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

軍隊調動,少不了鐵路輔助,現在東非也可以藉助鐵路粗略實現全國的兵力調動,而黑森省鐵路目前還在建設階段,這極大拖延了西北地區軍隊南下的進度,如果建成的話,東非甚至不需要提前把西北地區軍隊向南調度,而是戰時直接走鐵路調往前線。

卡皮裡姆波希鎮。

“根據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文件,從下個月起我們卡皮裡姆波希鎮正式改名爲新法蘭克福市,級別也提升爲市級行政單位,根據往年履歷,對市內部分有效職員升職。”漢斯·彼得鎮長頗爲興奮的向着自己的下屬們宣讀着這個好消息。

而讓漢斯·彼得如此高興的自然是自己也在升職之列,自從中央鐵路建設完成後,漢斯·彼得就一直擔任卡皮裡姆波希鎮鎮長,這麼多年兢兢業業值守,終於得到了回報。

漢斯·彼得接着說道:“相比大家也知道法蘭克福這個名字的意義,卡皮裡姆波希鎮改名新法蘭克福市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我們市的重視,法蘭克福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而新法蘭克福市未來也將成爲東非鐵路交通的大動脈。”

漢斯·彼得說的不錯,東非政府確實是這個打算,因爲卡皮裡姆波希鎮原本就是中央鐵路的核心樞紐。

中央鐵路的縱橫幹線在此交叉,成爲十字鐵路,而伴隨着黑森鐵路修建,那現在的卡皮裡姆波希鎮,也就是未來的新法蘭克福市將成爲東非南北向,東西向兩條全國性鐵路大動脈的核心點。

從新法蘭克福市(卡皮裡姆波希鎮)往東經過姆貝亞市,多多馬市,到達達累斯薩拉姆市。

往西抵達芒古市,因爲安哥拉大部分土地還在葡萄牙人控制範圍之下的原因,這條鐵路線目前在霍亨索倫行省境內戛然而止。

按照恩斯特的想法更傾向於從芒古市向西北方向,打通安哥拉北部出海口和東非內陸之間的聯繫,至於東非控制的安哥拉南部,缺乏優良港口,而西南非洲又過於貧乏,很不划算,所以中央鐵路橫線的西線一直是個半成品。

從新法蘭克福市(卡皮裡姆波希鎮)往北,就進入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省的交界處,也就是東非的銅礦帶,依次連接恩多拉市,基特韋市,盧本巴希市三座城市,這也是當前東非銅礦輸出的重要鐵路段。

目前縱線北段最北端也就是盧本巴希市,而正在修建的黑森鐵路的起點就是盧本巴希市。

再從新法蘭克福市(卡皮裡姆波希鎮)往南就是盧薩卡市,哈拉雷市,布拉瓦約市,奧托市等中南部城市。

要說新法蘭克福市這個地理位置,和前世非洲鐵路格局也有一些關聯。

前世卡皮裡姆波希就是贊比亞的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坦贊鐵路的終點站,而中央鐵路橫線東段基本上和前世坦贊鐵路重合,所以東非也就在這個位置重建了卡皮裡姆波希鎮。

而事實上,前世沒有坦贊鐵路的時候,卡皮裡姆波希就是一個重要的鐵路站點,英國殖民贊比亞時期,卡皮裡姆波希是英國人修建的南方鐵路上的一個車站。

英國人修建的南方鐵路從贊比亞的銅帶省經卡皮裡姆波希向南,經過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一直通向南非開普敦港口,後來這條鐵路遭到南部白人國家的封鎖,才導致了坦贊鐵路的誕生。

漢斯·彼得:“未來的新法蘭克福市,將會是東非的重點城市之一,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如何把這種交通上的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帶動全市發展,在未來東非城市裡佔有一席之地。”

漢斯·彼得說的這番話很有深意,因爲新法蘭克福市除了鐵路交通樞紐這個優勢以外,和周邊城市相比沒有任何長處。唯一和新法蘭克福市有些相似的多多馬市也是靠鐵路發家,但是人家發展歷史早,早在東非還是殖民地時代就做了大區首府,現在更是成爲了高原省省會。

