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羅恩羅達

第45章 羅恩羅達

羅恩羅達,當前東非殖民地的一個小據點往南直線距離大約60公里,就是葡萄牙人的莫桑比克殖民地,向東30公里,是桑給巴爾蘇丹國勢力範圍。

1866年9月13日。

東非殖民地的地理勘察隊對這裡進行了考察,確定了這裡適合人類居住以後。

10月7日,第一批移民到達羅恩羅達,到目前爲止整個羅恩羅達人口600多人。

羅恩羅達是恩斯特規劃的下濱海區首府,整個下濱海區面積接近八萬平方公里。

八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羅恩羅達的600多華人移民和少量德意志人。

羅恩羅達距離第一鎮將近400公里,中間還隔着中濱海區,距離第一鎮最遠的行政區索倫湖區,其首府基戈馬到第一鎮的距離約爲1000公里。

所以整個東非殖民地就算加上土著,也顯得地廣人稀,東非殖民地的開發還任重道遠。

羅恩羅達作爲下濱海區的首府,目前只是空有首府之名,其規模也只相當於上濱海區的一個村落。

而位置更加偏僻的東馬拉維湖區就更加一言難盡了,當前才完成勘探工作,第一鎮分配的移民還在去往鬆蓋阿的路上。

中濱海區的情況相對好一些,因爲距離上濱海區距離較近,目前,移民已經達到了1000多人。

羅恩羅達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德意志人,名字叫托馬斯是原先東非殖民地僱傭兵團的一員。

他的副手是黑心根軍事學院畢業的學生李文華,而東非殖民地的德意志人,基本上都參加過軍隊,地位第二梯隊的華人治安官,也是從黑心根軍事學院畢業的學生中挑選出來的。

所以可以說,目前整個東非殖民地是一個軍政府,所有的移民都按照軍隊式的計劃和指令行事,和生產生活。

好在殖民地採取的統治方式是集體化管理,而且移民都比較老實且服從命令,不像歐洲的民衆有反抗意識。

要真的是像其他國家一樣,給了這些移民自由生活的權利,那這些軍人出身的殖民地官員,肯定是要抓瞎的,畢竟他們不是那種具有行政經驗的職業官僚。

而集體化管理就和他們在軍隊中那樣,按部就班的完成長官的命令就可以了,東非殖民地在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之前,也只要按照恩斯特指令發展,就再好不過了。

作爲一名黑興根軍事學院畢業的學生,李文華對恩斯特的忠誠沒的說,相較於在清國的日子,在黑興根軍事學院學習重新塑造了李文華這樣的學子們的三觀。

在洗腦和填鴨式教育中,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員在潛意識裡明白是恩斯特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拉出來,而唯一能報答校長的就是好好工作。

李文華也是懷着這樣的心情來到東非殖民地的,在殖民地會議關於開發新的大區土地議題上,李文華被選中爲下濱海區的二把手。

目前東非殖民地基本上由德意志人和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生這兩個羣體來管理。

其中,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生起着橋樑的作用,是將殖民地政策頒佈給移民的重要一環。

他們負責宣講政策,教化民衆,管理軍隊事務等重要工作。

在殖民地所有公文必須使用德語,所以那些殖民地政策必須由他們翻譯給移民。

同時東非殖民地推行德意志化,就必須對這些移民進行再教育,但是對於這些常年文盲狀態,沒有讀過書的老農民來說,學習是非常難的。

所以殖民地只能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德語教育,先學習八百個重要的德語詞彙,每天學習兩三個。

