡萄牙人的刺激也就越大,畢竟在葡萄牙人看來,東非取得的任何成就,本來都應該屬於葡萄牙人。

至於東非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在葡萄牙人看來,自然是對非洲財富的掠奪,畢竟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家,賣礦就足夠發達了。

布倫齊諾也是這樣認爲的,所以從本土到安哥拉以後,布倫齊諾就發誓要爲祖國奪回失去的土地。

不過在安哥拉待了幾個月時間後,布倫齊諾感覺有些失望,因爲他眼前的東非貌似和葡萄牙報紙中宣傳有些差別。

“這裡就是我們和東非的邊境地帶,看起來也沒有之前他們所描述的那麼誇張,不照樣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根本看不到一點現代化的樣子!”布倫齊諾失望對同伴說道。

“我之前也是聽說東非王國建設的如何如何,不過自從來到安哥拉後,確實沒有看到對面有什麼像樣的建築和農業設施,不過聽說東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或許國內所說的發展迅速指的是莫桑比克殖民地和東非接壤的地方,而安哥拉就看不到這種景象了。”布倫齊諾的戰友解釋道。

“所以我們葡萄牙王國就是這樣敗給一個原本的德意志諸侯?就對面這麼荒涼的場景,和這幾年被描述爲富庶之地的東非完全不一樣!”布倫齊諾感覺受到了無恥的欺騙。

“布倫齊諾,東非人只是沒有開發這裡,如果你到了印度洋沿岸,或者遇到東非城市就不會這麼說了,他們不是那種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反而裝備精良,人數衆多。

之前安哥拉南部被吞併的重要原因就是,成千上萬的東非陸軍,從東面殺過來,我就是經歷者之一,可以說東非陸軍看起來和歐洲正規職業軍人完全沒有區別。

而當時我們安哥拉殖民地的軍隊,看起來就和民兵沒有什麼區別,連統一的着裝都沒有,同時缺乏重武器支援。

而對面東非人配備了機槍和火炮,這對於當時的安哥拉殖民地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因爲我們沒有這種能力來面對東非人的進攻,畢竟之前葡萄牙遇到的還是拿着石矛弓箭的土著,彷彿一夜之間就變成比我們本地更專業的職業軍人。”

當時,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對東非是存在代差的,東非直接領先葡萄牙殖民地一個時代,要不是英國人干預,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基本上一戰而亡了。

第878章 無線電第1013章 站隊第163章 年底第488章 情報戰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32章 押解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504章 脫鉤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615章 交流電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325章 卡塔爾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55章 五五開第574章 服軟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471章 戰鬥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26章 回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4章 飲食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還在審覈……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9章 岸防炮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64章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304章 坎帕拉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26章 機耕路第517章 過剩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
第878章 無線電第1013章 站隊第163章 年底第488章 情報戰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32章 押解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504章 脫鉤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615章 交流電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325章 卡塔爾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55章 五五開第574章 服軟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471章 戰鬥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26章 回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4章 飲食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還在審覈……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9章 岸防炮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64章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304章 坎帕拉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26章 機耕路第517章 過剩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