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

軍隊調動,少不了鐵路輔助,現在東非也可以藉助鐵路粗略實現全國的兵力調動,而黑森省鐵路目前還在建設階段,這極大拖延了西北地區軍隊南下的進度,如果建成的話,東非甚至不需要提前把西北地區軍隊向南調度,而是戰時直接走鐵路調往前線。

卡皮裡姆波希鎮。

“根據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文件,從下個月起我們卡皮裡姆波希鎮正式改名爲新法蘭克福市,級別也提升爲市級行政單位,根據往年履歷,對市內部分有效職員升職。”漢斯·彼得鎮長頗爲興奮的向着自己的下屬們宣讀着這個好消息。

而讓漢斯·彼得如此高興的自然是自己也在升職之列,自從中央鐵路建設完成後,漢斯·彼得就一直擔任卡皮裡姆波希鎮鎮長,這麼多年兢兢業業值守,終於得到了回報。

漢斯·彼得接着說道:“相比大家也知道法蘭克福這個名字的意義,卡皮裡姆波希鎮改名新法蘭克福市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我們市的重視,法蘭克福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而新法蘭克福市未來也將成爲東非鐵路交通的大動脈。”

漢斯·彼得說的不錯,東非政府確實是這個打算,因爲卡皮裡姆波希鎮原本就是中央鐵路的核心樞紐。

中央鐵路的縱橫幹線在此交叉,成爲十字鐵路,而伴隨着黑森鐵路修建,那現在的卡皮裡姆波希鎮,也就是未來的新法蘭克福市將成爲東非南北向,東西向兩條全國性鐵路大動脈的核心點。

從新法蘭克福市(卡皮裡姆波希鎮)往東經過姆貝亞市,多多馬市,到達達累斯薩拉姆市。

往西抵達芒古市,因爲安哥拉大部分土地還在葡萄牙人控制範圍之下的原因,這條鐵路線目前在霍亨索倫行省境內戛然而止。

按照恩斯特的想法更傾向於從芒古市向西北方向,打通安哥拉北部出海口和東非內陸之間的聯繫,至於東非控制的安哥拉南部,缺乏優良港口,而西南非洲又過於貧乏,很不划算,所以中央鐵路橫線的西線一直是個半成品。

從新法蘭克福市(卡皮裡姆波希鎮)往北,就進入霍亨索倫行省和施瓦本省的交界處,也就是東非的銅礦帶,依次連接恩多拉市,基特韋市,盧本巴希市三座城市,這也是當前東非銅礦輸出的重要鐵路段。

目前縱線北段最北端也就是盧本巴希市,而正在修建的黑森鐵路的起點就是盧本巴希市。

再從新法蘭克福市(卡皮裡姆波希鎮)往南就是盧薩卡市,哈拉雷市,布拉瓦約市,奧托市等中南部城市。

要說新法蘭克福市這個地理位置,和前世非洲鐵路格局也有一些關聯。

前世卡皮裡姆波希就是贊比亞的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坦贊鐵路的終點站,而中央鐵路橫線東段基本上和前世坦贊鐵路重合,所以東非也就在這個位置重建了卡皮裡姆波希鎮。

而事實上,前世沒有坦贊鐵路的時候,卡皮裡姆波希就是一個重要的鐵路站點,英國殖民贊比亞時期,卡皮裡姆波希是英國人修建的南方鐵路上的一個車站。

英國人修建的南方鐵路從贊比亞的銅帶省經卡皮裡姆波希向南,經過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一直通向南非開普敦港口,後來這條鐵路遭到南部白人國家的封鎖,才導致了坦贊鐵路的誕生。 Wшw▲ TTKΛN▲ c ○

漢斯·彼得:“未來的新法蘭克福市,將會是東非的重點城市之一,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如何把這種交通上的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帶動全市發展,在未來東非城市裡佔有一席之地。”

漢斯·彼得說的這番話很有深意,因爲新法蘭克福市除了鐵路交通樞紐這個優勢以外,和周邊城市相比沒有任何長處。唯一和新法蘭克福市有些相似的多多馬市也是靠鐵路發家,但是人家發展歷史早,早在東非還是殖民地時代就做了大區首府,現在更是成爲了高原省省會。