而要移民徹底學會德語,就只能從娃娃抓起,從下一代開始,那時東非殖民地將會把義務制教育搬進殖民地。

而這一切都需要準備時間,恩斯特在黑興根軍事學院正在培養一批未來的殖民地教師,等他們學成後,就會在殖民地開始教育這一百年大計。

這次的學生主要是一些德意志地區的孤兒組成的,他們和華人學員一起在課堂上學習,等到未來他們會和這些華人學員一起前往東非殖民地,成立東非殖民地自己的學校。

……

羅恩羅達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所以向西不到幾裡地就分佈着三個土著部落。

這些土著部落規模還比較大,所以需要殖民地治安軍出動清理,這次派往羅恩羅達的移民中,有兩百人的治安軍。

在配發了槍支彈藥後,托馬斯和李文華開始帶隊出發,第一個被羅恩羅達殖民地治安軍肅清的部落名字叫奇古古。

只有幾百人,配有馬匹的治安軍,一個衝鋒就打散了這些土著,在一把火燒了茅草和樹枝搭建的部落房屋後,殖民地治安軍向着下一個目的地出發。

第二和第三個土著部落,位於奇古古部落的北邊,其中穆維娜部落人最多,而林迪部落的地勢最險要。

解決穆維娜部落的手法和奇古古差不多,也就是多花費了一些時間,而林迪部落纔是真的不好打。

騎兵發揮不出作用,只能多用彈藥來消耗敵人,好在林迪部落的門和柵欄是木製的。

殖民地治安軍用火箭浸入植物油脂,點燃林迪部落的圍牆,最後在焦土裡,治安軍士兵發起衝鋒擊垮了羅恩羅達附近最後一個土著部落。

三個土著部落的殘部只能向西逃竄,羅恩羅達附近也就有了一處較爲安全的範圍。

在清理了羅恩羅達殖民地附近的野生動物後,殖民地治安軍就和移民會和,開始羅恩羅達的警戒工作。

初步建立的羅恩羅達是個土木結構的小村寨,這裡距離葡萄牙人和阿拉伯人的勢力範圍比較近所以在建設上,增加了防禦功能。

瞭望塔,壕溝,具有一定防禦力的籬笆和吊橋都給來此的移民一種踏實感,安全感。

羅恩羅達也位於非洲沿岸平原地帶,所以這裡也是種植水稻爲主,但經濟作物的選擇上卻是菸草。

菸草種植可以給黑興根菸草公司提供原料,在之前,黑興根菸草公司主要是從英國和葡萄牙,荷蘭三國商人的手中進口,再進行加工出售。

所以成本還是比較高的,而東非比較適合菸草生長,土地面積也大,只要開發出來足夠供應整個黑興根菸草公司的需求。

而羅恩羅達就是實驗菸草種植的第一步,如果這次種植比較成功,未來會向整個下濱海區推廣。

而中濱海區則和上濱海區一樣,還是種植劍麻爲主,因爲劍麻的銷量確實好,市場需要比較多。

而菸草種植的競爭對手就比較多,尤其是南北美洲都是菸草種植的重要產地,而東非殖民地的菸草大部分還是黑興根菸草公司自己用,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兼顧開發殖民地。

所以殖民地目前不打算盲目擴充一些理論上適合東非的作物,在沒有穩定市場前,還是先小規模種植,例如咖啡和橡膠等。

(本章完)

第740章 古戰法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51章 過往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96章 油井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453章 借款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474章 討論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13章 抉擇第195章 拜訪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844章 魯道夫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540章 鐵路橋第852章 夏威夷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616章 行蹤第182章 抉擇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9章 閒談第195章 拜訪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290章 長絨棉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65章 電燈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422章 蘇聯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374章 波斯第766章 集結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371章 生意第230章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78章 無線電第536章 間諜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556章 氣吐血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325章 卡塔爾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65章 高原省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844章 魯道夫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362章 醫療產業
第740章 古戰法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51章 過往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96章 油井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453章 借款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474章 討論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13章 抉擇第195章 拜訪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844章 魯道夫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540章 鐵路橋第852章 夏威夷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616章 行蹤第182章 抉擇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9章 閒談第195章 拜訪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290章 長絨棉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65章 電燈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422章 蘇聯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374章 波斯第766章 集結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371章 生意第230章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78章 無線電第536章 間諜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556章 氣吐血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325章 卡塔爾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65章 高原省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844章 魯道夫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362章 醫療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