與之相比,新法蘭克福市就遜色很多,現在新法蘭克福市還沒有正式成立,要等一個月時間,而原本的卡皮裡姆波希只是一個小鎮,這個小鎮,還是靠着中央鐵路而興起的,一開始這裡根本就是一片荒蕪之地。

在中央鐵路修建之前,多多馬市在省內就一直是省會,經濟也僅次於現在高原省內的姆萬紮市。

而卡皮裡姆波希鎮在黑興根省經濟只能排在第七位,前面還有省會盧薩卡,兩個重要工礦業城市,恩培拉,基特韋,後面還有四個要麼是開發比較早的市,要麼是礦業小鎮。

卡皮裡姆波希鎮的交通優勢一直沒有轉化出來,因爲建設比較晚的原因,沒有公路和其他區域連接,加上管轄區域小,經濟腹地都沒有,所以漢斯·彼得想發展都沒有相對應的職權。

而等下個月,新法蘭克福市成立後,就能劃入大片轄區,漢斯·彼得這就要和第一屆新法蘭克福市領導層,就可以着手製定新法蘭克福市的經濟發展策略。

新法蘭克福市沒有什麼礦產資源,所以採礦業這個選項可以放棄,但是因爲鐵路樞紐的原因,肯定是要發展相關產業的,就比如機車維修和製造,鐵路技術學校等。

周邊農業倒是比較發達,以菸葉、穀物、牲畜等爲主,不過之前卡皮裡姆波希鎮和周邊農村都在卡布韋市管轄範圍之內,這些資源卡皮裡姆波希鎮也無權調動。

等新法蘭克福市成立之後,肯定要從卡布韋市划走不少區域,作爲新法蘭克福市的轄區,到時候新法蘭克福市就可以依託當地農業發展相關產業。

“下個月過後,市內其他轄區肯定也需要人手,來完成市內財產,和人口清點工作,對市裡的資源進行整合重構,我們市要優先關注工農業發展,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製造業,尤其是申請引入鐵路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還有市內交通建設,把市區和周邊公路和車站銜接起來,儘可能發揮我們省的優勢。”

漢斯·彼得接着強調道:“正是因爲我們市沒有什麼資源優勢,或者說很多東西其他市也有,所以我們必須把鐵路樞紐這個機遇把握住,圍繞鐵路把新法蘭克福市建設成歐洲法蘭克福那樣的大城市。”

“而前提就是市內經濟發展起來,先把貨運量儘可能提高,這需要農業作爲基礎,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產業,最好制定我們自己的農業計劃,和周邊區域形成錯位競爭。”

農業是未來新法蘭克福市可以確定除了鐵路外的唯一產業,而這些年卡皮裡姆波希鎮的工作主要是爲編組站進行輔助工作,保障後勤等業務。

而很多卡皮裡姆波希鎮需要的工業品或者農產品,主要從其他地區購入,這和鐵路有關,畢竟交通是把雙刃劍。

他可以把人口和產業集中,但是人口和產業是有數的,既然集中在一個地區,其他地區肯定就有減少,這也是漢斯·彼得強調發展自身經濟的重要原因。

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380章 夜談第735章 廓爾喀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44章 貿易第387章 初交手第1518章 旅遊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89章 易手第73章 消化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367章 鐵甲艦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011章 借錢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2章 麪粉廠第9章 接觸戰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81章 煤礦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62章 激戰第1264章 在東非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87章 勸說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77章 “貨物”到港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463章 站隊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463章 站隊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45章 援助團第600章 嘗試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695章 納塔爾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475章 出手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24章 幸福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361章 影響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511章 聲吶第560章 記者會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519章 會議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525章 血清
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380章 夜談第735章 廓爾喀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44章 貿易第387章 初交手第1518章 旅遊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89章 易手第73章 消化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367章 鐵甲艦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011章 借錢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2章 麪粉廠第9章 接觸戰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81章 煤礦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62章 激戰第1264章 在東非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87章 勸說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77章 “貨物”到港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463章 站隊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463章 站隊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45章 援助團第600章 嘗試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695章 納塔爾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475章 出手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24章 幸福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361章 影響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511章 聲吶第560章 記者會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519章 會議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525章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