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連環計

“這批學員中的其他成員,就派往東非去吧?現在東非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可以重新對軍隊進行整編了。”送走海因裡希和利奧波德兩人後,恩斯特想到。

剛好可以將一部分年齡大的德意志僱傭兵軍官退役掉。

……

東非戰爭結束了,但是歐洲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普魯士在法國境內突飛猛進,法國最精銳的一個集團軍在被圍梅斯72天后,於1870年10月27日不戰而降。

而奧匈帝國這邊,卡爾中將則帶領着軍隊在北意大利地區四處流竄,甚至在倫巴第地區狠狠攪和了一番,迫使倫巴第前線守軍不得不分兵防止他們從背後偷襲。

結果讓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抓住機會,趁機截斷了倫巴第軍隊同威尼斯軍隊間的聯繫,威尼斯被奧匈帝國軍隊包圍,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指揮的帝國軍隊,一點點消耗着威尼斯守軍的精力,整個威尼斯因爲封鎖慢慢陷入到崩潰的邊緣,尤其是城內民衆,困頓交加。

“富爾頓,家中就要徹底斷糧了,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頓晚餐了!”麗薩愁眉苦臉的對着丈夫說道。

富爾頓看着桌子上,用麪糊糊熬出的一鍋粥,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麗薩接着說道:“從戰爭到現在,糧食價格翻了十三倍,而且還供不應求,現在大家家裡都沒有糧食了,艾萊依一家一個星期前已經把房子賣掉了,他們一家五口人,再湊不出錢,恐怕都要餓死。”

“唉,該死的戰爭!”富爾頓嘆息道,“我會想想辦法的,看能不能讓馬丁先生提前預支一下工資。”

馬丁是富爾頓的老闆,經營着一家紡織廠,正是當初將自家船廠賣給黑興根財團的那個馬丁。

當初馬丁拿着黑興根財團支付的現金投資了紡織業,趕上了威尼斯併入意大利的大好時機,藉助統一市場向意大利南方輸入紡織品大撈了一筆財富。

結果,在1869年末,蘇伊士運河開通,威尼斯造船業有了復興的趨勢,馬丁感覺有些後悔,把自家船廠賣掉了,結果幾個月後戰爭爆發,造船業進入停擺,反而是紡織廠因爲軍隊的訂單,又大賺了,馬丁不得不感嘆自己運氣真好。

“咚咚咚……”

富爾頓家的門被敲響了。

“這麼晚了!是誰啊?”富爾頓問着。

“富爾頓先生,我是默萊。”

“原來是默萊?你有事麼?”富爾頓問道。

“富爾頓先生,我是來告別的。”默萊苦笑道。

“告別?你們要離開威尼斯!”

“是的,我們一家準備去東非了。”

“這不可能!”富爾頓驚訝道,“現在不是戒嚴時期麼?你們怎麼可能離開威尼斯?”

默萊苦笑道:“呵呵!伱太高看威尼斯官僚們的節操了,只要多花些錢,他們可以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這我當然知道,可即便可以花錢自由活動,你們怎麼從威尼斯城出去,外面可都是奧匈帝國軍隊,海上也被奧匈帝國海軍封鎖了。”

“我也是從溫斯頓先生那裡得知的消息,溫斯頓先生,你也知道是以前我的老闆,他的公司破產了,他準備離開威尼斯去巴拉圭,然後在轉美國發展了,他告訴我現在海面上其實還是有船可以出行的,不過只有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的船可以隨意出入威尼斯,據說他們身後有普魯士資本撐腰,所以奧匈帝國海軍對他們放行。”

“是戰前那個在威尼斯招人的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

“是的。”

“我還以爲他們停運了呢!”

“呵呵,我也這麼想,但是因爲之前的戒嚴,實際上消息被封鎖了,要不是溫斯頓先生,我至今還在被矇在鼓裡。”

“他們在哪個碼頭?”

默萊說道:“是在黑興根船廠裡,那裡是他們的廠區,所以比較封閉,早知道事情會變成這樣,當初我就應該帶着家人和那些鄉下人一起走的。”

“那你們一家去東非的話,怎麼確定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船費也不少吧!”

“這點倒是不用擔心,我昨天已經去問過了,去東非和巴拉圭都不用付錢,但是去哪裡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東非和巴拉圭有什麼區別麼?”