與之相比,新法蘭克福市就遜色很多,現在新法蘭克福市還沒有正式成立,要等一個月時間,而原本的卡皮裡姆波希只是一個小鎮,這個小鎮,還是靠着中央鐵路而興起的,一開始這裡根本就是一片荒蕪之地。

在中央鐵路修建之前,多多馬市在省內就一直是省會,經濟也僅次於現在高原省內的姆萬紮市。

而卡皮裡姆波希鎮在黑興根省經濟只能排在第七位,前面還有省會盧薩卡,兩個重要工礦業城市,恩培拉,基特韋,後面還有四個要麼是開發比較早的市,要麼是礦業小鎮。

卡皮裡姆波希鎮的交通優勢一直沒有轉化出來,因爲建設比較晚的原因,沒有公路和其他區域連接,加上管轄區域小,經濟腹地都沒有,所以漢斯·彼得想發展都沒有相對應的職權。

而等下個月,新法蘭克福市成立後,就能劃入大片轄區,漢斯·彼得這就要和第一屆新法蘭克福市領導層,就可以着手製定新法蘭克福市的經濟發展策略。

新法蘭克福市沒有什麼礦產資源,所以採礦業這個選項可以放棄,但是因爲鐵路樞紐的原因,肯定是要發展相關產業的,就比如機車維修和製造,鐵路技術學校等。

周邊農業倒是比較發達,以菸葉、穀物、牲畜等爲主,不過之前卡皮裡姆波希鎮和周邊農村都在卡布韋市管轄範圍之內,這些資源卡皮裡姆波希鎮也無權調動。

等新法蘭克福市成立之後,肯定要從卡布韋市划走不少區域,作爲新法蘭克福市的轄區,到時候新法蘭克福市就可以依託當地農業發展相關產業。

“下個月過後,市內其他轄區肯定也需要人手,來完成市內財產,和人口清點工作,對市裡的資源進行整合重構,我們市要優先關注工農業發展,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製造業,尤其是申請引入鐵路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還有市內交通建設,把市區和周邊公路和車站銜接起來,儘可能發揮我們省的優勢。”

漢斯·彼得接着強調道:“正是因爲我們市沒有什麼資源優勢,或者說很多東西其他市也有,所以我們必須把鐵路樞紐這個機遇把握住,圍繞鐵路把新法蘭克福市建設成歐洲法蘭克福那樣的大城市。”

“而前提就是市內經濟發展起來,先把貨運量儘可能提高,這需要農業作爲基礎,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產業,最好制定我們自己的農業計劃,和周邊區域形成錯位競爭。”

農業是未來新法蘭克福市可以確定除了鐵路外的唯一產業,而這些年卡皮裡姆波希鎮的工作主要是爲編組站進行輔助工作,保障後勤等業務。

而很多卡皮裡姆波希鎮需要的工業品或者農產品,主要從其他地區購入,這和鐵路有關,畢竟交通是把雙刃劍。

他可以把人口和產業集中,但是人口和產業是有數的,既然集中在一個地區,其他地區肯定就有減少,這也是漢斯·彼得強調發展自身經濟的重要原因。

第1372章 平原省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688章 巡邏兵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844章 魯道夫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31章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4章 消息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612章 美食節第766章 集結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577章 收尾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595章 鼓動第964章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303章 撤資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7章 探險隊第749章 南下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72章 危與機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22章 卡賓達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82章 渡河第1203章 車展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82章 出口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49章 南下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41章 學習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394章 硬氣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96章 油井第942章 宣戰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91章 抵達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220章 萊茵人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364章 燃燒第62章 激戰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45章 空軍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65章 高原省
第1372章 平原省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688章 巡邏兵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844章 魯道夫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31章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4章 消息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612章 美食節第766章 集結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577章 收尾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595章 鼓動第964章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303章 撤資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7章 探險隊第749章 南下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72章 危與機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22章 卡賓達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82章 渡河第1203章 車展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82章 出口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49章 南下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41章 學習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394章 硬氣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96章 油井第942章 宣戰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91章 抵達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220章 萊茵人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364章 燃燒第62章 激戰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45章 空軍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65章 高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