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四五規劃

東非從1910年到1915年的經濟表現,絲毫不遜色於之前的十年,前兩個五年計劃期間,東非有幾十年的積累打底,屬於厚積薄發,而三五計劃則是趕上了好的歷史機遇期。

隨着1916年的到來,東非的“四五”也正式出爐並且實施,並且針對新經濟政策啓動後,東非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處理。

四五帶有非全計劃性特徵,意義完全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非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

東非因爲新經濟政策的執行,使得三五期間計劃和市場平行展開,毫無疑問這種突然的經濟領域轉折,對本國經濟影響巨大。

但是藉助一戰的歷史機遇,三五計劃依舊順利軟着陸,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其暴露的問題因爲經濟的繁榮就應該選擇視而不見。

尤其是對自由市場缺乏宏觀調控手段,導致東非自由市場野蠻生長,暴露出大量社會和經濟問題。

所以五年計劃變爲五年規劃,也就意味着東非政府經濟領域治理模式的重大改變。

用恩斯特的話來說:“兼顧計劃和市場的統一協調發展,同時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優勢,是未來東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而四五規劃相對於三五計劃,的主要看點除了思想內核指導方針等變化以外,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義同樣十分突出。

在完全計劃經濟時代,東非政府是“能管都管”的全能大家長,而現在則以指導,引導等職能爲主,甚至新增了“服務”的內容。

……

萊茵市。

四五規劃開始後,東非政府再次進入忙碌階段,加上一戰這個窗口期,東非政府的工作強度更是上了一個臺階。

恩斯特:“目前階段,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取得了輝煌的建設成就,形成了以中央鐵路橫線爲主軸的中間地帶經濟核心。”

“但是,同樣不能忽視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所以在四五規劃期間,政府將以大湖區和南方地區爲核心,開發區域經濟,建設東非經濟新版圖。”

大湖區和南方地區,可以說分別是東非農業和工業基礎條件最佳的地區。

大湖區耕地面積大,雨熱條件優良,地形相對平坦,一直都是東非最重要的農耕區域。

而南方,基本值得的是前世南非,博茨瓦納,莫桑比克等區域,這裡有東非最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在過去除了沿海以外,一直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

而事實上,如果早期東非選擇南方地區開發建設,毫無疑問將大大節省工業和經濟發展成本。

“大湖區是帝國農業的蓄水池,擔負着全國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過去幾十年裡,一直都是我國農業最重要的區域,是全體國民的‘鐵飯碗’,但是經濟要全面協調發展,大湖區就不能只依賴農業一條腿走路。”

“所以在四五規劃期間,發展大湖區是政府的重要任務,尤其是要發展坎帕拉,基蘇木等沿湖區城市。”

“圍繞大湖區爲核心,打造東非經濟新的一極,帶動北方經濟的高質量和高速度發展。”

坎帕拉,基蘇木,姆萬紮都是大湖區沿岸的重要城市,尤其是基蘇木和姆萬紮,曾經都是東非的老牌經濟強市,近些年隨着東非經濟重心放在中間帶,所以已經有些跟不上大部隊。

恩斯特接着說道:“圍繞大湖區,打造一條沿湖經濟帶,充分利用大湖的水運優勢,實現物資調配。”

大湖區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坐擁東非第一大湖,水運交通十分發達,加上東非全國運河計劃,以及鐵路公路的建設,可以說大湖區已經成爲東非重要的內陸交通樞紐區域。

尤其是大湖區的糧食,橡膠,木材,礦產等等資源,過去都是先走水運,再通過鐵路或者公路發往全國或者世界其他地區。

要說大湖區的短板,估計也就是礦產資源,不過這並非意味着大湖區礦產資源不豐富,而是缺乏早期工業發展的基礎資源,比如鐵礦,煤礦等。

大湖區的礦產資源主要呈現種類多,分佈廣泛等特點,就比如前世烏干達,探明的礦產資源就超過五十多種,包括石油、雲母、長石、石灰石、磷酸鹽、鐵、蛭石、鉭、釩、銅、鈷、鎢等等。

