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

盧本巴希帶頭整合銅礦帶的銅礦和相關產業資源,而這顯然不是基特韋市長德伯爾恩的目的,畢竟這顯然是爲盧本巴希做嫁衣。

所以德伯爾恩也開出來自己的條件,他對盧本巴希的波克市長說道:“在這份銅礦帶開發中,基特韋的相關訴求應該得到保證,盧本巴希雖然佔了大頭,但是應該把一些重要資源下放。”

波克一口答應道:“這是自然,只要基特韋市配合我們,那大家肯定都可以分一口湯喝,畢竟我們的目的是團結銅礦帶內部,對抗外部的競爭。”

盧本巴希相比較基特韋的優勢在於盧本巴希本身實力強,這也就意味着盧本巴希的財力更加雄厚,除此外控制的市場渠道也比基特韋市更多。

畢竟,盧本巴希的交通樞紐地位比基特韋要高,光是這一點就讓盧本巴希在全國市場中搶佔了先機。

而德伯爾恩就是要利用盧本巴希的資金,交通和市場優勢,從而做大銅礦帶的蛋糕,這樣大家才能分的更多,消弭內部的矛盾和爭端。

實際上,銅礦帶想做大蛋糕這一點,還是很有難度的,畢竟銅礦帶不僅面臨本國其他銅礦產區的競爭,還要抵禦海外銅礦產區的競爭,能夠維持住當前市場份額不衰退,就已經十分不易了。

不過,這些話,德伯爾恩也沒有和波克細說,現在波克還沉迷於統合整個銅礦帶的美夢之中。

這也無可厚非,銅礦帶畢竟是當前東非經濟和工業較發達的地區,如果盧本巴希能夠坐穩區域中心的地位,就能進一步積累盧本巴希未來發展的資本。

接下來的幾天,盧本巴希市政府和基特韋市政府就如何產業合作,協調和分配產業進行了激烈的討價還價。

……

在盧本巴希的招待所內。

德伯爾恩的秘書巴亞有些不解的問道:“市長,我們把整個銅礦帶的中心,讓給盧本巴希實在太便宜他們了,這對於我們來說損失是否太大了?”

在巴亞看來,基特韋市也是能做銅礦帶中心的,畢竟盧本巴希的綜合實力雖然很強,但是在銅礦以及相關產業上,基特韋市和盧本巴希幾乎沒有差距。

德伯爾恩喝了一口茶後,笑眯眯的說道:“這是自然,明面上來看,我們基特韋市在產業上,尤其是銅礦相關產業並不遜色盧本巴希,而整個銅礦帶又都是以銅礦相關產業爲核心,盧本巴希和我們基特韋,都有整合區域內銅礦產業的能力。”

“但是,不公平的地方就在於盧本巴希的綜合實力太強,我們根本不可能競爭的過盧本巴希。”

“如果是以往,我肯定不會這麼容易放下和盧本巴希的競爭,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外部的狼來了,所以銅礦帶必須聯手應對外部的競爭。”

“各自爲戰是死路一條,所以必須有一個城市,帶領整個銅礦帶殺出一條血路來,而前期要耗費的資源也是海量的,所以說這條路並不好走。”

巴亞壓低聲音說道:“您的意思是讓盧本巴希頂在前面,我們……”

德伯爾恩哈哈一笑道:“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讓盧本巴希統合區域的銅礦產業,我是真心實意的,因爲從一開始,我的目的就不是爲了銅礦產業來的。”

說着,德伯爾恩站起身來,他走到窗臺前,看着盧本巴希繁華的市景不急不緩的說道:“我們基特韋市和盧本巴希之間的關係,就像兩家公司,基特韋市和盧本巴希都掌握着銅礦產業的技術。”

“但是,盧本巴希的資金更加充裕,人脈廣,渠道也多,這就註定了我們不可能在這個領域競爭的過盧本巴希這家公司。”

“所以不如賣盧本巴希一個好,讓他們成爲銅礦帶的領頭羊,同時,因爲我們的誠意,盧本巴希當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那就是發財的時候帶我們一起搭個便車。”

“我們將一些沒有競爭力的銅礦產業,打包賣給盧本巴希,或者說以此爲資本入股盧本巴希這家大公司。”

“這樣對於盧本巴希和基特韋都是有利的,盧本巴希掌握更多的貨源,同時加上他們的市場渠道,整個銅礦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而我們的分紅也就越多。”

“也可以說我們成爲了銅礦帶的第二大股東,但是,我們自己單幹的話,資金不如盧本巴希,人脈和渠道也不如盧本巴希,最後的結果依舊是盧本巴希吞併我們這家公司,所以打不過就加入纔是正確選擇。”

