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漏洞

南非地區英國人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侵略野心,在東非周邊實際上所有說的上號的勢力都是如此。

葡萄牙的兩塊殖民地行動也在加速,莫桑比克殖民地加強對境內幾個土著王國的侵襲,安哥拉在北面對剛果王國的入侵也在加劇。

比利時人已經在沿海站穩了腳跟,同時把安庫茲王國納入自己的保護國(烏班吉河西岸的土著王國)。

意大利方面進展也比較順利,現在他們已經嚴重威脅了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安全,使得阿比西尼亞帝國各方勢力不得不停下爭執,共同應對意大利王國的威脅。

連埃及都發動了對達爾富爾蘇丹國的戰爭,企圖將達爾富爾蘇丹國這個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

在非洲的其他區域,法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也積極在非洲地區進行開拓,而在這些國家殖民行動的擴展時,他們都會遇到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東非。

在國防會議上,國防部長亞爾曼彙總着近來東非以及周邊的國防安全形勢:

“1876年2月份,一艘荷蘭殖民船隻企圖在新符騰堡省沿海地區農瓦杜東部的傑森那海灣登陸,被農瓦杜鎮居民發現,我們驅逐了這一批試圖非法進入東非的荷蘭人。”

“1876年8月,西阿贊德省報告,在西部發現了一支六人的法國探險隊,他們宣稱是是和大部隊走散,無意闖入西阿贊德省。”

“1876年11月份,有一支來自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探險隊偷偷越過圖蓋拉河,被我們發現驅逐,同時在奧蘭治河也有幾支試圖偷渡到我方國土的英國人勢力。”

“1877年,也就是今年,我們在西南非洲的殖民活動中,和英國船隻碰面。”

“同樣是今年五月份,開普敦殖民地合併了奧蘭治自由邦,我們和開普敦之間的緩衝地帶已經徹底消失。”

“同時有跡象表明,在吉布提的英軍也有異動,他們有可能對英屬索馬里附近的哈拉爾埃米爾蘇丹國有想法。”

“葡萄牙方面也不安分,我們在西南非洲和安哥拉的民間殖民團體有過幾次小規模衝突。”

……

以上僅僅是東非這兩年來發現的,還有沒被發現,恐怕會更多,也是很無奈,東非國土過於廣闊,加上剛果雨林地帶直接突破一千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西南非洲那就達到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

而且東非和別國邊境很多地區是沙漠和雨林或者河流山地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地廣人稀,有外國勢力滲透進來也很難被發現。

不說那些東非佔領比較晚或者自然條件差的區域,東非東部沿海地區也會遇到這個問題,就比如荷蘭人進入傑森那灣,等東非發現時都過去了十三天。

傑森那灣是一處面積不小的海灣(針對東非來說),在索科港的南部五十公里左右。東非的港口都是有限開發,重點發展幾個重要港口,所以很容易忽視對一些條件不太好的港灣的重視。

這就讓荷蘭人抓住了空子,因爲從海面上看,傑森那灣真的像一塊無主之地,東非對這裡的一點開發都沒有,所以保持着最原始的狀態。

實際上第一個發現荷蘭人在這裡活動的的是南下新漢堡港運輸鐵軌的東非船隻,但是並沒有引起重視,因爲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和東非政府不是一個系統。

在遠洋貿易公司船員看來,傑森那灣的荷蘭人說不定是“自己人”,畢竟政府開發新的港口又不會事先通知自己。

就像正在修建的索科港,完全是因爲東非規劃的南部鐵路而新確立的港口,而像傑森那灣這種“野”灣,一般人可沒有閒工夫靠近去上面瞧一瞧。

荷蘭人最後被發現也比較戲劇性,如果他們老老實實待在沿海,還真有可能當一段時間黑戶,但是荷蘭人是來幹什麼的?他們是過來搞殖民的,所以上岸後的荷蘭殖民團體就向內陸進發,想抓些黑奴在傑森那建設據點。

結果向內陸深入了十多公里後終於見到了人煙,何止是人煙,得益於東非的建設,大片良田和德式村莊的出現讓荷蘭人頓時預感不妙。

田地裡工作的東非農夫也發現了這批“外來者”的異常,穿着亂七八糟的服裝,還帶着武器,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人。

隨後,農瓦杜鎮警察局集體出動,把這批非法入侵者攔截下來,東非警察基本上都是從軍隊退役的軍人,同時村民也有許多民兵,所以很快就臨危不懼的把這批百十人的荷蘭人圍堵起來。

在經過農瓦杜警察局的盤問之後,這批荷蘭人的身份也被揭露,他們並沒有荷蘭政府背景,只是一個在荷蘭註冊的小殖民公司,因爲成立時間短,所以對非洲勢力並不熟悉,結果一頭扎入了東非國土。

恩斯特在國防安全會議上說道:“傑森那灣事件說明我們對沿海的安全考慮並不充分,尤其是一些還沒有利用開發的天然港灣,幸好這次只是一個民間殖民團夥,要是有國家藉助這個漏洞,對東非發動攻擊,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要對東非沿海所有港灣進行排查,對於可以開發應用的港灣全部登記下來,馬上開發利用,即便不能馬上開發利用的也要先建立軍事設施,派駐軍事人員,海軍要把沿海地區的巡視日常化,沿海電報也要鋪設,避免這種鬧劇再此發生。”

實際上東非沿海是有一條電報線路的,但是這條線路剛好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戛然而止,北部一直通向北方省邊境。南部也有電報,但是沒有走沿海區域,因爲東非在坦噶尼喀南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並不多,僅有姆特瓦拉和索科港兩個,索科港還是新建港口。而連接姆特瓦拉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電報,是通過以前下濱海區的首府羅恩羅達市來完成的,羅恩羅達在內陸,所以這條線路也就沒必要經過南方沿海地帶。

在東非大陸港灣條件雖然很差(不包括海島,相對於同級別面積大國而言,缺乏世界級天然良港),但是數量也不少,尤其是天然小港灣。

這些小港灣之前一直處於放養狀態,加上東非想要“閉關鎖國”,那就不能在沿海投入太大,所以和這個時代的東非沿海幾乎和遠東帝國沿海狀態差不多。

恩斯特以前設置的近海防禦體系,是不考慮這些天然小港灣的,而是重點放在東非開發的港口,畢竟那時候東非沿海大部分區域真是荒蕪之地。現在看來這些小港灣也要利用起來,實際上傑森那灣並不算小港灣,不過沒有人口和經濟,就使得這裡一直被荒廢,恩斯特當時也想不到會有人從這裡登陸上岸,而且就算當時考慮到了也沒有能力管理。

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58章 巴拉圭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811章 送行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36章 軍售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324章 預謀第942章 宣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97章 建議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184章 通吃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24章 海洋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39章 兵變第1165章 抵押物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64章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308章 滲透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61章 危與機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26章 回歐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74章 搬遷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81章 消耗第191章 青檸第187章 勸說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608章 會面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224章 收網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504章 借人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89章 佔領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102章 備戰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66章 體驗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24章 海洋第1099章 鋼鐵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82章 出口
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58章 巴拉圭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811章 送行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36章 軍售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324章 預謀第942章 宣戰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97章 建議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184章 通吃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24章 海洋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39章 兵變第1165章 抵押物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64章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308章 滲透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61章 危與機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26章 回歐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74章 搬遷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81章 消耗第191章 青檸第187章 勸說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608章 會面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224章 收網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504章 借人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89章 佔領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102章 備戰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66章 體驗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24章 海洋第1099章 鋼鐵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82章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