這還僅僅是烏干達一個區域,可想而知大湖區的資源種類之豐富,但是想利用這些資源,就必須擁有一定的工業基礎。

在東非早期,大湖區一直都是東非第一大金礦生產區域,而東非相對缺乏的鎢礦資源也在主要在當地和黑森省。

毫無疑問,大湖區爲東非早期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因爲這裡是東非最重要的農業區域,又是東非最早開發金礦的地方,爲東非初期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

“對於大湖區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先完成帝國大壩和港口改造等建設工程,再遷出淹沒區居民,重新整合當地資源,形成一個圍繞大湖區的經濟和工業地帶,重點發展航運,金屬冶煉,漁業,電力能源等等產業。”

航運業自然不需要多說,大湖區面積廣闊,向來是東非內陸水運最發達的區域。

而金屬冶煉自然是利用了大湖區豐富的金屬礦產資源,而大湖區同樣是東非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至於電力能源,這就涉及到大湖區優渥的水電資源潛力了。

這和大湖區的氣候,以及地形有着十分深刻的聯繫。

大湖也就是前世維多利亞湖,從地圖上來看,大湖其實是一座坐落於東非大裂谷中間的巨大湖泊。

這就導致大湖區東西方向分佈着一衆山脈,而南北兩個方向則相對平坦,發源於這些山脈的的河流也是大湖區水源的主要來源。

而大湖區又是東非重要的多雨地帶,緊挨着剛果盆地,其降雨雖然稍微遜色於剛果雨林,但也十分充足。

最爲難的是,大湖區的降水季節分佈十分均勻,全面溼潤多雨,這進一步提升了當地水電資源開發的潛力。

所以東非政府的打算是充分利用當地地形和氣候,建設一批水力發電站,從而爲大湖區以及東非東部和北部地區提供大量廉價電力。

而大湖區工業和經濟的開發,毫無疑問能強勢帶動東非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實際上,大湖區在東非的地理定義中屬於東部地區,不過其地理位置靠近東非北部,也是當下階段,最適合東非靠北大規模開發的地方。

這一點很重要,前世大湖區周邊的烏干達,肯尼亞,坦桑尼亞,盧旺達等地區都屬於非洲經濟發展相對不錯的地方。

而若是再往北方看,南蘇丹,中非,索馬里之流,基本上在非洲大區裡都算沒有下限的。

雖然在東非統治下,這些地區肯定和前世有了很大不同,但是毫無疑問,在同等條件下,大湖區的發展肯定會比其他北方區域更加順利。

而東非北方其實還佔有前世乍得,蘇丹,喀麥隆,加蓬,剛果金,埃塞俄比亞等地方。

要麼面積太小,要麼氣候惡劣,要麼地形太過複雜,比如東非佔領前世蘇丹的地區,除了傑濟拉的小塊平原有農耕條件以外,其餘大部分都是水源匱乏的沙漠,而東非佔領的埃塞俄比亞地區,則羣山環繞,開發難度大,喀麥隆和加蓬則雨林密佈。

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25章 造船業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39章 兵變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608章 會面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552章 過往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21章 申請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61章 危與機第726章 深入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696章 油井第882章 出口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305章 封賞第1498章 移民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94章 矛盾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353章 下一站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96章 壓迫感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58章 巴拉圭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904章 卡賓達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59章 同意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518章 旅遊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207章 換牌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53章 送酒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68章 餐具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32章 押解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24章 籌措資金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78章 奧匈帝國第426章 回歐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26章 回歐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
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25章 造船業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39章 兵變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608章 會面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552章 過往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21章 申請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61章 危與機第726章 深入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696章 油井第882章 出口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305章 封賞第1498章 移民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94章 矛盾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353章 下一站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96章 壓迫感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58章 巴拉圭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904章 卡賓達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59章 同意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518章 旅遊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207章 換牌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53章 送酒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68章 餐具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32章 押解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24章 籌措資金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78章 奧匈帝國第426章 回歐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26章 回歐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