“而盧本巴希想成爲銅礦帶的領頭羊,那就必須做出一些貢獻來,這樣才能讓銅礦帶的其他城鎮心悅誠服,而這也意味着,盧本巴希必須把過去自己獨享的資金儲備,政治,科教資源,市場渠道分享出來。”

“如果,讓我們基特韋市來做這些事,確實也可以辦到,但是顯然我們的抗風險能力遠不如盧本巴希,那基特韋就真的沒有未來了,可能一次頂不住壓力,就面臨整個公司破產的風險。”

簡單來說,盧本巴希家大業大,財大氣粗,而基特韋市資金實力薄弱,政治承載能力也低,盧本巴希畢竟是施瓦本省的省會,如果經濟出了問題,施瓦本省就是血包。

而基特韋如果翻車了的話,恐怕就真沒有人來救了,至於基特韋市衰落,東非城市太多,有潛力的城市也不少,所以根本沒人在乎基特韋市的命運。

德伯爾恩接着說道:“接下來,我們市的資金和精力,也應該從銅礦產業上轉移到其他領域發展上去。”

“在和盧本巴希等銅礦帶城鎮達成一致後,市場和產業份額就是穩定比例,我們不需要太過操心,只要盯着盧本巴希不要亂來即可。”

“而我們則可以趁機,彌補我們市在其他領域的短板,基特韋市的產業結構十分不健康,我們必須從銅礦依賴症中走出來。”

按照德伯爾恩的意思,基特韋市如果繼續和盧本巴希競爭,那就必然要分出更多的精力來,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在銅礦產業上和盧本巴希搞競賽。

說的不體面一些,那就是基特韋市“投降”了,向盧本巴希“屈服”了,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看法。

但是,德伯爾恩很清楚,這並非投降,而是取捨問題,現在德伯爾恩不想再和盧本巴希在這種已經出現頹勢的傳統產業上和盧本巴希較勁。

三天後……

盧本巴希和基特韋市政府正式達成初步共識,並且兩市同時向銅礦帶的其他城鎮發出邀請,進一步落實銅礦帶的協作發展模式。

而面對銅礦帶老大,老二的威逼利誘,其他城鎮自然也只能乖乖就範,如果被踢出圈子之外,那下場肯定會十分悽慘。

而在整個區域都達成共識和協議之後,由盧本巴希爲首的銅礦帶經濟合作發展區規劃,正式上報到東非中央政府。

萊茵市。

對於銅礦帶抱團發展的訴求,得到了恩斯特的重視。

“銅礦帶是中部的一個重要工業基地,我們本來就有打算整合當地資源,避免內卷式競爭的打算,現在盧本巴希和基特韋市能夠主動提出這一點很不錯,說明他們在思想上走到了東非其他地區的前列。”

財政部長羅根斯說道:“陛下,這次銅礦帶經濟合作發展區規劃中,據說基特韋市市長德伯爾恩發揮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熟悉盧本巴希和基特韋歷史的人知道,過去這兩個市爲了爭奪區域的主導權,可以說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競爭。”

“不過現在看來,德伯爾恩市長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敢於改變這種傳統,推動了兩市的協作發展。”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說道:“這說明他是一個聰明人,基特韋市和盧本巴希市的差距太大,選擇競爭的情況下,基特韋市大概率無法競爭的過盧本巴希,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爲我們的政策,如今進口銅礦增長,這對於基特韋市而言纔是最大的威脅。”

羅根斯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我們是否應該支持這個方案的通過?”

恩斯特說道:“當然,既然是經濟領域的合作,且和第五個五年規劃的大致方向一致,自然要鼓勵區域產業的協作發展。”

“不過,我們也應該藉此機會,推動一些政策在當地的落實,就比如環境,生產效率,產業結構調整等等。”

銅礦帶的環境問題是比較嚴重的,畢竟採礦對環境的破壞本身就不小,再加上金屬冶煉,這對於銅礦帶區域就是一個重大挑戰。

而之所以這麼說,主要還是銅礦帶距離萊茵市太近,如果銅礦帶的生態環境極速惡化,那勢必影響到周邊,包括萊茵市,要知道萊茵市一些河流的上游源頭就距離銅礦帶不遠。

而效率方面,主要是生產機械的更新換代,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而這也是德伯爾恩所預料到整合銅礦帶要花費大量資金的原因,隨着第五個五年規劃的落地,淘汰落後產能本來就是本輪五五規劃的重點。