“應該是沒有什麼差別吧!不過溫斯頓先生說到巴拉圭可能選擇更多一些,不過對於我們這些窮人來說去哪裡都一樣。”

關於爲什麼黑興根財團會幫巴拉圭輸送人口這件事,還要從年初結束的巴拉圭戰爭說起。

1870年2月27日洛佩斯被包圍,但他拒絕投降,還下令將他的母親和姐妹處決掉。3月1日他被巴西軍隊俘獲。洛佩斯高呼:“我與祖國共存亡!”後,巴西士兵們用大刀將他砍死,隨後巴西士兵將他亂葬在叢林中,至此巴拉圭戰爭全部結束。

接管政權後的巴拉圭新政府,面對滿目瘡痍的巴拉圭,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缺失,除了戰爭造成成年男性大量缺失外,還有東非這個老六在戰爭期間吸走了大量巴拉圭人口。

最後清點人口,巴拉圭人口僅剩下13萬人,這對於巴拉圭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這還不算結束,當時東非並沒有收手,結果被巴拉圭新政府找上了門,面對巴拉圭政府的哭訴,這件事的國際影響畢竟不太好,所以恩斯特也就答應幫助巴拉圭恢復人口。

至於新人口從哪裡來,東非自然不可能把人還回去,那就只能繼續從威尼斯抽取了。

本來東非也不可能完全消化威尼斯移民,乾脆把東非篩選掉的的不符合東非標準的移民送到巴拉圭去。

這件好事當然也要拉上奧匈帝國一起幹,不是害怕威尼斯地區意大利人口過多麼?現在大家一起把意大利人往南美送。

這也是阿爾布雷希特大公進展緩慢的原因,奧匈帝國正在將佔領區內的大批農業人口組織起來,發往南美,不僅是巴拉圭同時包括阿根廷和巴西。

按照巴拉圭目前的人口結構,巴拉圭一國就可以消化掉十萬意大利單身小夥子,人數當然不可能就這麼點,奧匈帝國已經迫不及待的像把威尼斯地區人口大量往南美輸送,巴拉圭說不定可以恢復戰前水平。

幾十萬人口往外輸送,對於當前奧匈帝國來說,難度很大,不過東非可以幫忙,前提則是所有東非移民船隻停擺,只服務威尼斯地區,所以奧匈帝國是要給東非付錢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帝國財政撥款了。

當然,巴拉圭也不是沒有代價,東非也不是做慈善的,連同奧匈帝國刮分了巴拉圭的經濟利益,包括大量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權利。

不過這些都不能變現,所以還是虧本買賣,大頭還是奧匈帝國,畢竟威尼斯地區還是農村地區的人口最多,但是奧匈帝國願意當這個冤大頭,爲了獲得匈牙利支持,通過這筆巨大的財政撥款,奧匈帝國承諾將威尼斯西部倫巴第的部分土地,劃給匈牙利,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土地上不能存在意大利人。

這又是一條毒計,匈牙利要接手倫巴第的土地,就要往那裡輸送匈牙利人,不過相對於倫巴第發達的經濟,匈牙利貴族還是願意這麼幹的,至於意大利人的死活他們可不關心,驅逐起來也沒有心理負擔,全往撒丁王國境內趕就對了。

至於撒丁王國,實際上因爲躲避戰爭,已經有人開始主動往法國和美洲去了,法國共和政府則在梅迪納伯爵的建議下,把這些從意大利逃亡而來的意大利人組織起來,輸送到前線充當炮灰,阻礙普魯士的進攻速度。

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698章 魚餌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752章 軟柿子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014章 輕工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85章 煽動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61章 k001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494章 假情報第949章 戰敗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21章 申請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631章 準備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5章 牛馬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404章 暴富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76章 開始第308章 滲透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154章 斷案第243章 70式第1166章 體驗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52章 夏威夷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14章 抉擇第647章 準備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520章 發電廠第56章 平衡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32章 雙輸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22章 卡賓達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184章 通吃
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698章 魚餌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752章 軟柿子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014章 輕工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85章 煽動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61章 k001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494章 假情報第949章 戰敗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21章 申請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631章 準備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5章 牛馬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404章 暴富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76章 開始第308章 滲透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154章 斷案第243章 70式第1166章 體驗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52章 夏威夷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14章 抉擇第647章 準備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520章 發電廠第56章 平衡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32章 雙輸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22章 卡賓達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184章 通吃