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魯道夫

第844章 魯道夫

而早在協約簽訂的前兩個月,卡普利維就已經返回德國,畢竟作爲帝國首相,不可能在國外呆太久,尤其是東非距離德國太遠。

像歐洲國家領導人出訪,一般都是在歐洲內部打轉,距離並不算太遠,就像孔子周遊列國實際上一直在中原地區打轉是一個道理。

歐洲很多國家放在東非其實也就是和省或者市一個級別,當然,也有沙俄這種本土面積非常誇張的大國,英,法這種海外殖民地面積龐大的殖民型國家。

wWW✿ttκǎ n✿c ○

在和德國簽署合作協議後,東非也再次把目光轉向奧匈帝國,東非的發展離不開奧地利的支持,尤其是近些年來,兩國的合作已經開展多年。

當然,還是那句話,奧地利不等於奧匈帝國,這是唯一可惜的一點,但是在東非沿海地區建設中奧地利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當年,東非放開北部工業帶同奧地利合作,但是成果並不顯著,主要還是靠着東非自身的積累才勉強支撐起北部工業帶的發展,奧地利投資主要集中在蒙巴薩,而沒有深入內陸,當然,這也和東非的政策以及北部工業帶的基礎條件有關。

北方工業帶從來都不是資源豐富的地區,不過這是以前,自從北方鐵路拓展之後,東非北方的資源能夠源源不斷的通過北方鐵路直達蒙巴薩,這也是蒙巴薩能夠和達累斯薩拉姆平起平坐的主要原因。

而且蒙巴薩更靠近國際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之間的差距。

……

對於東非的邀請,奧地利政府是極爲重視的,畢竟東非已經非吳下阿蒙,自從南非戰爭之後沒有國家敢小看東非這個國家的潛力,所以說一場南非戰爭的勝利不僅僅促進了東非的地緣政治安全,更是全面提升了東非的國際地位。

1892年初,奧匈帝國的魯道夫王儲代表奧地利政府前來和東非談判合作事宜。

“魯道夫,這麼多年來你看起成熟了不少,現在和家人關係怎麼樣。”

一見面恩斯特就不自主的關心到這位小老弟的情況,畢竟恩斯特離開歐洲這麼多年,不知道魯道夫是否重回了歷史軌跡。

魯道夫苦笑道:“姐夫,這你就別提了,我在信中就說過,偉大的皇帝陛下根本就看不上我,現在我們家基本上是各過各的。”

對於魯道夫的訴苦,恩斯特看在眼裡,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畢竟這是魯道夫的家事,恩斯特只能充當魯道夫情緒的樹洞,儘量讓這位奧匈帝國未來的主人少走點彎路。

恩斯特寬慰道:“你父親這個人比較頑固,思維總是老一套,不過這對奧匈帝國來說並不是壞事,畢竟治理一個時刻處在分裂邊緣的帝國,確實讓人糟心。”

隨着年齡的增長,魯道夫倒是也能理解弗朗茨的難處,不過父子倆的隔閡早已經建立,所以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很難。

魯道夫說道:“我也理解父親這麼做的原因,不過主要還是宮廷的糟心事太多,尤其是對命運的不可掌控,不像你在東非一言九鼎,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治理國家可不能隨心所欲,至於命運對於貴族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義務,只要放寬心態,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畢竟我們天生就享受到了相應的權利。”恩斯特說道。

當然,對於魯道夫的遭遇,恩斯特也能理解,不過現在魯道夫能完完整整的站在恩斯特面前,恩斯特就已經比較滿意了。

歷史上也就是1888年底,因爲“愛情”失敗,精神崩潰的魯道夫選擇殉情,而現在已經是1892年,魯道夫還活着,歷史完全改變,不知道對未來的奧匈帝國而言是福是禍。

不過在恩斯特看來這是件好事,畢竟魯道夫也已經三十多歲,在熬個幾年就能夠徹底成熟了,畢竟古語有言,四十而不惑,魯道夫的性格總能被磨平,而且恩斯特推測,魯道夫大概率未來會成爲弗朗茨那樣的人。

敘了會舊,恩斯特就不再關心魯道夫的心理問題,畢竟這條道路還要他自己慢慢摸索,別人對他的幫助也不太大,至少如今魯道夫沒有認識前世的情婦,而且還活着這就是最大的改變。

“這次合作,是因爲在此前德國已經和我們東非達成了經濟協議,這種好事畢竟不能厚此薄彼,而過去十幾年,雖然和奧地利的合作時間比較長,但是並沒有更加深入,而今你們也知道我們新獲得了不少領土,對這些領土的開發,我們是需要奧地利幫助的。”

和奧匈帝國的合作,自然少不了莫桑比克這塊區域,東非自己的能力終歸有限,所以必須藉助好外力,而且這次沒有經濟危機助力,所以只能多找些合作伙伴。

魯道夫問道:“我們倒是想同東非加深合作關係,但問題就在於你們東非過於封閉,很多企業在東非的經營活動並不順利,法律法規過於嚴格,用人成本甚至比肩歐洲。”

對於這一點東非和前世的印度頗爲相似,就是對待外資的管理很是嚴格,這無疑限制了東非的發展。

當然,恩斯特並不打算現在解決這個問題,因爲在19世紀本來就是一個大爭之世,不要說東非,除開英國,各國不管什麼經濟體制其實都是一樣。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經濟危機之後,各種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所以東非的閉關鎖國政策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中反而顯得並不突兀。

而且就算是倡導自由貿易的英國,在經歷德國和美國的毒打後,也變得有些消極,當然,在落後地區和殖民地,自由貿易依舊是英國推行的主流。

東非本土的壟斷企業規模十分龐大,其實這也和德,美兩國一樣,只不過作爲非自由市場國家,東非做的更加徹底而已。

“東非的體制確實不好變動,法律也是爲了保障本國公民的利益,但是我們也有合作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給予奧匈帝國投資企業五年時間的優惠條件,包括免稅,工廠廠房建設支出等等。”恩斯特說道。

而恩斯特如此大方的原因,自然是因爲東非的黑人人口太多,而且不好處理,所以乾脆繼續壓榨他們的剩餘價值。

而且現在東非急需開發東非沿海地區,在奪取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後,東非的海岸線擴大了一倍,近四分之三的海岸線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開發。

先讓德奧兩國把工廠在東非沿海建設起來,東非少收點稅,再多添些廉價土著勞動力,這樣能加快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沿海的建設。

而這對於東非政府而言也就是少賺點的問題,稅收收入對東非而言暫時可有可無,畢竟能到東非投資的企業數量應該不太多,畢竟東非的口碑並不算太好,如果不是體量和市場的原因,還真不一定能多吸引人。

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28章 打探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793章 籠中鳥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444章 到家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320章 雙標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21章 申請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章 穿越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03章 撤資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67章 觀察第560章 記者會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53章 新家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324章 預謀第1507章 大水災第775章 紹奎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320章 雙標第369章 送別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012章 萌芽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441章 回國第803章 威脅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87章 勸說第789章 態度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41章 新農業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833章 拖拉機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694章 訛詐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287章 西逃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
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28章 打探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793章 籠中鳥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444章 到家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320章 雙標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21章 申請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章 穿越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03章 撤資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67章 觀察第560章 記者會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53章 新家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324章 預謀第1507章 大水災第775章 紹奎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320章 雙標第369章 送別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012章 萌芽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441章 回國第803章 威脅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87章 勸說第789章 態度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41章 新農業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833章 拖拉機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694章 訛詐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287章 西逃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