就比如進一步淘汰一批落後的生產設備,動力設備,就比如一些依舊使用落後蒸汽機械的生產企業。

而具體到銅礦帶這種重要礦區,還要涉及到採礦設備的更新迭代,畢竟根據時間發展,礦區也越來越重視效率和安全等因素。

除此外,還要淘汰一些違規的黑礦以及黑作坊,這是自由經濟發展的產物,在過去十年裡,東非爲了刺激經濟的發展,所以對這些黑礦,黑作坊選擇視而不見。

現在,東非已經過了盲目追求產量的時代,爲了經濟的優質發展,必然要對這些落後,甚至走在法律邊緣的落後生產單位進行打擊。

這並非誇張,很多私人開採的小礦,工人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證,生產標準也爲了節約成本而不達標,甚至根本沒有保護措施。

除此外,這種黑礦和黑作坊的存在,對於環境的破壞力度顯然也更大,就比如用水上,沒有節制,而且亂排亂放。

雖然,正規生產企業也避免不了這些問題,但總會在東非政府的監督下采取一些簡單的措施,哪怕是面子工程,而這些非正規生產企業,哪怕面子上的工程都不願意做,可能也沒有能力做。

恩斯特說道:“隨着各國經濟上的恢復,日後產業競爭會越發激烈,與其等到別人來擠破我們內部的泡沫,不如我們自己先排除一些安全隱患。”

這當然不是爲了置東非部分產業於死地,而是爲了倒逼他們採取新技術,新設備,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被東非政府和市場絞殺也是活該,畢竟東非政府已經給了國內企業十年野蠻生長的時間。

這個時間段,只要是不瞎折騰的企業,基本上都完成了前期的資本積累,賺到了第一桶金,而在新一輪東非經濟發展的規則裡,政府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將賺到的錢,用於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或者服務上來。

……

1920年四月。

東非政府正式批覆了《銅礦帶經濟合作發展區規劃》。

銅礦帶的這一輪資源整合也正式開啓,盧本巴希等銅礦帶城鎮開始就產業協作,提高生產效率等問題,進行了探索。

很快,以盧本巴希和基特韋爲首的一批區域骨幹企業紛紛合併或者成立,同時區域內出臺相關法案,統一區域內銅礦產業生產標準。

德伯爾恩所預想的“做大蛋糕”的局面也正式開啓,而盧本巴希作爲領頭羊,爲了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確實付出了不少實際利益,畢竟這塊蛋糕做好後,盧本巴希市纔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然,如果做不好這塊蛋糕,那盧本巴希肯定也會遭到反噬,所以爲了避免出現意外,盧本巴希市不得不拿出真金白銀,全力經營銅礦帶經濟發展區。

德伯爾恩在基特韋市經濟發展會議上對此評價道:“現在盧本巴希市幾乎和這個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綁定在一起,銅礦帶的銅礦產業以後就由盧本巴希政府多操心了,我們也不能閒着,現在應該把精力放到其他發展領域上來。”

“一個城市的發展,只有多元化才能長盛不衰,而我們的主要學習目標,就是新法蘭克福市,亦或者姆貝亞市。”

“未來一段時間裡,我們市的發展重點,將投入到科研,製造業上來,這兩者息息相關。”

“由市政府出資,鼓勵一批實驗室和科研機構在我們市的落地,尤其是新材料,醫藥,機械等領域。”

“製造業方面,鼓勵輕工業發展,推動本市優質輕工業企業的發展,同時引入外部優質企業對於我們市的投資。”

“然後是服務業和生態,在全世界要加強服務業質量的提升,並且提高我們市服務業的知名度,增加對銅礦帶,甚至全國的吸引力。”

“生態領域,對環境進行整治活動,恢復青山綠水,治理土地污染問題,提高糧食生產安全,恢復部分礦區的植被,恢復河流生態等等。”

可以說,在盧本巴希全力整合銅礦產業的時候,基特韋市政府在德伯爾恩的帶領下,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而這一點暫時還沒有被盧本巴希政府所察覺。

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369章 送別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233章 抓捕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676章 摩托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99章 建交熱第772章 心態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473章 警示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377章 賄賂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章 穿越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114章 抉擇第871章 “萊茵”市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182章 中間商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50章 謠言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03章 撤資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86章 咖啡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426章 回歐第1448章 竊聽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9章 岸防炮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24章 海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28章 談論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97章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428章 談論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27章 南下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345章 援助團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572章 停火線
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369章 送別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233章 抓捕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676章 摩托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99章 建交熱第772章 心態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473章 警示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377章 賄賂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章 穿越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114章 抉擇第871章 “萊茵”市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182章 中間商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50章 謠言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03章 撤資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86章 咖啡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426章 回歐第1448章 竊聽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9章 岸防炮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24章 海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28章 談論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97章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428章 談論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27章 南下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345章 援助團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572章 停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