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

1887年9月12日。

阿比西尼亞帝國,巴赫達爾。

巴赫達爾是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新首都,約翰尼斯四世於1880年遷都於此地。

整個阿比西尼亞帝國曆史在東非的干預下面目全非,約翰尼斯四世結束了本國的內亂,並且在塔納湖畔建設了新的政治中心。

“塔納”在當地語的意思是蓄水不幹,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最大的湖泊,同時是青尼羅河最重要的水源地,有東北非水塔之稱,至於非洲水塔則是東非王國境內的東非高原。

漁業,航運非常發達,因爲是新城的原因,人口僅僅只有五萬多。

原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核心在東北部靠近紅海沿岸,但是東北地區受到意大利和埃及的雙重威脅,且紅海航線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經濟利益,逐漸被東非發展南部貿易所取代。

在經濟利益和戰略價值的雙重引導下,約翰尼斯四世不得不將首都從東北遷往目前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心的巴赫達爾。

原東非公使阿蘭德:“尊敬的阿比西尼亞帝國皇帝,從今天開始,東非駐巴赫達爾公使館升級爲大使館,本人升任東非駐阿比西尼亞帝國大使,繼續爲維護兩國關係服務,未來我們東非將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修建鐵路,電報,工廠,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繫,這也是東非和阿比西尼亞帝國友誼的共同見證。”

東非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友誼,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形容最爲合適不過,相較於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另外兩個鄰居,東非顯得“和藹可親”。

作爲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最終勝利者,約翰尼斯四世非常滿意東非的態度,至少和英國人,埃及人還有意大利比起來,東非就顯得很有誠意。

兩國之間早在十幾年前就徹底解決了邊境問題,對國土劃分做出了明確的標註。

當然,那個時候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尚處於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狀態,阿比西尼亞帝國尚且輪不到約翰尼斯四世來做主。

但是自從邊界劃分完成後,東非確實沒有再把手伸向阿比西尼亞帝國,兩國關係穩定了長達十幾年,東非的誠意和尊重顯然初步得到了阿比西尼亞帝國的認可。

當然,如果放在前世,東非這麼做基本上不可能,本質上阿比西尼亞帝國是吃了虧的,很多從屬勢力和番國土地被東非切割走,但是當時阿比西尼亞帝國自身難保,何況只是些小弟。

“阿蘭德公使,不對,是大使先生,東非想要在阿比西尼亞帝國修建鐵路和電報,請問這對於我們阿比西尼亞帝國有什麼影響?”

約翰尼斯四世是一個軍人皇帝,對於國家建設還真不是很瞭解,所以對於阿蘭德的話還是保持很大警惕的。

“我們幫助阿比西尼亞修建現代基礎設施,自然是爲了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和其他歐美國家有很大區別,是爲了和平發展,而不是戰爭和奴役。”阿蘭德說道。

“衆所周知,我們東非從來沒有侵害過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利益,因爲我們的國王陛下說過阿比西尼亞帝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國’,而整個非洲歷史上,有此地位的僅僅只有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但是你們和埃及不同,埃及是英國的傀儡王國,不斷被外部勢力征服,只有阿比西尼亞帝國千年歷史都是獨立且自主的。”

阿蘭德給阿比西尼亞帝國戴頂高帽子,反正好話又不要錢,而且效果顯著,很明顯約翰尼斯四世臉上的笑容就多了很多。阿蘭德趁熱打鐵道:“我們的計劃是進一步加深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而這就需要加深雙方的交流和貿易,所以需要在交通和聯絡上下功夫。”

“現代交通,陸地上最重要的無異是鐵路,目前東非已經立項修建跨越整個圖爾卡納省的鐵路,而這條鐵路的終點就是我們邊境的季馬市,但是鐵路抵達季馬市後,剩下的問題就需要您來決定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的問題。”

約翰尼斯四世自然知道季馬市在哪裡,目前依託季馬市的貿易,阿比西尼亞帝國南部城市內格默特發展速度很快,成爲重要的稅收來源地。

所以把鐵路延伸到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對本國經濟肯定是有很大利好的,但是約翰尼斯四世對鐵路的軍事價值更加看中。

“阿蘭德大使,鐵路我也是聽說過的,據說在歐洲有運兵的作用,如果兩國之間建設鐵路,你們如何保證不會威脅我們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國家安全?”

“皇帝陛下,鐵路說到底就是一堆鋼鐵架設的道路,他的軍事價值確實不小,可最終問題還是要歸咎於什麼人掌控他。”

“就拿我們東非鐵路來說,在我國境內的鐵路自然是受到我們的控制,我們隨時可以把十幾萬人的軍隊通過鐵路輸送到想要送達的地區,就比如我們圖爾卡納省鐵路建設完成後,我們隨時能把南部的在幾天時間裡兵力,送到東非和阿比西尼亞帝國邊境。”

“難道你們就能阻止我們這麼做麼?同樣的,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的鐵路自然由你們自己掌管,不管是運人運貨,都由你們自己決定,我們東非是不會干預和插手的,這和歐美國家有很大區別,所以鐵路問題不應該是你們所忌憚的。”

東非的目的是把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經濟格局通過交通強行矯正爲南北走向,而不是從前的東西走向。

畢竟紅海沿岸纔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傳統商業活躍地區,可是鐵路一修,再想改變這種格局就困難了,除非日後阿比西尼亞帝國自己修建一條東西走向的鐵路。

但是商業貿易也是有慣性的,等到阿比西尼亞帝國有能力自己修建鐵路的時候,恐怕南北貿易都成熟幾十年時間了,所以這是一套體系標準的建設。

當然,阿蘭德的話也有不太恭敬的意思,尤其是對圖爾卡納省鐵路的描述,這就是明晃晃的告訴阿比西尼亞帝國,東非想通過鐵路入侵阿比西尼亞帝國根本不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可以阻攔的,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戰略縱深都已經被東非,埃及和意大利吃掉了。

現在東非對阿比西尼亞帝國唯一的訴求就是商品傾銷市場,至於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的各種資源反而不算太重要,這就是人口的優勢。

阿比西尼亞帝國人口過千萬,那就有千萬級別的市場需求,涉及到衣食住行等等領域,就是東非工業品和商品的好去處,這也是東非打算建設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鐵路公路的原因。

當然,這些交通的最終目的地就是東非和阿比西尼亞帝國邊境,讓未來阿比西尼亞帝國貿易形成路徑依賴,無法擺脫東非。

阿比西尼亞帝國也不算太吃虧,畢竟東非確實能給阿比西尼亞帝國帶來一些現代化元素,只不過這些元素只能依託東非來運營。

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44章 輿論戰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67章 奧拓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351章 過往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418章 學徒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35章 牛馬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58章 夜襲第332章 稻種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991章 抵達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54章 發“貨”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499章 建交熱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265章 新世界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837章 颱風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8章 訂婚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1章 捷徑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1248章 普吉島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037章 電氣化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33章 尋找“光明”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1章 衣錦還鄉第568章 宜居城市
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44章 輿論戰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67章 奧拓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351章 過往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418章 學徒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35章 牛馬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58章 夜襲第332章 稻種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991章 抵達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54章 發“貨”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499章 建交熱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265章 新世界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837章 颱風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8章 訂婚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1章 捷徑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1248章 普吉島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037章 電氣化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33章 尋找“光明”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1章 衣錦還鄉第568章 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